本實用新型屬于糧食貯存干燥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糧食干燥裝置。
背景技術:
糧食收割后,一個重要環節是農戶儲糧。僅201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約12000億斤,而農戶存糧約占全國糧食年總產量的一半。而農戶由于儲存設施條件簡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技術指導服務,每年因蟲霉鼠雀造成的損失比例在8%左右,這其中又以因干燥不完善導致的霉變損失最大。
以上并沒有包含糧食晾曬過程的損失,晾曬過程占用較大的固定場地,為了方便糧食晾曬在馬路上,這對道路交通安全影響非常大;此外如果收割季節遇上連日陰雨,收回來的糧食只能堆放在家中或其他可避雨的地方,糧食堆集無法晾曬風干而發霉變質,給農戶帶來重大損失。
為了解決糧食干燥的問題,國內雖然出現了大型的糧食干燥機械,但這些機械主要用于工業化生產,對于我國農村單個家庭而言,其規模過大,成本也過高。所以現在需要研發一種適合我國單個農村家庭使用的糧食干燥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構造簡單、使用方便、可以避免糧食發霉的干燥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糧食干燥裝置,包括有設置在糧倉外的電動機,與電動機相連的風機,風機的出風口連接到糧倉底部,風機的出風口串接有加熱器,糧倉的內底面上方還設有分布氣流的支撐板,該支撐板上設置有孔徑小于糧食顆粒的出氣孔,支撐板的底部上方設置有可繞自身軸心旋轉的螺旋管,該螺旋管豎向設置,其上端和下端均位于螺旋管軸心上,且螺旋管軸心位于糧倉的中部,螺旋管上端封閉,螺旋管底端側壁設有與支撐板下方的空間相連通的進氣口,螺旋管位于支撐板以上的部分設置有出氣口。
上述糧倉即為農村常見的糧食貯存糧倉,多為桶狀金屬倉,底部為了避免潮濕常常支撐起來。
采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糧食干燥裝置具有如下特點:由于整個裝置的主要部件由常見的電動機,加熱器和螺旋管組成,所以總體結構比較簡單;使用時電動機帶動風機,將風送入糧倉底部,風首先被加熱器加熱,然后進入支撐板上的出氣孔,然后自下而上與糧食接觸換熱,帶走糧食中的水,螺旋管上設置的進氣口和出氣口,可以使得熱量更均勻的分布在糧食中,方便糧食的均勻加熱,從而解決發霉的問題。
作為優選方案,為了更加均勻的加熱糧食,同時對糧食產生翻動,同時減小安裝占用面積,將電動機設于糧倉底部,其輸出軸通過減速裝置連接到螺旋管的底端。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風機的進風口設置在電動機的出風口旁,這樣電動機的散熱風被風機快速吸走,并將熱量利用到糧食干燥中。
作為優選方案,為了便于螺旋管在攪動的過程中更好的加熱糧食,而盡量不被糧食堵住,所述出氣口位于螺旋管的上表面。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出口氣沿螺旋管自下而上逐漸減少,這樣可以避免上部糧食少導致的出氣量大的問題。
作為優選方案,為了提高螺旋管的連接強度,以及其旋轉時對糧食的攪動幅度,所述螺旋管的軸心處設置有一根轉軸,該轉軸連接螺旋管的上端和下端,轉軸的周向設置有連接螺旋管的輻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糧食干燥裝置安裝在糧倉中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糧倉1,電動機2,風機3,加熱器4,支撐板5,螺旋管6,進氣口7,出氣口8,減速器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糧食干燥裝置,包括有設置在圓桶形糧倉1底部的電動機2,電動機2的輸出軸的一端連接有風機3,風機3的出風口連接到糧倉1的底部,風機3的出風口串接有加熱器4,加熱器4可選擇為換熱器或者其它熱源,此處選擇為電熱器,糧倉1的內底面上方安置分布氣流的支撐板5,支撐板5上均勻開設有孔徑小于糧食顆粒的出氣孔,支撐板5的側壁最好與糧倉1側壁接觸,以便形成一個容納氣體的空間,支撐板5的上方設置螺旋管6,螺旋管6豎向安放,螺旋管6的高度應低于糧食堆積的平均高度,螺旋管6的旋轉半徑,應小于所在旋轉平面的糧倉1的內徑,螺旋管6的上端和下端均位于螺旋管6自身的軸心上,且螺旋管6軸心位于糧倉1的中部,螺旋管6可繞自身軸心旋轉,螺旋管6上端封閉,螺旋管6的底端側壁設有與支撐板5下方的空間相連通的進氣口7,螺旋管6位于支撐板5以上的部分設置有出氣口8,出氣口8的孔徑小于糧食的平均粒徑,圖1中僅繪制出部分出氣口8以示意,螺旋管6的下端通過聯軸器連接有減速器9,此處的減速器9為行星齒輪組,減速器9的輸入端連接到電動機2的輸出軸的另一端,電動機2在帶動風機3旋轉的同時,帶動螺旋管6旋轉。
此外,風機3的進風口設置在電動機2的散熱出風口旁,螺旋管6的出氣口8位于螺旋管6的上表面,且出口氣8的數量沿螺旋管6自下而上逐漸減少,當糧食不足以覆蓋出氣口8時,可用膠帶或薄膜纏繞在螺旋管6上以達到封閉出氣口8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糧食干燥裝置是這樣工作的:使用時電動機2輸出軸的一端帶動風機3,將風送入糧倉1底部,風首先被加熱器4加熱,然后進入支撐板5上的出氣孔,再自下而上與糧食接觸換熱,帶走糧食中多余的水,避免糧食潮濕霉變;電動機2的另一端通過減速器9后帶動螺旋管6旋轉翻動糧食,同時螺旋管6上出氣口噴出的熱氣,可以使熱量更均勻的分布在糧食中,實現糧食的均勻加熱和熱氣流動,避免局部過熱。
當然為了提高螺旋管6的強度以及其旋轉時對糧食的攪動幅度,螺旋管6的軸心處還可以設置有一根轉軸,該轉軸通過焊接連接螺旋管的上端和下端,轉軸的周向焊接設置連接螺旋管6的輻桿,轉軸優選管狀,并與螺旋管6連通。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比如簡單的改變螺旋管形狀以及出氣方式,簡單的改變風機的進氣位置和進氣方式,簡單的改變加熱器的形式等,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