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飼料混合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高效飼料混合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在養殖業如此發達的今天,單一的飼料已經不在滿足養殖的營養需求,養殖戶都趨向于使用營養成分較高組合飼料。組合飼料由不同的飼料根據其自身營養成分配比而成,按照一定的質量配比,經過攪拌最終生產出組合飼料,但是,現有的技術飼料混合均勻度較差,不能夠控制進料的速度,往往導致混合箱的堵塞,工作效率較差。為此,我們提出一種高效飼料混合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飼料混合設備,整體結構簡單,設計新穎,操作簡單,飼料混合更加均勻,易于控制進料速度,工作效率高,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高效飼料混合設備,包括進料箱、輔料箱、混合箱、軸承和樞紐,所述進料箱底部連接有混合箱且兩者相通,所述混合箱內部設置有第一螺旋槳、第二螺旋槳和第三螺旋槳,所述混合箱一側設置有伺服電機且伺服電機通過軸承與第一螺旋槳、第二螺旋槳和第三螺旋槳相連,所述進料箱內側底部設置有第二閥門,所述進料箱外側設置有制動把手且制動把手與第二閥門通過樞紐相連,所述混合箱底部設有基座以及設置在基座底部的萬向輪,所述進料箱一側固定連接有輔料箱。
進一步地,所述輔料箱與混合箱之間設有進料管且進料管上設置有第一閥門。
進一步地,所述進料箱內側設置有卡座且卡座具體為多組,并且處于不同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混合箱另一側設置有出料口,所述混合箱外表層設置有檢修門。
進一步地,所述進料箱頂部設置有蓋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第一螺旋槳、第二螺旋槳和第三螺旋槳三組螺旋槳,對飼料的攪拌更佳均勻,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工作時間,由于制動把手與第二閥門通過樞紐相連,工作人員能夠通過制動把手將第二閥門置放在卡座上,卡座所處的位置越高,進入到混合箱中的飼料越多,能夠很好地控制飼料進入混合箱中的流速,通過萬向輪的設置,方便移動,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工作效率,通過輔料箱的設置,能夠增加其他飼料用的輔料,提升工作效率,該高效飼料混合設備,整體結構簡單,設計新穎,操作簡單,飼料混合更加均勻,易于控制進料速度,工作效率高,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高效飼料混合設備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高效飼料混合設備的混合箱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高效飼料混合設備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料箱;2、輔料箱;3、第一閥門;4、進料管;5、萬向輪;6、出料口;7、混合箱;8、檢修門;9、基座;10、伺服電機;11、制動把手;12、蓋板;13、軸承;14、第一螺旋槳;15、第二螺旋槳;16、第三螺旋槳;17、樞紐;18、第二閥門;19、卡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3所示,一種高效飼料混合設備,包括進料箱1、輔料箱2、混合箱7、軸承13和樞紐17,所述進料箱1底部連接有混合箱7且兩者相通,所述混合箱7內部設置有第一螺旋槳14、第二螺旋槳15和第三螺旋槳16,所述混合箱7一側設置有伺服電機10且伺服電機10通過軸承13與第一螺旋槳14、第二螺旋槳15和第三螺旋槳16相連,所述進料箱1內側底部設置有第二閥門18,所述進料箱1外側設置有制動把手11且制動把手11與第二閥門18通過樞紐17相連,所述混合箱7底部設有基座9以及設置在基座9底部的萬向輪5,所述進料箱1一側固定連接有輔料箱2。
本實用新型高效飼料混合設備,由于采用第一螺旋槳14、第二螺旋槳15和第三螺旋槳16三組螺旋槳,對飼料的攪拌更佳均勻,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工作時間,由于制動把手11與第二閥門18通過樞紐17相連,工作人員能夠通過制動把手11將第二閥門18置放在卡座19上,卡座19所處的位置越高,進入到混合箱7中的飼料越多,能夠很好地控制飼料進入混合箱7中的流速,通過萬向輪5的設置,方便移動,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工作效率,通過輔料箱2的設置,能夠增加其他飼料用的輔料,提升工作效率,該高效飼料混合設備,整體結構簡單,設計新穎,操作簡單,飼料混合更加均勻,易于控制進料速度,工作效率高,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其中,所述輔料箱2與混合箱7之間設有進料管4且進料管4上設置有第一閥門3。
其中,所述進料箱1內側設置有卡座19且卡座19具體為多組,并且處于不同的高度。
其中,所述混合箱7另一側設置有出料口6,所述混合箱7外表層設置有檢修門8。
其中,所述進料箱1頂部設置有蓋板12。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