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鞋底可更換的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具體是指一種鞋底可更換的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各類鞋子,鞋幫和鞋底都是固定連接的,當鞋幫或鞋底一件損壞時,就必須報廢整雙鞋子。特別是女鞋,有的只是鞋跟損壞而鞋幫完好也得報廢,很不經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類保健鞋也相繼問世,設于鞋底中的保健材料如磁性材料、藥物材料是固定在鞋底之中的,無法定期更換。因此,創造一種可方便更換鞋底的鞋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方便更換鞋底的鞋子,可根據不同情況方便地更換鞋底,可應用的范圍包括運動鞋、休閑鞋、男鞋與優雅的女鞋。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鞋底可更換的鞋,包括鞋底和設在所述鞋底上的上部,所述上部包括與鞋底連接的中底和設在中底上的鞋幫;所述中底包括周邊、外層和內層;所述鞋底包括邊緣、上層、下層和連接在下層腳跟部份的鞋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底和上部之間設有使鞋底更換的活動連接機構。
上述鞋底可更換的鞋,所述活動連接機構包括水平連接機構,所述水平連接機構包括設在上部外層和鞋底上相互配合的凸臺和凹坑。
上述鞋底可更換的鞋,所述活動連接機構包括水平連接機構,所述水平連接機構包括設在上部中底外層和鞋底上的螺孔,在所述螺孔中設有螺釘。水平連接機構可以是任何提供水平緊固力的裝置,上述鞋底可更換的鞋,所述活動連接機構包括垂直連接機構,所述垂直連接機構包括設置在上部中底外層和鞋底上層上相互配合的尼龍搭扣的扣件和鉤件。垂直連接機構可以是任何提供垂直緊固力的裝置,上述鞋底可更換的鞋,所述活動連接機構包括活動嚙合機構,所述活動嚙合機構包括設置在上部中底周邊和鞋底邊緣上的拉鏈。活動嚙合機構可以是任何提供活動嚙合連接的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鞋底可更換的鞋,由于鞋底與鞋幫采用活動連接方式,可根據不同情況方便地更換鞋底。如根據不同的活動和環境,選擇更換帶不同高度鞋跟的鞋底,也可以夾帶不同的保健藥物,本實用新型即經濟又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A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中底內層與外層結構示意圖;圖2B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鞋底結構示意圖;
圖3A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中,鞋跟的解剖圖。
圖3B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中,螺釘連接鞋跟與鞋底的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包括鞋底10與上部11。上部11包括鞋幫19與連于鞋幫底部的中底。由圖可見中底外層12以及中底周邊14。圖中亦可見到鞋底上層13與鞋底邊緣15。為了使鞋底與上部可以活動連接,本實施例在鞋底與上部之間裝設一種垂直連接機構,一種水平連接機構,以及一種活動嚙合機構。其中,垂直連接機構為尼龍搭扣組件16(a)與16(b),裝設在整個中底外層12的表面與鞋底上層13的表面;水平連接機構為凸臺/凹坑組件17(a)與17(b),其中,四個凸臺17(a)裝設在中底外層12靠近鞋跟的地方,四個凹坑17(b)裝設在鞋底上層13相對應凸臺17(a)的位置。活動嚙合機構為包括上半部與下半部的拉鏈18(a)與18(b),其中,拉鏈的上半部18(a)環繞整個中底周邊14,拉鏈的下半部18(b)環繞整個鞋底邊緣15。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上的活動連接機構,可增加連接強度,也方便拆卸。欲將鞋底與上部連結,僅需將凸臺置入凹坑,粘合尼龍搭扣組件16(a)與16(b),并拉上拉鏈即可。欲分開鞋底與上部,僅需拉開拉鏈,分開尼龍搭扣組件并拆開凸臺/凹坑組件即可。為了連接牢固,凸臺/凹坑組件可以選用磁性材質。本實施例適用于運動鞋,可更換不同功能的鞋底作為慢跑鞋、保齡球鞋、高爾夫球鞋、籃球鞋等。鞋底的顏色可任意更換。
圖2A和圖2B示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圖2A所示的是中底20的內層20(a)與外層20(b)。圖2B所示的是鞋底21、鞋底上層21(a)與靠近腳跟位置的鞋跟25。其中,尼龍搭扣組件24(a)與24(b)僅分布在中底外層20(b)的前腳掌部份與鞋底上層21(a)相對應的位置。凸臺23(a)與凹坑23(b)則分別裝設在中底外層靠近腳跟的位置與鞋底上層相對應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鞋跟25可活動連接于鞋底21,并可單獨拆換。中底與鞋底靠近腳跟的位置還設有洞22與洞27供螺釘39穿入。螺釘39是本實施例中的另一個水平連接機構,目的是使鞋跟與鞋底之間的連接更為牢固。如圖3A所示,鞋跟25包括一個容納螺釘的凹槽31。螺釘39通過中底的洞22與鞋底的洞27鎖緊鞋跟,如圖3B所示。欲連接鞋底與上部,僅需將凸臺置入凹坑,粘合尼龍搭扣組件24(a)與24(b),并鎖緊螺釘39。欲更換整個鞋底,只要揭開尼龍搭扣,分開凸臺/凹坑組件,并松開螺釘39即可。如僅需拆卸鞋跟,則只需分開凸臺/凹坑組件并松開螺釘39即可。本實施例適用于優雅的女鞋。可單獨更換鞋跟部份,變換鞋跟的高度或形狀,亦可更換整個鞋底,變換鞋底的厚度。可以將所述的凸臺/凹坑組設為磁性材質,增加固定的強度。根據不同需要,也可以在中底外層20(b)與鞋底上層21(a)中夾帶一些藥物,從而增加保健功能。
圖4示出的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其主要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似,包括上部與鞋底。鞋的上部包括鞋幫40與中底,圖中可看中底外層42與鞋底上層43。凸臺/凹坑組件44(a)與44(b)設置的在中底外層42與鞋底上層43靠近腳跟位置。尼龍搭扣組件46(a)與46(b)設置在整個中底外層42與整個鞋底上層43的表面。本實施例的鞋也如同第一實施例,設有一個作為活動嚙合機構的拉鏈,分為拉鏈的上半部68(a)與拉鏈的下半部68(b)。所不同的地方在于,該拉鏈的上半部68(a)與下半部68(b)僅環繞中底周邊與鞋底邊緣的前腳掌部份。欲增加連接強度,可選擇性地在腳弓的部份加裝兩個凸臺/凹坑組件47(a)與47(b)。但加裝凸臺/凹坑組件47(a)與47(b)并非本實施例的典型實施,即使沒有加裝此項組件,上述的活動連接機構已能夠提供足夠的連接力連接本實施例中的鞋底與上部。本實用新型可應用在休閑鞋、男鞋或中性鞋。
雖然本說明書具體說明了三個實施例,無須贅言,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許多未明列出來的變化。但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這些變化都在本說明書欲保護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鞋底可更換的鞋,包括鞋底(10)和設在所述鞋底(10)上的上部(11),所述上部(11)包括與鞋底(10)連接的中底和設在中底上的鞋幫(19);所述中底包括周邊(14)、外層(12)和內層;所述鞋底(10)包括邊緣(15)、上層(13)、下層和連接在下層腳跟部份的鞋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底(10)和上部(11)之間設有使鞋底更換的活動連接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鞋底可更換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連接機構包括水平連接機構,所述水平連接機構包括設在上部外層(12)和鞋底(10)上相互配合的凸臺(17a)和凹坑(17b)。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鞋底可更換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連接機構包括水平連接機構,所述水平連接機構包括設在上部中底外層(12)和鞋底(10)上的螺孔,在所述螺孔中設有螺釘。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鞋底可更換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連接機構包括垂直連接機構,所述垂直連接機構包括設置在上部中底外層(12)和鞋底上層(13)上相互配合的尼龍搭扣的扣件(16a)和鉤件(16b)。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鞋底可更換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連接機構包括活動嚙合機構,所述活動嚙合機構包括設置在上部中底周邊(14)和鞋底邊緣(15)上的拉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鞋底可更換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連接機構包括垂直連接機構和活動嚙合機構,所述垂直連接機構包括設置在上部中底外層(12)和鞋底上層(13)上相互配合的尼龍搭扣的扣件(16a)和鉤件(16b),所述活動嚙合機構包括設置在上部中底周邊(14)和鞋底邊緣(15)上的拉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鞋底可更換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連接機構包括水平連接機構、垂直連接機構和活動嚙合機構,所述水平連接機構包括設在上部外層(12)和鞋底(10)上相互配合的凸臺(17a)和凹坑(17b);所述垂直連接機構包括設置在上部中底外層(12)和鞋底上層(13)上相互配合的尼龍搭扣的扣件(16a)和鉤件(16b),所述活動嚙合機構包括設置在上部中底周邊(14)和鞋底邊緣(15)上的拉鏈;所述水平連接機構和垂直連接機構集中在腳跟對應部分或前腳掌對應部分,所述活動嚙合機構集中在環繞前腳掌的部分或環繞腳跟的部分。
專利摘要一種鞋底可更換的鞋,一種鞋底可更換的鞋,包括鞋底(10)和設在所述鞋底(10)上的上部(11),所述上部(11)包括與鞋底(10)連接的中底和設在中底上的鞋幫(19);所述中底包括周邊(14)、外層(12)和內層;所述鞋底(10)包括邊緣(15)、上層(13)、下層和連接在下層腳跟部分的鞋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底(10)和上部(11)之間設有使鞋底更換的活動連接機構。由于鞋底與鞋幫采用活動連接方式,可根據不同情況方便地更換鞋底。
文檔編號A43B13/36GK2715572SQ200320118779
公開日2005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26日
發明者鄭燦明 申請人:鄭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