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服裝加工機械,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釘扣機。
背景技術:
釘扣機是廣泛應用于羽絨服、襯衫、睡衣褲、夾克衫、卡曲衫裝訂扣子的專用服裝設備,它也在皮包、錢包、帽子等皮塑制品的釘扣。
申請號為200910118544.7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釘扣機,它包括機體、沖壓機構、電控系統 ;在機體上設置有保護氣缸和導向桿 ;保護氣缸通過氣管和電控系統的電磁閥連接 ;在保護氣缸和導向桿的末端固定有一個安裝支柱,安裝支柱通過連桿安裝有一個保護圈,保護圈通過連桿伸到沖壓機構末端的下方 ;在機體上還設置有一個接近開關,接近開關靠近保護圈連桿,接近開關和電控系統連接。
由于紐扣的不同,所對應的模具也會有所差別,在上述專利中公開的釘扣機,如果要釘不同形狀規格的紐扣,就必須要更換模具,一拆一裝的過程比較浪費時間,會大大降低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釘扣機,無需拆裝模具,切換方便,提升生產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釘扣機,包括機體,所述的機體上設有上模座、下模座以及驅動上模座上下運動的驅動機構,所述上模座上設有上模工作位,所述的上模座上設有上切換盤,所述的上切換盤可旋轉的設置于上模座上,所述上切換盤上設有若干個隨上切換盤旋轉而移動至上模工作位的上模,所述的上模座與上切換盤之間設有定位裝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現有技術中的下模直接放入到下模座,因此主要浪費時間的步驟在與上模的更換,通過將不同規格型號上模固定于上切換盤上,通過轉動上切換盤,將上切換盤上不同的上模轉移到上模工作位上,用于對不同型號的紐扣進行加工,在更換不同的上模過程中,由于采用了上切換盤的方式來更換不同的上模,可以有效的提高上模更換的效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定位裝置包括設置于機體上的彈簧跳珠,所述的上切換盤上設有若干個與彈簧跳珠相配合的定位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上切換盤旋轉之后通過彈簧跳珠來對上切換盤進行固定,采用彈簧跳珠的方式可以任意的轉動上切換盤,轉動上切換盤較為輕松,適用于對壓力要求不是很高的紐扣。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切換盤軸向可滑移的設置于上模座上,所述的上模座上設有定位槽,所述的上切換盤上設有軸向滑移過程中嵌入至定位槽內的定位凸塊,所述的上模座上設有保持上切換盤與上模座緊貼的固定機構 。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上切換盤與上模座之間通過定位槽與定位凸塊實現定位,當需要用到的上模轉到上模工作位上之后,定位凸塊嵌入到定位槽中,防止上切換盤發生周向的轉動,固定好之后,通過固定機構保持上切換盤與上模座之間的緊貼,固定機構可以采用栓擰緊的方式。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固定機構包括固定于上切換盤上的轉軸,所述的轉軸可旋轉并可軸向滑移的插置于上模座內,所述的上模座上設有使上切換盤與上模座緊貼的彈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上切換盤通過轉軸來實現轉動,同時通過彈簧的彈性保持上切換盤與上模座之間的緊貼,在切換不同上模的過程中,無需用到工具,只有克服彈簧的彈力,使上切換盤在轉軸軸向發生位移,使定位凸塊從定位槽中脫離,可以很輕松的轉動上切換盤。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上模座設有供轉軸插置的旋轉孔,所述的彈簧的一端固定上模座的旋轉孔內,彈簧的另一端與轉軸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彈簧安裝到旋轉孔內,保持上模座的整體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固定機構包括使上模座與上切換盤相互吸引的磁性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上模座與上切換盤之間通過磁性件相互吸引,使上切換盤緊緊的貼附在上模座上,同時也保持定位凸塊牢牢的嵌入在定位槽內,而在需要切換的時候,只要克服磁性件的磁力即可。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上切換盤上設有驅動上切換盤軸向滑移的拉環。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拉環拉動上切換盤來克服彈簧的彈力或者磁性件的磁力,使上切換盤軸向運動的過程更加的輕松。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上切換盤傾斜的設置于上模座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上切換盤傾斜設置,上模工作位上的上模處于最低點并正對下模,而上切換盤上的其他上模可以遠離下模。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下模座上設有下模工作位,所述的下模座上設有固定若干下模并將下模切換至下模工作位的下模切換裝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下模也可通過下模切換裝置進行切換,方便下模的更換,其中下模的安裝位置可以與上模相互對應起來,這樣在切換上模的時候,可以同步切換下模,進一步的增加更換模具的效率,提高生產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下模切換裝置包括下切換盤,所述的下切換盤可旋轉的設置于下模座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下切換盤的結構與上切換盤的結構相同,可以使操作人員的學習成本降低。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上模的更換通過轉動上切換盤來實現,將用到的上模通過上切換盤轉到上模工作位上,用于釘紐扣,大大減少了上模更換過程中所用的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下模也通過與上切換盤相似的結構實現切換,使上下模的切換都變得便捷、快速,使釘扣機適用于那些紐扣規格比較多的產品。。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一中上切換盤與上模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二中上切換盤與上模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三中上切換盤與上模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機體;11、驅動機構;2、上模座;21、上模;22、上模工作位;23、旋轉孔;231、旋轉部;232、彈簧安裝部;233、彈簧;24、定位槽; 3、上切換盤;31、轉軸;32、定位凸塊;33、彈簧跳珠;34、拉環;4、下模座;41、下模;42、下模工作位;5、下切換盤;6、磁性件。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釘扣機包括機體,機體內設有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控制驅動機構11驅動上模21運動,使上模21與下模41實現合模的動作,驅動機構11可采用氣缸,也可采用電磁結構,實現上模21與下模41之間快速的合模,同時給予上模21足夠的沖擊力使上模21下模41合模的過程中可以將紐扣扣入到衣服或箱包上。
根據紐扣型號的不同,所用到的模具也會有所不同,在更換模具的過程中,上模21的拆卸與安裝會比較廢時間,因此在上模座2上設置上切換盤3,上切換盤3與上模座2可旋轉連接,上切換盤3上固定有若干不同型號的上模21,若干個上模21繞上切換盤3的旋轉中心均勻周向排列。上模座2包括上模工作位22,上模工作位22與上模21到上切換盤3旋轉中心的距離是相等的,因此需要用到那個型號的模具的時候,就可以將相應的模具轉動上模座2的上模工作位22上,在切換的時候,上切換盤3僅能有一個上模21可以被切換到上模工作位22上,切換到上模工作位22上的上模21位置與下模41的位置正對,上模座2在驅動機構11的驅動之下與下壓,通過上模21下模41的合模完成對紐扣的固定。
如圖2所示,上切換盤3與上模座2之間通過彈簧跳珠33來進行定位,附圖中2中,上切換盤3上固定3個上模21為例,其中上切換盤3必須分為三級,當其中一個上模21轉到上模21工位上的時候,彈簧跳珠33會剛好嵌入到上模座2的定位槽24中,通過彈簧跳珠33會給予上切換盤3阻力用來住址上切換盤3的轉動,采用彈簧跳珠33作為定位裝置,切換的過程會比較方便,由于在上模21與下模41合模的過程中,上切換盤3并不會受到周向力,可保持上模21下模41的準確的合模,另外在切換的時候無需其他操作直接擰動切換盤即可。
實施例二:
如圖4所示,上切換盤3上設置有定位凸塊32,在上模座2上設有與定位凸塊32形狀相同的定位槽24,為了增加定位的準確形,定位凸塊32與定位槽24的形狀可以被設置成圓臺形,當上切換盤3上的上模21轉到上模工作位22上的時候,定位凸塊32恰好嵌入至定位槽24中,用于防止切換盤的周向轉動。
上切換盤3的中心固定有用于旋轉的轉軸31,上模座2設有與轉軸31轉動配合的旋轉孔23,如圖4所示,旋轉孔23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靠近上切換盤3的轉動部和遠離上切換盤3一側的彈簧安裝部232,轉軸31穿過旋轉從彈簧安裝部232穿出,其中彈簧安裝部232的孔徑大于旋轉部231,彈簧233便套在轉軸31上并位于彈簧安裝部232內,彈簧233的一端抵接于彈簧安裝部232的端面上,而彈簧233的另一端抵接與轉軸31的軸肩上,上切換盤3通過彈簧233的彈力緊貼于上模座2上,保持定位凸塊32始終嵌入至定位槽24內。
如圖3所示,在切換盤的中心上增設有拉環34,在需要切換的時候,通過拉動拉環34來克服彈簧233的彈力,使定位槽24內的定位凸塊32脫出,對上切換盤3進行旋轉,切換所需要的上模21。在拉動拉環34的同時還可以用于擰動上切換盤3,使上切換盤3的切換更加的快速輕松。
實施例三:
如圖5所示,模切換盤上設置有定位凸塊32,在上模座2上設有與定位凸塊32形狀相同的定位槽24,為了增加定位的準確形,定位凸塊32與定位槽24的形狀可以被設置成圓臺形,當上切換盤3上的上模21轉到上模工作位22上的時候,定位凸塊32恰好嵌入至定位槽24中,用于防止切換盤的周向轉動。
其中上切換盤3上的中心固定有轉軸31,轉軸31用于上切換盤3的轉動,同時提供上切換盤3的軸向運動;上切換盤3與上模座2之間通過磁性件6相互吸引,其中上模座2與上切換盤3的整體都可看成是磁性件,通過磁性的吸引,保持上模座2與上切換盤3之間的相互緊貼。
在切換盤的中心上增設有拉環34,在需要切換的時候,通過拉動拉環34來克服磁性的吸力,使定位槽24內的定位凸塊32脫出,對上切換盤3進行旋轉,切換所需要的上模21。在拉動拉環34的同時還可以用于擰動上切換盤3,使上切換盤3的切換更加的快速輕松。
實施例四:
如圖6所示,上模座2上設有上切換盤3,下模座4上設有下切換盤5,上切換盤3與下切換盤5的定位裝置的結構相同,保持上切換盤3與下切換盤5的操作一致,減小操作人員的學習成本,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實現上模21與下模41的快速切換。相同的一組模具,其設置的位置可以相互對應,實現上模21與下模41的同步切換,避免上下模41弄混。其中上切換盤3與下切換盤5均傾斜設置,這樣設置的目的在于使那些使用不到的上模21或下模41遠離紐扣固定的區域,避免產生干涉。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