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福康鞋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福康鞋墊屬于鞋類上的用品。
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有以摻入藥物為主的保健鞋墊和在鞋墊上設置不同凸狀顆料按摩保健鞋墊,但是這幾類保健鞋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以藥物保健鞋墊來說,穿在腳上不透氣,易上潮,受潮后易損壞,不耐用;凸狀顆粒按摩鞋墊也不透氣,不爽水易受潮濕,并且有惡臭氣,人們穿著使用仍然感到煩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幾類保健鞋墊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爽氣干燥、無惡臭氣味、潔凈衛生的福康鞋墊。
本實用新型福康鞋墊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是按照左、右腳掌相關17處的主要反射穴位區在鞋墊上鑲嵌銅離子片,銅離子片直徑13毫米,它高出鞋墊平面0.15-0.2毫米,隨著人的走動,鑲嵌在鞋墊上的高出鞋墊平面的銅離子片形成的17個凸點,對左右腳掌上的17個主要穴位不斷地來回按摩,這樣,以增進全身血液循環,調節和恢復人體正常生理機能,有病治病,無病防病,保健強身,17個銅離子片形成的17個凸點成為按摩17個穴位的按摩器具,腳掌與鞋墊17個凸點的相對運動與按摩,是一個不花錢請來的按摩“醫生”。
二是鞋墊做成漏空網格狀,即鞋墊上均布著對穿的小孔,由于鞋墊的表面與反面的對穿孔存在,構成鞋墊表面與反面相通,另外,在鞋墊上有17個凸狀顆粒與左、右腳掌上的17個主要穴位相對應。
人在靜止時,鞋內、鞋墊、腳掌分泌物產生的惡臭、廢氣、鞋內受潮產生的水氣等通過漏空網格孔、腳掌與鞋墊的間隙自動逸出;人行走時,腳掌往上提,鞋與鞋墊自身重量往下沉,腳掌與鞋墊、鞋墊與鞋底之間形成空隙,空氣、惡臭氣、水氣通過漏空網格孔(即通過鞋墊上均布的對穿孔)流向鞋墊與鞋底、鞋墊與腳掌之間的間隙中,當腳掌往下踩時,腳掌與鞋墊、鞋墊與鞋底之間的間隙消除,鞋墊與腳掌、鞋底與鞋墊之間空氣(惡臭氣、水汽、潮濕氣體)通過鞋墊上均布的漏空網格孔(鞋墊表面與反面對穿孔)被迫擠出,流向鞋外。這樣即使人不停地走動,鞋內、腳掌分泌物產生的惡臭氣、廢氣、汗氣、潮濕氣體、細菌等,通過鞋墊上的漏空網格孔不斷的排斥鞋外,新鮮空氣不斷的更換鞋內的惡臭氣、廢氣、潮濕氣體。從上分析,可見人靜止、行走運動,由于鞋墊上有漏空網格孔存在(鞋墊表面與反面的對穿孔的存在),鞋內、腳掌的分泌物產生的惡臭氣、廢氣、潮濕氣、腳汗等,都能隨時排出鞋外,始終保持鞋內透氣爽水,抑制細菌生存,干燥衛生。同時17片銅離子片分布在鞋墊上,產生負離子,具有中和殺菌作用。
本實用新型福康鞋墊優點是洗滌容易,方便耐用,干燥衛生。
以下結合附
圖1、附圖2、附圖3對福康鞋墊作詳細閘述附
圖1是福康左鞋墊平面圖;附圖2是A-A剖視圖;附圖3是右鞋墊平面圖;(1)為鞋墊本體;(2)為銅離子片;(3)為漏空網格孔。
鞋墊本體(1)是用無毒塑料制成,其上均布著漏空網格孔,這些均布的小孔是供鞋底與腳掌之間進行空氣對流用的,鞋底的廢氣、惡臭氣、潮濕氣體、腳汗氣等通過這些小孔隨時進行對流排出到鞋外。
銅離子片(2)是用紫銅片制成的,厚度為0.3毫米,直徑為13毫米,壓鑄在鞋墊本體(1)上的17個凸狀顆粒上,并高出鞋墊平面0.15-0.2毫米,形成凸狀顆粒。
銅離子片(2)的作用是二個方面一方面是高出鞋墊0.15-0.2毫米的凸狀顆粒,當人行走時,對腳掌的17個穴位不斷按摩;另一方面銅離子片(2)產生負離子,起中和作用,有驅除臭味和殺菌功能。
實施例按照上述技術方案和附
圖1、附圖2、附圖3,用銅離子片壓鑄在漏空網格狀鞋墊上,經15人試驗,普遍反映福康鞋墊透氣干爽,驅除惡臭,衛生干凈,確有保健強身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福康鞋墊,是由鞋墊本體(1),銅離子片(2)組成,其特征是鞋墊本體(1)上均布著小孔,使鞋墊本體(1)成漏空網格狀,均布在鞋墊上的小孔是漏空網格狀孔(3)、銅離子片(2)嵌鑲在鞋墊本體(1)的凸狀顆粒上,高出鞋墊平面,形成17個凸狀顆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福康鞋墊,其特征是根據左腳掌、右腳掌各1 7個主要反射穴位區,在左鞋墊、右鞋墊的相應區域上各嵌鑲17片銅離子片(2),高出鞋墊平面0.15-0.2毫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福康鞋墊,其特征是根據左腳掌、右腳掌各17個主要反射穴位區,在左鞋墊、右鞋墊的相應區域上與17個銅離子片(2)形成17個凸狀顆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福康鞋墊屬于鞋類用品,福康鞋墊有二個特點一是鞋墊做成漏空網格狀,即鞋墊上均布著小孔;二是按照腳掌主要穴位的分布情況,在鞋墊上與腳掌相應穴位區嵌鑲17個銅離子片,并高出鞋墊表面形成17個凸狀顆粒,人行走時,自行按摩腳掌穴位,以調節和恢復人體正常機能;銅離子片還具有驅除惡臭、消毒殺菌作用。這種鞋墊洗滌容易,使用方便,有強身保健效果,有治療腳氣、防預腳氣功能。
文檔編號A43B17/00GK2241458SQ9523728
公開日1996年12月4日 申請日期1995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1995年7月28日
發明者李述甫 申請人:李述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