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創外科持針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創外科持針器,主要供手術之用。
現有持針器呈鉗式,功能端比較寬大,開合活動范圍比較大,所占有的活動空間比較大。其不足之處在于手持不穩定,功能部分過長,持件很不方便,旋轉不方便。在微創外科手術操作非常不適應。只能應用于一般普通的傳統手術。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填補本領域的空白而提供一種持拿平穩、操作準確可靠和使用效果良好的微創外科持針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本實用新型由定鉗、動鉗、長桿和夾頭組成,定鉗和動鉗前端鉸接,長桿外有殼管,殼管前端固定有夾頭的固定爪,夾頭的活動爪的中部(支點)鉸接于固定爪上,活動爪的力點鉸接有長桿,定鉗前部固定有推桿,推桿和長桿鉸接。
定鉗前部有凹臺和凸弧齒條,凸弧齒條和手柄的凹弧齒條嚙合,手柄后有凸塊,凸塊外部有彈片。
定鉗和動鉗之間有后端分別固定于定鉗和動鉗內側的彈片,兩彈片在前方相交連接。
定鉗和動鉗外側有指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總圖。
附圖件號表示1、定鉗 2、指弧3、殼管 4、固定爪5、活動爪6、長桿7、動鉗 8、彈片9、凸弧齒條 10、手柄 11、凹弧齒條 12、凸塊13、彈片 14、弧頂桿 15、凹臺 16、推桿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要由定鉗1、動鉗7、長桿6和夾頭組成。夾頭包括固定爪4和活動爪5。定鉗1外側有供手指夾持用的指弧2,定鉗中部固定有凸弧齒條9,定鉗前部固定有殼管3,殼管前端固定連接有固定爪4。活動爪5中部(支點)鉸接于固定爪上,活動爪后部(力點)鉸接長桿6前端。
動鉗7外側和定鉗一樣,有供手指夾持用的指弧2,定鉗和動鉗之間有前端相交的彈片8,彈片后端用螺釘分別將兩彈片固定于定鉗和動鉗內側。彈片作用是使動鉗復位。動鉗前部有供凸弧齒條9穿過的孔,孔后鉸接有止推用的手柄10,手柄前端有凹弧齒條11。為了對手柄進行復位,在手柄前端外部設有凸塊12,動鉗內側設有彈片13,彈片的彈力將凸塊壓回以對手柄進行復位。為了防止動鉗和定鉗相靠太近,在動鉗前部內側固定有弧頂桿14,定鉗上相應部位有凹臺15。定鉗前端固定有推桿16。
使用時,手持定鉗,并伸出手指拉著動鉗靠近定鉗,此前,需將凸弧齒條9推向前。推桿16推動長桿向前,以帶動活動爪5向固定爪4靠攏以夾住針。
為了持久夾牢,松開凸弧齒條,并使凹弧齒條鎖住凸弧齒條即可。為了松開夾持,即讓活動爪上升(見
圖1),松開上述拉著動鉗靠近定鉗的手指,并將凸弧齒條推向前即可。
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技術具有下述優點握持部分比較穩定,操持有力,功能部呈桿狀,夾持縫合針牢固、穩定。旋轉很方便,很適合深部縫合與微小切口的深部操作。也可用于其它切口窄深手術。
權利要求1.一種微創外科持針器,其特征在于,由定鉗、動鉗、長桿和夾頭組成,定鉗和動鉗前端鉸接,長桿外有殼管,殼管前端固定有夾頭的固定爪,夾頭的活動爪的中部(支點)鉸接于固定爪上,活動爪的力點鉸接有長桿,定鉗前部固定有推桿,推桿和長桿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外科持針器,其特征在于,定鉗前部有凹臺和凸弧齒條,凸弧齒條和手柄的凹弧齒條嚙合,手柄后有凸塊,凸塊外部有彈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外科持針器,其特征在于,定鉗和動鉗之間有后端分別固定于定鉗和動鉗內側的彈片,兩彈片在前方相交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外科持針器,其特征在于,定鉗和動鉗外側有指弧。
專利摘要微創外科持針器由定鉗、動鉗、長桿和夾頭組成,定鉗和動鉗前端鉸接,長桿外有殼管,殼管前端固定有夾頭的固定爪,夾頭的活動爪的中部(支點)鉸接于固定爪上,活動爪的力點鉸接有長桿,定鉗前部固定有推桿,推桿和長桿鉸接。填補本領域空白;操作準確可靠;使用效果良好。
文檔編號A61B17/06GK2430951SQ00243788
公開日2001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00年7月24日
發明者王鵬, 李浩然 申請人:王大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