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胸腔穿刺引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胸腔穿刺引流器具,具體地說是一種可單人操作的胸腔穿刺引流裝置,適用于胸腔積液病人的胸穿引流。
在醫療部門遇有胸腔積液病人時,往往對病人實施胸腔引流術,這種胸腔引流術所用的器具包括穿剌針、橡膠導管、止血鉗、空針等器具,胸穿引流時,需要先選準穿刺點,再進行皮膚消毒,然后局麻至胸膜再將穿刺針垂直刺入胸膜腔,橡膠導管與穿刺針外端連接,再接上空針,接好后,可松開橡膠導管上的止血鉗,此時,可拉動空針內的塞體,進行抽水。此種胸穿引流器具的缺點操作復雜、穿刺針固定困難、抽液速度不易控制、往往需要二人操作、多次抽水,費時、費力、勞動強度大,有時還會引起病人的一些胸膜反應,如頭暈、心悸、出汗等。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抽液速度容易控制、省時、省力、且不易引起病人胸膜反應、可一人操作的胸腔穿刺引流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該胸腔穿刺引流裝置由穿刺針、橡膠導管和抽水裝置構成,其抽水裝置由貯液瓶、瓶密封塞、單向抽氣球閥構成,瓶密封塞上向貯液瓶內插入兩根長、短細玻璃管,長細玻璃管插到貯液瓶的底部,上端與連通穿刺針的橡膠導管連接,短細玻璃管插到貯液瓶口頸下部,即不能插入貯液瓶內液面以下,上部通過橡膠導管與單向抽氣球閥連通。在連通穿刺針的橡膠導管中部,還可設上控制開關。從穿刺針到貯液瓶的橡膠導管長度為40-60cm。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可先將控制開關置于“關”的位置,在貯液瓶內注入5ml蒸餾水,常規處理皮膚后,將穿刺針垂直刺入胸腔,用手壓縮單向抽氣球閥,同時慢慢打開控制開關,隨著單向抽氣球閥的不斷壓縮抽氣,胸腔積液不斷流入貯液瓶中,其胸腔積液流出速度可由控制開關開啟大小及單向抽氣球閥壓縮次數而定,停止抽液時,先關閉控制開關,再拔出胸腔穿刺針,然后再打開控制開關,使貯液瓶內外壓力平衡,即可拔出瓶密封塞,倒掉貯液瓶抽進的積液,即完成一次胸腔積液抽出過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與現有胸穿器具相比,操作簡單、穿刺針易固定、抽液速度易控制、省時、省力、可一人操作、使用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示意圖。
參照附
圖1制作本實用新型。該胸腔穿刺引流裝置由穿剌針1、橡膠導管2和抽水裝置構成,其抽水裝置由貯液瓶3、瓶密封塞4、單向抽氣球閥5構成,瓶密封塞4上向貯液瓶3內插入兩根長、短細玻璃管6、6’,長細玻璃管6插到貯液瓶3底部,上端與連通穿刺針1的橡膠導管2連接,短細玻璃管6’插到貯水瓶3口頸下部,上端通過橡膠管2’與單向抽氣球閥5連通。在連通穿刺針1的橡膠導管2的中部設控制開關7。
權利要求1.一種胸腔穿刺引流裝置,由穿刺針(1)、橡膠導管(2)和抽水裝置構成,其特征在于抽水裝置由貯液瓶(3)、瓶密封塞(4)、單向抽氣球閥(5)構成,瓶密封塞(4)上向貯液瓶(3)內插入兩根長、短細玻璃管(6、6’),長細玻璃管(6)插到貯液瓶(3)的底部,上端與連通穿刺針(1)的橡膠導管(2)連接,短細玻璃管(6’)插到貯液瓶(3)口頸下部,上端通過橡膠管(2’)與單向抽氣球閥(5)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連通穿刺針(1)的橡膠導管(2)的中部設控制開關(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胸腔穿刺引流裝置,由穿刺針1、橡膠導管2和抽水裝置構成,其抽水裝置由貯液瓶3、瓶密封塞4、單向抽氣球閥5構成。該裝置操作簡單、穿刺針易固定、抽液速度易控制、省時、省力、可一人操作,使用方便,可廣泛用于胸腔積液病人的胸穿引流。
文檔編號A61M1/00GK2456703SQ00257158
公開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22日
發明者劉璐, 陳愛梅, 劉翠梅 申請人: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