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留置式輸液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3468閱讀:43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留置式輸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醫用輸液裝置,特別是關于一種一次穿刺多次使用的留置式輸液裝置。
背景技術
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對于危重病患往往要接連幾天甚至數十天為其間歇性地注射各種藥物,如果每次注射都進行重新血管穿刺的話,將給病患帶來額外的皮肉之苦,而且多次穿刺也給護士的工作帶來了麻煩。
因此,在實踐中醫護人員開始嘗試將針頭端留置在病患血管中,而另一端采用堵塞的方法防止血液回流與細菌入侵。如中國專利申請第CN92242107.2號揭示的一種醫療靜脈注射針頭,適用于需要多次靜脈注射的病人使用。它由金屬導入針頭、軟管和連接器所組成,金屬導入針頭插入軟管內,其塑料部分與連接器的頭部相連接,連接器的尾部有一橡膠。但是,這種留置輸液方法存在著巨大的弊端首先,采用這種方法一般都會有血液回流現象,血液凝固后將堵塞針頭,因此必須加入昂貴的抗凝血劑-肝素鈉;同時,針頭穿過橡膠時往往會產生橡膠碎屑,而這些碎屑又會流入人體血液中,從而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而且這種方法的密封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會造成病菌入侵,從而給病患造成更大的傷害。
隨著醫療設備的不斷改善,出現了一種肝素帽。肝素帽為有針接頭,之所以稱為有針接頭,是因為它在輸液時需要用注射針頭刺穿肝素帽上的密封硅膠才能輸液。如中國專利申請第CN03220931.2號揭示的一種配有可轉動內螺紋卡圈的肝素帽,該肝素帽由內螺紋卡圈與魯爾外錐本體連接組成,內螺紋卡圈后壁設有連接孔,魯爾外錐本體后部設有直徑略大于連接孔的凸圈,凸圈后部形成連接槽;在旋轉內螺紋卡圈使肝素帽與其它醫療器械連接時,魯爾外錐本體不會產生跟轉,從而可避免已經插入魯爾外錐本體中的穿刺器具脫落以及穿刺器具后接導管產生扭結的現象。雖然肝素帽連接簡單、封閉可靠,但是,肝素帽存在著以下的缺點1、不能用于所有病人。有些病人由于本身凝血機制的問題,不能使用肝素鈉,所以這些病人就不能使用肝素帽;2、由于針頭刺穿了密封硅膠,使得微生物和微粒有機會進入輸液通道,而對患者造成傷害;3、增加了輸液的成本,由于每次輸液后需用注射器推注肝素鈉封管,就增加了不需要的成本;4、會給醫護人員造成傷害,醫護人員在穿刺硅膠墊時,容易被針頭刺傷,尤其是可能發生血液交叉傳染的疾病,對醫護人員的造成的傷害將更嚴重。
由于肝素帽具有上述缺點,所以業界開發出了一種無針接頭,其工作原理是1、在原始狀態時,輸液通道處于封閉,封閉位置是接頭上端內的整個錐形通道;2、在輸液時注射器插入,壓迫芯柱下移,讓出輸液通道,藥液經通道流入輸液管道;3、輸液完成后,注射器撥出,芯柱在彈性元件的作用下上移,上移時芯柱首先封閉錐形通道,隨著芯柱的繼續上移,接頭內多余的藥液被繼續壓往輸液管道,直至回到輸液前的狀態;4、隨著輸液的結束,輸液管內的壓力逐漸下降,最終與靜脈壓達到平衡,并在留置針頭形成一個水滴。如中國專利申請第CN96101068.1號揭示的一種無針式多次給藥安全注射裝置,其具有主體、伸展側臂和彈性閥門,伸展側臂連接于主體的一側,閥體設置于主體的開口并抵靠伸展側臂以密封其一端的管狀注射孔。向病人注射藥液時,將無針頭注射器插入伸展體的錐形孔內,其閥管裝配入注射器的液體通道內。注射器的凸出端作用于閥體的壓力使彈性閥體處于壓縮位置,允許藥液進入主體的輸送管。在無壓力時,彈性閥體處于靜止位置,以關閉注射通道,因而不會有空氣進入輸送管導致病人血管的栓塞。無針接頭具有以下優點1、不用注射肝素鈉來封管,因此能適應所有患者。2、由于是無損密封,所以無微生物和微粒污染的可能。3、消毒方便,每次輸液前只需用消毒藥水將接頭上端擦拭即可。4、正因為不用注射昂貴的肝素鈉,所以減少了輸液成本。5、醫護人員不需要針頭穿刺,避免了對醫護人員的傷害。6、接頭的上端配有標準外螺紋,使輸液連接更牢靠。
雖然無針接頭具有很多優點值得推廣應用,但是,目前國內標準的輸液器的構造與無針接頭的構造不能夠進行穩定可靠的相連。而需要留置輸液的一般都是危重病患,一旦病患無意識中將這種不穩定的連接扯開,那么將嚴重危急病患的生命。也就是說無針接頭無法穩定可靠的直接應用于留置輸液的場合。
因此,提供一種可以穩定可靠的進行留置輸液的裝置成為了業界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穩定可靠地使用無針接頭的留置式輸液裝置。
本發明的一種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于留置式輸液裝置的轉接件,用以將輸液裝置的第一疏導管與無針接頭可拆卸地連接并使第一疏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出端連通,第一疏導管包括一第一定位部,無針接頭包括一第二定位部,該轉接件設有分別與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對應固定連接的一第一固持部及一第二固持部。
其中,第二定位部與第二固持部固定連接后,第一固持部到無針接頭的閥芯的臨界開啟位置平面的垂直距離小于等于第一定位部到第一疏導管末端的距離。第一疏導管的末端克服無針接頭的閥芯的彈性力插入無針接頭的流入端并到達閥芯的臨界開啟位置后,第一定位部運動至第一固持部下端,并且第一固持部對第一定位部施加的阻力大于閥芯的彈性恢復力。
第一定位部與第一固持部之間的連接是采用卡扣式配合、螺旋式配合或過盈式配合,第二定位部與第二固持部之間的連接是采用卡扣式配合、螺旋式配合或過盈式配合,第一定位部與第一固持部之間、第二定位部與第二固持部之間可以采用相同的配合方式或者不同的配合方式。其中,擋止配合包括凸棱與端面的擋止、臺階與端面的擋止、凸點與端面的擋止等等方式;卡扣配合可以包括突起與溝槽配合、卡鉤與孔配合、卡扣箍與定位面的配合等等方式;過盈配合可以包括光軸與光孔的過盈配合、設有增大摩擦力結構的過盈配合等等方式。
優選的方式是轉接件為一中空殼體,包括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的內直徑略等于第一定位部的外直徑,下半部分的內直徑略等于無針接頭的流入端的外直徑,第一固持部為上半部分殼體內壁上設置的擋止凸棱,第二固持部為下半部分殼體內壁上設置的內螺紋,第一疏導管的第一定位部的上端面可被擋止凸棱的下端面擋止,無針接頭的第二定位部為設置在無針接頭流入端外圍的可與內螺紋相互配合連接的外螺紋。第一疏導管末端設有一注射導管,無針接頭還包括一封閉其流入端與流出端的閥芯,當注射導管在外力作用下克服閥芯的彈力插入流入端后將壓迫閥芯產生位移并使流入端與流出端導通,當撤掉外力時,藥濾器的上端面被擋止凸棱的下端面擋止,閥芯的彈性恢復力不能克服該擋止力,從而第一疏導管的注射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入端及流出端保持在相互連通的狀態。
其中,轉接件的上半部分開設至少一縱向缺口,便于消毒、連接以及拆除連接。優選的方式是在轉接件的上半部分的兩側基本對稱的裁去兩邊。
本發明的另一種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留置式輸液裝置,包括一第一疏導管、一設有流入端與流出端的無針接頭、一第二疏導管,第二疏導管可拆卸地結合于無針接頭的流出端并使第二疏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出端內部連通,其特征在于,留置式輸液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可拆卸地連接第一疏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入端并使第一疏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入端內部連通的轉接件。
其中,第一疏導管包括一第一定位部,無針接頭包括一第二定位部,轉接件包括分別與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對應固定連接的一第一固持部及一第二固持部,第一定位部與第一固持部之間的連接是采用卡扣式配合、螺旋式配合或過盈式配合,第二定位部與第二固持部之間的連接是采用卡扣式配合、螺旋式配合或過盈式配合。
優選方式是,轉接件為一中空殼體,包括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的內直徑略等于藥濾器的外直徑,下半部分的內直徑略等于無針接頭的流入端的外直徑。第一定位部為設置在第一疏導管上的藥濾器,第二定位部為設置在無針接頭流入端外周的外螺紋,第一固持部為轉接件殼體內壁上設置的擋止凸棱,第二固持部為轉接件殼體內壁上設置的內螺紋,第一疏導管的藥濾器的上端面可被擋止凸棱的下端面擋止,無針接頭的外螺紋可與轉接件的內螺紋相互連接。
當外螺紋與內螺紋旋合后,轉接件與無針接頭連接固定在一起,當注射導管在外力作用下壓迫閥芯插入流入端時,藥濾器逐漸與第一固持部的內壁的擋止凸棱之間發生彈性變形,使第一固持部向外圍擴展,直到藥濾器上端面運動至轉接件的第一固持部內壁的擋止凸棱下方,且注射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入端及流出端連通,此時第一固持部彈性恢復向中心靠攏,從而藥濾器上端面被第一固持部內壁的擋止凸棱的下端面擋止,停止外力后,閥芯的彈力則不能克服擋止凸棱的阻力使藥濾器越過該擋止凸棱,從而注射導管被保持在與無針接頭的流入端及流出端連通的狀態。
當施加外力拔出注射導管時,外力可克服擋止凸棱的阻力使藥濾器越過該擋止凸棱,從而注射導管逐漸從無針接頭的流入端退出,閥芯對應將恢復成將流入端與流出端堵塞的狀態,則無針接頭與外界封閉。
然而,第一定位部還可以是藥濾器以外的其它的專門設置的結構。比如一設置在第一疏導管上的定位塊,且定位塊可以是圓形、多邊形、楔形、球形、以及其它不規則形狀,從而,轉接件的上半部分的內腔也對應設置成相應的形狀。
第一疏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入端的連接、第二疏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出端的連接均為密封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轉接件有效的在無針接頭與標準輸液器之間建立穩定可靠的連接,從而使較為先進的無針接頭可以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同時,上述轉接件有效避免了無針接頭與輸液器脫落的風險,保障了病患的生命健康。
以下結合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任何在本發明基本精神上的改進或替代,仍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書中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留置式輸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轉接件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轉接件的另一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無針接頭使用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無針接頭使用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無針接頭使用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請參照圖1,本發明的留置式輸液裝置,用在一次穿刺多次注射的輸液場合,該留置式輸液裝置包括一第一疏導管10、一轉接件30、一無針接頭50、以及一第二疏導管70。
第一疏導管10為藥液容器到無針接頭50之間的一段導管,包括一些標準的輸液器元件,比如滴管、藥濾器12、硬質的注射導管14等。
第二疏導管70包括從無針接頭50到患者血管之間的一段導管,包括一些標準的輸液器元件,比如留置導管72、頭皮針74等。
請參照圖4至圖6,無針接頭50包括流入端52、流出端54、及設在其中的閥芯56,其中流入端52外周面設有外螺紋522,流出端54與第二疏導管70的留置導管72的前端可拆卸固定連接。
無針接頭50的工作原理是在原始狀態時(圖4所示),流入端52、流出端54之間的輸液通道被閥芯56封閉;在輸液時注射導管14插入流入端52內,壓迫閥芯56下移,讓出輸液通道,從而注射導管14、流入端52及流出端54內部液體連通(圖5所示);輸液完成后,注射導管14撥出,閥芯56在彈性元件58的作用下上移,上移時閥芯56首先封閉通道,隨著閥芯56的繼續上移,無針接頭50內多余的藥液被繼續壓往流出端54(圖6所示)。
請參照圖2,轉接件30為一上大下小的階梯圓筒狀中空殼體,包括上半部分32、下半部分34以及開設供注射導管14穿過的通孔36的隔板,其中上半部分32的內直徑略等于藥濾器12的外直徑,下半部分34的內直徑略等于流入端52的外直徑,其中上半部分32內壁凸設有擋止凸棱322,下半部分34內壁設置有內螺紋344。其中,該第一疏導管10的藥濾器12插入該上半部分32的內腔后,藥濾器12上端面可被該擋止凸棱322的下端面擋止;無針接頭50的流入端52的外螺紋522可與轉接件30的下半部分34的內螺紋344相互旋合連接。而且,當外螺紋522與內螺紋344完全旋合后,擋止凸棱322下端面到閥芯56的臨界開啟位置平面(在該位置流入端52與流出端54開始連通)的垂直距離小于等于所述藥濾器12上端面到注射導管14末端的距離。
為了便于消毒和插拔,轉接件30的上半部分32開設有至少一缺口,優選的方式是在上半部分32的兩側對稱地分別縱向裁去一部分。
開始注射時,將該外螺紋522與內螺紋344完全旋合,使該轉接件30與無針接頭50穩定的連接固定在一起,當注射導管14在外力作用下壓迫該閥芯56插入該流入端52時,該藥濾器12逐漸與轉接件30的上半部分32內壁的擋止凸棱322之間發生彈性變形,并使上半部分32向外側擴張,直到該藥濾器12的上端面運動至該擋止凸棱322下方,此時上半部分32彈性恢復向中心靠攏,從而藥濾器12上端面被擋止凸棱322的下端面擋止,停止施加外力后,閥芯56的彈性恢復力則不能克服該擋止凸棱322的阻力使藥濾器12越過該擋止凸棱322。又因為外螺紋522與內螺紋344完全旋合后,擋止凸棱322下端面到閥芯56的臨界開啟位置平面的垂直距離小于等于所述藥濾器12上端面到注射導管14末端的距離,所以,此時閥芯56將被注射導管14下壓到開啟位置,從而注射導管14與無針接頭的流入端52及流出端54保持在液體連通的狀態。
注射結束后,施加外力從轉接件30的上半部分32內腔中拔出藥濾器12,外力可以克服擋止凸棱322的阻力并使上半部分32向外側擴張,從而使藥濾器12越過該擋止凸棱322,同時注射導管14逐漸從無針接頭50的流入端52內退出,對應地閥芯56則在彈性元件58的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逐漸將流入端與流出端之間的通道堵塞,最后將無針接頭50與外界封閉。
實施例2作為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該第一疏導管10包括一第一定位部,該無針接頭50包括一第二定位部,該轉接件30包括分別與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對應固定連接的一第一固持部及一第二固持部。
其中,第一定位部可以是藥濾器12以外的其它的專門設置的結構。比如一設置在第一疏導管10上的定位塊,且定位塊可以是圓形、多邊形、楔形、球形、以及其它不規則形狀,從而,轉接件30的上半部分32的內腔也對應設置成相應的形狀。而且,轉接件30的上半部分32可以不開設缺口。
其中,該第一疏導管10與無針接頭50的流入端52的連接、該第二疏導管70與無針接頭50的流出端54的連接均為密封連接。
實施例3作為本發明的再一實施方式,該第一疏導管10包括一第一定位部,該無針接頭50包括一第二定位部,該轉接件30包括分別與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對應固定連接的一第一固持部及一第二固持部。
其中,該第一定位部與第一固持部之間的連接是采用擋止配合、卡扣配合、螺旋配合或過盈配合,該第二定位部與第二固持部之間的連接是采用擋止配合、卡扣配合、螺旋配合或過盈配合。第一定位部與第一固持部之間、第二定位部與第二固持部之間可以采用相同的配合方式或者不同的配合方式。
比如轉接件30與第一疏導管10采用螺紋配合,而轉接件30與無針接頭50之間采用擋止配合或者卡扣配合;或者轉接件30與第一疏導管10及無針接頭50之間均采用螺紋配合。
其中,擋止配合除了包括凸棱與端面的擋止以外,還包括臺階與端面的擋止、凸點與端面的擋止等等方式。
其中,卡扣配合可以包括突起與溝槽配合、卡鉤與孔配合、卡扣箍與定位面的配合等等方式。
其中,過盈配合可以包括光軸與光孔的過盈配合、設有增大摩擦力結構的過盈配合等等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留置式輸液裝置的轉接件,用以將輸液裝置的第一疏導管與無針接頭可拆卸地連接并使第一疏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出端內部連通,所述第一疏導管包括一第一定位部,所述無針接頭包括一第二定位部,該轉接件設有分別與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對應固定連接的一第一固持部及一第二固持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與第二固持部固定連接后,所述第一固持部到所述無針接頭的閥芯的臨界開啟位置平面的垂直距離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到所述第一疏導管末端的距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疏導管的末端克服所述無針接頭的閥芯的彈性力插入所述無針接頭的流入端并到達閥芯的臨界開啟位置后,所述第一定位部運動至第一固持部下端,且所述第一固持部對第一定位部施加的阻力大于所述閥芯的彈性恢復力。
4.如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轉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與第一固持部之間的連接是采用擋止配合、卡扣配合、螺旋配合或過盈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與第二固持部之間的連接是采用擋止配合、卡扣配合、螺旋配合或過盈配合,所述第一定位部與第一固持部之間、第二定位部與第二固持部之間可以采用相同的配合方式或者不同的配合方式。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轉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件為一中空殼體,包括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的內直徑略等于第一定位部的外直徑,下半部分的內直徑略等于無針接頭的流入端的外直徑,所述第一固持部為上半部分殼體內壁上設置的擋止凸棱,第二固持部為下半部分殼體內壁上設置的內螺紋,所述第一疏導管的第一定位部的上端面可被所述擋止凸棱的下端面擋止,所述無針接頭的第二定位部為設置在無針接頭流入端外周上的可與所述內螺紋相互配合連接的外螺紋。
6.一種留置式輸液裝置,包括一第一疏導管、一設有流入端與流出端的無針接頭、一第二疏導管,所述第二疏導管可拆卸地結合于無針接頭的流出端并使第二疏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出端內部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置式輸液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可拆卸地連接所述第一疏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入端并使第一疏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入端及流出端內部連通的轉接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留置式輸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疏導管包括一第一定位部,所述無針接頭包括一第二定位部,所述轉接件包括分別與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對應固定連接的一第一固持部及一第二固持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與第一固持部之間的連接是采用擋止配合、卡扣配合、螺旋配合或過盈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與第二固持部之間的連接是采用擋止配合、卡扣配合、螺旋配合或過盈配合。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留置式輸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件為一中空殼體,包括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的內直徑略等于第一固定部的外直徑,下半部分的內直徑略等于第二固定部的外直徑,進一步在轉接件的上半部分開設至少一個缺口,所述第二定位部與第二固持部固定連接后,所述第一固持部到所述無針接頭的閥芯的臨界開啟位置平面的垂直距離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到所述第一疏導管末端的距離。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留置式輸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部為設置在第一疏導管上的藥濾器,所述的第二定位部為設置在所述無針接頭流入端外周的外螺紋,所述第一固持部為轉接件殼體內壁上設置的擋止凸棱,第二固持部為轉接件殼體內壁上設置的內螺紋,所述第一疏導管的藥濾器的上端面可被所述擋止凸棱的下端面擋止,所述無針接頭的外螺紋可與所述轉接件的內螺紋相互連接。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留置式輸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疏導管末端設有一注射導管,所述無針接頭還包括一封閉其流入端與流出端的閥芯,當所述注射導管在外力作用下克服閥芯的彈力插入所述流入端后將壓迫所述閥芯產生位移并使所述流入端與流出端導通,當撤掉外力時,所述藥濾器的上端面被所述擋止凸棱的下端面擋止,所述閥芯的彈性恢復力不能克服該擋止力,從而所述第一疏導管的注射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入端及流出端保持在相互連通的狀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留置式輸液裝置,包括一第一疏導管、一設有流入端與流出端的無針接頭、一第二疏導管,第二疏導管可拆卸地結合于無針接頭的流出端并使第二疏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出端內部連通,其特征在于,留置式輸液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可拆卸地連接第一疏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入端并使第一疏導管與無針接頭的流入端內部連通的轉接件。
文檔編號A61M39/00GK101024101SQ20061003368
公開日2007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20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20日
發明者蔣屏山, 姜小波 申請人:佛山特種醫用導管有限責任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