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輸注液體的醫療器械,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動靜脈穿刺過程及其穿刺后在血管內留置期向血管內輸注液體的輸液用安全留置針。
背景技術:
輸液幾乎可將所有藥液通過血管輸入人體,實現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臨床中, 常常會因周期性的治療計劃,多次穿刺血管進行輸液治療。在對腫瘤的化療、心腦血管疾病治療及小兒、老年人血管(硬化、脆性增加)穿刺條件差時,血管因多次穿刺而被損壞,或因病人不配合,會增加病人痛苦與穿刺操作困難,甚至會因表淺血管的多次穿刺破壞(穿刺后的血管損傷部會形成瘢痕,短期內血流再通困難),而不能再次穿刺使用,影響輸液治療, 最終需對深部血管穿刺,才能輸液治療。為避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的損傷及減少病人痛苦, 也為減輕護士操作強度,根據主動輸液治療理論,臨床已普遍使用動靜脈留置針(管)技術。現在臨床使用的動靜脈留置針大多是由肝素(密封)帽、穿刺針、穿刺針座、留置軟套管針、留置針座、留置針保護套組成。它們基本可完成血管穿刺過程及留置軟套管針在動靜脈血管內的留置;經過臨床大量的實踐驗證,現在使用的動靜脈留置針存在有以下諸多缺陷和不足一是對使用者及周邊人員存在安全風險由于金屬穿刺針要貫穿留置針,其長度較普通穿刺針長,在穿刺拔除后,外表沒有任何防護,容易造成醫護人員及以后的醫療廢棄物處理人員被針刺傷,存在因針管上殘存的血漬中含的病毒引發醫源性感染的風險。二是對病人及周圍人員存在安全風險由于留置針座與普通穿刺針座結構相同,無防止血液逆流(回流)的措施或裝置,使得在穿刺針拔除后,血液會發生回流,污染環境與(醫護人員和周圍人群)人體,形成安全風險;再者,在使用留置針重復輸液過程中,每次輸液完畢后的輸液接頭拔除動作,必然使留置針內腔形成一定的負壓,會造成血液回流進入留置針管內,會發生血液凝固,形成栓子,再次使用時,因留置針通道堵塞,需要重新穿刺,會影響治療和增加醫護人員勞動;再者若栓子進入血管,隨血流進入人體不同的組織或器官,造成該組織或器官血管的栓塞,嚴重的可引起該器官的缺血、壞死,后果非常嚴重和危險。三是增加醫護勞動強度,操作煩瑣,且在發生栓堵后,需要重新穿刺,會增加病人痛苦和負擔,使其應用受到限制。為此,目前臨床使用的留置針,其防護規程是在拔除接頭后,必須使用一種護帽,將留置針接口封閉,為了防止血液在留置針管內發生凝固,又必須使用抗凝劑(肝素鈉溶液),注射入留置針管內,(以致于該封閉帽改稱為肝素帽),專門用于對留置針進行抗凝封管,每8小時一次,記錄交班、嚴格執行。這既增加了醫護人員的操作程序,也增加了病人經濟負擔,還因為某些血凝功能障礙的病人,因存在溶血或出血風險不能使用抗凝劑,使其應用受到限制;另外,在對留置針進行抗凝封管時由于是采用針刺操作,也增加了醫護人員被針刺傷的危險。中國專利CN200410041490. 6公開了一種在套管內設置有一對楔形的片狀瓣膜,可防止血液逆流的動靜脈留置針。中國專利CN200620080001. 2公開了另一種自動防止血液回流外溢的方法,是在留置針座的尾腔內設置有密封塞及導通支架,橡膠密封塞密封液體流道,借導通支架(套管)在外力(輸液器或注射器或導管插口)作用下將其貫穿密封塞,再次導通,但并沒有闡述在輸液器等插口拔除后,導通支架如何從密封塞上脫離、再次密封的結構,所以,該方案只能滿足留置針與液體管道接口的一次使用。但也僅是防止了在穿刺后,拔除穿刺針時防止血液或液體的逆流,避免污染環境與操作醫護人員。中國專利 CN200510051051. 8公開了一種安全留置針,在穿刺針的前端制成膨大的針體,以此限制針尖保護套管在針尖前段針體上的滑落,保護針尖的技術方案;因其僅保護針尖,而針體仍然外露,針體上沾染的血漬,對醫護人員仍然是嚴重的傳染源。中國專利CN200610019956. 6、 CN200620162576. 9、CN200610027796. 5公開了一種利用穿刺針尾端增加一個中空的套管, 在套管一側或兩側開設縱縫,利于穿刺針手柄在其中的滑動,以使在穿刺成功后,拉動手柄,把穿刺針拉入中空套管內,達到屏蔽針體,防護被針刺傷害的目的。本人在中國專利 CN200720064120. 3中公開了一種在穿刺針座前端復合彈簧保護帽的技術方案,是在穿刺后在拔除針尖的同時,利用彈簧將保護帽釋放向外伸展將針尖覆蓋包裹起來。另外在留置針座的第三冊端直接連接一個帶正壓密閉閥的無針接頭。其優點是克服了靜脈血回流造成栓堵的問題并屏蔽了針尖,免除針刺傷害的風險,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就是,穿刺針尖雖然被屏蔽,但是穿刺針體卻還在外暴露,與B. Braun公司技術保護方案同樣存在針體上血漬污染人體的風險。中國專利CN200620076287. 7和CN200720018504. 0公開了兩種具有正壓密閉閥的
留置針,雖然解決了穿刺針拔除時的血液返流現象,但不能解決穿刺針針刺傷害的問題。以上公開的技術方案都沒有解決目前留置針存在的根本問題,或者在臨床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便和不足1、穿刺針在血管穿刺成功后的拔除過程中,不能有效防止血液由針體通道引起的血液外溢,由此可能造成的污染或交叉感染風險;2、穿刺針尖保護裝置不完全或不合理。如上述公開的專利中,針管制成膨大球,雖然滿足了限制保護套的脫落,但針管在插入留置針軟管與針座過程中,存在阻力或障礙。而串接式套管構成的穿刺針保護套,也增加了穿刺針整體的長度,增加了操作的不便與成本。3、關鍵的也是重要的是留置針針座與輸液器或注射器或液體輸注裝置的插口插接輸液后,在拔除插口后,血管內血液因拔除插口形成的負壓,會引起血液的回流,血液進入留置針軟管發生凝固,留置針堵塞,而造成再次輸液不能, 嚴重者,血凝塊脫落進入血管,隨著血液流動,會造成小血管的靜脈栓塞,引起部分組織或器官缺血壞死,引發嚴重后果。4、針尖防護套管在穿刺針尾部,增加了留置針產品的長度, 包裝、操作均不便。5、金屬夾和保護帽的前端保護方案,僅能夠保護針尖,消除針刺傷害,但不能將針體完全屏蔽,存在血漬污染的風險。6、在穿刺針座尾端增加完全保護套管的方式 (側面開縫,利于穿刺針的回抽),雖然可以將穿刺針完全防護起來,但由于增加了產品體積和長度,使得穿刺針體及護套管對臨床操作過程構成干擾,且增加了產品包裝體積與提高了產品成本,尤其是操作不便,影響穿刺精度。目前,國內外還沒有見到能夠完全解決上述不足的動靜脈留置針的技術方案被公開。本人在CN 20071003546. 0中敘述了一種直立的I型具有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的動靜脈留置針,其方案是將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與I型靜脈留置針串接,構成具有無針接口、正壓密閉、安全防護穿刺針功能的動靜脈留置針。但由于無針接口與留置針一體,在操作中的連接,可牽扯靜脈留置針軟管,引起病人疼痛,嚴重時可造成留置針脫出血管。不便于操作。本人在CN2007101925M.6中敘述了一種具有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的Y型動靜脈留置針,其方案是將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與Y型靜脈留置針串接,構成具有無針接口、正壓密閉、安全防護穿刺針功能的動靜脈留置針。但由于其穿刺針保護方案是通過彈簧將保護套管彈力釋放,將穿刺針件屏蔽起來的方案,也存在著針管體部沾染的血漬體液污染他人的風險,故而,該方案僅可防止針刺傷害,而不能達到真正和徹底的安全防護。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的動靜脈留置針采用了穿刺針自動回縮保護結構與輸液接口分離的型結構,使得制造容易,實施簡單,利于普及。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解決上述不足的輸液用安全留置針。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由穿刺針自動回縮保護套管、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留置針、穿刺針四部分共同組成。其特征在于穿刺針自動回縮保護套管內部安裝有鎖閂、回縮彈簧,在未使用時,它們套在留置針前端成為針尖保護套,在穿刺成功后,保護套管前端再與穿刺針座插接,啟動安全裝置后,可使穿刺針自動回縮到保護套管內完全屏蔽并且保持;彈簧釋放后可將穿刺針針體被限制在護套管內不能外露。所說的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由殼體、活塞、 密封圈、彈簧、連接軟管、底座組成。所說的殼體的上端外側有螺紋構成魯爾結構的旋接插口,殼體的下段內徑是上段內徑的1. 2倍以上,活塞下段外徑是上段外徑的1. 2倍以上,且通過嵌于活塞上下端凹槽中的兩密封圈與殼體內壁呈滑動密封;活塞的上段側壁有一貫穿孔并與活塞下段的中心孔相通,所說的中心孔內粘固有連接軟管,連接軟管穿過底座中心孔與留置針座的出液接頭粘固,或者與出液插頭粘固;底座中心孔構成氣體補償通道;在底座與活塞底面之間有彈簧;在外力作用取消時,活塞在彈簧作用下向上移動,使殼體上的魯爾接口自動封閉,并使殼體內的液體形成正壓,流向動靜脈留置針。所說的動靜脈留置針由留置針座、密封塞、穿刺針導引管及留置軟針管組成;留置針座上段縮口,內置喇叭形穿刺針引導管,該引導管下段細小管徑與留置軟管針連接固定;在留置針座的中部內腔有密封塞,可允許穿刺針通過,在穿刺針拔除后,并保持密閉;所說的留置針座的下端外沿制有一缺口,以與穿刺手柄座對插定位,留置針軟管由無毒醫用高分子材料制成,透明,前端呈縮口倒角,管內腔有數個向內的突脊,以增加軟管的抗壓防癟性能,也為血液沿金屬穿刺針外壁與軟管內壁間隙回流而觀察穿刺效果之用。留置針座呈Y型一體結構或者呈I型一體結構。所說的穿刺針粘固在內針座中心孔內,內針座前端呈正方形,與穿刺手柄座前端的方孔相互配合,內針座的后端中空,內緣有環狀縮窄突起,可與鎖閂頭部楔形膨大相互插接, 構成連鎖。捏壓擒縱夾或向前推壓保護套管可啟動安全防護裝置,使鎖閂解脫鎖閉,釋放彈簧,彈簧帶動鎖閂及內針座將穿刺針收入保護套管內;隨著內針座的脫離,穿刺手柄座失去支撐,前端外徑縮小,而脫離留置針座的限制,自行脫離留置針座。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通過軟管或出液插頭與留置針座連通,可保證在臨床輸液連接過程中的一定操作移動空間,而不對留置針軟管造成牽扯,避免引起疼痛或留置針軟管從血管內的脫出。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特征和技術進步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穿刺針保護套管在未使用時,安裝在穿刺針前端,保護穿刺針; 使用時取下保護套管,待留置針穿刺成功后,再將保護套管與穿刺針插接,啟動安全裝置, 壓縮彈簧可將穿刺針自動回縮進入保護套管內并保持。在穿刺前后共用一個保護套管的結構,不增加安全留置針產品的體積和長度,節約材料,降低成本。制造容易,實施簡單,本留置針體積微小、輕便,易于固定攜帶,利于普及。由于采用了由彈簧、鎖閂、保護套管組成的自動回縮穿刺針保護套管,在穿刺過程中取下暫時不用,使其區別于以往的把保護套管安裝在穿刺針尾部的方案,不增加穿刺針長度、穿刺手感好,把持準確,穿刺精度高,便于操作。在穿刺成功后,再將保護套管與針座插接,手指啟動安全裝置,自動將穿刺針回縮進保護套管內屏蔽固定,不外露,可靠安全防護。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分離式正壓密閉閥結構,使得本實用新型在應用中,當拔除輸液插頭時,在彈簧作用下活塞向上移動,將封閉于殼體中的液體壓向靜脈血管,可阻止血液向留置針的回流,避免形成血液栓堵,從而不需要抗凝劑封管、可減輕護士勞動,降低醫療費用。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無針接口形式,接口流量較針穿刺連接流量大數十倍,使用范圍增加,再次使用時,不需針刺連接,從而避免護士被針刺傷的風險。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自動穿刺針防護套管的安全保護裝置,避免了醫護人員及其他人員被穿刺針刺傷而造成感染和疾病傳播的危險。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與留置針座接口分離的無針接口結構,使得無針接口適于同Y型和I型留置針的連接使用,且不會造成對留置針軟管的牽扯,減輕病人疼痛,避免留置針的脫出,提高護理質量。
圖1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的整體外觀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的留置針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的穿刺針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的穿刺針保護套管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的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在臨床動靜脈穿刺過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在動靜脈穿刺成功后、將穿刺針保護套管與留置針座插接過程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的穿刺針自動回縮進入護套管內并處于保持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在人體血管內留置過程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第二實施例整體外觀結構示意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第二實施例臨床待穿刺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0034]圖12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第二實施的在動靜脈穿刺成功后、將穿刺針保護套管與留置針座對接過程的結構示意圖;圖13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第二實施的穿刺針自動回縮進入護套管內并處于保持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14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第二實施例在血管內留置狀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由圖1可知,本實用新型由四部分組成穿刺針自動回縮保護套管組件A、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W、穿刺針組件C和留置針組件L。由圖2可知,本實用新型的留置針組件L由留置針軟管2、穿刺針引導管3、留置針座4、密封塞5共同組成,其中留置針軟管2由無毒醫用高分子材料制成,透明,前端呈縮口倒角2a,管內腔有數個向內的突脊2b,以增加軟管的抗壓防癟性能,也為血液沿金屬穿刺針外壁與軟管內壁間隙回流而觀察穿刺效果之用。由圖可知,留置針軟管2與穿刺針引導管3的下段細小管徑3a套裝并在留置針座4的下端孔如中粘接牢固;留置針座4中段內孔中有密封塞5將其封閉;Y型留置針座的側壁有一液體流出道4b,與軟管12粘結,可與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組件W聯通。留置針座4下方安裝有雙翼軟固定片4f,留置針座4的中段內孔璧上有一環形突起4e,用于固定密封塞5 ;在留置針座4的上段內孔壁上有一環形凹槽4c,留置針座4的上端與針座側端出液口相對的水平中心線邊緣,有一缺口 4d。由圖3可知,本實用新型的穿刺針組件C由穿刺針1、穿刺手柄座7、內針座6共同組成;穿刺針1呈管狀,其前端是鋒利的尖端la,尖端下方5-10mm處針管側壁有一側孔lb, 穿刺針1的后端與內針座中心孔6c粘接固定,在穿刺手柄座7的中心有圓孔,下端孔徑等于或大于穿刺針保護套管前端8a外徑;圓孔延伸到上半段時,縮小變形成正方形孔7a,穿刺手柄座7上段方孔7a的邊長略小于內針座6前端方形6c的邊長;在穿刺手柄座7的上端外緣有環形突起7b,上端外緣突起7b的最大直徑等于留置針座4上端內孔的直徑;在穿刺手柄座7的上半段側壁上沿軸線十字對稱開有四個側縫7c,在穿刺手柄座7的一側有一翼片狀操作手柄7d,在手柄片的基底根部有一突起7e。穿刺針1與內針座6插入穿刺手柄座7中組成完整的穿刺針組件C。(結合圖2、正常使用狀態,穿刺手柄座7先插入留置針座4孔中,然后將穿刺針1穿過密封塞5放置在留置針軟管2中,內針座前端方形體插入穿刺手柄座7的上端方孔中,并將方孔支撐擴大,使穿刺手柄座7上端外緣7b擴張,與留置針座4內孔中的凹槽4c嵌合,同時,穿刺手柄基底部的突起7e與留置針座外緣的缺口 4d嵌合,從而將穿刺手柄座7固定在留置針座7上,且定位不能旋轉。由圖4可知,本實用新型的穿刺針保護套管組件A由保護套管8、彈簧9、鎖閂10、 擒縱夾11共同組成;保護套管呈管狀,其后端內壁有一縮窄環形突起8d,其前端兩側壁有兩對對稱的與長軸垂直的槽8b、8c可嵌裝擒縱夾;擒縱夾11呈夾子狀,前端有一對夾爪 Ila,中部有一對突起的支點11b,擒縱夾11的后端是兩個翅片狀指捏手柄Ilc ;在保護套管的前端直徑縮小為8a,可插入穿刺手柄座7的下端內孔中;在保護套管8內有一鎖閂10,其前端呈楔形膨大狀突出10a,在其前端外周側壁有一環形淺溝槽10c,鎖閂10的底部向外卷邊(外翻)10b,其可在保護套管內自由上下移動;彈簧9套裝在鎖閂10的外周上,安裝到保護套管內,向上壓縮,擒縱夾11套裝在保護套管8的前端兩個側壁溝槽8b、8c中,在彈簧壓縮至使鎖閂深入到擒縱夾前爪Ila伸入到鎖栓10的環形溝槽IOc中可以閉鎖固定鎖閂 10為止。彈簧9被鎖閂10壓縮,鎖閂10并被擒縱夾11固定在保護套管8的前端內孔中, 并使鎖閂10的前端楔形膨大部IOa露出保護套管8。由圖5可知,本實用新型的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組件W由連接軟管12、底座Wl、彈簧W2、活塞W3、密封圈W4a、W4b、殼體W5共同組成;所說的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的殼體W5 的上端外側有螺紋構成魯爾結構的旋接插口 W5a,以與輸液器插頭旋接,殼體W5的下段內徑W5c是上段內徑W5b的1. 2倍以上;活塞W3的下段外徑是上段外徑的1. 2倍以上,且與殼體W5內徑適應呈滑動配合;在活塞W3的上端面有凹槽W3c,活塞W3的上下端外側各有一環形溝槽W3a、W3b,兩密封圈W4d、W4c分別嵌于其中,并與殼體W5內壁呈上下滑動密封; 在活塞W3的上段側壁有貫穿孔W3d并與活塞下段中心孔W;3e連通,在活塞W3下段中心孔 W3e內粘接固定有連接軟管12,連接軟管12穿過底座中心孔Wlb與Y型留置針座的出液口粘固;活塞W3下端面與底座Wl之間有彈簧W2 ;底座Wl中心有孔Wlb,在孔的外緣,至少有兩個扇形孔Wla,均勻分布,與殼體W5下端至少是兩個帶倒鉤的弧扇形插銷W5d對應嵌合粘結固定;底座Wl中心孔Wlb構成氣體補償通道。由圖6可知,將圖2所示的動靜脈留置針與圖3所示的穿刺針組合后,再將圖4所示的穿刺針保護套管套裝在留置針座4的下端,把圖5所示的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通過軟管12與留置針座4連通,組裝后,就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輸液用安全留置針(見圖1);在臨床使用時,先取下留置針前端的保護套管組件A,(待用、不要丟棄),按照穿刺常規,局部消毒后,右手持穿刺針手柄組件C,對準血管施行靜脈穿刺,成功后,可在透明的留置針軟管及連接軟管外壁看到血液回流。由圖7可知,在靜脈穿刺成功后,繼續使留置針軟管進入血管15mm左右,右手固定留置針手柄,然后左手拿取穿刺針保護套管組件A,使保護套管前端對準穿刺手柄座后端, 將鎖閂楔形膨大8a插入內針座7后端內孔的縮窄環突起內,形成嵌合閉鎖。由圖8可知,在完成上述插接過程后,左手緩慢向后拔除穿刺針的同時左手的拇指與食指捏壓擒縱夾的兩個翅片11c,使擒縱夾前端爪片Ila張開,使鎖閂8脫離閉鎖,被壓縮的彈簧9迅速釋放,推動鎖閂8帶動內針座6使穿刺針1迅速從留置針軟管2中脫離,進入保護套管8內,由于保護套管后端有一環形突起8d,使鎖閂不能繼續外移,而彈簧前端又被保護前端的內壁固定,彈簧9的長度大于鎖閂10、內針座6與穿刺針1管的長度總和,所以可使穿刺針1在保護套管8內得到屏蔽并且保持不能外露。由圖9可知,拔除穿刺針后的靜脈留置針,由于留置針座4的內腔有密封塞5密封,Y型留置針座4的側孔4b內有軟管12與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組件W連接,可以保持留置針的封閉。而在臨床連接注射器或輸液器進行治療輸液過程中,參照圖5可知,使用中用注射器錐頭或輸液器插頭旋插入本實用新型新型無針輸液接頭的螺旋接口 Wfe上,在外力作用下,活塞W3受壓向下移動,彈簧W2所處的空間內氣體經由殼體W5底端面的中心孔 Wlb形成的氣體通道排放;藥液經活塞W3的頂端溝槽W3c流入殼體W5內腔,再經活塞W3側壁孔W3d、活塞下段中心孔W3e、連接軟管12后經靜脈留置針軟管進入人體。加藥或輸液完畢,拔除注射器錐頭或輸液器插頭,活塞W3在彈簧W2的作用下迅速向上回彈復位,活塞W3 上端進入殼體W5上段,密封圈W4a與殼體5上段呈密閉滑動配合,殼體W5上段接口 Wfe被封閉,由于活塞W3的下段與殼體W5的下段W5c之間始終被密封圈W4b密封,所以迫使活塞 W3前段與殼體W5下段空間內的液體必須經由活塞W3的側孔W3d、活塞W3下段中心孔W3e、 連接軟管12構成的液體通道排向靜脈留置針,以形成正壓。同時,外界空氣由底座Wl底面的中心孔Wla向殼體內彈簧空間補償。第二實施例圖10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例二的整體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也包括四個組件,它們分別是穿刺針組件C、穿刺針保護套管組件A、動靜脈留置針組件L和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W,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留置針座4不再是Y型三端結構,而是I型直立結構(筆式留置針),在留置針座的下方安裝有固定用軟翼片4f ;穿刺針保護套管上不再使用擒縱夾;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與留置針呈分離狀態放置,未使用時不組裝,在穿刺成功后,穿刺針拔除后,才將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與留置針座旋接。圖11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第2實施例的臨床待穿刺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穿刺針1固定在內針座6的中心孔內,內針座6插嵌在穿刺手柄座7的內孔中,(其詳細結構與相互關系同圖3,在此不再贅述),在內針座6的前端的穿刺針管外表套裝有一密封塞5,其長度等于或大于內針座前端至留置針座內腔中的穿刺引導管尾端的距離,其直徑小于或等于內針座前端正方形的一個邊長;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在臨床使用時,首先打開包裝,取下穿刺針保護套管組件A,外觀如圖11,右手持穿刺手柄,在局部消毒后施行常規靜脈穿刺,在觀察到回血,表示穿刺成功。圖12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第二實施例的在穿刺成功后,將穿刺針保護套與留置針座插接過程的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在靜脈穿刺成功后,繼續進針使留置針軟管進入血管15mm左右,右手固定留置針手柄7d,然后左手拿取穿刺針保護套管組件A,使保護套管前端8a對準穿刺手柄座7下端內孔,稍施加力使保護套管8前端伸出的鎖閂楔形膨大8a首先插入內針座6后端內孔的縮窄環突起6b內,并形成嵌合閉鎖。圖13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第二實施例的將穿刺針自動回縮進入穿刺針保護套管的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在完成圖12步驟后,對保護套管8繼續施加一定的力 (設計在40士5N),向前推移保護套管l-2mm。由于保護套管8前端開有四個直縫隙8e,使得保護套管8前端8a很容易被內針座6尾端外緣撐開,由于內徑保護套管8前端內徑增加,使保護套管內孔前端的環形突起8f直徑增加,失去對鎖閂10的禁錮,將鎖閂10釋放, 壓縮的彈簧9隨之釋放,彈簧力將鎖閂10、內針座6、穿刺針1、密封塞5 —同迅速拉向保護套管8的深處,直至彈簧9完全伸展,鎖閂10觸碰保護套管8遠端的限位環形突起8d而停止。穿刺針被完全屏蔽在保護套管內并得以保持。圖14是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第二實施例在人體血管內留置狀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在將穿刺針1自行拔除并完全屏蔽在保護套管8內以后,由于穿刺針內針座6的移除,內針座6對穿刺手柄座7的支撐作用消失,因穿刺手柄座7的上端存在四個垂直縫隙,穿刺手柄座7上端邊緣的外翻突起7b受應力作用向內收縮,脫離留置針座4 內孔凹槽4c的限制,從而自行脫離留置針座4。然后,取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組件W,將出液接頭W6與留置針座4上端的接口旋接緊固。完成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的動靜脈留置針的安裝使用。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參照圖14可知,使用中用注射器錐頭或輸液器插頭旋插入本實用新型新型無針輸液接頭的螺旋接口 Wfe上,在外力作用下,活塞W3受壓向下移動,彈簧W2所處的空間內氣體經由殼體W5底端面的中心孔Wlb形成的氣體通道排放;藥液經活塞W3的頂端溝槽W3c流入殼體W5內腔,再經活塞W3側壁孔W3d、活塞下段中心孔W3e、連接軟管12后經靜脈留置針軟管進入人體。加藥或輸液完畢,拔除注射器錐頭或輸液器插頭,活塞W3在彈簧W2的作用下迅速向上回彈復位,活塞W3上端進入殼體W5上段,密封圈W4a與殼體5上段呈密閉滑動配合,殼體W5上段接口 Wfe被封閉,由于活塞W3的下段與殼體W5的下段W5c之間始終被密封圈W4b密封,所以迫使活塞W3前段與殼體W5下段空間內的液體必須經由活塞W3的側孔W3d、活塞W3下段中心孔W3e、連接軟管12構成的液體通道排向靜脈留置針,以形成正壓。同時,外界空氣由底座Wl底面的中心孔Wla向殼體內彈簧空間補償。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活塞部分回復到圖5的所示的封閉狀態。由于本實用新型裝置采用了不等直徑活塞在殼體內上下往復移動的結構,可改變活塞與殼體下段內腔容積的大小,使本接頭閥在關閉時,由活塞上移擠壓液體而產生正壓。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當穿刺針被拔除時,可迅速將穿刺針尖自動包裹在針尖保護套管內,從而避免醫護人員被針刺傷而感染和造成疾病傳播的危險;由于本實用新型帶有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使得在反復的液體輸注結束時,插拔液體插頭自動產生正壓,將液體擠壓向留置針管,將針管內血液沖洗干凈,防止血凝栓堵,從而不需要使用肝素封管, 也解除了醫護人員手工封管的煩瑣操作,可降低醫療費用,減少病人痛苦。
權利要求1.一種輸液用安全留置針,由穿刺針、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動靜脈留置針、穿刺針自動保護套管共同組成;其特征在于保護套管(8)、彈簧(9)、鎖閂(10)、擒縱夾(11)共同構成穿刺針保護套管組件(A);又殼體(W5)、底座(Wl)與在其構成空間內的活塞(W3)、密封圈(4a)、(4d)、彈簧(W2)、和連接軟管(12)、出液接頭(W6)共同構成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組件(W);又留置針軟管O)、穿刺針引導管(3)、留置針座G)、密封塞( 共同構成動靜脈留置針組件(L);又穿刺針(1)、內針座(6)、穿刺手柄座(7)共同構成穿刺針組件(C)。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一種輸液用安全留置針,其特征在于所說的保護套管組件 (A)中的彈簧(9)、套裝在鎖閂(10)的外周,并被壓縮在保護套管⑶的前端內腔內被鎖定,鎖定形式可是通過擒縱夾(11)的一對前爪(Ila)對鎖閂(10)外周璧上凹槽(IOc)的緊箍或是通過保護套管(8)前端內孔的縮窄突起環(8f)對鎖閂(10)外周璧上的凹槽(IOc) 緊箍實現。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一種輸液用安全留置針,其特征在于穿刺針組件(C)中的穿刺針(1)粘固在內針座(6)的中心孔(6c)內,內針座(6)的前端呈方形(6a),內針座(6) 的后端內緣有縮窄的環形突起(6b),內針座(6)后端外徑略大于保護套管(8)前端(8a)的外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一種輸液用安全留置針,其特征在于穿刺針組件(C)中的穿刺手柄座(7)的上端外緣有環形突起(7b),上端外緣突起(7b)最大直徑小于或等于留置針座(4)下端內孔的直徑,穿刺手柄座(7)的上半段沿軸線開有十字交叉縫隙(7c),在穿刺手柄座(7)的中心有圓孔,圓孔的下端孔徑大于穿刺針保護套管前端(8a)外徑,圓孔的上半段縮窄變形為方孔(7a),穿刺手柄座(7)上段方孔(7a)邊長略小于內針座(6)前端方形 (6c)的邊長,在穿刺手柄座(7)的一側外緣有翼片狀操作手柄(7d),在手柄的基底部有一突起(7e)。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一種輸液用安全留置針,其特征在于在留置針座的下端邊緣一側制有凹陷缺口(4d),可與穿刺手柄座(7)手柄基底部的突起(7e)嵌合,完成對穿刺針刃口方向的限制,在留置針座⑷內孔的中部內壁有一環形突起(如),用于限制和固定密封塞(5),在留置針座內孔的中后部內璧有一環形凹槽(4c),可與穿刺手柄座 (7)上端外緣的突起(7b)對應嵌合,在留置針座的中部一側可有一液體流出道(4b), 構成Y型留置針座結構,也可沒有此液體流出道,從而構成I型留置針座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一種輸液用安全留置針,其特征在于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組件(W)是通過連接軟管(1 或通過連接軟管前端的出液接頭(W6)與留置針座(4)連通的。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說的一種輸液用安全留置針,其特征在于在Y型留置針座(4) 內,密封塞( 直徑大于或等于留置針座(4)上端內孔直徑,靠內孔突起Ge)緊固在留置針座內,保護套管8前端內孔壁上突起(8f)直徑小于鎖閂(10)前端溝槽(IOc)的直徑。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一種輸液用安全留置針,其特征在于在I型留置針座(4) 內,密封塞( 直徑等于或小于內針座(6)前端方形體(6a)的邊長,密封塞(5)的長度大于或等于內針座前端至穿刺針引導管的距離。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一種輸液用安全留置針,其特征在于鎖閂的前端呈楔形膨大突出部(10a),與內針座(6)的后端內孔縮窄環形突起(6b)嵌合,鎖閂(10)的后端邊緣外翻卷起(10b),用以托載彈簧(9)。
專利摘要具有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的安全動靜脈留置針,由穿刺針、穿刺針座、手柄組成穿刺針由穿保護套管、彈簧、鎖閂、擒縱夾組成穿刺針保護組件;由留置針軟管、穿刺針引導管、留置針座、密封塞組成動靜脈留置針;由殼體、活塞、密封圈、彈簧、連接軟管、底座組成無針接口正壓密閉閥。正壓密閉閥與出液插頭分離型結構對留置針不牽扯,便于操作,可減少疼痛,避免留置針脫出;穿刺針保護套管在留置針使用前后,均可保護穿刺針,具有不增加長度,體積小巧,手感好,把持準確,穿刺精度高,便于穿刺操作等優點。可自動回縮保護穿刺針,可避免對醫護人員針刺傷害;具有正壓密閉的功能,可防止靜脈血的回流和外溢,防止血液污染,避免血液在留置針管中形成栓堵,不需肝素封管等操作;具有無針連接的功能,還可避免針刺傷,提高工作效率,保護醫護人員及病人安全。
文檔編號A61M25/06GK201996961SQ20102023752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4日
發明者張亞平 申請人:張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