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治療口瘡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58669閱讀:63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口瘡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利用中藥治療各種口腔疾病的一種治療口掩的藥物。
背景技術
口瘡是口腔粘膜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病,易發于唇、臉頰 和舌緣等,在粘膜的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現,形成潰瘍,有較劇烈的燒灼痛。目 前對此病的一般藥物有易可貼、冰硼散和西瓜霜噴劑等藥,但易可貼適用于口 腔內瘡面數少,且價格較貴;冰硼散和西瓜霜噴劑效果慢,治療效果不理想。 而用于治療口瘡的外貼劑很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了利用中藥治療各種口瘡,適用范圍廣, 藥效顯著的一種治療口瘡的藥物。其原料藥為巴豆仁5-15g、冰片1-3g、人工 牛黃l-3g、朱砂0.5-1.5g和凡士林2-4g;制作方法為把巴豆仁用瓷器研碎, 把冰片、人工牛黃和朱砂研末,混合后加入凡士林制成膏狀成藥。本發明由于 采用了各種藥材及嚴格的加工工藝,其制品內含多種藥物成份,貼敷于人體的 特殊穴位,且組方嚴謹,成本低,用藥起效快,具有治療各種口掩病癥的作用, 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原料藥為巴豆仁5-15g、冰片1-3g、人工牛黃1-3g、 朱砂0. 5-1. 5g和凡士林2-4g;制作方法為把巴豆仁用瓷器研碎,不能使用鐵器; 把冰片、人工牛黃和朱砂研末,混合后加入凡士林制成膏狀成藥,裝在容器內
包裝。在使用時可作為io劑涂抹在消過毒的油紙上的膏狀成藥進行貼敷。
本發明的最優實施例原料藥為巴豆仁10g、冰片2g、人工牛黃2g、朱砂lg 和凡士林3g;制作方法為把巴豆仁用瓷器研碎,不能使用鐵器;把冰片、人工
牛黃和朱砂研末,混合后加入凡士林制成膏狀成藥,裝在容器內包裝。在使用
時可作為io劑涂抹在消過毒的油紙上的膏狀成藥進行貼敷。
本發明治療時把涂抹在消過毒的油紙上的膏狀成藥貼敷于人體的大推穴或 囟門。用于囟門時要把頭發刮凈后貼敷。
袓國醫學稱各型口瘡為"口疳",《外臺秘要》指出"口瘡者,心脾有熱, 氣沖上焦,重發口舌故作雍也"。《圣濟總錄》認為"胃氣弱,谷氣少,虛陽上 發而為口瘡"。即此病理為脾虛藴熱虛火上炎形成。中醫理論認為,藥有個性之 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辨證施治,用藥中的。本發明其藥理為巴豆具有辛熱 有毒,瀉寒積,通關竅,逐痰行水,外用治喉風,喉痺及惡瘡疥癬。冰片辛苦 涼,功用通諸竅,散郁火,消腫止痛,治口瘡、癰腫,體外可用于神經痛和消 炎。朱砂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人工牛黃具有清熱解毒,化痰開竅,用于 熱毒郁結的咽喉腫痛,癰疽疔毒。凡士林可以防腐防燥,保護瘡面,保持藥效 持久,促使藥物經過表皮產生深部和全身作用。上述藥物相互作用,調合諸藥, 并引導諸藥直達口瘡病所。
本發明在治療時把涂抹在消過毒的油紙上的膏狀成藥貼敷于人體的大推穴 或囟門。大推穴為手足三陽與督脈之交匯穴,有總督諸陽的作用。囟門為督脈 經過之穴位。諸藥共用,共奏無熱源灸法,亦稱敷貼發泡法,使局部充血,起 泡,猶如灸瘡,使體內郁火除,虛火去,口痊自愈。
本發明的主要功能為治療鵝口瘡、急性潰瘍性口腔炎、皰瘆性口腔炎、復 發性口瘡等小兒、成人各類口瘡。
本發明沒有毒副作用。兒童患者年齡在15天以下貼敷3分鐘;年齡在15 -30天貼敷5分鐘;年齡在1-3個月貼敷10分鐘;年齡在6 - 12個月貼敷30
分鐘;年齡在l-2歲貼敷40分鐘;年齡在2-3歲貼敷50分鐘;年齡在3歲 -成人貼敷冗分鐘。揭下膏藥24小時之內貼敷部位會充血發紅或起泡,說明 口瘡移出。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口瘡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藥為巴豆仁5-15g、冰片1-3g、人工牛黃1-3g、朱砂0.5-1.5g和凡士林2-4g;制作方法為把巴豆仁用瓷器研碎,把冰片、人工牛黃和朱砂研末,混合后加入凡士林制成膏狀成藥。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治療口瘡的藥物,其特征是原料藥為巴豆仁 10g、冰片2g、人工牛黃2g、朱砂lg和凡士林3g;制作方法為把巴豆仁用瓷器 研碎,把冰片、人工牛黃和朱砂研末,混合后加入凡士林制成膏狀成藥。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治療口瘡的藥物,其特征是治療時把涂抹在 消毒過油紙上的膏狀成藥貼敷于人體的大推穴或自門。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利用中藥治療各種口腔疾病的一種治療口瘡的藥物。其原料藥為巴豆仁5-15g、冰片1-3g、人工牛黃1-3g、朱砂0.5-1.5g和凡士林2-4g;制作方法為把巴豆仁用瓷器研碎,把冰片、人工牛黃和朱砂研末,混合后加入凡士林制成膏狀成藥。本發明由于采用了各種中藥材及嚴格的加工工藝,其制品內含多種藥物成份,貼敷于人體的特殊穴位,且組方嚴謹,成本低,用藥起效快,具有治療各種口瘡病癥的作用,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文檔編號A61K36/47GK101199579SQ20071005490
公開日2008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31日
發明者秦英福 申請人:秦英福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