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水痘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0758閱讀:28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水痘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的新用途,具體地,涉及一種中藥組合 物在制備治療水痘藥物中的應用,屬中藥應用領域。
背景技術
水痘(varicella, chickenpox)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 性傳染病以較輕的全身癥狀和皮膚粘膜上分批出現的斑疹、丘疹、水皰 和痂疹和特征。本病多見于小兒。
病原體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病毒VZV)屬皰疹病 毒,病毒先在鼻咽部繁殖,然后侵入血液,可能在單核吞噬細胞中復制, 并向全身擴散.故病毒血癥是全身癥狀和皮膚粘膜發疹的基礎。病變主 要在皮膚的棘狀細胞層,呈退行性變性及細胞內水腫.病人是唯一的傳 染源。自發病前1 2天至皮疹干燥結痂為止,均有傳染性。主要通過 飛沫和接觸傳染,傳染性很強,在小兒集體機構中接觸后,易感者80% 90%發病。因此必須嚴密隔離。任何年齡均可感染,嬰幼兒和學齡前兒 童發病較多。6個月以下的嬰兒較少見,但新生兒亦可患病。偶見成人 患者。本病全年均可發生。以冬、春兩季較多, 一次患病后可獲得持久 免疫,再次得病者極少。
水痘的臨床表現為典型水痘皮疹出現前24小時可呈現前驅癥狀 如低熱、不適、厭食等亦可見猩紅熱樣或麻疹樣前驅疹,但很快消失。 幼兒常無前驅期皮疹特點①分批出現紅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發展為 清亮、卵圓型淚滴狀小水皰,周圍有紅暈,無臍眼經24小時,水皰內 容物變為渾濁,水皰易破潰皰疹持續3、天,然后從中心開始干縮,迅 速結痂在疾病高峰期可見到丘疹、新舊水皰和結痂同時存在;②皮疹分 布呈向心性,集中在皮膚受壓或易受刺激處開始為軀干,以后至面部、 頭皮四肢遠端較少,瘙癢感重;③粘膜皮疹可出現在口腔、結膜生殖器 等處,易破潰形成淺潰瘍。
重癥水痘多發生在惡性病或免疫功能受損病兒出疹1周后體溫仍 可高達40 4rC;皮損常呈離心性分布,四肢多,水皰疹有臍眼偶為出血
5性,在第1周末可發生暴發性紫癜,伴有壞疽。
水痘主要是對癥處理。患者應隔離。由于其通過飛沬和接觸傳播,
傳染性很強,易感者80%-90%發病,因此必須嚴密隔離病盡快治療。
本發明是在第03143211.5號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發明,在此全文引 用該專利文件記載的內容。上述專利未公開該中藥組合物在治療水痘中 的應用。本發明在其基礎上進行了相關研究,提供了該中藥組合物在制 備治療水痘藥物中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的新用途,具體地,涉及一種中藥組合 物在制備治療水痘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所述中藥可以被有相同或相似功效的中藥代替,并且這些藥 材均可按照《全國中藥炮制規范》或《中藥大辭典》進行炮制。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水痘藥物中的應用, 所述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連翹200-300金銀花200-300 板藍根200-300 大黃40-60
廣藿香60-100 綿馬貫眾200-300 紅景天60-100薄荷腦5_9
麻黃60-100 苦杏仁60-100魚腥草200-300
石膏200-300。
優選地,該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連翹200 金銀花300板藍根200大黃60 綿馬貫眾300紅景天60薄荷腦9麻黃60 魚腥草200 甘草 100石膏 200。
甘草60-100
廣藿香60 苦杏仁100
連翹300 金銀花200板藍根300 大黃60廣藿香100 綿馬貫眾200紅景天60薄荷腦5麻黃100苦杏仁60
魚腥草300 甘草60 石膏 300。 或
連翹255 金銀花255板藍根255 大黃51 廣藿香85 綿馬貫眾255紅景天85薄荷腦7.5麻黃85苦杏仁85
魚腥草255 甘草85 石膏 255。
優選地,所述中藥組合物所用原料藥中,麻黃為蜜麻黃,苦杏仁為
6炒苦杏仁。
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中藥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以下步驟制成
(1) 按照原料藥重量比例稱取中藥材,凈選;
(2) 廣藿香碎斷,加8-10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4小時,收集揮發油,備用;提取液過濾后,殘渣棄去,濾液備用;
(3) 連翹、麻黃、魚腥草、大黃,用6-10倍量50_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l-3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回收乙醇,濾液備用;
(4) 金銀花、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甘草、紅景天,加7-ll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苦杏仁,煎煮2次,每次0.5-2.5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所得濾液與步驟(2)廣藿香提油后的濾液合并,濃縮成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 10-1. 15的清膏,加入乙醇,調解至醇濃度為70%,冷藏放置,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得清膏備用;
(5) 將步驟(4)所得所得清膏與步驟(3)所得醇提液合并,濃縮至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 15-1. 20的清膏,干燥,得干膏粉,備用;
步驟(5)所得干膏粉、步驟(2)所得揮發油與薄荷腦共同構成該中藥組合物的活性成分。
本發明藥物的劑型為膠囊劑、片劑、散劑、口服液、軟膠囊、丸劑、酊劑、糖漿劑、栓劑、凝膠劑、噴霧劑或注射劑。
為使上述劑型能夠實現,需在制備這些劑型時加入藥學可接受的輔料,例如填充劑、崩解劑、潤滑劑、助懸劑、粘合劑、甜味劑、矯味劑、防腐劑、基質等。填充劑包括淀粉、預膠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殼素、微晶纖維素、蔗糖等;崩解劑包括淀粉、預膠化淀粉、微晶纖維素、羧甲基淀粉鈉、交聯聚乙烯吡咯垸酮、低取代羥丙纖維素、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等;潤滑劑包括硬脂酸鎂、十二烷基硫酸鈉、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懸劑包括聚乙烯吡咯垸酮、微晶纖維素、蔗糖、瓊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粘合劑包括,淀粉漿、聚乙烯吡咯烷酮、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甜味劑包括糖精鈉、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
甘草次酸等;矯味劑包括甜味劑及各種香精;防腐劑包括尼泊金類、苯甲酸、苯甲酸鈉、山梨酸及其鹽類、苯扎溴銨、醋酸氯乙定、桉葉油等;基質包括PEG6000, PEG4000,蟲蠟等(范碧亭《中藥藥劑學》,上海科學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各劑型記載的輔料)。其中膠囊劑的制備方法,是由以下步驟制成
(1) 按照原料藥重量比例稱取中藥材,凈選;
(2) 廣藿香碎斷,力B5-8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4小時,收集揮發油,備用;提取液過濾后,殘渣棄去,濾液備用;
(3) 連翹、麻黃、魚腥草、大黃,用6-10倍量50-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l-3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回收乙醇,濾液備用;
(4) 金銀花、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甘草、紅景天,加7-ll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苦杏仁,煎煮2次,每次0.5-2.5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所得濾液與步驟(2)廣藿香提油后的濾液合并,濃縮成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 10-1. 15的清膏,加入乙醇,調解至醇濃度為70%,冷藏放置,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得清膏備用;
(5) 將步驟(4)所得所得清膏與步驟(3)所得醇提液合并,濃縮至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 15-1.20的清膏,干燥,得干膏粉,備用;
(6) 將步驟(5)所得干膏粉加入適當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粒;
(7) 將薄荷腦、步驟(2)所得揮發油加入乙醇溶解,噴入步驟(6)所得顆粒,密閉,混勻,裝入膠囊,即得。
其中顆粒劑的制備方法,是由以下步驟制成
(1) 按照原料藥重量比例稱取中藥材,凈選,酌情碎斷;
(2) 廣藿香碎斷,力卩5-8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4小時,收集揮發油,備用;提取液過濾后,殘渣棄去,濾液備用;
(3) 連翹、麻黃、魚腥草、大黃,用6-10倍量50-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l-3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回收乙醇,濾液備用;
(4) 金銀花、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甘草、紅景天,加7-ll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苦杏仁,煎煮2次,每次0.5-2.5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所得濾液與步驟(2)廣藿香提油后的濾液合并,濃縮成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 10-1. 15的清膏,加入乙醇,調解至醇濃度為70°/0,冷藏放置,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得清膏備用;
(5) 將步驟(4)所得所得清膏與步驟(3)所得醇提液合并,濃縮至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 15-1.20的清膏,干燥,得干膏粉,備用;
(6) 將步驟(5)所得干膏粉加入適當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粒;
(7) 將薄荷腦、步驟(2)所得揮發油加入乙醇溶解,噴入步驟(6)所得顆粒,密閉,混勻,裝袋,即得。優選的顆粒劑的制備方法為
(1) 按照原料藥重量比例稱取中藥材,凈選,酌情碎斷;
(2) 廣藿香碎斷,力B6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4小時,-收集揮發油,備用;提取液過濾后,殘渣棄去,濾液備用;
(3) 連翹、麻黃、魚腥草、大黃,用8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回收乙醇,濾液備用;
(4) 金銀花、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甘草、紅景天,力Q9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苦杏仁、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次1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所得濾液與步驟(2)廣藿香提油后的水濾液合并,濃縮成在60。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10-1.15的清膏,加95%乙醇,調節至醇濃度為70%,冷藏放置,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得清膏濾液;
(5) 將步驟(4)所得清膏濾液與步驟(3)所得醇提液合并,濃縮至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25-1.35的稠膏,備用;
(6) 將步驟(5)所得稠膏加入適當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粒;
(7) 將薄荷腦、步驟(2)所得揮發油加入乙醇溶解,噴入步驟(6)所得顆粒,密閉,混勻,裝袋,即得。
本發明藥物的其他劑型按比例稱取原料藥后,采用常規的制備方法制備,例如,范碧亭《中藥藥劑學》(上海科學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記載的制備工藝,制成藥劑學可接受的常規劑型。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通過廣譜抗病毒、抗菌、消炎、有效的治療水痘。
實驗例
為證實本發明藥物治療水痘的療效,用按實施例4制得的顆粒劑(以
下稱本發明藥物),進行了以下試驗研究1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均為河北以嶺醫院患者,共9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2 13歲;對照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齡2 11歲。兩組性別、年齡經統計無顯著性差異(/^>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選擇入選標準參照《實用兒科學》診斷標準確診具
9有水痘接觸史;表現為典型皮疹,斑丘疹、皰疹、結痂同時出現,呈向心性分布,有瘙癢感,伴有發熱;外周血常規檢査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分類以淋巴細胞為主。
1.3治療方法對照組在對癥、爐甘石洗劑外涂等一般治療基礎上加用阿昔洛韋,10mg/kg/d,加入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靜滴,l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本發明藥物組合物,1袋/次,3次/日,連用4 6d。
1.4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24 48h內熱退,原有皮疹結痂,無新皮疹出現;②有效48~72 h內熱退,原有皮疹結痂,無新皮疹出現;③無效72h后發熱不退,原有皮疹不結痂,有新皮疹出現。
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士標準差表示,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
2結果
2.1臨床療效比較經統計,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尸<0.05)。結果見表1。
表l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例數治愈好轉未愈總有效率
治療組4532(71.11)10(22.22)3 (6.67)42 (93.33) #
對照組4528(62.22)7 (15.56)10(22.22)35 (77.78) *
注*與#比較,尸<0. 05。
3結論
本研究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入本發明藥物治療,在提高臨床療效方面均優于單純西醫治療,充分證實本發明藥物對水痘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l:
原料藥配方為-
連翹255 g 金銀花255 g板藍根255 g大黃51 g廣藿香85 g綿馬貫眾255 g紅景天85 g薄荷腦7. 5 g蜜麻黃85 g
10炒苦杏仁85 g魚腥草255 g甘草85 g石膏255 g
制備方法為
(1) 按照上述處方稱取中藥材,凈選,酌情碎斷;
(2) 廣藿香碎斷,力B6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4小時,收集揮發油,備用;提取液過濾后,殘渣棄去,濾液備用;
(3) 連翹、麻黃、魚腥草、大黃,用8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回收乙醇,濾液備用;
(4) 金銀花、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甘草、紅景天,力Q9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苦杏仁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次1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所得濾液與步驟(2)廣藿香提油后的濾液合并,濃縮成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10-1.15的清膏,加乙醇,調節至醇濃度為70%,冷藏放置24小時,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所得濾液與步驟(3)所得醇提液合并,濃縮至在60'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15-1.20的清膏,噴霧干燥,得干膏粉,備用;
(5) 將步驟(4)所得干膏粉加入淀粉138克,用85%乙醇制粒;
(6) 將薄荷腦、步驟(2)所得揮發油加入乙醇溶解,噴入步驟(5)所得顆粒,密閉,混勻,裝入1000粒膠囊,即得。
實施例2:原料藥配方為
連翹300 g金銀花200 g板藍根300 g大黃60 g廣藿香100 g綿馬貫眾200 g紅景天60 g薄荷腦5 g麻黃100 g苦杏仁60 g魚腥草300 g甘草60 g石膏 300 g制備方法為
(1) 按照上述處方稱取中藥材,凈選,酌情碎斷;
(2) 廣藿香碎斷,力B5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4小時,收集揮發油,備用;提取液過濾后,殘渣棄去,濾液備用;
(3)連翹、麻黃、魚腥草、大黃,用6倍量5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1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回收乙醇,濾液備用;
(4)金銀花、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甘草、紅景天,力Q7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苦杏仁煎煮2次,第一次0.5小時,第二次2.5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所得濾液與步驟(2)廣藿香提油后的濾液合并,濃縮成
ii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U0-1.15的清膏,加乙醇,調節至醇濃度為70%,冷藏放置24小時,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所得濾液與步驟(3)所得醇提液合并,濃縮至在60"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15-1.20的清膏,噴霧干燥,得干膏粉,備用;
(5) 將步驟(4)所得干膏粉加入淀粉134克,用85%乙醇制粒;
(6) 將薄荷腦、步驟(2)所得揮發油加入乙醇溶解,噴入步驟(5)所得顆粒,按常規制劑方法制成片劑即得。
實施例3:原料藥配方為
連翹200 g 金銀花300g板藍根200g大黃60g廣藿香60g綿馬貫眾300g紅景天60g薄荷腦9g麻黃60g苦杏仁100g
魚腥草200g甘草100g 石膏200g。
制備方法為
(1) 按照上述處方稱取中藥材,凈選,酌情碎斷;
(2) 廣藿香碎斷,加10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4小時,收集揮發油,備用;提取液過濾后,殘渣棄去,濾液備用;
(3) 連翹、麻黃、魚腥草、大黃,用10倍量9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1小時,第二次3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回收乙醇,濾液備用;
(4) 金銀花、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甘草、紅景天,加ll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苦杏仁煎煮2次,第一次2.5小時,第二次0.5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所得濾液與步驟(2)廣藿香提油后的濾液合并,濃縮成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10-1.15的清膏,加乙醇,調節至醇濃度為70%,冷藏放置24小時,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所得濾液與步驟(3)所得醇提液合并,濃縮至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15-1.20的清膏,噴霧干燥,得干膏粉,備用;
(5) 將薄荷腦、步驟(2)所得揮發油加入乙醇溶解,噴入步驟(4)
所得干膏粉,按常規制劑方法制成丸劑即得。實施例4:
原料藥配方為
連翹170g 金銀花170g 麻黃(炎)57g 苦杏仁(炒)57g石膏170g 板藍根170g 綿馬貫眾170g 魚腥草170g廣藿香57g大黃34g 紅景天57g 薄荷腦5.0g
甘草57g
制備方法
(一) 提取工藝
(1)按照上述處方量稱取中藥材,凈選,酌情碎斷;C2)廣藿香加6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4h,收集揮發油,出油率為0.33±0.05%,提取液過濾后備用,殘渣棄去;
(3) 連翹、炙麻黃、魚腥草、大黃,用8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提取液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備用;
(4) 金銀花、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甘草、紅景天,加9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炒苦杏仁,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次l小時,提取液過濾,濾液合并同時加入步驟(2)廣藿香提油后的水溶液,濃縮成60。C測定相對密度為1.10-1.15清膏,加95%乙醇,邊加邊攪拌,至醇濃度70%,冷藏放置24小時,過濾,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與醇提液合并,濃縮至濃縮成6(TC測定相對密度為1.25-1.35稠膏,備用;
(二) 制劑工藝
(5) 制劑配方為步驟(4)所得稠膏335.5g 薄荷腦5g
步驟(2)所得廣藿香油0,2ml 糖粉342.5g 糊精514.0g
(6) 制粒將糖粉和糊精混合均勻,用稠膏作粘合劑制軟材,14目篩網制粒,60—65匸烘干,IO目篩網整粒;
(7) 分裝篩出細粉適量,將薄荷腦、廣藿香揮發油加入適量乙醇,溶解,噴入細粉中,混合均勻,并與顆粒混合均勻,密閉半小時,裝袋,即得,以上處方可制成顆粒1000g,按照6g/袋分裝,即得。
1權利要求
1、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水痘藥物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連翹200-300 金銀花200-300板藍根200-300 大黃40-60廣藿香60-100 綿馬貫眾200-300 紅景天60-100 薄荷腦5-9麻黃60-100苦杏仁60-100 魚腥草200-300 甘草60-100石膏200-300。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 成連翹200 金銀花300板藍根200大黃60 廣藿香60 綿馬貫眾300紅景天60薄荷腦9麻黃60 苦杏仁100 魚腥草200 甘草 100石膏 200。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 成連翹300 金銀花200板藍根300大黃60廣藿香100 綿馬貫眾200紅景天60薄荷腦5麻黃100苦杏仁60 魚腥草300 甘草60 石膏 300。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 成連翹255 金銀花255板藍根255大黃51 廣藿香85 綿馬貫眾255紅景天85薄荷腦7. 5麻黃85苦杏仁85 魚腥草255 甘草85 石膏 255。
5、 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 的活性成分由以下步驟制成(1) 按照原料藥重量比例稱取中藥材,凈選;(2) 廣藿香碎斷,加8-IO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4小時,收 集揮發油,備用;提取液過濾后,殘渣棄去,濾液備用;(3) 連翹、麻黃、魚腥草、大黃,用6-10倍量50-90%的乙醇提取2 次,每次1-3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回收乙醇,濾液備用;(4) 金銀花、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甘草、紅景天,加7-ll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苦杏仁,煎煮2次,每次0.5-2.5小時,提取液合 并過濾,所得濾液與步驟(2)廣藿香提油后的濾液合并,濃縮成在6(TC 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 10-1. 15的清膏,加入乙醇,調解至醇濃度為70°/0, 冷藏放置,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得清膏備用;(5)將步驟(4)所得所得清膏與步驟(3)所得醇提液合并,濃縮 至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 15-1. 20的清膏,干燥,得干膏粉,備用;步驟(5)所得干膏粉、步驟(2)所得揮發油與薄荷腦共同構成該 中藥組合物的活性成分。
6、 根據權利要求l-4任一項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劑型為膠 囊劑、片劑、散劑、顆粒劑、口服液、軟膠囊、丸劑、酊劑、糖漿劑、 栓劑、凝膠劑、噴霧劑或注射劑。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藥物膠囊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步 驟制成(1) 按照原料藥重量比例稱取中藥材,凈選;(2) 廣藿香碎斷,力Q5-8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4小時,收集 揮發油,備用;提取液過濾后,殘渣棄去,濾液備用;(3) 連翹、麻黃、魚腥草、大黃,用6-10倍量50-90%的乙醇提取2 次,每次l-3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回收乙醇,濾液備用;(4) 金銀花、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甘草、紅景天,加7-ll倍 量水煎煮至沸,加入苦杏仁,煎煮2次,每次0.5-2.5小時,提取液合 并過濾,所得濾液與步驟(2)廣藿香提油后的濾液合并,濃縮成在6(TC 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 10-1. 15的清膏,加入乙醇,調解至醇濃度為70%, 冷藏放置,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得清膏備用;(5) 將步驟(4)所得所得清膏與步驟(3)所得醇提液合并,濃縮 至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 15-1.20的清膏,干燥,得干膏粉,備用;(6) 將步驟(5)所得干膏粉加入適當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粒;(7) 將薄荷腦、步驟(2)所得揮發油加入乙醇溶解,噴入步驟(6) 所得顆粒,密閉,混勻,裝入膠囊,即得。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藥物顆粒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步 驟制成(1)按照原料藥重量比例稱取中藥材,凈選,酌情碎斷;(2) 廣藿香碎斷,力B5-8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4小時,收集 揮發油,備用;提取液過濾后,殘渣棄去,濾液備用;(3) 連翹、麻黃、魚腥草、大黃,用6-10倍量50-90%的乙醇提取2 次,每次l-3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回收乙醇,濾液備用;(4) 金銀花、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甘草、紅景天,加7-ll倍 量水煎煮至沸,加入苦杏仁,煎煮2次,每次0.5-2.5小時,提取液合 并過濾,所得濾液與步驟(2)廣藿香提油后的濾液合并,濃縮成在6(TC 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 10-1. 15的清膏,加入乙醇,調解至醇濃度為70%, 冷藏放置,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得清膏備用;(5) 將步驟(4)所得所得清膏與步驟(3)所得醇提液合并,濃縮 至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 15-1.20的清膏,干燥,得干膏粉,備用;(6) 將步驟(5)所得干膏粉加入適當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粒;(7) 將薄荷腦、步驟(2)所得揮發油加入乙醇溶解,噴入步驟(6) 所得顆粒,密閉,混勻,裝袋,即得。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藥物顆粒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步 驟制成(1) 按照原料藥重量比例稱取中藥材,凈選,酌情碎斷;(2) 廣藿香碎斷,力B6倍量水提取揮發油,提油時間4小時,收集揮 發油,備用;提取液過濾后,殘渣棄去,濾液備用;(3) 連翹、麻黃、魚腥草、大黃,用8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第 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回收乙醇,濾液備用;(4) 金銀花、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甘草、紅景天,力B9倍量水 煎煮至沸,加入苦杏仁、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次1小時,提取 液合并過濾,所得濾液與步驟(2)廣藿香提油后的水濾液合并,濃縮 成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10-1.15的清膏,加95%乙醇,調節至醇濃 度為70%,冷藏放置,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得清膏濾液;(5) 將步驟(4)所得清膏濾液與步驟(3)所得醇提液合并,濃縮 至在6(TC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25-1.35的稠膏,備用;(6) 將步驟(5)所得稠膏加入適當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粒;(7) 將薄荷腦、步驟(2)所得揮發油加入乙醇溶解,噴入步驟(6) 所得顆粒,密閉,混勻,裝袋,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水痘的藥物中的應用。該中藥組合物是由連翹、金銀花、麻黃、苦杏仁等藥味組成,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并且通過有效殺滅病毒、退熱、消炎,有效治療水痘。
文檔編號A61K33/06GK101683423SQ20081022301
公開日2010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6日
發明者安軍永, 李向軍, 超 王, 鄭立發 申請人:北京以嶺藥業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