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用精密過濾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過濾器,特別 是一種醫用精密過濾器。
背景技術:
靜脈輸液一直是臨床搶救危重病人、醫治各類病痛的最行之 有效的方式,它是直接將藥物注入血液里,所以可以最快速度的 發揮藥效。然而輸液過程中產生的超過標準的微粒一直是困擾醫 護人員、輸液器生產者的難題。因為輸液過程中超過標準的微粒, 對終末動脈及供養的細胞可以造成直接的危害,醫學上稱之為輸 液污染,它所引起的近期影響如紅疹、瘙癢、腫脹等;遠期影 響如過敏癥狀幾個小時后才會出現,又會與其它疾病混淆,還 有幾年、幾十年后才會出現的中風、栓塞等疾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利號200720019381.3;授權公告號 201064590Y的中國專利申請公開了 一種名稱為"精密藥液過濾 器"的專利文獻,它包括上殼、下殼,上殼上有排氣孔,下殼上 有進液口、出液口;上殼與下殼之間設置有藥液過濾膜,藥液過 濾膜將上、下殼形成的內腔分割為進液腔和出液腔,進液腔和出 液腔分別與進液口、出液口相連通,在與藥液過濾膜接觸的下殼 接觸面上,設置有支撐藥液過濾膜的短圓筋,短圓筋為梯形突起。
該精密藥液過濾器的缺陷在于,出液口和進液口均安裝在下 殼上,給組裝帶來較大的不便,降低了生產效率;其次,精密藥 液過濾器的上下殼體均為平面結構,氣體不容易匯集到中間的排 氣孔并從中排除,如果嚴重的排氣不暢,甚至影響輸液的安全; 并且這樣的平面結構所構成過濾器的容積較大,輸液時藥液留在過濾器中過多,特別對于非常昂貴的藥液,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在定量輸液的時候,甚至造成輸液量的不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醫用精密過濾器存在上述的 問題,提供一種排氣效果好、輸液安全、藥液利用率高的醫用精 密過濾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醫用精 密過濾器,包括上蓋和與上蓋相扣合后能形成密封空腔的下蓋, 在上蓋和下蓋之間設有將上述的空腔分隔成進液腔和出液腔的過 濾膜,所述的進液腔由上蓋和過濾膜構成且在本過濾器上設有與 進液腔相通的進液管,所述的出液腔由下蓋和過濾膜構成且在本 過濾器上設有與出液腔相通的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蓋 的內側壁為邊緣向中部凸出的斜面,在上蓋的中部設有排氣孔, 在排氣孔處設有防止藥液漏出的排氣膜。
本醫用精密過濾器連接在輸液器中,藥液從進液管中進入到 進液腔,經過過濾膜的過濾后流到出液腔中,在進液腔中的藥液 混有氣體,氣體會浮到上蓋的內側壁上,由于上蓋的內側壁為邊 緣向中部凸出的斜面,氣體會沿著斜面升到上蓋的中部,在上蓋 的中部設有排氣孔讓氣體透出,為了防止藥液流出,在排氣孔處 設置排氣膜。
在上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中,所述的斜面為錐面。 在上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中,所述的斜面為圓弧面。 在上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中,所述的進液管設置在上蓋且與 上蓋連為一體,所述的出液管設置在下蓋且與下蓋連為一體。通 過進液管可以方便地拿起上蓋,通過出液管可以方便地拿起下蓋。 在上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中,所述的出液管和進液管的方向 處于同一直線方向上。在上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中,所述的出液管的內端口與進液 管的內端口相對。通過這種結構可以使藥液及氣泡快速流出而且 能夠使藥液竟可能多的流過過濾膜,從而提高過濾的效率。
在上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中,所述的下蓋的內側面為平面, 且在下蓋的內側面上設有若干個將過濾膜頂在上蓋內側面上的凸 點。通過凸點將過濾膜固定在上蓋和下蓋之間,設置凸點起到支 撐過濾膜的作用,同時凸點所占的面積比較小,所以藥液流通順 暢。
在上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中,所述的凸點按圓周方向均勻排列。
在上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中,所述的上蓋和下蓋通過超聲波 熱合相固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醫用精密過濾器具有以下的優點
1、 本醫用精密過濾器的上蓋的內側壁呈斜面,氣泡附著在斜 面上后會沿著側面浮升到上蓋的中部,將氣排出,使本精密藥液 過濾器內的氣泡快速排出,排氣效果好。
2、 本醫用精密過濾器的上蓋的內側壁呈斜面,可以減少空腔 的容積,使少量的藥液停留在本精密藥液過濾器,提高了藥液的 利用率。
3、 本醫用精密過濾器的進液管設置在上蓋且與上蓋連為一 體,出液管設置在下蓋且與下蓋連為一體,在組裝時可以通過出 液管和進液管拿起上蓋和下蓋,組裝更加方便快捷。
圖1是本醫用精密過濾器的立體結構裝配圖。
圖2是本醫用精密過濾器的結構剖視圖。
圖中,1、上蓋;11、進液管;2、下蓋;21、出液管;3、過 濾膜;4、排氣孔;41、排氣膜;5、凸點。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 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醫用精密過濾器,包括上蓋1、下蓋2、 過濾膜3等構成,是用來過濾藥液的。
具體來說,上蓋1和下蓋2呈盤狀,也可以是長方形、圓弧 形等其他形狀。上蓋1和與上蓋1相扣合后能形成密封空腔的下 蓋2,在上蓋1和下蓋2之間設有過濾膜3。上蓋1的內側壁為邊 緣向中部凸出的斜面,斜面可以是錐面也可以為圓弧面。在上蓋 1中部設有排氣孔4,設有排氣孔4處與斜面的最高處重合,在排 氣孔4處設有防止藥液漏出的排氣膜41。設置排氣膜41處具有 一個凹槽,排氣膜41粘貼在凹槽的最低處,排氣膜41可以粘貼 一張也可以重合粘貼兩張。過濾膜3將空腔分隔成進液腔和出液 腔,進液腔為過濾膜3和上蓋1之間的空腔,在上蓋l側壁設有 與進液腔相通的進液管11且與上蓋1連為一體;出液腔為下蓋2 和過濾膜3之間的空腔,在下蓋2側壁設有與出液腔相通的出液 管21且與下蓋2連為一體;出液管21的內端口與進液管11的內 端口相對。下蓋2的內側面為平面,且在下蓋2的內側面上設有 若干個將過濾膜3頂在上蓋1內側面上的凸點5,凸點5按圓周 方向均勻排列。在組裝時,可以通過出液管21拿起下蓋2,在下 蓋2平面凸點5處放置圓形過濾膜3,再通過進液管11拿起上蓋 1蓋在下蓋2上,出液管21和進液管11的方向處于同一直線方 向上,然后再將上蓋1和下蓋2通過超聲波熱合固連在一起。
本醫用精密過濾器連接在輸液器中,藥液從進液管11中進入 到進液腔,由于藥液在輸液管中產生氣泡,從而氣泡會隨著藥液 進入進液腔中,氣泡會浮到上蓋1的內側壁上。由于上蓋l的內 {則壁為邊緣向中部凸出的斜面,氣體會沿著斜面升到上蓋1的中
6部,在上蓋1的中部設有排氣孔4讓氣體透出,為了防止藥液流 出,在排氣孔4處設置排氣膜41。目前采用的排氣膜41材質為 PVDF、尼龍等。藥液經過過濾膜3的過濾后流到出液腔中,再流 出出液口輸入到病人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 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 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 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 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上蓋1;進液管11;下蓋2;出液管
21;過濾膜3;排氣孔4;排氣膜41;凸點5等術語,但并不排
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
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
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1、一種醫用精密過濾器,包括上蓋(1)和與上蓋(1)相扣合后能形成密封空腔的下蓋(2),在上蓋(1)和下蓋(2)之間設有將上述的空腔分隔成進液腔和出液腔的過濾膜(3),所述的進液腔由上蓋(1)和過濾膜(3)構成且在本過濾器上設有與進液腔相通的進液管(11),所述的出液腔由下蓋(2)和過濾膜(3)構成且在本過濾器上設有與出液腔相通的出液管(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蓋(1)的內側壁為邊緣向中部凸出的斜面,在上蓋(1)的中部設有排氣孔(4),在排氣孔(4)處設有防止藥液漏出的排氣膜(41)。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斜面為錐面。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斜面為圓弧面。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進液管(11)設置在上蓋(1)且與上蓋(1)連為 一體,所述的出液管(21)設置在下蓋(2)且與下蓋(2)連為 一體。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出液管(21)和進液管(11)的方向處于同一直線方向上。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出液管(21)的內端口與進液管(11)的內端口相對。
7、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下蓋(2)的內側面為平面,且在下蓋(2)的內側面上設有 若干個將過濾膜(3)頂在上蓋(1)內側面上的凸點(5)。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凸點(5)按圓周方向均勻排列。
9、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用精密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上蓋(1)和下蓋(2)通過超聲波熱合相固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醫用精密過濾器,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醫用精密過濾器生產效率低、排氣不暢、浪費藥液等問題。本醫用精密過濾器,包括上蓋和與上蓋相扣合后能形成密封空腔的下蓋,在上蓋和下蓋之間設有將上述的空腔分隔成進液腔和出液腔的過濾膜,進液腔由上蓋和過濾膜構成且在本過濾器上設有與進液腔相通的進液管,出液腔由下蓋和過濾膜構成且在本過濾器上設有與出液腔相通的出液管,上蓋的內側壁為邊緣向中部凸出的斜面,在上蓋的中部設有排氣孔,在排氣孔處設有防止藥液漏出的排氣膜。本醫用精密過濾器具有排氣效果好、輸液安全、藥液利用率高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M5/165GK201235117SQ20082012130
公開日2009年5月13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11日
發明者楊守玉 申請人:玉環縣信誼高分子濾材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