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抗病毒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抗病毒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種,在細胞內繁殖,其核心是核糖核酸(RNA)或脫氧核糖核酸(DNA),外殼是蛋白質,不具有細胞結構。病毒寄生于宿主細胞內,依賴宿主細胞代謝系統進行增殖復制。在病毒基因提供的遺傳信息調控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質,然后在胞漿內裝配為成熟的感染性病毒體,以各種方式自細胞釋出而感染其他細胞。多數病毒缺乏酶系統,不能獨立自營生活,必須依靠宿主的酶系統才能使其本身繁殖,病毒核酸有時整合于細胞,不易消除,因此抗病毒藥研究發展緩慢。病毒可侵犯不同組織器官,并感染細胞引起疾病。由病毒引起的常見流行性疾病有流行性感冒、麻滲、腮腺炎、小兒麻痹癥、傳染性肝炎等。近年來,病毒性疾病發病率4及高,病毒不斷變種,傳纟番快,流4亍廣,嚴重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臨床應用的抗病毒藥物的作用途徑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殺滅病毒、干擾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細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抑制病毒釋放或增強宿主抗病毒能力等。但目前國內外治療病毒有效的西藥毒副作用大,抗病毒中藥品種少且有效率低,因此,開發抗病毒的中藥新品種應用于疾病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發明內容本發明針對現有抗病毒西藥毒副作用大、抗病毒中藥有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一種安全無毒副作用、有效率高的中藥組合物,體外試驗及臨床試驗證實所述中藥組合物抗病毒譜廣,治療有效率高達90%以上。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抗病毒的中藥組合物,其原料以重量計包括板藍根350-370份,石膏150-170份,生地黃80-100份,廣藿香70-9(H分,連翹120-14(H分,,才艮160-18(H分,郁金60-8(H分,石菖蒲60-80份,知母60-8(H分。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原料優選為板藍根360份,石膏160份,生地黃90份,廣藿香80份,連翹130份,蘆根170份,郁金70份,石菖蒲70份,知母70份。本發明還提供所述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抑制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乙型腦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SARS病毒、柯薩奇病毒、副流感病毒或新城雞瘟病毒的藥物中的應用,體外試驗及臨床試驗證實,中藥組合物對上述各種病毒感染均有良好療效,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本發明還提供所述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肺炎、帶狀皰瘆或手足口病的藥物中的應用。所述中藥組合物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如崩解劑、潤滑劑、粘合劑等以常規中藥制劑方法,經過常規加工直接或間接加入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成顆粒劑、丸劑、散劑、片劑、膠嚢劑、口月良液。本發明還具體提供一種抗病毒膠嚢,原料藥以重量計包含板藍根350-370份,石膏150-170份,生地黃80-100份,廣藿香70-90份,連翹120-14(H分,聲才艮160-180份,郁金60-80份,石菖蒲60-80份,知母60-80份。所述抗病毒膠嚢的原料藥優選的重量份數為板藍根360份,石膏160份,生地黃90份,廣藿香80份,連翹130份,蘆根170份,郁金70份,石菖蒲70份,知母70份。本發明還提供上述抗病毒膠嚢的具體制備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步驟l:將所述重量份的郁金、石菖蒲和所述重量份二分之一的連翹混合,用水蒸氣蒸餾法提盡揮發油后,將藥液濾過,取殘渣、濾液及揮發油備用;步驟2:將所得殘渣與所述重量份的板藍根、石膏、生地黃、蘆根、知母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并過濾,濾液與步驟1所得濾液合并;步驟3:將步驟2合并后的濾液濃縮成與水相對密度為1.26-1.30的稠膏,60-7(TC干燥至含水量小于5%,將其粉碎,即得浸膏粉;步驟4:將所述重量份的廣藿香及所述重量份二分之一的連翹粉碎,加入步驟l所得揮發油、步驟3所得浸膏粉,混勻,制成膠嚢。所述步驟2中煎煮時間優選為第一次和第二次各2小時,第三次為1小時。經急性毒性實驗,亞急性毒性試驗,過敏試驗,安全性實驗及一般藥理實驗證明,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毒性極低,療效確切,使用方便。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為純中藥制劑,具有芳香開竅、清肺胃實熱、滋陰涼血、瀉火救陰、解毒之功效,實屬大寒解毒之重劑,為治療實熱熾盛時疫瘟疾的有效方劑,是治療病毒性疾患、內熱發燒傳染病的有效藥物,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有關具體的實施例和實驗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闡述但不受限于此。實施例l: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膠嚢劑的制備。原料組成板藍根350g,石膏150g,生地黃80g,廣藿香70g,連翹120g,蘆根160g,郁金60g,石菖蒲60g,知母60g。將郁金、石菖蒲和二分之一處方量的連翹置于提取器內,用水蒸氣蒸餾法提盡揮發油后,將藥液濾過,取殘渣、濾液及揮發油備用;將所得殘渣與板藍根、石膏、生地黃、蘆根、知母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各2小時,第三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備用濾液合并,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6-1.30(6(TC測)的稠膏,60-7(TC干燥至含水量小于5%,粉碎成浸膏粉,備用;將廣藿香及二分之一處方量的連翹粉碎成細粉,加入所得揮發油,及備用浸膏粉,混勻,制成膠嚢,共計1000粒。實施例2: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膠嚢劑的制備。原料組成板藍根370g,石膏170g,生地黃100g,廣藿香90g,連翹140g,,根180g,郁金80g,石菖蒲80g,知母80g。將郁金、石菖蒲和二分之一處方量的連翹置于提取器內,用水蒸氣蒸餾法提盡揮發油,提油后的藥液濾過,取殘渣、濾液及揮發油備用;將以上殘渣與板藍根,石膏,生地黃,蘆根,知母等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第二次各3小時,第三次l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備用濾液合并,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6-1.30(6(TC測)的稠膏,60-70。C干燥至水分小于5%,粉碎成浸膏粉,備用,將廣藿香及二分之一處方量的連翹粉碎,加入浸膏粉、揮發油,混均,制成1000粒膠嚢。實施例3: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膠嚢劑的制備。原料組成板藍根360g,石膏160g,生地黃90g,廣藿香80g,連翹130g,,根170g,郁金70g,石菖蒲70g,知母70g。將郁金,石菖蒲和二分之一處方量的連翹置于提取器內,提盡揮發油,藥液濾過,濾液及揮發油備用;將以上殘渣與^1藍根,石膏,生地黃,蘆根,知母等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第二次,各2小時,第三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備用濾液合并,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6-1.30(6(TC測)的稠膏,60-7(TC千燥至水分小于5%,粉碎成細粉,備用;將廣藿香及二分之一處方量的連翹粉碎成細粉,加入揮發油及備用的細粉,混均,制成膠嚢,共計1000粒。實施例4: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藥理作用研究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等14所醫院對病毒性腦炎、腺病毒肺炎、流感及病毒引起的肺炎、感冒發燒、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等進行了臨床研究,總有效率為90.3%,同時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抗菌素研究所及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協助下對病毒進行了分離抑制研究工作,證明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對乙腦病毒A抹、流感A型WS抹及A-3型流感病毒有100%的抑制作用。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抗病毒膠嚢藥效學實驗證明實施例1、2、3制備的抗病毒膠嚢對流感病毒曱型京防75-39(H3N2)才朱流感乙型天津/84-13抹均有明顯的抗病毒作用。對流感A3型病毒;f朱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小白鼠體內實-驗i正明,抗病毒膠嚢對Al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曱型WS抹、新城雞瘟2系弱毒株,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A2林有100%的抑制作用。對抗病毒膠嚢治療上感病癥又進行了III期臨床試驗,治療組300病例,對照組100病例,治療組藥物為實施例l、2、3制備的4元病毒膠嚢,對照組藥物為四川光大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抗病毒顆粒,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療組治療病毒性感冒總有效率達到9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與對照組相比,P<0.01,無一例出現不良反應。實施例5: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毒理研究急性毒性研究實驗采用實施例l、2、3制備的中藥組合物的膠嚢劑的40%的混懸液(相當于原生藥150°/。),以小鼠最大給藥量0.3ml/10g體重灌胃給藥,連續用藥二次,相隔4小時,癥會藥后連續觀察7天,結果20只小鼠無一只死亡,給藥期間,小鼠生長良好,20只小鼠五天平均體重增加20%,結果急性毒性L"。為90g/kg以上,肉眼觀察未見心,肝,脾,肺,胃,腎有明顯病理學改變,是毒性極低的藥物。對家兔的亞急性毒性實-險證明,心,肝,腎病理切片4全查無異常。對雄豚鼠的過敏實驗無異常。對家兔的安全性實驗無異常。口服給藥對家兔呼吸血壓無明顯影響。急性毒性實驗,亞急性毒性試驗,過敏試驗,安全性實驗及一般藥理實驗證明,本品為毒性極低,療效確切,使用方便,無明顯毒副作用的純中藥制劑,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對治療組的血常規(Rbc、Hb)、尿常規(Rbc、Wbc、Pr)、便常規、肝功(ALT)、腎功(Cr、BUN)和心電圖進行安全性觀測,結果如下表所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由上表可知,實施例1、2、3制備的抗病毒膠嚢對血、尿、便常規、肝、腎、心功能無不良影響。實施例6: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的藥效學體外實驗體外試驗1:病毒采用(1)流感病毒曱型WS抹,雞胚尿嚢腔傳代,收取尿嚢液作為毒種。(2)新城雞瘋病毒2系弱毒林,接種雞胚尿嚢腔,收取尿嚢液作為毒種。(3)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A2抹,鼠腦傳代,收取鼠腦做為毒種。主要藥效學結果采用病毒空斑杯喋抑制法,病毒空斑計it抑制法,病毒中和實驗法,證明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對流感病毒曱型WS株,新城雞瘋病毒2系弱毒林都有明確的抗病毒作用,抗流感和新^i雞痘病毒的作用比抗乙腦病毒強。體外實驗2:(1)微量組織培養法,流感病毒在MDCK細胞上進行實驗。單純皰滲病毒在Vero細胞上實驗。觀察CPE。(2)瓊脂擴散法病毒空斑抑制圈一藥物毒性圏>10mm者為有效,〈lQmm者可lt。(3)病毒空斑減數法計算給藥組和病毒對照組的病毒空斑數,按Reed-Mueach法計算半數抑制濃度ICs。(孩i量組織培養法同法計算)(2)(3)在雞胚細胞上實驗體外實驗結果見下表表l、抑制流感病毒和單純皰滲病毒CPE^^^^^^^病毒類型^^^^^^^IC*50mg/ml(最小有毒濃度)'流感病毒曱型/京防/39/750.12(3.3)流感病毒乙型/津防/13/840.12(3.3)單純皰滲病毒I型一(〉3.3)單純皰滲病毒II型一(>3.3)*IC50為抑制細胞病變50°/。的藥物濃度,均經重復實-險證實。實驗結果證明,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對甲、乙型流感病毒,單純皰滲病毒i型、單純皰滲病毒n型有明確的抑制作用。實施例7: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的藥效學臨床實驗吉林省四家醫院對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對144例各種病毒感染的患者進行治療,臨床驗證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取得較好療效。(一)病例選擇在駐長四家醫院(白求恩醫大一院、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吉林省醫院、長春市中心醫院)內科、兒科、傳染科門診、病房隨機選擇經臨床、實驗室#全查確診為各種病毒性感染疾病14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國家單病it斷標準。其中上呼吸道感染97例,流行性腮腺炎26例,病毒性肺炎15例,帶狀皰滲2例,流行性感冒3例,手足口病1例。另隨機選擇37例年齡相近、病種相同、病情相當者作為對照組。(二)觀察方法與指標1.用藥前后觀察臨床癥狀、體征、血尿常規、心電圖,X線等檢查。2.隨機選擇38例觀察病例作病毒分離。陽性率為11/38,其中實—險組10例,對照組1例。(三)治病方法1.觀察組(治療組)實施例3制備的抗病毒膠嚢成人一次服用4-6粒,3次/日,7—14歲兒童一;id閥3—6歲小兒一;^閥2并:i;2歲以下小兒一^^)H文3—7勁一個療禾艮2.對照i化遼寧本溪制藥有m^司生產的抗絲口月談(^A—次口服1—2支;小兒一次口月艮l支;一日3次,3—7勁一個療牙l(四)"珍斷標準參照1987年總后勤部編寫的《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和1978年5月江西鷹潭會議全國防治感冒科研協作座談會制定的標準。(五)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癥狀基本消失,3天內體溫恢復正常;顯效主要癥狀改善者,3天內體溫基本恢復正常;有效主要癥狀有所改善者,5天內體溫趨向下降;無效主要癥狀毫無改善者,用藥后3天內體溫不下降。(六)治療效果如下表所示表2、治療組療效<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表3、病毒分離結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表4、臨床檢查觀察<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七)臨床小結1.治療組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對照組應用的抗病毒口服液,均能耐受,無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無肝、腎損害、藥疹及其它毒副作用。2.通過對治療組144例,對照組37例病毒感染的臨床驗證,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對各種病毒感染均有良好療效,總有效率為93.7%。3.隨機選擇38例觀察病例做病毒分離,陽性率為11/38,其中實-瞼組10例,對照組1例。4.本發明所述抗病毒膠嚢能明顯改善病毒性感染的主要癥狀,具有降熱快、抗病毒功效高的特點,對流行性腮腺炎療效尤佳。10例病毒分離陽性者全部治愈。參照上述試驗方法,對實施例1以及實施例2制備的抗病毒膠嚢進行試—驗,證實實施例1以及實施例2制備的抗病毒膠嚢也具有相同的治療效果。實施例8: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觀察隨機選擇病例30例,均為臨床、體4全實驗室確診的病例。住院患兒18例;門診患兒12例。男孩21例;女孩9例。其中1歲以內5例;1—2歲5例;3—4歲9例;5—6歲3例;7—10歲3例;11—14歲4例。其中病毒性感冒18例;病毒性肺炎10例;流行性腮腺炎2例,病程最長為10天,3例;病程最短4天,3例;病程在5—6天14例;病程7—8天10例。觀察同時并隨機選擇11例服用抗病毒口服液為對照組。藥物用法①實施例1、2、3制備的抗病毒膠嚢用法10—14歲小兒一次服用4—6粒;7—10歲小兒一次服用3粒;3—6歲小兒一次用2粒;2歲以下小兒一次服用l粒。3天為一個療程。②抗病毒口服液(遼寧本溪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用法7歲以上小兒一次口服1—2支;3—6歲小兒每次1支;2歲以下一次O.5支。一日3次,3天為一個療程。療效判定標準l.診斷標準臨床診斷標準是參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1987年編寫的《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一書。2.療效判定標準分四級。疾愈癥;R^消失,3天內體溫恢復正常;顯效主要癥狀改善者,3天內體溫鉢恢復正常;有效主要癥狀有所改善者,5天內體溫趨向正常;無效主要癥狀毫無改善者,用藥3天內體溫不下降。觀察結果治愈10例,顯效10例,有效8例,無效2例24例病例全部具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盡管原發病不同,全部服用抗病毒膠嚢。在退熱的同時其它癥狀均有明顯改善和好轉。總有效率達93.3%。與11例口服抗病毒口服液對照組對比,有效率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別。實施例9: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抗SARS病毒初篩凈艮告測試項目藥物抗SARA病毒活性篩選(病毒-細胞水平模型)測試原理以Vero-E6細胞作為病毒宿主細胞(易感細胞),測試樣品抵抗病毒感染細胞的作用,檢測指標為細胞變性反應(CPE)以及感染細胞保護率。測試樣品實施例l、2、3制備的抗病毒膠嚢國家新藥篩選中心樣品號S00916病毒抹BJ-01(來源于北京軍事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實驗場所上海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P3實驗室樣品處理樣品溶于培養液或DMSO,配成適宜的初始濃度,5倍稀釋,3個稀釋度。測試方法把Vero-E6細胞接種于96孔培養板,置37。C,5%C02培養,SARS病毒感染細胞后,分別加入不同稀釋度的樣品,設病毒對照、細胞對照和樣品對照。每日鏡下觀察結果,記錄CPE,并用中性紅染色測定0D值,參照對照進行樣品抗SARA病毒性作用的計算和評《介。測試結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細胞病變法(CPE):以"-"表示細胞附著形態完整,未見明顯的脫離,但不比較細胞數量的多少;以"+"表示細胞病變程度,25%的細胞出現細月包病變為陽性+,25%-75%++,50°/「75%+++,75%++++。被感染細胞保護率通過比較病毒對照、細胞對照和樣品對的OD值,計算樣品對病毒感染細胞的保護性,保護率〉1.5倍率,初步被認為樣品對病毒感染細胞具有一定的保護活性。樣品細胞毒性如果樣品的細胞毒性與細胞對照比〉50°/。時,不做CPE評價和保護率計算。實—驗初步結^侖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在體外篩選模型中,在100ug/ml濃度時顯示有一定的抗SARS病毒、保護被感染細胞的作用。實施例10: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觀察一、病例選擇纟示準(一)診斷標準1、西醫診斷標準(陳灝珠主編,實用內科學,第10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有感冒流行接觸史(2)以局部癥狀為主,全身癥狀可有或不明顯①局部癥狀噴噢、鼻寒、流弟,有時咳嗽、咽痛、聲嘶、流淚。②全身癥狀惡寒發熱、全身不適、頭痛頭昏、四肢腰背酸痛。(3)血象白細胞計數多正常或偏低。2、中醫證候i貪斷標準(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第5版)風熱i正主癥身熱較著,微惡風,汗泄不暢,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弟,脈象浮數。次癥頭脹痛,咳嗽,痰粘或黃,口渴欲飲,舌苔薄白微黃,邊尖紅。3、癥狀分級量化見表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二、纟會藥方法(一)采用隨機、單盲、平行對照方法。治療組300例,與對照組100例^要3:1比例進行對照。(二)試驗用藥及服法1、試驗藥實施例2制備的抗病毒膠嚢(0.3g/粒)。口服,成人一次4粒,三至七歲一次2粒,二歲以下一次l粒,一日3次。2、對照藥四川光大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抗病毒顆粒,l次l袋,1日3次,沖服。3、療程3天為1療程,在療程期間禁服其它相關藥物。4、禁忌癥脾胃虛寒及內無熱毒者忌用。三、觀察指標(一)安全性XC測1、一般體檢項目檢查。2、血、尿、便常規檢查。3、心、肝、腎功能檢查。4、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檢測指標異常、嚴重程度、消除方法,以客觀評價其安全性。(二)、療效性;現測1、相關癥狀惡寒、發熱、鼻寒、流弟、咳嗽、頭痛、咽痛、全身不適、口渴、小便等癥狀的變化,每天觀察其變化。2、體溫測試住院病人,每4小時記錄1次,并附體溫記錄單,門診病人,由受試者記錄體溫,每日4次。3、治療前后舌象,脈象的變化。4、血白細胞總數加分類。5、根據病情可做病情分離鑒定及病毒血清學試驗等有關檢查。四、療效判定標準(一)疾病療效判定標準1、臨床疾愈治療3天以內體溫恢復正常,感冒癥狀全部消失。2、顯效治療3天以內體溫正常,感冒的大部分癥狀消失。3、有效治療3天以內體溫較以前降低,感冒的主要癥狀部分消失。4、無效治療3天以內體溫未降或升高,感冒的主要癥狀無改善。(二)證候療效判定標準1、臨床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2、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3、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4、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五、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義2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和碎失和^r-險。研究結果臨床觀察4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均來自各試驗中心的門診與住院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具體情況見表7—14。表7.兩組病例門診與住院分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表8.兩組病例性別分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表9.兩組病例年齡分布(歲)<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2</column></row><table>頁一、綜合療效比4交表15.兩組綜合療效的比較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Nn(%)n(%)n(%)n(°/。)(%)治療組30049(16.33)102(34)134(44.67)15(5)95對照組10012(12)25(25)47(47)16(16)84由表15可知,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高于對照組的84°/,兩組經X^企—驗,X2=14.64,P<0.01,治療組優于對照組。二、兩組藥改善病毒性感冒癥狀比較表16.改善病毒性感冒癥狀絲糕治療組(好轉或消失)對照組(好轉或消失)例數(+)第2天(例)第3天(例)例數(+)第2天(例)第3天(例)惡寒247105238762861發熱281154269894782鼻塞300981951002666肢體痛216112149623143咽痛300932711002585流弟3001382149839'59頭痛235109225652648咳嗽241128240843482口干渴3001842371006170合計242011212038774317596由表16可知,治療組對于上感癥狀好轉率第2天為46.32%,第3天為84.22%,分別高于對照組的40.96%和77%,經f檢驗,X2=20.60,P<0.01,優于對照組。三、兩組藥物對上感舌象、脈象的影響表17兩組舌質的變化比壽交<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column></row><table>由表17可知,兩組均能改變病理性舌質(P<0.01),兩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18.兩組舌苔的變化比專交<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column></row><table>由表18可知,兩組對薄白微黃苔均有改善作用(P<0.01),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表19.治療前后脈象變化比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column></row><table>如表19可知,兩組均能改善浮數脈(P〈0.01),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四、兩組藥對上感體征的影響表20.治療前后體溫的變化<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5</column></row><table>由表20可知,兩組對上感體溫升高均有降低作用(P〈0.05),兩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21.兩組藥對咽粘膜充血改善情況<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5</column></row><table>由表22可知,兩組藥均能提升降低的白細胞數(P<0.01或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表23.兩組藥對淋巴細胞數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由表24可知,治療組使流感病毒轉陰率為74.41%,高于對照組的65.46%,兩組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六、治療組療效與年齡、病情的關系表25.治療組療效與年齡的關系<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經Ridit分析,X2=6.81,P〉0.01,證明各組無顯著性差異,療效與年齡無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7</column></row><table>由表26可知,經Ridit分析,X2=12.74,P<0.01,i正明各組有顯著性差異,即病情輕則療效佳。經過400例病毒性感冒的臨床觀察,抗病毒膠嚢治療組300例疾愈49例,占16.33%,顯效102例,占34%,有效134例,占44.67%,總有效率為95%;抗病毒顆粒對照組100例疾愈12例,占l"/。,顯效25例,占25%,有效47例,占47%,總有效率為84%,治療組療效優于抗病毒顆粒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P〈0.01。經臨床觀察和實驗室觀測,尚未發現毒副作用,具有安全性。權利要求1、一種抗病毒的中藥組合物,其原料以重量計包括板藍根350-370份石膏150-170份生地黃80-100份廣藿香70-90份連翹120-140份蘆根160-180份郁金60-80份石菖蒲60-80份知母60-80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以重量計包括板藍根360份石膏160份生地黃90份廣藿香80份連翹130份蘆根170份郁金70份石菖蒲70份知母70份。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抑制流感病毒、單純皰滲病毒、乙型腦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薩奇病毒、SARS病毒、副流感病毒或新城雞痘病毒的藥物中的應用。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肺炎、帶狀皰瘆或手足口病的藥物中的應用。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經過常規加工直接或間接加入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成顆粒劑、丸劑、散劑、片劑、膠嚢劑、口服液。6、一種抗病毒膠嚢,原料藥以重量計包含板藍根350-370份,石膏150-170份,生地黃80-IOO份,廣藿香70-90份,連翹120-140份,蘆才艮160-18(H分,郁金60-8(H分,石菖蒲60-8(H分,知母60-8(H分。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抗病毒膠嚢,其特征在于,原料藥以重量計包含板藍根360份,石膏160份,生地黃90份,廣藿香80份,連翹130份,,根170份,郁金70份,石菖蒲70份,知母70份。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抗病毒膠嚢,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方法制備步驟l:將所述重量份的郁金、石菖蒲和所述重量份二分之一的連翹混合,用水蒸氣蒸餾法提盡揮發油,將藥液濾過,取殘渣、濾液及揮發油備用;步驟2:將所得殘渣與所述重量份的板藍根、石膏、生地黃、蘆根、知母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并過濾,'濾液與步驟1所得濾液合并;步驟3:將步驟2合并后的濾液濃縮成與水相對密度為1.26-1.30的稠膏,60-7(TC干燥至含水量小于5%,將其粉碎,即得浸膏粉;步驟4:將所述重量份的廣藿香及所述重量份二分之一的連翹粉碎,加步驟1所得揮發油和步驟3所得浸膏粉混勻,制成膠嚢。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抗病毒膠嚢,其特征在于,其制備方法的步驟2中煎煮時間為第一次和第二次各2小時,第三次為1小時。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中醫藥領域,提供一種抗病毒的中藥組合物,其原料以重量計包括板藍根350-370份,石膏150-170份,生地黃80-100份,廣藿香70-90份,連翹120-140份,蘆根160-180份,郁金60-80份,石菖蒲60-80份,知母60-80份。經臨床實驗證實,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抗病毒譜廣,可抑制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乙型腦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薩奇病毒、SARS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雞瘟病毒,有效率高,安全無毒副作用,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文檔編號A61K36/88GK101618193SQ20091015925公開日2010年1月6日申請日期2009年8月10日優先權日2009年8月10日發明者徐云友,李懷金,馬影光申請人:李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