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燈盞花素滴鼻劑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滴鼻劑,尤其是涉及一種燈盞花素滴鼻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燈盞花素是從菊科植物短亭飛蓬中提取的黃酮類有效成分,主要成分為燈盞花乙素,另含少量燈盞甲素。本品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微循環,降低血管阻力和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目前在臨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治療。燈盞花素的療效是確切的,但普通口服制劑的生物利用度低,注射劑和凍干粉針劑又存在給藥后體內消除迅速、給藥不方便和不適于長期給藥等缺點,嚴重影響了燈盞花素藥效的發揮,因此如何制備一種可以提高燈盞花素生物利用度和方便給藥的新劑型,具有積極的意義。滴鼻劑屬于鼻腔給藥系統,藥物經鼻吸收后能迅速進入體循環,具有起效迅速、療效顯著、患者依從性高的特點。在制備燈盞花素滴鼻劑的過程中,由于燈盞花素原料水溶性較差,采用常規方法制備燈盞花素混懸滴鼻劑存在藥物顆粒粒徑過大、混懸效果不好的缺點,制約了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顯著提高燈盞花素生物利用度的給藥新劑型及其制備方法,完善現有制劑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述的燈盞花素滴鼻劑1000ml含有燈盞花素40_160g、甘露醇2_8g、羥丙基-環糊精0.8-3.2g、聚山梨酯-800.4-1.6g、羧甲基纖維素鈉2_8g、山梨酸鉀1.2-4.8g、檸檬酸1.4-5.6g、EDTA-2Na0.8-3.2g,由以下制備步驟制成(1)取羧甲基纖維素鈉加入500ml蒸餾水中溶脹,制成膠漿;(2)取甘露醇、羥丙基環糊精、聚山梨酯-80、山梨酸鉀、檸檬酸、EDTA_2Na加入300ml蒸餾水溶解,濾過,加入上述膠漿液中,混勻;(3)燈盞花素經粉碎至200目細度后,加入上述液中分散均勻,加蒸餾水至1000ml;(4)將上述液體經球磨機研磨處理后,制成均勻分散的混懸劑。本發明所述的燈盞花素滴鼻劑為混懸型滴鼻劑。本發明所述的燈盞花素滴鼻劑的PH值范圍在5-6.5之間。本發明所述的燈盞花素滴鼻劑,甘露醇為等滲調節劑,羥丙基-日_環糊精為吸收促進劑,聚山梨酯-80為增溶劑,羧甲基纖維素鈉為助懸劑,檸檬酸為PH值調節劑,EDTA-2Na為穩定劑,山梨酸鉀為防腐劑。本發明制備的燈盞花素滴鼻劑,利用經鼻給藥具有無胃腸降解作用、無肝臟首過效應、藥物吸收后直達到全身等優點,從而促進燈盞花素的吸收,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本發明制備的燈盞花素滴鼻劑為混懸型,由于鼻黏膜親脂性通道是藥物經鼻吸收的主要途徑,而燈盞花素分子比燈盞花素部分解離以及完全解離后,具有更高的脂溶性,因此混懸型燈盞花素滴鼻劑更有利于燈盞花素藥物的吸收。本發明所述的燈盞花素滴鼻劑的PH值范圍在5-6.5之間,由于PH值對燈盞花素水溶液的穩定性存在著顯著性影響,燈盞花素水溶液的穩定性隨PH值升高有迅速下降的趨勢,另外燈盞花素隨著PH值的增加藥物的解離度也隨之增加,脂溶性下降,使燈盞花素經鼻吸收減弱,因此滴鼻劑的PH值范圍在5-6.5之間既能夠增加滴鼻劑的穩定性又能促進藥物吸收。本發明所述的燈盞花素滴鼻劑,加入EDTA_2Na為穩定劑,極大地提高了燈盞花素滴鼻劑在貯存期的穩定性。本發明所述的燈盞花素滴鼻劑,每次每鼻孔各滴1次,每次每鼻孔滴入液量為0.1-0.13ml,實驗證明不會產生過量性刺激反應,即每次用藥劑量大于等于20mg/0.2ml。有益效果(1)混懸劑制備實驗在燈盞花素滴鼻劑的制備工藝中,由于燈盞花素原料在蒸餾水中溶解度僅為79.4mgL—1,在PH7.5PBS中溶解度為18.7gL—1,因此決定了燈盞花素滴鼻劑應制成混懸型,且不宜采用微晶結晶法制備混懸劑。燈盞花素原料具有質輕膨松、韌性強不易粉碎、易聚集特點,因此制備其混懸劑存在較大困難,在采用常規分散法制備混懸劑的試驗中,機械粉碎法存在粉碎細度不夠、粒徑過大的缺點,而單純采用水分散研磨法,由于燈盞花素原料韌性強也存在不易被研細的難題,本發明先采用機械粉碎的方法處理燈盞花素原料,使燈盞花素原料達到極細粉狀態(200目),極細粉化的燈盞花素粒徑大部分在75ym左右,但是由于極細粉具有再聚集的特性,經粉碎一段時間后,燈盞花素超細粉會產生再聚集,團聚后的顆粒徑超過了150i!m,由于藥物與溶液的界面張力,靠單純攪拌很難使團聚的藥粒再分散均勻,實驗采用球磨機研磨技術后,在溶液中將再聚集的藥物粒子重新分散,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細藥物粒徑(3(^!11以下),由于潤濕劑(助懸劑)和增溶劑的存在,使超細藥物微粒周圍形成水保護膜,阻礙了顆粒的再聚集,成功地解決了燈盞花素混懸劑制備的難題。混懸劑制備方法對比實驗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的燈盞花素混懸滴鼻劑制備方法具有明顯優勢,目前大量研究表明當藥物粒徑越細時,人體黏膜對藥物顆粒的吸收越佳,從而增加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加快藥物起效時間。(2)燈盞花素滴鼻劑家兔鼻黏膜刺激性試驗本試驗選取體重2.0士0.15kg的成年健康家兔12只,雌、雄各半(雌性未產未孕),隨機分為給藥組、賦形劑對照組、空白對照組,每組4只,雌、雄各半;給藥組用燈盞花素滴鼻劑滴鼻56mg/kg.bw(為臨床制劑濃度80mg/ml);賦形劑對照組用不含燈盞花素的滴鼻劑滴鼻,空白對照組用0.9%生理鹽水滴鼻。三組家兔每天滴鼻7次,每次間隔40min,每次每側鼻腔給予0.1ml,以使滴鼻劑與動物鼻粘膜充分接觸,連續7天滴鼻給藥。給藥后每天觀察動物的一般狀態、行為、體征等全身反應和觀察局部刺激癥狀(如哮喘、咳嗽、嘔吐、窒息等),并按表1進行癥狀評分。于給藥后約24h處死動物,觀察呼吸道局部(鼻、喉、氣管、支氣管)粘膜組織有無充血、紅腫等,并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同時計算每組動物的平均積分值,參照表2進行評價,判斷供試品對家兔鼻腔粘膜是否有刺激性、刺激反應的程度。表1鼻腔粘膜刺激性癥狀評分表_出現癥狀評分_無改變或無明顯改變0輕度充血1中度充血2重度淤血、水腫3_表2粘膜刺激強度評價標準_平均積分值評價_0-0.4無刺激性0.41-1.5輕度刺激性1.51-2.5中度刺激性>2.5重度刺激性_實驗結果給藥組、賦形劑對照組、空白對照組的平均積分值均在0-0.4之內;給藥組、賦形劑對照組與空白對照組家兔雙鼻黏膜均無紅腫、充血及分泌物增多現象,試驗期間也未見各組動物有哮喘、咳嗽、嘔吐、窒息等刺激反應;對各組動物呼吸道局部(鼻、喉、氣管、支氣管)粘膜組織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未見明顯組織形態學病理改變,表明燈盞花素滴鼻劑對家兔鼻腔黏膜無明顯刺激作用。(3)燈盞花素滴鼻劑鼻黏膜纖毛毒性評價實驗本實驗采用在體蟾蜍上顎纖毛法,取蟾蜍18只,隨機分成3組,每組6只。具體操作將蟾蜍仰臥固定于蛙板上,用止血鉗牽拉上腭,露出上腭粘膜,在其上腭黏膜處分別滴燈盞花素滴鼻劑、陽性對照的去氧膽酸鈉溶液、陰性對照的生理鹽水各0.5ml,30分鐘后用生理鹽水2ml沖洗黏膜,用手術剪分離其上腭粘膜,取約3mmX3mm的上腭粘膜,用生理鹽水洗凈血污和粘液后,于粘膜表面滴加生理鹽水,分別鋪在兩塊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于40X10倍的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粘膜纖毛的運動情況,隨后置于加有少量蒸餾水的層析缸中,密閉,使水蒸氣近飽和狀態(環境溫度1525°C),每隔一定時間取出標本于顯微鏡下觀察,如纖毛運動持續不斷則放回層析缸中。如此反復觀察,直至纖毛運動停止后,記錄從給藥開始到纖毛運動停止所持續的時間,即纖毛持續運動時間。以給藥組蟾蜍的纖毛持續運動時間除以陰性對照組蟾蜍的纖毛持續運動時間,得到纖毛持續運動時間相對百分數,此百分數為纖毛運動相對抑制百分率。燈盞花素滴鼻劑鼻黏膜纖毛毒性實驗結果<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6</formula><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實驗結果本發明制備的燈盞花素滴鼻劑纖毛運動相對抑制百分率95.3%,表明用本發明制備的燈盞花素滴鼻劑對鼻腔安全無損害。(4)燈盞花素滴鼻劑急性毒性試驗本試驗選取體重200士10.5g的成年健康大鼠30只,雌、雄各半(雌性未產未孕),檢疫及適應性飼養至少7d,試驗前禁食不禁水約12h后,按性別和體重隨機分為給藥組(80mg/ml燈盞花素滴鼻劑,2ml/kg.bw、相當于160mg/kg.bw)、賦形劑對照組(不含燈盞花素的滴鼻劑)、空白對照組(0.9%的生理鹽水),每組10只,雌、雄各半;三組均以2ml/kg.bw的容量(給藥組的給藥劑量按動物體重折算,相當于人用每日臨床劑量的160倍)于24h內滴鼻4次給予大鼠,每次每側鼻腔給予0.05ml,連續滴鼻4次,每次間隔lh。給藥后至少觀察4小時或觀察至大部分動物無異常,以后每天至少觀察一次,連續14天。主要觀察動物飲食、外觀、行為、分泌物、排泄物、死亡情況及中毒反應癥狀及其起始時間、嚴重程度、持續時間、是否可逆及恢復時間等。于給藥前及給藥后第3、7、14天稱體重。實驗結果對燈盞花素滴鼻劑進行24h內大鼠多次滴鼻急性毒性試驗,連續觀察14天,各組大鼠皮毛光澤、精神狀態良好、行為活動及呼吸頻率均未見異常,攝食、飲水、糞便性狀等均正常,試驗期間各組動物均未見死亡;各組大鼠體重經統計學分析,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試驗結束所有動物大體解剖觀察,主要臟器、器官均無明顯異常。提示,燈盞花素滴鼻劑大鼠急性毒性試驗給藥量為160mg/kg.bw,相當于臨床擬用劑量的160倍,未出現毒性和動物死亡。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所述的燈盞花素滴鼻劑的安全劑量范圍為臨床擬用劑量160倍以下。(5)溶出度對比實驗分別測定燈盞花素滴鼻劑和燈盞花素片的溶出度,并進行對比試驗。燈盞花素片為云南省藥物研究所制藥廠生產,批號20080710。用注射器準確抽取混勻的燈盞花素混懸滴鼻劑(折合燈盞花素20mg),精密稱定,將燈盞花素滴鼻劑注入槳葉頂端至液面的中點,再精密稱定注射器的重量,按燈盞花素滴鼻劑比重折算出投入溶出介質中燈盞花素滴鼻劑的體積,帶入計算;照溶出度測定法(中國藥典二部附錄XC)第二法,以0.5%十二烷基硫酸鈉溶液900ml為溶出介質,依法操作,轉速75轉/min,分別在5min、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取溶液5ml,濾過,并及時補充溶出介質5ml,精密量取續濾液適量,用0.5%十二烷基硫酸鈉溶液稀釋制成每1ml中約含7ug的溶液,照紫外一可見光光度法(附錄IVA),在335n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另取野黃芩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適量,超聲處理15分鐘使溶解,取溶液0.2ml,置10ml量瓶中,用0.5%十二烷基硫酸鈉溶液定容,搖勻,制成每lml中約含7ug的溶液,同法測定,分別計算燈盞花素滴鼻劑、燈盞花素片的溶出量。樣品溶出度參數表(%,1士s,n=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根據Weibull分布模型,進行數據分析,計算T5(i、Td和T8(l,結果見下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實驗結果表明燈盞花素滴鼻劑溶出度高于燈盞花素片,溶出速率較快。(6)燈盞花素滴鼻劑動物藥代動力學試驗家兔12只(體重3kg左右),隨機分為鼻用滴鼻劑組和口服片劑組,每組6只。鼻用滴鼻劑組禁食16小時后以3%戊巴比妥鈉(1.5ml/只)耳緣靜脈注射,行淺麻醉。以注射器配合一個軟管定量吸取8%的滴鼻劑0.3ml,對家兔進行鼻腔給藥,劑量均為8mg/kg。口服組禁食16小時后經口灌服給予燈盞花素片,劑量均為8mg/kg。于給藥前(Oh)和給藥后0.17、0.33、0.5、1、1.5、2、3、4、6、8和1211耳緣靜脈取血11111,以30(^.111廠1肝素(120)抗凝,離心(3000rmirfOlSmin,分離血漿,于10ml離心管中精密加入血漿樣品0.5ml,加入一定量0.5%的抗壞血酸(Vc)和冰乙酸,再加入一定量0-Glucuronidase,混勻后置于37°C水浴中水解2小時。在水解后血漿內加入內標溶液,混勻,加入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混合提取溶劑5ml,旋渦3min,于3000rmin"1離心lOmin,吸取上清液一定量轉移至另一離心管中,45°C水浴下N2吹干,以一定量流動相復溶,10000rmirf1離心2min,吸取上清液20u1分析測定。以3p97藥代計算程序對所得血藥濃度數據進行處理,并計算有關藥動學參數,其中Tp。ak和C_以實測值計算,AUC采用統計矩,計算,結果見下表。兩種劑型給藥后的藥代動力學參數(n=6,I士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制備的燈盞花素滴鼻劑,其生物利用度比燈盞花素片劑要高,相同給藥劑量下,燈盞花素滴鼻劑相對燈盞花素片的利用度達217.39%,從t1/2(Ka)來看,燈盞花素滴鼻劑的吸收速度比燈盞花素片要快。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燈盞花素滴鼻劑燈盞花素100g甘露醇5g羥丙基環糊精2g聚山梨酯-80lg羧甲基纖維素鈉5gEDTA-2Na2g山梨酸鉀3g檸檬酸3.5g蒸餾水加至1000ml制法取羧甲基纖維素鈉5g加入500ml蒸餾水中,制成膠漿;取甘露醇5g、羥丙基環糊精2g、聚山梨酯-80lg、檸檬酸3.5g、EDTA-2Na2g、山梨酸鉀3g加入300ml蒸餾水溶解,濾過,加入上述膠漿液中,混勻;取燈盞花素100g粉碎至200目細度后,加入上述液中分散均勻,加蒸餾水至1000ml;將上述液體經球磨機研磨處理后,制成均勻分散的混懸滴鼻劑。實施例2燈盞花素滴鼻劑燈盞花素40g甘露醇4.0g羥丙基環糊精0.8聚山梨酯-800.4g羧甲基纖維素鈉2gEDTA-2Na0.8g山梨酸鉀1.2g檸檬酸1.4g蒸餾水加至1000ml制法取羧甲基纖維素鈉2g加入500ml蒸餾水中,制成膠漿;取甘露醇4g、羥丙基環糊精0.8g、聚山梨酯-800.4g、檸檬酸1.4g、EDTA-2Na0.8g、山梨酸鉀1.2g加入300ml蒸餾水溶解,濾過,加入上述膠漿液中,混勻;取燈盞花素40g粉碎至200目細度后,加入上述液中分散均勻,加蒸餾水至1000ml;將上述液體經球磨機研磨處理后,制成均勻分散的混懸滴鼻劑。實施例3燈盞花素滴鼻劑燈盞花素160g甘露醇6g羥丙基環糊精3.2g聚山梨酯-801.6g羧甲基纖維素鈉8gEDTA-2Na3.2g山梨酸鉀4.8g檸檬酸5.6g蒸餾水加至1000ml制法取羧甲基纖維素鈉8g加入500ml蒸餾水中,制成膠漿;取甘露醇6g、羥丙基環糊精3.2g、聚山梨酯-801.6g、檸檬酸5.6g、EDTA-2Na3.2g、山梨酸鉀4.8g加入300ml蒸餾水溶解,濾過,加入上述膠漿液中,混勻;取燈盞花素160g粉碎至200目細度后,加入上述液中分散均勻,加蒸餾水至1000ml;將上述液體經球磨機研磨處理后,制成均勻分散的混懸滴鼻劑。權利要求一種燈盞花素滴鼻劑,其特征在于本滴鼻劑1000ml含有燈盞花素40-160g、甘露醇2-8g、羥丙基-β-環糊精0.8-3.2g、聚山梨酯-800.4-1.6g、羧甲基纖維素鈉2-8g、山梨酸鉀1.2-4.8g、檸檬酸1.4-5.6g、EDTA-2Na0.8-3.2g,由以下制備步驟制成(1)取羧甲基纖維素鈉加入500ml蒸餾水中溶脹,制成膠漿;(2)取甘露醇、羥丙基-β-環糊精、聚山梨酯-80、山梨酸鉀、檸檬酸、EDTA-2Na加入300ml蒸餾水溶解,濾過,加入上述膠漿液中,混勻;(3)燈盞花素經粉碎至200目細度后,加入上述液中分散均勻,加蒸餾水至1000ml;(4)將上述液體經球磨機研磨處理后,制成均勻分散的混懸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燈盞花素滴鼻劑,其特征在于該滴鼻劑為混懸型滴鼻劑。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燈盞花素滴鼻劑,其特征在于滴鼻劑的PH值范圍在5-6.5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燈盞花素滴鼻劑,其特征在于滴鼻劑中甘露醇為等滲調節劑,羥丙基環糊精為吸收促進劑,聚山梨酯-80為增溶劑,羧甲基纖維素鈉為助懸劑,檸檬酸為PH值調節劑,EDTA-2Na為穩定劑,山梨酸鉀為防腐劑。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燈盞花素滴鼻劑及制備方法。本滴鼻劑1000ml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燈盞花素和輔料燈盞花素40-160g、甘露醇2-8g、羥丙基-β-環糊精0.8-3.2g、聚山梨酯-800.4-1.6g、羧甲基纖維素鈉2-8g、山梨酸鉀1.2-4.8g、檸檬酸1.4-5.6g、EDTA-2Na0.8-3.2g,由以下步驟制成取羧甲基纖維素鈉加入500ml蒸餾水中,制成膠漿;取甘露醇、羥丙基-β-環糊精、聚山梨酯-80、檸檬酸、EDTA-2Na、山梨酸鉀加入300ml蒸餾水溶解,濾過,加入上述膠漿液中,混勻;將燈盞花素加入上述液中分散均勻,加蒸餾水至1000ml,將上述液體經球磨機研磨處理后,制成均勻分散的混懸劑。文檔編號A61P9/10GK101797224SQ20101012202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申請日期2010年3月11日優先權日2010年3月11日發明者劉昌孝,劉波,劉紅斌,孫敏,徐榕雪,李聰,楊坤芬,王京昆,蘇敏,高晶申請人:云南省藥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