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骨髓活檢穿刺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為臨床骨髓活檢操作術必用的醫療器械。其技術特點針對目前臨床骨髓活檢針中容易導致失敗,不科學和多余的部件重新進行了設計,為臨床骨髓活檢操作術提供了更加科學、方便、實用的器械
發明內容
屬于醫學技術A61M 為轉移人體介質或為從人體內取出介質的器械。二、背景技術
在臨床診斷技術操作中,骨髓穿刺檢查在大部分患者中可以成功,但是如果遇到了“干抽”現象,即抽不出骨髓液時,就無法診斷。這種情況見于骨髓硬化癥,骨髓纖維化癥 (原發性或繼發性),尤其是惡性腫瘤(像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胃癌等)的骨髓轉移所致骨髓纖維化以及某些白血病(例如毛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穿刺術常不能成功。采用骨髓活檢術就能夠彌補骨髓穿刺術的不足,而且活檢取材大,不但能了解骨髓內的細胞成分,而且能保持骨髓結構,惡性細胞較易認識,便于病理診斷。還有些疾病的診斷需要了解骨髓組織結構,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就需要骨髓病理學檢查。骨髓活檢術對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組織多少的了解有一定意義;另外,活檢對骨髓壞死或脂肪髓的判斷也有意義。
目前臨床骨髓活檢術具體操作為常規消毒麻醉后,左手拇指和食指緊壓固定穿刺處皮膚,右手持針,旋轉進針,至骨質一定深度并固定后,拔出針芯,接上接柱,再插入針芯后沿順時針方向進針約1厘米左右,原位置旋轉360°,仍按順時針方向退出穿刺針。此骨髓活檢穿刺在操作中存在下述問題1、在正常的臨床操作中在無菌的操作區域需要擺放骨髓穿刺針、骨髓活檢穿刺針、麻醉注射器、抽吸骨髓的空針和紗布等無菌物品。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骨髓活檢穿刺針(圖1)由針芯、針管、長接柱和短接柱共4部分組成。組成部件過多,容易扎傷患者皮膚或者因無菌物品擺放區域狹小容易導致污染。2、在正常的臨床操作中經常會遇到肥胖的病人,左手要用很大的力氣緊壓固定穿刺的皮膚。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骨髓活檢穿刺針(圖1)操作時,當進針至骨質一定深度并固定后,拔出針芯,接上接柱,上述拔針芯和安裝接柱的操作需要左右手配合進行。此時患者的脂肪層不再受擠壓固定,容易將固定不牢的針管擠倒,導致操作失敗。3、在臨床操作中經常有醫師使用目前臨床上的骨髓活檢穿刺針(圖1)在順時針方向退出穿刺針時,不僅要用力旋轉穿刺針的手柄, 同時還要握緊最前端的針管(因為接柱和針管之間沒有卡槽固定),由于手掌面積較小容易導致操作失敗。三、發明內容
基于以上技術背景和臨床的醫療需求,本發明為一種新型骨髓活檢穿刺針,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新型骨髓活檢穿刺針解決臨床骨髓活檢術中的困難與不足。
發明內容
新型骨髓活檢穿刺針(圖2,;3)僅由針芯、針管兩部分組成。在針管上有間隔0.5厘米的凹槽, 在針芯靠近手柄處有間隔0. 5厘米的凸點。3四
附圖1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骨髓活檢穿刺針,由針芯、針管、長接柱和短接柱共4部分組成;
附圖2a,b 新型骨髓活檢穿刺針整體組裝和分解附圖3 新型骨髓活檢穿刺針局部特寫,由針芯和針管兩部分組成;
附圖4 新型骨髓活檢穿刺針結構圖五具體實施方式
新型骨髓活檢穿刺針(圖2,3)有以下優點1、穿刺針僅由針芯,針管兩部分組成, 在操作時能夠保證病人安全和容易擺放,不容易被污染。2、在正常的臨床操作中當進針至骨質一定深度并固定后,只需用右手將針芯按照取材要求(每一凸點間距0.5厘米)后退, 然后卡入卡槽后沿順時針方向進針即可。3、在順時針方向退出穿刺針,由于針管和針芯有卡槽的固定,右手只需握住旋轉最省力的部分——手柄操作即可。整個過程醫生單手即可完成,操作方便,成功率大大提高。
權利要求
1.新型骨髓活檢穿刺針,其技術特征在于其構成僅由針芯、針管兩部分組成。在針管上有間隔0. 5厘米的凹槽,在針芯靠近手柄處有間隔0. 5厘米的凸點。在正常的臨床操作中當進針至骨質一定深度并固定后,只需用右手將針芯按照取材要求(每一凸點間距0.5厘米)后退,然后卡入卡槽后沿順時針方向進針即可;在順時針方向退出穿刺針,由于針管和針芯有卡槽的固定,右手只需握住旋轉最省力的部分——手柄操作即可。(1)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觀設計。(2)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骨髓活檢穿刺針在取材骨髓組織時的使用操作方法和用途。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臨床骨髓活檢操作術提供了更加科學、方便、實用的器械。新型骨髓活檢穿刺針(圖3)技術領域屬于醫學技術A61M為轉移人體介質或為從人體內取出介質的器械。它具有以下優點1、穿刺針僅由針芯,針管兩部分組成,在操作時能夠保證病人安全和容易擺放,不容易被污染。2、在正常的臨床操作中當進針至骨質一定深度并固定后,只需用右手講針芯按照取材要求(每一凸點間距0.5厘米)后退,然后卡入卡槽后沿順時針方向進針即可。3、在順時針方向退出穿刺針,由于針管和針芯有卡槽的固定,右手只需握住旋轉最省力的部分——手柄操作即可。整個過程醫生單手即可完成,操作成功率大大提高。
文檔編號A61B10/02GK102499720SQ20111030444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6日
發明者葉叢, 耿哲 申請人: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