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屬于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口腔潰瘍是一種最常見的口腔粘膜病,臨床以反復發作的口腔粘膜潰瘍性損害為特征。發作時口腔內粘膜可見一個或多個黃豆或豌豆大小的黃白色潰瘍點,呈圓形或橢圓形,中央凹陷,表面有黃白色假膜,周圍可見紅暈、疼痛,影響飲食、講話。本病可見于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多見。本病形成常與失眠、便秘、疲勞、精神緊張,月經周期、維生素缺乏有關。中醫稱本病為“口瘡”。臨床辨證可分為心脾積熱、陰虛火旺、氣血虧虛三個證型。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了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的組分組成生地15-20g、玄參15-20g、麥冬15-20g、芒硝 6-10g、熟大黃 6-10g、黨參 15-20g、白術 10_15g、升麻 10_12g、黃連 6_10g、丹皮 15_20g、當歸 10-15g、生石膏 20-30g、白芨 15-20g。優選用量生地15g、玄參20g、麥冬15g、芒硝6g、熟大黃10g、黨參20g、白術15g、 升麻log、黃連10g、丹皮15g、當歸15g、生石膏30g、白芨20g。藥理分析本發明方藥中,生地、玄參甘、苦,寒。清熱涼血,養陰生津。麥冬甘、 微苦,寒。養陰益胃,潤肺清心。芒硝、大黃苦、寒。清熱瀉火,通便。黨參、白術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升麻辛、甘,寒。清熱解毒。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丹皮苦、 辛,微寒。清熱涼血,活血行瘀。當歸甘、辛,溫。補血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生石膏辛、 甘,大寒。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肌。白芨苦、甘、澀,微寒。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以上藥物合用,共奏養陰清熱,補脾益氣,解毒收斂之功效。對各型口腔潰瘍均適宜。劑型及用法本發明中藥劑型為湯藥,水煎服,一日一劑。頭煎加涼水600ml浸泡 2小時,武火煮沸改文火續煎,取汁150ml ;二煎加熱水500ml,武火煮沸改文火續煎,取汁 150ml,兩遍藥汁混合,早晚飯后2小時各服150ml,溫開水送服。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寒涼食物。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的組分組成生地15-20g、玄參15-20g、麥冬15-20g、芒硝6_10g、熟大黃6_10g、黨參15_20g、白術 10-15g、升麻 10-12g、黃連 6-10g、丹皮 15_20g、當歸 10_15g、生石膏 20_30g、白芨 15_20g。實施例2 —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其中各種原料藥物的優選重量份配比為生地15g、玄參20g、麥冬15g、芒硝6g、熟大黃10g、黨參20g、白術15g、升麻10g、黃連10g、丹皮15g、當歸15g、生石膏30g、白芨20g。
臨床療效總結1、一般資料2年共收治病人88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48例;年齡10_20歲15 例、20-30歲45例、30-40歲15例、40歲以上13例;大部分患者有反復發作病史。2、診斷標準口腔粘膜出現多個大小不等的潰瘍面,自覺疼痛,影響飲食,反復發作。3、療效評定標準治愈自覺癥狀消失,潰瘍面愈合,一年之內不復發。好轉自覺癥狀消失,潰瘍面愈合,半年之內不復發。無效自覺癥狀消失,潰瘍面愈合,仍反復發作。4、治療結果服藥15天為一療程,大部分患者一療程痊愈,部分重癥患者需服藥兩個療程。總有效率82%,治愈率70%,好轉率12%,無效18%。5、典型病例①孫XX,男,30歲,工人。2009年5月就診。自述口腔粘膜反復潰瘍3年,曾多方治療未見好轉,給予本中藥服用一療程癥狀明顯減輕,繼服一療程諸癥消失痊愈,隨訪至今再未復發。②宋XX,女,25歲,教師。2009年10月就診。反復口腔潰瘍已一年,曾服過“牛黃解毒片”、“黃連上清片”、“甲硝唑”等,病情反復發作。給予本中藥服用一療程諸癥消失,隨訪至今再未復發。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的組分組成生地15-20g、玄參15-20g、麥冬15-20g、芒硝6_10g、熟大黃6_10g、黨參15_20g、白術 10-15g、升麻 10-12g、黃連 6-10g、丹皮 15_20g、當歸 10_15g、生石膏 20_30g、白芨 15_20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的組分組成生地15-20g、玄參15-20g、麥冬15-20g、芒硝6-10g、熟大黃6-10g、黨參15-20g、白術10-15g、升麻10-12g、黃連6-10g、丹皮15-20g、當歸10-15g、生石膏20-30g、白芨15-20g。總有效率82%,治愈率70%,好轉率12%,無效18%。
文檔編號A61K36/898GK102430053SQ20111038216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8日
發明者于萍, 劉運波 申請人:文登市口腔醫院米山路口腔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