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側孔型通氣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臨床上使用的新型側孔型通氣道裝置。
背景技術:
在麻醉和搶救危重病人的過程中,如肥胖病人的麻醉和腦外傷病人的救治,舌后墜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或窒息,若不及時處理,將會導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積。臨床上經常應用口咽或鼻咽通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這也是進行有效通氣的基本技能之一。口咽通氣道的應用較為廣泛,但其存在病人耐受差的缺點;鼻咽通氣道對咽喉部的刺激性較口咽通氣道小些,清醒、半清醒和淺麻醉病人更易耐受,尤其適合于牙關緊閉、下領關節固定和顏面部損傷的病人。目前,臨床上應用的鼻咽或口咽通氣道的前端只有一個孔,置入時確定前端孔的深淺位置有時比較困難,另外,鼻咽通氣道的前段在受壓時也容易變形,這些都會影響呼吸道的通暢程度,致使托下頌常不可避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更好地解除舌后墜,保持呼吸道通暢,為臨床應用提供方便而設計的一種臨床使用的新型側孔型通氣道裝置。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措施是新型側孔型通氣道裝置,包括通氣管主體、后翼端口二部分;通氣管主體長度為 20cm,其包括脊梁、環架和孔膜,脊梁呈圓柱形,直徑2mm,長為5mm,質地較硬而有彈性;環架寬1 1.5mm,厚0.5 1mm,內直徑6mm,質地堅硬,環架與脊梁緊密連接,且保持環架內壁和外壁均平滑,環架間填充0. 5 Imm厚的薄膜,質地柔韌,前面和側面均有孔洞,主要位于通氣道主體的前1/2段,直徑2 3mm。上述新型側孔型通氣道裝置,其特征在于通氣管主體是由40個上述結構有序地連接構成,通氣管主體軸線彎曲,軸線偏角為30°,其表面光滑,前段為盲端,呈錐形,由孔膜延伸形成,后端延伸為后翼端口,包括孔洞,后翼端口厚1. 5 2mm,長1 1. 5mm,質地堅硬,兩側各有一個直徑為6mm的孔洞、后翼,其中一側頂部為坡形,利于從此洞進行吸引,通氣管主體軸向韌度好,置管容易;在橫切面上,增強了通氣管主體耐受擠壓的作用;通氣管主體的前部可以插入食道,其多個側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通氣性能;通氣管主體的錐形盲端及較細外徑也方便插入,對粘膜損傷小;可以選擇經鼻或經口插入途徑,后翼端口堅硬耐咬,放入鼻孔也較舒適。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效果可靠、使用方便、危險小、并發癥少等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新型側孔型通氣道裝置,包括通氣管主體1、后翼端口 2 二部分;通氣管主體長度為20cm,其包括脊梁1-1、環架1-2和孔膜1-3,脊梁1-1呈圓柱形,直徑2mm,長為5mm,質地較硬而有彈性;環架1-2寬1 1. 5mm,厚0. 5 1mm,內直徑6mm,質地堅硬,環架1-2與脊梁1-1緊密連接,且保持環架1-2內壁和外壁均平滑,環架1-2間填充0. 5 Imm厚的薄膜, 質地柔韌,前面和側面均有孔洞,主要位于通氣道主體的前1/2段,直徑2 3mm ;通氣管主體1是由40個上述結構有序地連接構成,通氣管主體1軸線彎曲,軸線偏角為30°,其表面光滑,前段為盲端,呈錐形,由孔膜1-3延伸形成,后端延伸為后翼端口 2,包括孔洞2-1、后翼2-1,后翼端口 2厚1. 5 2mm,長1 1. 5mm,質地堅硬,兩側各有一個直徑為6mm的孔洞 2-1,其中一側頂部為坡形,利于從此洞進行吸引,通氣管主體1軸向韌度好,置管容易;在橫切面上,增強了通氣管主體1耐受擠壓的作用;通氣管主體1的前部可以插入食道,其多個側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通氣性能;通氣管主體1的錐形盲端及較細外徑也方便插入, 對粘膜損傷小;可以選擇經鼻或經口插入途徑,后翼端口堅硬耐咬,放入鼻孔也較舒適。臨床具體操作時,選擇舌后墜病人的一側鼻孔,向鼻孔內噴局麻藥和滴麻黃素,將潤滑的新型側孔型通氣道裝置插入鼻孔,并沿下鼻道置入,深度約13 15cm或直接插入食道,以鼾聲消失及呼吸通暢為標準。若選擇經口途徑,則打開病人的口腔,將新型側孔型通氣道裝置插入,必要時應挑起舌根部。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作的改變,所產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時,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
權利要求1.新型側孔型通氣道裝置,包括通氣管主體、后翼端口二部分;通氣管主體長度為 20cm,其包括脊梁、環架和孔膜,脊梁呈圓柱形,直徑2mm,長為5mm,質地較硬而有彈性;環架寬1 1. 5mm,厚0. 5 1mm,內直徑6mm,質地堅硬,環架與脊梁緊密連接,且保持環架內壁和外壁均平滑,環架間填充0. 5 Imm厚的薄膜,質地柔韌,前面和側面均有孔洞,主要位于通氣道主體的前1/2段,直徑2 3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側孔型通氣道裝置,其特征在于通氣管主體是由40個上述結構有序地連接構成,通氣管主體軸線彎曲,軸線偏角為30° ,其表面光滑,前段為盲端, 呈錐形,由孔膜延伸形成,后端延伸為后翼端口,包括孔洞、后翼,后翼端口厚1. 5 2mm,長 1 1. 5mm,質地堅硬,兩側各有一個直徑為6mm的孔洞、后翼,其中一側頂部為坡形。
專利摘要新型側孔型通氣道裝置,包括通氣管主體、后翼端口二部分;通氣管主體長度為20cm,其包括脊梁、環架和孔膜,脊梁呈圓柱形,直徑2mm,長為5mm,質地較硬而有彈性;通氣管主體是由40個上述結構有序地連接構成,通氣管主體軸線彎曲,軸線偏角為30°,其表面光滑,前段為盲端,呈錐形,由孔膜延伸形成,后端延伸為后翼端口,通氣管主體的前部可以插入食道,其多個側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通氣性能;可以選擇經鼻或經口插入途徑,后翼端口堅硬耐咬,放入鼻孔也較舒適。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效果可靠、使用方便、危險小、并發癥少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M16/04GK202010349SQ20112008462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2日
發明者徐建青 申請人:徐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