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屬醫療器械的人體內置入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腰椎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自然退變,退變性腰椎疾患往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的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腰椎疾患是骨病科的常見疾病。一直以來,腰椎融合內固定術被普遍公認是治療嚴重退變性腰椎疾患的主要方法,但病人做了融合固定術后會存在許多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手術節段運動功能喪失、鄰近節段椎間盤應力加大、退變加劇、繼發性椎管狹窄、關節突關節退變和滑脫,以及融合術本身的不可逆性等。脊柱動態內固定系統的植入在不犧牲脊柱即刻穩定性的前提下將其動態固定,術后可分散堅固內固定的負荷傳導,避免應力遮擋,棘間產生的撐開力可在手術節段產生相對的后凸,使內折的黃韌帶反向張開以減少其對椎管的侵入,增大椎管容積,還可增加椎間孔的大小、恢復椎間隙高度、卸載后方纖維環的負荷,減少相應節段小關節載荷。其治療的著眼點不僅在手術病變節段本身,而且更注重手術的相鄰節段,可防止和減輕相鄰節段椎間盤的退變,因此對于手術后的遠期效果有重要意義。相對于堅強內固定而言,其優點在于手術創傷較小,不會過多破壞正常生理解剖結構,可重建椎間盤的生物力學特性,減少日常生活中作用于椎間盤的應力;術后患者恢復迅速,復發率低,疼痛等癥狀緩解顯著,可早期下床活動、恢復日常生活等,同時也預留了今后進行椎間融合的機會。其適應癥較廣,包括退變性椎管狹窄、椎間盤源性下腰痛、關節突綜合征、椎間盤突出癥和退行性腰椎不穩等病變。目前脊柱動態內固定有1、前路手術人工椎間盤置換和人工髓核置換;2、后路非融合技術。后路非融合技術又分為(1)棘突間內固定撐開裝置;(2)經椎弓根固定的動力穩定裝置;(3)關節突關節置換術,如彈簧系統、形狀記憶合金系統、H形植入物加綁定繩索、棘間墊加捆綁帶等。由于棘間動態固定創傷小、操作簡單,故發展迅速;植入棘突間有的是具有彈性的物質,在腰椎伸直時,通過其自身的彈性裝置限制腰椎的過度伸展。如 Coflex系統由Samani在1994年設計的一種呈“U”形的穩定架,安裝時移除棘上和棘間韌帶,能讓手術節段脊柱在矢狀位上屈伸,但該穩定器卻不能實現手術節段側彎與旋轉等,而正常情況下腰椎需要進行的活動有前后方向的前屈、后伸,左右方向的側屈,冠狀位與矢狀位上的旋轉,以及上述各方向之間同時作用形成的環轉運動。目前使用的各種動態棘突間內固定物,有的未能保留脊柱在各方向上的活動及對各方向的活動進行彈性限制;有的未能充分實現棘間彈性承載,或出現材料與棘突、材料與材料的撞擊,或材料易脫落、磨損;有的結構復雜、安裝操作復雜、手術時間長、損傷大,或犧牲棘上韌帶;有的應力易高度集中于某處,以及采用繩索、捆綁帶固定易磨損、松弛、不耐久等缺點,均難以保證很低的并發癥和很好的遠期效果。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由雙層彈性金屬板彎制而成,外層金屬板的中部制作有U形變形結構,內層金屬板固定在人體棘突上;通過外層金屬板中部的U形變形結構實現棘間彈性撐開與脊柱左右側屈,通過外層金屬板本身的彈性和U形變形結構及兩端的內外層空心弧形部份的彈性共同作用,實現脊柱在矢狀位上的伸、屈、旋轉的彈性穩定,還能實現其它各方向運動及多方位活動綜合作用所形成環轉的動態穩定。既保留了病變節段運動功能,同時又增加其各方向力學穩定性,最終達到能提供手術節段各方向彈性動態穩定的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的一種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它由雙層彈性金屬板彎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外層金屬板的中部制作有U形變形結構,內層金屬板彎制成類U形,外層金屬板與內層金屬板的兩端圓弧過渡連接;內層金屬板上制作有鎖緊孔,外層金屬板的一側與鎖緊孔對應的位置上制作有與鎖緊孔數量相同的插入孔,內層金屬板的底部制作有防脫鉤。所述的鎖緊孔上安裝有固緊裝置。所述的固緊裝置為固緊螺栓和固緊螺帽或固緊插銷。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該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通過外層金屬板中部的U形變形結構實現棘間彈性撐開與脊柱左右側屈,通過外層金屬板本身的彈性和U形變形結構及兩端的內外層空心弧形部份的彈性共同作用實現脊柱手術節段在矢狀位上的伸、屈、旋轉的彈性穩定,還能實現手術節段各方向運動及多方位活動綜合作用所形成環轉的動態穩定。解決了目前使用的各種動態棘突間內固定物不能保留脊柱在各方向上的活動及對各方向的活動進行彈性限制,以及未能充分實現棘間彈性承載或出現材料與棘突、材料與材料的撞擊;且結構復雜、手術時間長、 損傷大,使用不耐久等問題。具有結構簡單、應力分布不集中、植入方便、固定牢固可靠、抗金屬疲勞強、磨損小、能萬向彈性活動、能用于腰椎任一節段、能避免材料與材料和材料與棘突之間的撞擊等優點。且手術時間短、不受棘間距過小或棘突畸形的限制、術中損傷小、 術后身體恢復快。
圖1為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的固緊螺栓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的固緊插銷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層金屬板,2、內層金屬板,3、U形變形結構,4、防脫鉤,5、固緊螺栓,6、 固緊螺帽,7、插入孔,8、鎖緊孔,9、固緊插銷,10、類U形。
具體實施方式
該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由雙層彈性金屬板彎制而成,外層金屬板1的中部制作有 U形變形結構3,U形變形結構3以垂直中線對稱制作,U形變形結構3的優選方案是以3個 U形連接為較好。內層金屬板2彎制成類U形10,內層金屬板2上制作有多對鎖緊孔8,其中一對或多對鎖緊孔8上可安裝固緊螺栓5和固緊螺帽6,固緊螺栓5和固緊螺帽6也可以用固緊插銷9替代。外層金屬板1與內層金屬板2的兩端為圓弧過渡連接,外層金屬板 1上下兩端的一側與內層金屬板2的鎖緊孔8對應位置上制作有與鎖緊孔8數量相同的插入孔7,插入孔7的直徑應比固緊螺栓5的直徑略大,以便固緊螺栓5插入。內層金屬板2 的類U形10的底部制作有防脫鉤4,以防穩定器裝入后不向后滑脫(參見附圖1 4)。該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植入退變性腰椎疾患病人的人體時,可切開棘上韌帶,切除棘間韌帶,牽開上下棘突以加大棘間距,試模成功后,用撐開器插入外層金屬板1與內層金屬板2的空隙內或插入兩內層金屬板的內面向外撐開,將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嵌入棘間,取出撐開器,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則利用內層金屬板本身的彈性回縮固定于棘突上,其外層金屬板1中部的U形變形結構3則位于棘間兩側。內層金屬板2底部的防脫鉤4則鉤在棘突上,防止內層金屬板1向后滑脫,為了防止防脫鉤4鉤的不牢固,可對棘突進行適當修整。再經外層金屬板1上的插入孔7和內層金屬板2上的鎖緊孔8在棘突上鉆孔,然后用固緊螺栓5和固緊螺帽6或固緊插銷9將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與棘突之間固定妥當,最后縫合棘上韌帶,完成安裝。該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通過外層金屬板中部的U形變形結構 3能實現棘間彈性撐開與脊柱左右側屈,通過外層金屬板1本身的彈性、U形變形結構3以及兩端的內外層空心弧形部份的共同作用,實現手術節段在矢狀位上的伸、屈、旋轉等各方向運動及多方位活動綜合作用所形成環轉的動態穩定,其手術時間短,術中損傷小,術后身體恢復快。以上所述只是該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舉例說明不對本發明的實質內容構成限制,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閱讀了本說明書后可以對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修改或變形,而不背離本發明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它由雙層彈性金屬板彎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外層金屬板(1)的中部制作有U形變形結構(3),內層金屬板(2)彎制成類U形(10),外層金屬板(1) 與內層金屬板(2)的兩端圓弧過渡連接;內層金屬板(2)上制作有鎖緊孔(8),外層金屬板 (1)的一側與鎖緊孔(8)對應位置上制作有與鎖緊孔(8)數量相同的插入孔(7),內層金屬板(2)的類U形(10)的底部制作有防脫鉤(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其特征在于鎖緊孔(8)上安裝有固緊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緊裝置為固緊螺栓(5)和固緊螺帽(6)或固緊插銷(9)。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屬醫療器械的人體內置入物技術領域。它由雙層彈性金屬板彎制而成,外層金屬板的中部制作有U形變形結構,內層金屬板彎制成類U形,類U形的底部制作有防脫鉤,內層金屬板上制作有可安裝固緊裝置的多對鎖緊孔。該棘間萬向動態穩定器通過U形變形結構實現棘間彈性撐開和脊柱左右側屈,通過外層金屬板本身的彈性和U形變形結構及兩端的弧形共同作用實現脊柱矢狀位上的伸、屈、旋轉等,達到手術節段各方向運動的動態穩定。解決了目前使用的動態棘突間內固定物不能達到脊柱在各方向上活動或提供各方向活動的動態穩定,易出現材料與棘突、材料與材料的撞擊等問題。且手術時間短、術中損傷小、術后身體恢復快。
文檔編號A61B17/70GK102512232SQ20121000570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李照文 申請人:李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