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腎衰竭功能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過益腎健脾、養血化瘀、解毒降濁來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本發明還涉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慢性腎功能衰竭(簡稱慢性腎衰)又稱慢性腎功能不全,是指各種原因造成的慢性進行性腎實質損害,致使腎臟明顯萎縮,不能維持其基本功能,臨床出現以代謝產物潴留,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全身各系統受累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據有關統計表明,每百萬人口中,每年有100-150人發生慢性腎衰。在治療上,現代醫學一直缺乏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有效藥物。目前在非替代治療中,認為采用低蛋白飲食和ACEI制劑對腎臟有保護作用,能延緩慢性腎衰的發展進程,并且得到了詢證醫學的證據支持,但其臨床實際效果卻十分有限,不盡如人意。對于慢性腎衰中晚期患者,不得不依靠血液透析或者腎移植等替代療法進行治療。透析是現代醫學常用的一種治療手段,透析治療尿毒癥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透析可以將血中蓄積的過多毒素和過多的水分清出體外,并補充堿期以糾正酸中毒,調整電解質紊亂,替代腎臟的排泄功能。同時,透析治療尿毒癥,見效快,可以最短時間內讓病人脫離生命危險范圍。但是透析治療只是一種腎臟功能替代療法,通過透析機代替腎臟進行排毒,而腎臟損傷還在繼續發展,治標不治本,長此以往,患者殘存的腎功能也會逐漸喪失。長期透析還會形成透析依賴,讓患者離不開透析,患者生活質量變差,生存時間短,且到后來原有腎臟功能損耗殆盡,患者無法根據自己的具體條件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透析方式。透析治療尿毒癥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和費用,透析后并發癥還會增多且更加嚴重。慢性腎衰屬中醫學“虛勞” “關格” “癃閉” “水腫” “嘔吐” “眩暈”等范疇,主要以腎的氣化功能失司最為重要。腎的氣化功能失調,則水液代謝和分清秘濁功能是指,導致濕濁內留,清濁相混,濕毒濁邪內聚,繼而化熱生風、動血,化寒成痰,或濁淤互結,損害五臟, 波及六腑,變證風起,腎病日久,腎虛及脾,脾氣虧虛,氣血生化不足,則加重病情。在慢性腎衰不斷進展的過程中,如何保護殘存腎單位,阻止疾病進一步惡化顯得尤為重要。傳統中醫運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之理論,對慢性腎衰,特別是早、中治療具有獨特的優勢。其采用多種多種方法、多種藥物、多種途徑,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延緩腎功能惡化的進展,推遲晚期患者進行透析的時間。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部分中藥能夠改善腎臟供血,糾正脂質代謝紊亂,改善機體免疫狀態,進而提高腎小球濾過率,有效降低機體尿素氮、肌酐含量,保護殘存腎單位,提高生活質量,延長患者壽命。如上所述透析治療并不能逆轉腎單位的損害,而且許多病人承受不了長期透析的高額費用,最終使病人的生存期縮短。因此研究通過用中醫途徑來治療慢性腎衰是臨床研究的一個重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益腎健脾、養血化瘀、解毒降濁來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所述藥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黃芪200-600、生地 200-300、白術 60-100、茯等 60-100、山萸肉 60-100。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還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當歸 60-100、川芎 120-200、丹參 200-300。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還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金銀花120-200、大黃 60-100、地龍 80-150。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生地240-247、山萸肉 79-82、茯苓 79-82、黃芪 400-410、當歸 79-82、丹參 240-247、川芎 160-165、地龍 118-125、金銀花 160-165、白術 79-82、大黃 79-82。最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生地M6、山萸肉81、茯苓81、黃芪407、當歸81、丹參M6、川芎162、地龍122、金銀花162、白術81、大黃81。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由原料藥加工制備成藥劑學可接收的口服制劑,如顆粒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溶液劑等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由原料藥加工制備成清膏后再制成顆粒劑。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包括醫學上可接受的量的藥用輔料,用量為所述清膏重量的0. 2-0. 95倍。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的制備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所述原料藥用4-8倍原料藥重量的蒸餾水浸泡1. 5-2. 5小時,煎煮三次,每次l_2h,分離得到煎液,合并煎液;步驟二、將煎液濾過,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05-1. 30的清膏,相對密度的測定溫度為50°C ;步驟三、以清膏重量的0. 2-0. 95倍的藥用輔料作為底料,噴霧干燥,制得顆粒劑。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的制備方法中,所述步驟三中的噴霧干燥的進風溫度為60-90°C,物料溫度為50-75°C,干燥時間為0. 5-1. 5小時。本發明提供的制備藥物方法,由于采用噴霧干燥,大大減少了藥用輔料的用量;在有效成分的量相同的情況下,病人服用量減少,卻起到同等的療效,這能夠增加患者服藥順應性。慢性腎功能衰竭屬祖國醫學“虛勞” “關格” “癃閉”等范疇,主要以腎的氣化功能失司最為重要,腎的氣功能失調,則水液代謝和分清泌濁功能失職,導致濕濁內留,清濁相混,濕毒濁邪內聚,繼而化熱生風、動血,化寒成痰,或濁淤互結,損害五臟,波及六腑,變證峰起,腎病日久,腎虛及脾,脾氣虧虛,氣血生化不足,則加重病情。由于本病是本虛標實,因此,我們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立法原則從二個方面入手①益腎健牌養血以治本,②化淤解毒降濁以治標。從而治本為主,標本兼治。
由于腎氣不足是起病之本,治療則以固護腎氣為根本。本方以山萸肉、生地滋養腎精,振奮腎之功能,從而起到保護殘存腎單位,維護腎臟的代謝功能。腎衰及脾,脾虛失運, 故慢性腎功能衰竭病多有貧血,或血漿白蛋白較低等精微物質缺乏,方中用黃芪、當歸、茯苓,以健脾益氣,養血生血,可改善全身虛損狀態,而脾腎衰敗導致津液不得上承,濕濁不得下泄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清濁相混,升降失常,甚則化熱、 動風動血,痰濁上蒙清竅、濁陰內停,故方中用大黃、雙花、地龍解毒降濁,清除體內的毒素。 久病入絡,腎脈瘀阻,故用川芎、丹參活血化淤,減輕腎小球的纖維化。諸藥合用既能增強脾腎之氣的恢復,也能化淤降濁解毒,促進體內毒素的排瀉,補瀉結合,具有促進代謝廢物分解,轉化以及恢復腎功能的作用。本發明提供的制備藥物方法,由于采用噴霧干燥,大大減少了藥用輔料的用量;在有效成分的量相同的情況下,病人服用量減少,卻起到同等的療效,這能夠增加患者服藥順應性。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第一實施方式顆粒劑1-1原料藥生地240g、山萸肉80g、茯苓80g、黃芪400g、白術80g制備方法將原料藥8倍原料藥重量的蒸餾水浸泡池后煎煮1. 5h,分離得到煎液;第二次加入5倍原料藥重量的水煎煮lh,合并得到的煎液;第三次加入5倍原料藥重量的水煎煮lh,合并得到的煎液,將煎液濾過,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10的清膏,相對密度的測定溫度為50°C,以清膏重量的0. 75倍的藥用輔料作為底料,噴霧干燥,制得顆粒劑。所述的噴霧干燥,其進風溫度為75°C,物料溫度為70°C,干燥1小時。第二實施方式顆粒劑1-2原料藥生地MOg、山萸肉80g、茯苓80g、黃芪400g、白術80g、當歸80g、川芎 160g、丹參 MOg制備方法同第一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顆粒劑1-3原料藥生地MOg、山萸肉80g、茯苓80g、黃芪400g、當歸80g、丹參MOg、川芎 160g、地龍120g、金銀花160g、白術80g、大黃80g制備方法同第一實施方式。第四實施方式片劑2-1黃芪200g、生地200g、白術60g、茯苓60g、山萸肉60g制備方法將原料藥用7倍原料藥重量的蒸餾水浸泡2. 5h后煎煮1. 2h,分離得到煎液;第二次加入5倍原料藥重量的水煎煮1. 5h,合并得到的煎液;第三次加入4倍原料藥重量的水煎煮1.證,合并得到的煎液,將煎液濾過,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05的清膏,相對密度的測定溫度為50°C,以清膏重量的0. 8倍的藥用輔料作為底料,噴霧干燥,制得顆粒,添加適量的潤滑劑,壓片。所述的噴霧干燥,其進風溫度為70°C,物料溫度為65°C,干燥 1. 5小時。第五實施方式顆粒劑2-2黃芪200g、生地200g、白術60g、茯苓60g、山萸肉60g、當歸60g、川芎120g、丹參 200g制備方法同第四實施方式制備顆粒前的步驟。第六實施方式顆粒劑2-3原料藥黃芪200g、生地200g、白術60g、茯苓60g、山萸肉60g、當歸60g、川芎 120g、丹參200g、金銀花120g、大黃60-100、地龍80g制備方法同第四實施方式制備顆粒前的步驟。第七實施方式顆粒劑3-1原料藥生地246g、山萸肉81g、茯苓81g、黃芪407g、白術81g制備方法將原料藥用7倍原料藥重量的蒸餾水浸泡2. 5h后煎煮1. 5h,分離得到煎液;第二次加入6倍原料藥重量的水煎煮1.證,合并得到的煎液;第三次加入6倍原料藥重量的水煎煮1.池,合并得到的煎液,將煎液濾過,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30的清膏,相對密度的測定溫度為50°C,以清膏重量的0. 5倍的藥用輔料作為底料,噴霧干燥,制得顆粒劑。所述的噴霧干燥,其進風溫度為90°C,物料溫度為70°C,干燥0.5小時。第八實施方式顆粒劑3-2原料藥生地M6g、山萸肉81g、茯苓81g、黃芪407g、白術81g、當歸81g、丹參 246g、川芎 162g制備方法同第七實施方式。第九實施方式顆粒劑3-3原料藥生地M6g、山萸肉81g、茯苓81g、黃芪407g、當歸81g、丹參M6g、川芎 162g、地龍122g、金銀花162g、白術81g、大黃81g制備方法同第七實施方式。第十實施方式顆粒劑4-1原料藥黃芪600g、生地300g、白術100g、茯苓100g、山萸肉IOOg制備方法將原料藥用8倍原料藥重量的蒸餾水浸泡1. 6h后煎煮2h,分離得到煎液;第二次加入6倍原料藥重量的水煎煮池,合并得到的煎液;第三次加入6倍原料藥重量的水煎煮1.證,合并得到的煎液,將煎液濾過,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0的清膏,相對密度的測定溫度為50°C,以清膏重量的0. 4倍的藥用輔料作為底料,噴霧干燥,制得顆粒劑。 所述的噴霧干燥,其進風溫度為80°C,物料溫度為65°C,干燥1. 2小時。
第^^一實施方式顆粒劑4-2原料藥黃芪600g、生地300g、白術100g、茯苓100g、山萸肉100g、當歸100g、川芎 200g、丹參 300g制備方法同第十實施方式。第十二實施方式顆粒劑4-3原料藥黃芪600g、生地300g、白術100g、茯苓100g、山萸肉100g、當歸100g、川芎 200g、丹參300g、金銀花200g、大黃100g、地龍150g制備方法同第十實施方式。第十三實施方式顆粒劑1-1,1-2,1-3 ;片劑 2-1,2-2,2-3 ;3-1,3-2,3-3 和 4-1,4-2,4-3。使用前用蒸餾水配制成16. 8g/kg水溶液。取瑞士昆明遠交系小鼠,體重18-22g,共80只,雌雄各半, 由軍事醫學科學院動物中心提供。動物房溫度25士3°C,12小時明,12小時暗。動物分籠飼養,每籠10只,自由飲食與飲水。動物適應三天后分別灌胃給予健腎顆粒水溶液0. 8ml。 給藥后每天觀察動物的中毒表現,連續觀察7天,未觀察到動物死亡或者有異常表現。結果表明1.小鼠口服顆粒劑16. 8g/kg,無異常表現。2.小鼠口服健腎顆粒劑的最大耐受量(MTD)為16. 8g/kg,相當于成人每日每次量 (0. 13g/kg)的 130 倍。第十四實施方式顆粒劑1-3,2-3,3-3,4-3。用法用量每人每次1-2袋,每日2次,三個月一療程。治療期間均采用低蛋白飲食,并采用常規對癥治療。效果驗證腎功能衰竭患者61例,其中慢性腎小球炎56例,糖尿病腎病4例,多囊腎 1 例;血中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SCr :439. 22 士 266. 21 μ moL(x 士 SD),BUN 18. 65+9. 62mmol/L ;按性別分男31例,女30例;平均年齡男46歲,女89歲。61人分成四組,分別按規定用法用量服用本實施方式提供的顆粒劑藥物一療程(3個月)后,測試個患者的血中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療效評定及結果療效評定顯效;Cr < 177 μ moL/L,臨床證狀和體征明顯改善。好轉;Cr下降20%,臨床證狀和體征改善。有效;Cr下降未超過20%,臨床證狀和體征改善。無效Cr不下降,臨床證狀和體征無改善。治療結果顯效13例,顯效率21. 31% ;好轉27例,好轉率44. 26% 有效12例,效率19. 67% ;無效9例。總有效率85.240%。不同編號顆粒劑對不同組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治療前后血中肌酐(Cr)、尿素氮 (BUN)含量的變化見下表
服用不同顆粒劑后每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治療前后血中肌酐(Cr)、尿素氮 (BUN)含量比較(X 士 SD)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黃芪 200-600、生地 200-300、白術 60-100、茯等 60-100、山萸肉 60-10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還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當歸 60-100、川芎 120-200、丹參 200-300。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還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金銀花 120-200、大黃 60-100、地龍 80-150。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生地230-270、山萸肉70-90、茯等70-90、黃芪350-450、當歸70-90、丹參220480、川芎 140-180、地龍 100-120、金銀花 140-180、白術 70-90、大黃 70-90。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生地M6、山萸肉81、茯苓81、黃芪407、當歸81、丹參M6、川芎162、地龍122、金銀花 162、白術81、大黃81。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由原料藥加工制備成藥劑學可接收的口服制劑。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由原料藥加工制備成清膏后再制成顆粒劑。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包括藥劑學可接受量的藥用輔料,用量為所述清膏重量的0. 2-0. 95。
9.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所述原料藥用4-8倍原料藥重量的蒸餾水浸泡1. 5-2. 5小時,煎煮三次,每次l_2h,分離得到煎液,合并煎液;步驟二、將煎液濾過,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05-1. 30的清膏,相對密度的測定溫度為 50 0C ;步驟三、以清膏重量的0. 2-0. 95倍的藥用輔料作為底料,噴霧干燥,制得顆粒劑。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中的噴霧干燥的進風溫度為60-90°C,物料溫度為50-75°C,干燥時間為0. 5-1. 5小時。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所述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含原料藥生地,山萸肉,茯苓,生黃芪,白術按比例配置加工制備成顆粒。本發明提供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藥物具有益氣滋腎健脾、化瘀解毒祛濁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早中期或慢性腎病辨證屬脾腎兩虛、血瘀阻滯、毒濁內聚等疾病。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2526324SQ20121000928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2日
發明者吳燕, 張福成, 林敏 申請人:吳燕, 張福成, 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