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提取純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藥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荔枝核(LycheeSeed, Litchi Seed),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種子,別名荔仁、荔核、大荔核,收載于《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性溫,味甘、微苦,具有行氣散結,祛寒止痛功效。《本草綱目》記載,荔枝核“止渴、益人顏色、食之止煩渴”(煩渴病,現代醫學稱為糖尿病)。研究表明,荔枝核有降低血糖、調節血脂、提高抗氧化、抑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作用。荔枝核所含成分研究較為充分,主要成分有皂苷、黃酮及花色素類、植物留醇類、鞣質及多酚類、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和多糖等。實驗研究和臨床治療顯示荔枝核提取物能夠顯著降低血糖和血脂,有效治療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荔枝核資源,開發成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供臨床應用, 對改變因生活方式改變而引起的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的趨勢,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市場價值。現有荔枝核提取純化工藝有水提醇沉法、乙醇提取-大孔樹脂純化法等,多針對某單一有效成分或部位,對其余成分當作雜質予以去除,其獲得的提取物并不符合傳統中藥理論。“有效部位”是指從單味中藥材或飲片中提取的經動物及臨床試驗證明有效的一類化學組分。與原藥材相比,它富集了有效物質,不僅服用量小,而且提高了療效。中醫用藥的特色之一是復方用藥,中藥作用的特點是多靶點、多部位、多層次的綜合作用,而與之對應的作用物質基礎也應是多成分而不是單一成分。荔枝和荔枝核及其有效部位具有降血糖、調血脂、抗氧化、抑制病毒、抗腫瘤及抗肝損傷等藥理及藥效學作用。其中,黃酮類化合物可抑制病毒和抗腫瘤,總皂苷能夠抑制病毒活性并降血糖、調血脂和增強胰島素敏感性, 黃酮類、總皂苷類和多糖化合物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多糖能提高免疫功能。將來源于不同原料藥材的有效部位組成復方,即“有效部位群”用于臨床,不僅體現了中醫藥特色,而且提高了技術含量,也是實現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需要。《大孔吸附樹脂純化荔枝核總皂苷的工藝研究》(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第16卷第 8期,22-M頁,2010年7月)公開了一種提取荔枝核總皂苷的方法,然而該方法僅針對總皂苷這一單一有效成分進行提取,所得的提取物作用有限。《荔枝核中總皂苷的提取工藝優選》(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第17卷第12期,48-49頁,2011年6月)也公開了一種采用乙醇浸提和超聲波輔助提取法對荔枝核中總皂苷的提取,但并未涉及含有多種有效成分的部位群的提取。CN 102048885A公開了一種荔枝核皂苷提取工藝,其能夠提取荔枝核的有效成分,所提取荔枝核皂苷含量高達85. 0%,但同樣并未提及對多個有效部位群的提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以上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提取率高、工藝流程簡
3單的制備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的方法。為了達到以上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制備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驟(I)取荔枝核藥材,粉碎后按照料液比為Ig : 8 IOml加入乙醇,浸泡0. 5 I 小時后,進行超聲提取,獲得提取液A備用;(2)向藥洛中按照料液比為Ig : 8 IOml加入乙醇,浸泡0. 5 I小時后,進行超聲提取,獲得提取液B,將提取液A與提取液B合并;(3)將合并的提取液A和提取液B回收乙醇至無醇味,然后將該藥液用蒸餾水稀釋至以生藥量計濃度為0. 4g/ml,靜置過夜,過濾,濾液備用;(4)濾液通過AB-8大孔樹脂柱,然后先用3倍樹脂量的純水進行洗脫,棄去水洗液,再以5倍藥材量的乙醇洗脫樹脂上的有效物質,并收集乙醇洗脫液;(5)將步驟(4)收集的乙醇洗脫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繼續濃縮為浸膏;(6)將步驟(5)所述浸膏蒸干,再進行低溫真空干燥,即得荔枝核有效部位群的提取物。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步驟⑴、步驟⑵、步驟⑷中所用的乙醇濃度為至少70v/v%。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步驟(I)和步驟(2)中所用的乙醇濃度為 70v/v%。 乙醇。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步驟(4)所用的乙醇濃度為75v/v%。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步驟(3)和步驟(5)中采用減壓蒸餾回收
進一步,所述減壓蒸餾的條件為真空度-0. IMPa,溫度75°C。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步驟(4)中,濾液通過AB-8大孔樹脂柱的流速、用純水洗脫的流速、以及用乙醇洗脫的流速均為每小時2倍柱床體積。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步驟(5)中的浸膏的相對密度為1.01 I. 10。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步驟¢)中將所述浸膏水浴蒸干。進一步,所述水浴蒸干的溫度為100°C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步驟(6)中,真空干燥的條件為真空度-0. IMPa,室溫干燥48小時。經含量測定,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得到的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提取物中,總黃酮占 20 30%,總皂苷占18 25%,鞣質占25 35%,三者含量之和為63 9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方法具有以下明顯優點(1)本發明工藝步驟設計合理,工藝流程簡單,便于操作;(2)本發明采用乙醇為提取溶媒,結合超聲提取,提取液用 AB-8大孔樹脂純化,能夠同時得到含有總黃酮、總皂苷和鞣質的有效部位群提取物,成分明確,質量可控,符合傳統中藥理論和中藥現代化的要求;(3)有效部位群提取率高,提取成分完全;(4)通過回收,乙醇和樹脂均可重復利用,經濟、環保,可有效應用于工業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以下實施例。下文中,“5倍藥材量”指的是所用的乙醇體積與所加入生藥的重量之比為 5ml Igo比如取IOOg的荔枝核粉,則需要使用500ml的乙醇進行洗脫。實施例1將荔枝核粉碎成粗粉。取IOOg荔枝核粉,第一次加入IOOOml的70v/v%乙醇,浸泡0. 5小時后超聲提取1小時,傾出提取液A至容器備用。向藥渣中繼續加入800ml的70v/
乙醇,浸泡1小時后,超聲提取1小時,傾出提取液B,將其與第一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 A合并。將合并的提取液A和提取液B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回收的方式優選為減壓蒸餾回收(真空度-0. IMPa,溫度75°C )。回收乙醇后的藥液用蒸餾水稀釋定容至250ml,靜置過夜,過濾,濾液備用。濾液首先以每小時2倍柱床體積的流速通過已處理的AB-8大孔樹脂柱(處理方法見下文),然后用3倍樹脂量的純水以每小時2倍柱床體積的流速進行洗脫, 棄去水洗液,然后再以5倍藥材量(即500ml)的75v/v%乙醇以每小時2倍柱床體積的流速進行洗脫樹脂上的有效物質,并收集此乙醇洗脫液。將乙醇洗脫液進行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真空度-0. IMPa,溫度75°C ),繼續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05的浸膏(該相對密度指的是相對于水的密度)。將浸膏水浴蒸干(100°C),放入真空干燥箱內低溫真空干燥(真空度-0. IMPa,室溫干燥48小時),即得到荔枝核有效部位群的提取物。其中,AB-8大孔樹脂的處理方法如下取醫藥用凈品級AB-8大孔樹脂,濕法裝入樹脂柱中,取去浮于水面的樹脂,從下端放干水后,用95v/v%乙醇淋洗柱層,直至淋洗液與水以1 1的體積比混合不顯渾濁為止,然后用大量純水沖洗柱層,直至流出液無醇味即可。以上所得荔枝核有效部位群的提取物經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可知其中有關成分的含量總黃酮含量(指占總固物的質量比)約為21%,總皂苷含量(指占總固物的質量比)約為20%,鞣質含量(指占總固物的質量比)約為30%。實施例2將荔枝核粉碎成粗粉。取IOOg荔枝核粉,第一次加入800ml的70v/v%乙醇,浸泡 1小時后,超聲提取1小時,傾出提取液A至容器備用。向藥渣中繼續加入IOOOml的70v/
乙醇,浸泡0. 5小時后,超聲提取1小時,傾出提取液B,將其與第一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 A合并。將合并的提取液A和提取液B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回收的方式優選為減壓蒸餾回收 (真空度-0. IMPa,溫度75°C )。回收乙醇后的藥液用蒸餾水稀釋定容至250ml,靜置過夜, 過濾,濾液備用。濾液首先以每小時2倍柱床體積的流速通過已處理的AB-8大孔樹脂柱, 然后用3倍樹脂量的純水以每小時2倍柱床體積的流速進行洗脫,棄去水洗液,然后再以5 倍藥材量(即500ml)的75v/v%乙醇以每小時2倍柱床體積的流速進行洗脫樹脂上的有效物質,并收集此乙醇洗脫液。將乙醇洗脫液進行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真空度-O.lMPa, 溫度75°C ),繼續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01 1. 10的浸膏(該相對密度指的是相對于水的密度)。將浸膏水浴蒸干(10(TC ),放入真空干燥箱內低溫真空干燥(真空度-0. IMPa,室溫干燥48小時),即得到荔枝核有效部位群的提取物。其中,AB-8大孔樹脂的處理方法如下取醫藥用凈品級AB-8大孔樹脂,濕法裝入樹脂柱中,取去浮于水面的樹脂,從下端放干水后,用95v/v%乙醇淋洗柱層,直至淋洗液與水以1 1的體積比混合不顯渾濁為止,然后用大量純水沖洗柱層,直至流出液無醇味即可。以上所得荔枝核有效部位群的提取物經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可知其中有關成分的含量總黃酮含量(指占總固物的質量比)約為20%,總皂苷含量(指占總固物的質量比)約為25%,鞣質含量(指占總固物的質量比)約為32%。實施例3中試放大試驗稱取IOKg荔枝核粗粉,第一次加入100L的70v/v%乙醇,浸泡0. 5小時后超聲提取I小時,傾出提取液至容器備用。藥渣繼續加入80L的70v/v%乙醇,浸泡0. 5小時后,超聲提取I小時,傾出提取液與第一次的提取液合并;將合并后的總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真空度-0. IMPa,溫度75°C),提取液用蒸餾水稀釋定容至25L,靜置過夜,過濾,濾液備用。濾液首先以每小時2倍柱床體積的流速通過已處理的AB-8大孔樹脂柱,然后用3 倍樹脂量的純水以每小時2倍柱床體積的流速進行洗脫,棄去水洗液,然后再以5倍藥材量 (即50L)的75v/v%乙醇以每小時2倍柱床體積的流速進行洗脫樹脂上的有效物質,并收集此部分乙醇洗脫液。將乙醇洗脫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真空度-0. IMPa,溫度75°C), 繼續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01 I. 10的浸膏(該相對密度指的是相對于水的密度)。將以上浸膏水浴蒸干(100°C ),放入真空干燥箱低溫真空干燥(真空度-0. IMPa,室溫干燥48小時),即得到荔枝核有效部位群的提取物。其中,大孔樹脂的處理方法如下取20Kg醫藥用凈品級AB-8大孔樹脂,濕法裝入樹脂柱中,取去浮于水面的樹脂,從下端放干水后,用95v/v%乙醇淋洗柱層,直至淋洗液與水I : I混合不顯渾濁為止,然后用大量純水沖洗柱層,直至流出液無醇味即可。得到的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經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稱量提取物干膏質量,計算出膏率(出膏率=提取物干膏質量/藥材投料質量 X 100% )采用上述工藝,共制備了 3批次荔枝核提取物,結果如表I。表I中試試驗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取荔枝核藥材,粉碎后按照料液比為Ig 8 IOml加入乙醇,浸泡0. 5 1小時后,進行超聲提取,獲得提取液A備用;2)向藥渣中按照料液比為Ig 8 IOml加入乙醇,浸泡0.5 1小時后,進行超聲提取,獲得提取液B,將提取液A與提取液B合并;3)將合并的提取液A和提取液B回收乙醇至無醇味,然后將該藥液用蒸餾水稀釋至以生藥量計濃度為0. 4g/ml,靜置過夜,過濾,濾液備用;4)濾液通過AB-8大孔樹脂柱,然后先用3倍樹脂量的純水進行洗脫,棄去水洗液,再以 5倍藥材量的乙醇洗脫樹脂上的有效物質,并收集乙醇洗脫液;5)將步驟4)收集的乙醇洗脫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繼續濃縮為浸膏;6)將步驟幻所述浸膏蒸干,再進行低溫真空干燥,即得荔枝核有效部位群的提取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步驟2)中所用的乙醇濃度為70v/v%。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所用的乙醇濃度為75v/v%。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幻和步驟5)中采用減壓蒸餾回收乙醇。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減壓蒸餾的條件為真空度-0. IMPa,溫度 75 0C 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濾液通過AB-8大孔樹脂柱的流速、用純水洗脫的流速、以及用乙醇洗脫的流速均為每小時2倍柱床體積。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幻中的浸膏的相對密度為 1. 01 1. 1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將所述浸膏水浴蒸干。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浴蒸干的溫度為100°C。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真空干燥的條件為真空度-0. IMPa,室溫干燥48小時。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中藥提取純化技術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中藥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荔枝核藥材粉碎,加入乙醇進行超聲提取;(2)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水稀釋,靜置后過濾;(3)濾液通過AB-8大孔樹脂吸附,先用水洗脫,繼用乙醇洗脫;(4)收集乙醇洗脫液,回收乙醇,繼續濃縮至稠膏;(5)將浸膏干燥,即得。本發明利用乙醇對荔枝核有效成分的充分提取作用和具有高選擇性的大孔樹脂的選擇作用,同時獲得荔枝核總黃酮、總皂苷和鞣質有效部位群的提取物,三者含量之和達到70%以上,工藝簡單、穩定,質量可控,所得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符合中藥理論和中藥現代化要求。
文檔編號A61P3/00GK102526315SQ20121001252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3日
發明者葉碧波, 郭潔文, 鐘世順 申請人:廣州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