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領域,屬于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痤瘡為常見的皮膚病,俗稱青春痘,好發于青少年面部及前胸后背,皮膚損害包括白頭粉刺、黑頭粉刺、丘疹、囊腫、結節等,發病機理與體內雄激素水平過高、皮脂腺分泌機能亢進、毛囊口角化過度、過多食用甜食等因素密切相關。目前治療多以兩藥為主內服維 A酸類藥物,抗生素;同時外用維A酸類藥物,存在治療周期較長、副作用大、容易復發等缺點。尤其對于囊腫結節性重癥痤瘡,缺少有效的治療手段。
發明內容
本發明能解決上述治療中的技術問題,為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對痤瘡的治療有明顯的效果,而且沒有毒副作用,尤其對囊腫結節性痤瘡,效果顯著。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具體的技術方案是
1. 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成分為枇杷葉10 15g,竹葉 10 15g,,桑白皮10 15g,,黃芩10 15g白花蛇草15 30g,金銀花10 20g,桅子 10 15g,連翹10 15g,公英10 20g,地丁 10 20g,丹皮10 15g,生地10 15g,赤芍10 15g,皂刺6 10g,甘草6 10g,其制作工藝為將上述藥材按比例混合后粉碎成通過180目篩的細粉末,然后用茶葉濾紙分裝成20g —帶的小包裝,或制成含量為Ig的小藥丸,或壓制成含量為Ig的片劑,或萃取其有效成分加工成沖劑顆粒。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優選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成分為枇杷葉12 15g,竹葉12 15g,桑白皮 12 15g,,黃芩12 15g,白花蛇草20 30g,金銀花15 20g,桅子12 15g,連翹12 15g,公英15 20g,地丁 15 20g,丹皮12 15g,生地12 15g,赤芍12 15g,皂刺6 8g,甘草6 8g。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最佳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成分為枇杷葉12g,竹葉10g,桑白皮12,黃芩12,白花蛇草20g,金銀花15g,桅子12g,連翹12g,公英15g,地丁 15g,丹皮12g, 生地12g,赤芍12g,皂刺6g,甘草6g。中醫辨證認為,痤瘡的發病機制為平素多食辛辣刺激食物或油膩之品,導致肺胃積熱,循經上蒸,上壅于胸面,蘊結于肌膚所致。所以,治療痤瘡時就應該根據它的發病機理,采用對證的治療方法,以清泄肺胃積熱為主。本發明組合中枇杷葉、竹葉、黃芩、桑白皮清肺熱,降肺火,為君藥;白花蛇草、金銀花、桅子、連翹、公英、地丁、丹皮、生地、赤芍、清熱、解毒、涼血為臣藥,助君藥加強清肺泄熱之力;皂刺辛,溫,拔毒排膿,活血消腫,為佐藥;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合用, 共同發揮清泄肺胃之熱的功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針對痤瘡的發病機理,標本兼治,而且是純中藥組合,無毒副作用,對以白頭粉刺、黑頭粉刺、炎癥性丘疹為主要損害輕中度痤瘡有明顯療效,對以囊腫、結節為主要皮膚損害的重癥痤瘡也有明顯的治療效果。而且具有見效快、治愈后不易復發等特點。本發明的使用方法是
取20g茶葉濾紙小包裝一包,用瓷杯沖開水飲服,早晚各一包。丸劑和片劑為口服,每日三次,每次5g,飯后溫水沖服。顆粒劑為開水沖服,每日三次,每次5g。本發明的臨床數據
2007年2月至2011年8月,共有3 例痤瘡患者完成使用該方法的治療,其中男性 214名,女性114名,輕中度痤瘡238例,重癥痤瘡90例,結果顯示有效率為100 %,痊愈率為98%。未見毒副作用發生,停藥三個月時無復發現象。典型病例記錄
典型病例1 王某,男,22歲,工人,2008年9月就診。查體見面部散布粟粒至豆粒大小紅色丘疹,部分有膿頭,診斷為尋常型痤瘡,發病三年,反復發作,在外經多次治療效果不理想,給予本發明20g茶葉濾紙小包裝治療一個療程(兩周)后,皮疹大部分消退,再服一個療程后獲得痊愈,三個月后隨訪無復發。典型病例2:張某,女,25歲,老師,2008年10月就診。查體見面部散布粟粒大小黑頭粉刺,局部有豆粒至扁豆大小囊腫,部分有膿頭,發病兩年,喜歡吃甜食,行常規治療效果差,給予本發明20g茶葉濾紙小包裝治療兩個療程后,囊腫大部分消退,再服兩個療程后獲得痊愈,三個月后隨訪無復發。典型病例3 胡某,男,27歲,工人,2009年7月就診。差體見面部兩側各有數個扁豆至鴿卵大小囊腫,鼻部毛囊孔粗大,有黑頭粉刺,囊中間有結節、瘢痕,發病4年,經多種方法治療效果均不明顯,給予給予本發明20g茶葉濾紙小包裝治療兩個療程后,囊腫明顯縮小,再兩個療程后獲得痊愈,三個月后隨訪無復發。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方式一枇杷葉10g,竹葉10g,桑白皮10g,黃芩IOg白花蛇草15g,金銀花 IOg,桅子IOg,連翹IOg,公英IOg,地丁 IOg,丹皮IOg,生地IOg,赤芍IOg,皂刺6g,甘草6g, 全部成分均為市場購得,其制作工藝為將上述藥材混合后粉碎成過180目篩得細粉末,然后用茶葉濾紙分裝成20g —帶的小包裝,或制成含量為Ig的小藥丸,或壓制成含量為Ig的片劑,或萃取其有效成分制成沖劑顆粒。實施方式二枇杷葉15g,竹葉15g,桑白皮15g,,黃芩15g白花蛇草30g,金銀花20g,桅子15g,連翹15g,公英20g,地丁 20g,丹皮15g,生地15g,赤芍15g,皂刺10g,甘草10g,全部成分均為市場購得,其制作工藝為將上述藥材混合后粉碎成過180目篩得細粉末,然后用茶葉濾紙分裝成20g —帶的小包裝,或制成含量為Ig的小藥丸,或壓制成含量為 Ig的片劑,或萃取其有效成分制成沖劑顆粒。實施方式三枇杷葉12g,竹葉10g,桑白皮12,黃芩12,白花蛇草20g,金銀花15g, 桅子12g,連翹12g,公英15g,地丁 15g,丹皮12g,生地12g,赤芍12g,皂刺6g,甘草6g全部
4成分均為市場購得,其制作工藝為將上述藥材混合后粉碎成過180目篩得細粉末,然后用茶葉濾紙分裝成20g —帶的小包裝,或制成含量為Ig的小藥丸,或壓制成含量為Ig的片劑,或萃取其有效成分制成沖劑顆粒。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成分為枇杷葉10 15g,竹葉 10 15g,,桑白皮10 15g,,黃芩10 15g白花蛇草15 30g,金銀花10 20g,桅子 10 15g,連翹10 15g,公英10 20g,地丁 10 20g,丹皮10 15g,生地10 15g,赤芍10 15g,皂刺6 10g,甘草6 10g,其制作工藝為將上述藥材按比例混合后粉碎成通過180目篩的細粉末,然后用茶葉濾紙分裝成20g —帶的小包裝,或制成含量為Ig的小藥丸,或壓制成含量為Ig的片劑,或萃取其有效成分制成沖劑顆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成分為枇杷葉12 15g,竹葉12 15g,桑白皮12 15g,,黃芩12 15g,白花蛇草20 30g,金銀花15 20g,桅子12 15g,連翹12 15g,公英15 20g,地丁 15 20g,丹皮12 15g,生地12 15g,赤芍12 15g,皂刺6 8g,甘草6 8g。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成分為枇杷葉12g,竹葉10g,桑白皮12,黃芩12,白花蛇草20g,金銀花15g,桅子12g,連翹12g,公英 15g,地丁 15g,丹皮12g,生地12g,赤芍12g,皂刺6g,甘草6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醫療領域,屬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成分為枇杷葉10~15g,竹葉10~15g,桑白皮10~15g,黃岑10~15g,白花蛇草15~30g,金銀花10~20g,梔子10~15g,連翹10~15g,公英10~20g,地丁10~20g,丹皮10~15g,生地10~15g,赤芍10~15g ,皂刺6~10g,甘草6~10g,其制作工藝為將上述藥材按比例混合后粉碎成通過180目篩的細粉末,然后用茶葉濾紙分裝成20g一帶的小包裝,或制成含量為1g的小藥丸,或壓制成含量為1g的片劑,或萃取其有效成分制成沖劑顆粒。是一種標本兼治的純中藥組合物,對輕、重癥痤瘡均有明顯的治療效果。而且具有見效快、治愈后不易復發等特點。
文檔編號A61K9/16GK102526519SQ2012100143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9日
發明者付吉星 申請人:付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