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藥灌腸劑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09318閱讀:67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藥灌腸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ー種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藥灌腸劑。
背景技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病因中90%為病毒感染,目前臨床無特效藥治療。臨床上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療,以致于近年來顯著提高了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中藥療效顯著,但給藥困難,小兒不宜接受。灌腸劑是將藥物煎煮成藥液保留灌腸,不僅解決了小兒服藥難的問題,而且由于直腸給藥吸收充分,作用迅速,藥物經直腸吸收入血后直接進入大循環,減少了肝臟對藥物的破壞,提高了血藥濃度,同時避免了因ロ服給藥胃酸及胃蛋白酶對藥物的影響以及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因此,直腸給藥具有療效迅速、副作用小、使用方便、保持中藥傳統湯劑特點等長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ー種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藥灌腸劑。祖國醫學認為急性上呼吸感染,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鼻、咽、喉部的急性炎癥,病原體多為病毒,也可并發細菌感染,發病原因主要由于小兒臟腑嬌嫩,肌膚疏薄,衛外不固,加之寒暖不能自調,易于感受外邪,常因四時氣候驟變,冷熱失常,風邪乘虛侵襲,客于肺衛,致肺失宣肅,營衛失和而致感冒;中醫總的治療原則是疏風解表或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清暑解表,挾痰則肅肺化痰,挾滯則消食導滯,挾驚則清熱定驚。采用方法均遵循以上原則辨證施治。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該治療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藥灌腸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倒吊筆葉10-13份毛冬青6-9份、麻黃6-9份、荊芥7-10份、龍珠果7-10份、菊花5-8份、柴胡10-12份、山豆根5-8份、太白貝母7_10份、天竹5_7份、桔梗5-8份、橘皮6-8份、厚樸10-12份。優選的,該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藥灌腸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倒吊筆葉12份、毛冬青8份、麻黃8份、荊芥9份、龍珠果8份、菊花7份、柴胡11份、山豆根7份、太白貝母8份、天竹6份、桔梗7份、橘皮6份、厚樸11份。該中藥灌腸劑的制備方法取倒吊筆葉12g、毛冬青8g、麻黃8g、荊芥9g、龍珠果8g、菊花7g、柴胡llg、山豆根7g、太白貝母8g、天竹6g、桔梗7g、橘皮6g、厚樸llg。先在冷水中浸泡15 20min,再用大火煮沸,最后用文火煮10 20min,煎制成200ml藥液備用。方中倒吊筆葉治急性炎癥感染;毛冬青、麻黃、荊芥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菊花、柴胡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疏肝解郁,升陽舉陷;龍珠果、山豆根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利咽消腫;太白貝母、天竹潤肺化痰止咳,清心定驚;桔梗、橘皮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理氣健脾;厚樸行氣燥濕,消積平喘。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所選病例均來自2009年5月 2009年11月在我院兒科住院的1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130例均為O. 5 8歲的患兒,臨床主要癥狀均有發熱,伴有不同程度的咽喉腫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其中驚厥6例。按常規給130例患兒進行血常規和胸部聽診檢查,血中白細胞正常或偏低95例,白細胞增高者33例,胸部體征陰性,符合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隨機分為治療組65例,其中男32例,女33例;對照組65例,其中男34例,女31例。兩組資料治療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2治療方法待藥溫降到37°C時灌腸,讓小兒排便后,取左側臥位,用輸液膠管(將無菌頭皮針剪去針頭部分)按灌腸要求將無菌頭皮針插入肛門,以每分鐘30 40滴的速度入腸道。用灌腸劑約80 100毫升,盡量在I 2小時內不要排便。毎日I次,7日為療程。對照組,用常規量劑的病毒唑和青霉素治療,必要時重復注射或給物理降溫。7日為I療程。3療效標準顯效體溫降至正常,咳嗽、咽充血、流涕等癥狀顯著改善;有效體溫下降,但腋溫仍在37. 2°C 37. 5°C或仍有輕度咳嗽、咽紅等癥狀;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腋溫38. 5°C以上。4、治療結果治療2個星期內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5. 3%和81. 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O. 01),兩組療效比較見表I。表I兩組患兒療效比較[n(% )]
權利要求
1.ー種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藥灌腸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灌腸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倒吊筆葉10-13份毛冬青6-9份、麻黃6-9份、荊芥7-10份、龍珠果7_10份、菊花5-8份、柴胡10-12份、山豆根5-8份、太白貝母7-10份、天竹5_7份、桔梗5_8份、橘皮6-8份、厚樸10-12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藥灌腸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灌腸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倒吊筆葉12份、毛冬青8份、麻黃8份、荊芥9份、龍珠果8份、菊花7份、柴胡11份、山豆根7份、太白貝母8份、天竹6份、桔梗7份、橘皮6份、厚樸11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藥灌腸劑。祖國醫學認為急性上呼吸感染病原體多為病毒,也可并發細菌感染,發病原因主要由于小兒臟腑嬌嫩,肌膚疏薄,衛外不固,風邪乘虛侵襲而致感冒。本發明選擇具有疏風解表,宣肺平喘,清熱解毒,理氣健脾的中藥倒吊筆葉、毛冬青、麻黃、荊芥、龍珠果、菊花、柴胡、山豆根、太白貝母、天竹、桔梗、橘皮、厚樸制成灌腸劑。經臨床試驗,總有效率到95.4%,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成本低,給藥方便,無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61P31/00GK102648958SQ20121012940
公開日2012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0日
發明者周士菊, 宋慶銀 申請人:宋慶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