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肌肉拉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在長躓、引體向上和仰臥起坐練習時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后,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扭傷是指四肢關節或軀體部的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韌帶、血管等)損傷,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之一,而無骨折、脫白、皮肉破損等情況。多由劇烈運動或負重持重時姿勢不當,或不慎跌仆、牽拉和過度扭轉等原因,造成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撕裂所致。關節出現疼痛、 腫脹、皮下瘀血、關節功能障礙等癥狀,其程度隨損傷程度而加重。輕者發生韌帶部分纖維斷裂,重者則韌帶纖維完全斷裂,并引起關節脫位或半脫位,同時合并關節內滑漠和軟骨損傷。臨床主要表現為損傷部位疼痛腫脹和關節活動受限,多發于腰、踝、膝、肩、腕、肘、髖等部位。肌肉拉傷后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立即進行冷處理-用冷水沖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決冷敷,然后用繃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根據傷情大小和傷部的范圍注射強的松龍和普魯卡因。而扭傷的治療方法同樣是48小時內進行冷處理,之后冷熱交替,在仍然疼痛的時候盡量避免使用扭傷的肌肉。當疼痛減緩后,開始緩慢地做一些適度的恢復性運動。目前尚無治療肌肉拉傷和扭傷的特效藥物。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拉傷、扭傷引起某一部位的皮肉筋脈受損,以致經絡不通,經氣運行受阻,瘀血壅滯局部而成。皮色發紅,多為皮肉受傷,青色多為筋傷,紫色多為瘀血留滯;新傷疼痛腫脹,活動不利者,為氣血阻滯;若陳傷每遇天氣變化而反復發作者,為寒濕侵襲,瘀血阻絡。此外,更宜根據扭傷部位的經絡所在,辨清扭傷屬于何經。如急性腰扭傷,脊椎正中扭傷為傷在督脈,一側或兩側腰部扭傷為傷在足太陽經。因此,研究開發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制劑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西洋參20份、大棗90份、哈蟆油5份、冰糖400份。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選用海龍、天龍、姜黃、郁金、乳香、沒藥、巴戟天、牛夕、千年健、菖蒲、陳皮、麥冬、貝母、半夏、款冬花、大黃、神曲、白獲茶、澤灣、女貞子、五味子、三棱和文術二十三味中藥材制成。其中,海龍,拉丁名Syngnathussp,又名楊枝魚、管口魚,是一種海龍科硬骨魚,全身呈長形而略扁,中部略粗,尾端漸細而略彎曲,長20 40厘米,中部直徑2 2. 5厘米,頭部具管狀長嘴,嘴的上下兩側具細齒,有兩只深陷的眼睛。表面黃白色或灰棕色,黃白色者則背棱兩側有兩條灰棕色帶。中部以上具5條突起的縱棱,中部以下則有4條縱棱,具圓形突起的花紋,并有細橫棱。骨質堅硬。氣微腥,味微咸。已除去或未除去內臟的干燥海龍全體入藥,性溫、味咸甘,具有補腎壯陽,活血散瘀之功效。天龍,為蜈蚣的別名,又名百腳、百足蟲、千足蟲、天蟲等,動物大蜈蚣科少棘巨蜈蚣的全蟲體入藥,性溫、味咸、辛,有毒,歸肝、脾、肺經。具有息風解痙、敗毒抗癌、退炎治瘡之功效,用于風癥痙痛、癌瘤積毒、炎腫瘡瘍等癥。姜黃為姜科姜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莖入藥,味辛、苦,性溫,歸脾、肝經,具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之效,用于胸脅剌痛,閉經,癥瘕,風濕肩臂疼痛,跌撲腫痛。 郁金,拉丁名Curcuma aromatica Salisb,又名毛姜黃,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干燥塊根入藥。性寒、味辛、苦,歸肝、心、肺經,具有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之功效,主要用于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黃疸尿赤。乳香拉丁名Boswellia carteri,本名薰陸,為橄欖科常綠喬木的凝固樹脂。因其滴下成乳頭狀,故亦稱乳頭香。味辛、苦,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之功效,主治瘀阻氣滯的脘腹疼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產后腹痛。沒藥為橄欖科植物地丁樹或哈地丁樹的干燥樹脂,又名末藥。采集由樹皮裂縫處滲出的白色油膠樹脂,于空氣中變成紅棕色而堅硬的圓塊,打碎后,炒至焦黑色應用。味苦、辛,性平,入肝、脾、心、腎經。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等功效,主治胸腹瘀痛、痛經、經閉、癥瘕、跌打損傷、癰腫瘡瘍、腸癰、目赤腫痛。巴戟天為雙子葉植物菌草科(Rubiaceae)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味辛、甘,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的功效,主治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不孕、風寒濕痹、腰膝酸軟、風濕肢氣。牛夕本名牛膝,為覓科植物牛膝(懷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和川牛膝(甜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根。生用或酒炎用。具有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火(血)下行的功效。牛膝有川牛膝和懷牛膝之分,兩者均能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火(血)下行,但川牛膝長于活血通經,懷牛膝長于補肝腎、強筋骨。本發明所述牛夕為川牛膝,性平、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逐瘀通經、通利關節、利尿通淋之功效,主要用于經閉癥瘕、胞衣不下、關節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撲損傷等癥。千年健別名一包針、千顆針、千年見、絲棱線,為天南星科平絲芋屬植物千年健Homalomena occulta (Lour. ) Schott的干燥根莖。性溫、味辛,小毒,入肝;腎;胃經,具有祛風濕、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等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肢節酸育、筋骨痿軟、跌打損傷、胃痛、癰疽瘡腫等。菖蒲,又名臭菖蒲、水菖蒲、泥菖蒲、大葉菖蒲、白菖蒲,為天南星科菖蒲屬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菖蒲根莖供藥用,性溫,味辛、苦,具有宣氣逐痰、解毒、殺蟲、健胃之功效。治癲狂、驚癇、痰厥昏迷、風寒濕痹、噤口毒痢、胸腹脹悶、慢性支氣管炎,外敷癰疽疥癬。陳皮,別名橘皮、貴老、紅皮、黃橘皮、廣橘皮、新會皮、柑皮、廣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陳皮性溫,味辛、苦,歸入脾、胃、肺經,具有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之功效,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麥冬又名沿階草、書帶草、麥門冬,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以塊根入藥。味甘、微苦,性涼,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之功效,主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咽干肺熱、咳嗽、肺結核等癥。貝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鱗莖的總稱,本發明所述貝母為川貝母,味苦,性微寒,歸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療痰熱咳喘,咯痰黃稠之證;又兼甘味,故善潤肺止咳,治療肺有燥熱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證,及陰虛燥咳勞嗽等虛證;還有散結開郁之功,治療痰熱互結所致的胸悶心煩之證,及瘰疬痰核等病。半夏,又名三葉半夏、半月蓮、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溫、味辛,有毒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效,外用消腫止痛。根據炮制方法不同,主要分為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夏曲。本發明所述半夏為生半夏。
款冬花菊科款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的花蕾,味辛、性溫,歸肺經,具有潤肺下氣,化痰止嗽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肺痿,咳吐痰血等癥。大黃為寥科(Polygonaceae)大黃屬(Rheum)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稱,以根狀莖及根入藥,性寒、味苦,歸胃、大腸、肝、脾經,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功效,主治實熱便秘、熱結胸痞、濕熱瀉痢、黃疸、淋病、水腫腹滿、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熱嘔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熱毒癰瘍、丹毒、燙傷。神曲,又名六神曲,泉州神曲,范志曲,百草曲,為麥粉、麩皮和多種藥物混和后經發酵而成的曲劑,味苦、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脾消食、理氣化濕、解表之功效,主治傷食胸痞、腹痛吐瀉、痢疾、感冒頭痛、小兒傷饑失飽。白茯苓為藥材茯苓塊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肺、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之癥。澤瀉,別名水瀉、芒芋、鵠瀉等,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干燥塊莖,味甘、淡,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泄熱通淋之功效,主小便不利、熱淋澀痛、水腫脹滿、泄瀉、痰飲眩暈、遺精之等癥。女貞子,又稱女貞實、冬青子、白蠟樹子、鼠梓子,為木犀科女貞屬植物女貞的果實,味甘、苦,性涼,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清虛熱、明目之效,主治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遺精、耳鳴、須發早白、骨蒸潮熱、目暗不明、胃病、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等癥。五味子,拉丁學名Schisandrachinensls (Turcz, )Baill,為木蘭科多年生落葉藤本,在《新修本草》中有載“五味品肉甘酸,核中心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性溫,味酸甘,具有益氣生津、補腎養心、收斂固澀的功能,既能補益肺腎,又能收斂肺氣而止喘咳的作用,主要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五味子的多種成分有明顯的呼吸興奮作用,其作用點是直接興奮呼吸中樞,并可祛痰,可影響皮質內抑制過程,使內抑制過程加強和集中,產生正誘導使分化更完善,從而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趨于平衡。三棱,又名黑三棱,湖三棱,為莎草科植物荊三棱Scirpusflaviatilis (Torr.)A. Gray的塊根,味苦,性平,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之效,主治癥瘕、積聚、脅肋脹痛、食積脹痛、痛經、閉經、產后瘀血腹痛、跌打損傷等癥。文術為莪術的別稱,又名山姜黃、綠姜,為單子葉植物姜科蓬莪術、或溫郁金(又稱溫莪術)、廣西莪術(又稱桂莪術)的干燥根莖,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與三菱功效相似,具有破血行氣止痛、積散結、破血祛瘀、行氣止痛之效,主治血滯經閉腹痛、腹部包塊、積聚、飲食積滯、胸腹滿悶作痛、婦女閉經或痰濕淤血凝結而成的癥瘕癖塊及飲食失調、脘腹漲滿疼痛之證。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中藥組合物的臨床制劑。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不同患者的需求將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是所需的各種藥學上常規的輔料,如崩解劑、潤滑劑、乳化劑、粘合劑等,以常規中藥制劑方法,經常規加工直接或間接的加入藥學 上的可接受的輔料制常用制劑如膠囊劑、片劑、丸劑、口服液、顆粒劑、散劑等。優選的,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臨床制劑為膠囊劑或蜜丸,順應性好,針對性強,療效明顯。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取100重量份海龍、100重量份天龍、50重量份姜黃、50重量份郁金、30重量份乳香、30重量份沒藥、50重量份巴戟天、50重量份牛夕、50重量份千年健、50重量份菖蒲、50重量份陳皮、50重量份麥冬、30重量份貝母、30重量份半夏、50重量份款冬花、50重量份大黃、50重量份神曲、50重量份白獲考^ 50重量份澤灣、50重量份女貞子、50重量份五味子、50重量份三棱和50重量份文術,粉碎成粉即得。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制備方法制備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所述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的使用劑量和使用方法取決于諸多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齡、體重、性別、自然健康狀況、營養狀況、化合物的活性強度、服用時間、代謝速率、病情嚴重程度以及診治醫師的主觀判斷。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上述因素可以容易地決定藥物組合物的使用劑量和使用方法。本發明經臨床療效觀察,在200例拉傷或扭傷的患者中,服用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蜜丸20天后,治愈195例,治愈率占97. 5%,好轉5例,顯效率占2. 5%,總有效率為100%。本發明所述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由海龍、天龍、姜黃、郁金、乳香、沒藥、巴戟天、牛夕、千年健、菖蒲、陳皮、麥冬、貝母、半夏、款冬花、大黃、神曲、白獲茶、澤灣、女貞子、五味子、三棱與文術相互影響,協同作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疼、伸筋散結、溫經通絡,用于瘀血疼痛、閃腰岔氣、崴腳抻筋、拉傷扭傷等癥,以及經絡受阻、微循環障礙、風濕等癥。同時本發明所用藥材均無毒,長期使用藥物依賴性小,且價格低廉,適合短期及長期使用,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臨床制劑。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借鑒本文內容,適當改進工藝參數實現。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類似的替換和改動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它們都被視為包括在本發明。本發明的產品已經通過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相關人員明顯能在不脫離本發明內容、精神和范圍內對本文所述的產品和方法進行改動或適當變更與組合,來實現和應用本發明技術。為了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I :本發明所述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海龍100份、天龍100份、姜黃50份、郁金50份、乳香30份、 沒藥30份、巴戟天50份、牛夕50份、千年健50份、菖蒲50份、陳皮50份、麥冬50份、貝母30份、半夏30份、款冬花50份、大黃50份、神曲50份、白茯苓50份、澤瀉50份、女貞子50份、五味子50份、三棱50份、文術50份。制備方法為取所述重量的海龍、天龍、姜黃、郁金、乳香、沒藥、巴戟天、牛夕、千年健、菖蒲、陳皮、麥冬、貝母、半夏、款冬花、大黃、神曲、白獲茶、澤灣、女貞子、五味子、三棱與文術粉碎成粉即得。實施例2 :本發明所述治療拉傷、扭傷的膠囊取海龍100g、天龍100g、姜黃50g、郁金50g、乳香30g、沒藥30g、巴戟天50g、牛夕50g、千年建50g、菖蒲50g、陳皮50g、麥冬50g、貝母30g、半夏30g、款冬花50g、大黃50g、神曲50g、白獲茶50g、澤灣50g、女貞子50g、五味子50g,共研成細末,混勻,分裝入膠囊,每個膠囊含藥量0. 30g。實施例3 :本發明所述治療拉傷、扭傷的蜜丸取海龍100g、天龍100g、姜黃50g、郁金50g、乳香30g、沒藥30g、巴戟天50g、牛夕50g、千年建50g、菖蒲50g、陳皮50g、麥冬50g、貝母30g、半夏30g、款冬花50g、大黃50g、神曲50g、白獲考^Og、澤灣50g、女貞子50g、五味子50g,粉碎成細粉過80目篩與,已煉制好的煉蜜重量比I :1的比例進行混合,充分和勻,靜置后制成蜜丸,采用蠟殼包好。每個蜜丸含藥量9g。實施例3 :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療效觀察觀察應用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治療拉傷、扭傷的效果。選擇400例拉傷或扭傷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00例,其中實驗組男性104人,女性96人,年齡最大63歲,最小12歲;對照組男性101人,女性99人,年齡最大66歲,最小13歲。治療方法實驗組口服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蜜丸,早晚各一次,,每次一丸,每丸9g,連服服用20天,期間忌生、冷、辛辣,停止其他中西藥及保健品。對照組服用三七傷藥片,每日三次,每次3片,連服20天,期間間忌生、冷、辛辣,停止其他中西藥及保健品。療效評判標準治愈疼痛、腫脹、淤血等癥狀消失,關節活動自如;顯效疼痛緩解,腫脹淤血消失,關節功能基本恢復;無效主要癥狀沒有減輕,疼痛腫脹、皮下瘀血、關節功能障礙。統計結果本發明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在200例患者中,服用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蜜丸20天后,治愈195例,治愈率占97. 5%,好轉5例,顯效率占2. 5%,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治愈率為63. 5%,兩組治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 05)。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 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海龍100份、天龍100份、姜黃50份、郁金50份、乳香30份、沒藥30份、巴戟天50份、牛夕50份、千年健50份、菖蒲50份、陳皮50份、麥冬50份、貝母30份、半夏30份、款冬花50份、大黃50份、神曲50份、白茯苓50份、澤瀉50份、女貞子50份、五味子50份、三棱50份、文術50份。
2.包含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臨床制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臨床制劑,其特征在于,其為膠囊劑或蜜丸。
4.一種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100重量份海龍、100重量份天龍、50重量份姜黃、50重量份郁金、30重量份乳香、30重量份沒藥、50重量份巴戟天、50重量份牛夕、50重量份千年健、50重量份菖蒲、50重量份陳皮、50重量份麥冬、30重量份貝母、30重量份半夏、50重量份款冬花、50重量份大黃、50重量份神曲、50重量份白茯苓、50重量份澤瀉、50重量份女貞子、50重量份五味子、50重量份三棱和50重量份文術,粉碎成粉即得。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制備方法制備的中藥組合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臨床制劑。本發明所述治療拉傷、扭傷的中藥組合物,由海龍、天龍、姜黃、郁金、乳香、沒藥、巴戟天、牛夕、千年健、菖蒲、陳皮、麥冬、貝母、半夏、款冬花、大黃、神曲、白茯苓、澤瀉、女貞子、五味子、三棱與文術相互影響,協同作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疼、伸筋散結、溫經通絡,用于瘀血疼痛、閃腰岔氣、崴腳抻筋、拉傷扭傷等癥,以及經絡受阻、微循環障礙、風濕等癥。同時本發明所用藥材均無毒,長期使用藥物依賴性小,且價格低廉,適合短期及長期使用,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A61P19/02GK102698200SQ20121019953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5日
發明者王振清, 王春生 申請人:王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