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扭傷的外敷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組合物,尤其是治療扭傷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扭傷是因關節活動過度,超過正常范圍,使周圍的筋膜、肌肉、肌腱等受強力牽拉,發生損傷或撕裂所引起。常見的扭傷為足踝部及腰部。傷后出現關節腫脹、劇痛、活動受限、關節皮下淤血形成血腫,腰部扭傷不能扭轉及側彎,足踝扭傷則不能行走。治療此病主要是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目前市場上治療此病的藥物有許多,但尚未發現與本發明相同的藥物。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扭傷的外敷藥物。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治療扭傷的外敷藥物是由等重量份的大黃、梔子、赤小豆和赤芍以及適量姜汁組成的。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是將大黃、梔子、赤小豆和赤芍四味藥研磨,過200目篩,根據腫痛部位大小,用姜汁調勻上述四味藥粉,做成和腫痛部位大小相適宜的厚約0.5cm左右的姜汁藥餅敷在腫痛部位上,一般一次即恢復正常,如果12-24小時未愈,再繼續敷涌,一天一次,重者三次即可痊愈。本發明的藥理分析如下-大黃味苦,性寒,具有瀉下攻堅,瀉火解毒功效。梔子味苦,性寒,具有瀉火除煩,涼血止血,清熱祛濕功效。赤小豆甘酸性,微寒,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活血化瘀,消腫止疼功效。說明書第2/3頁赤芍味苦,微寒,具有清熱止痛,涼血止血功效。生姜汁具有散寒解表,消腫去疼,溫散血脈功效。本發明的大黃、梔子、赤小豆和赤芍配伍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疼,清熱涼血,姜汁有溫通血脈之功效,增強活血化瘀之功用,使扭傷、肌肉拉傷和血腫能迅速得以恢復。療效分析本發明自投入臨床使用以來,共收治拉傷、扭傷和血腫患者167人,其中扭傷57人,肌肉拉傷31人,血腫79人。經用本發明外敷藥物治療1-3次治愈基本情況見表1: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從上表可以看出,用本發明外敷藥物治療扭傷、肌肉拉傷和血腫,24小時總有效率在92.2。%,70小時后全部痊愈,療效顯著。為進一步驗證本發明的療效,現列舉三個典型病例病例一,羅紅,35歲,肥城市水利局工作人員,2006年因裝修房子從架子上掉下來,腳部扭傷,用本發明外敷藥物3次即痊愈。病例二,李明,27歲,肥城市新城鎮馬連村人,2005年肌肉拉傷,疼痛難忍,用本發明外敷藥物兩次即恢復正常。病例三,張峰,67歲,肥城市新城鎮陳劉村人,因跌倒大腿部造成血腫,敷上藥三次,即腫塊消失。具體實施方式取等重量份的大黃、梔子、赤小豆和赤芍,洗凈,研磨,過200目篩子,另取適量姜汁調勻上述四味藥粉成膏狀。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扭傷的外敷藥物,其特征是,它是由等重量份的大黃、梔子、赤小豆和赤芍以及適量姜汁組成的。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扭傷的外敷藥物,它是由等重量份的大黃、梔子、赤小豆和赤芍以及適量姜汁組成的。本發明的大黃、梔子、赤小豆和赤芍配伍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疼,清熱涼血,姜汁有溫通血脈之功效,增強活血化瘀之功用,使扭傷、肌肉拉傷和血腫能迅速得以恢復。文檔編號A61K36/88GK101259255SQ200810015038公開日2008年9月10日申請日期2008年4月1日優先權日2008年4月1日發明者李瑞芹,進梁申請人:進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