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傷口清洗手術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設備領域,具體的說屬于手術床領域,尤指一種傷口清洗手術床。
背景技術:
各級醫院均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急救手術及外傷病人,當火災、泥石流、塌方等重大災害發生時,一線醫護人員接收到的手術傷病員往往整個身體常帶有災害現場粉塵、灰燼、泥漿等雜物;此外,在日常工作中,工傷、格斗外傷、車禍等突發事故中發生的傷害也會使受傷的傷病員身體留有各種現場的贓物。上述的附著于傷病員身 上的雜物和贓物往往會對傷病員進行傷口處理的醫務人員的操作帶來不便。以往的清洗操作利用人工方法,需要醫生、護士多方配合操作。這種清洗操作不但費時,而且清洗不干凈也是污水四溢,同時造成對手術間的污染。病人身體的傷口處理不及時或沒有保持一種潔凈狀態,會對病人造成傷口感染,甚至引發并發癥導致死亡。因此,必須進行傷口清洗。普通的手術臺由底座、支架、支架內的升降調節機構、床面組成,無法完成傷口清理和手術床兩項功能。另有如申請號為201020188285. 3,名稱為一種外殼用清洗清創臺的專利。其公布了一種面向手足的具有清洗槽和污水收集裝置的清創臺。該專利雖然實現了局部清洗功能,但需要與普通的手術臺配合使用,無法對傷病員驅趕、頭部進行清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提供一種全自動傷口清洗手術沖洗床,用于解決目前手術床無法完成傷病員全身清洗功能的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傷口清洗手術床,包括底座、清洗水箱、污水桶、支架和床面,所述清洗水箱和污水桶放置于底座上,所述底座通過支架與床面連接,所述床面內設有清洗槽,所述清洗槽與污水桶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上端面設有可上下翻轉的頭部活動托板、上移動床墊、中移動床墊和下移動床墊,所述床面與頭部活動托板相反的一端連接有可上下翻轉的腿腳活動托板;所述床面上沿兩側分別設有左床面移動固定架和右床面移動固定架,所述清洗槽內對應頭部活動托板的位置上設有可翻轉的活動固定頭架。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實現了傷病員在手術臺上完成全身性的清理并手術的功能,減輕了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手術前清理環節的效率,為營救傷病員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同時消除了清洗過程中對手術室環境的污染,此外,減少了交叉、繼發性感染幾率以及并發癥發病幾率。
圖I是本發明具有三塊移動床墊時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其中I、底座2、清洗水箱3、污水桶4、支架
5、床面6、清洗槽7、頭部活動托板8、移動床墊11、腿腳活動托板12、左床面移動固定架13、右床面移動固定架 14、活動固定頭架15、升降機構16、軟管17、左清洗水槍18、右清洗水槍19、恒溫加熱裝置20、連接件 21、萬向輪22、剎閘機構23、凹槽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圖I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傷口清洗手術床,包括底座I、清洗水箱2、污水桶3、支架4和床面5,所述清洗水箱2和污水桶3放置于底座I上,所述底座I通過支架4與床面5連接,所述床面5內設有清洗槽6,所述清洗槽6與污水桶3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上沿兩側分別設有左床面移動固定架12和右床面移動固定架13,所述床面5—端設有可上下翻轉的頭部活動托板7和移動床墊8,所述移動床墊與左右兩側的連接件20 —端相連,所述連接件20另一端與床面相連,所述清洗槽上方對應頭部活動托板7的位置上設有可翻轉的活動固定頭架14,所述活動固定頭架14兩側分別固定于左床面移動固定架12和右床面移動固定架13上。所述支架內設有控制床面升降的升降機構15,所述升降機構升降行程大于等于200mmo所述清洗水箱連接有軟管一端,所述軟管另一端連接有清洗水槍;所述軟管16有兩根,所述清洗水槍有兩把,分別為左清洗水槍17和右清洗水槍18。所述清洗水箱內設有用于保證恒溫的恒溫加熱裝置19,經恒溫加熱裝置加熱后清洗水箱內清洗水的溫度為在35-38攝氏度。所述清洗槽底部分為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設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對應污水桶開口,所述傾斜部分與水平面呈5度-30度。所述可上下翻轉的頭部活動托板7、移動床墊8兩側內側均設有與左床面移動固定架12和右床面移動固定架13相配合的凹槽23,凹槽與左床面移動固定架12和右床面移動固定架13形成嵌入式固定連接。所述移動床墊8至少有兩塊,各移動床墊在同一水平面平行放置。所述床面另一端連接有可上下翻轉的腿腳活動托板11。所述連接件20通過鉚接方式與頭部活動托板7、移動床墊8以及床面5相連;所述腿腳活動托板11 一側與床面5鉸接,所述腿腳活動托板11下方通過可收縮支撐元件與床面相連。所述底座底面四角設有萬向輪21,所述底座內設有與四個萬向輪配合使用的剎閘機構22。所述升降機構15、萬向輪21和底座5外圍均設有用于遮擋和保持整體性的外罩。
使用時,當傷病員躺在沖洗床上后進行全身快速沖洗,并優先對最需要清理的部位進行操作。如病人為顱腦外傷,為防止床面因污水而不潔,首先,按病人身高通過升降機構調整床面高度,并根據選擇性的使用可上下翻轉的頭部活動板7以及可上下翻轉腿腳活動托板11 ;其次,讓傷病員平躺在沖洗床上的移動床墊8上,移動床墊有三塊,并將頸部或頭部未受傷部位緩緩地放在可翻轉活動固定頭架14上;再次,站在手術床兩側的護士分別調整左清洗水槍17和右清洗水槍18出水量后對準需沖洗部位,開啟左清洗水槍17和右清洗水槍18 ;最后,根據受傷面及部位多少將移動床墊8通過左床面移動固定架12和右床面移動固定架13進行適當位置的調整后,進行對其余受傷部位進行清理。恒溫加熱裝置保證了沖洗水在使用時始終保持35-38攝氏度的恒溫。沖洗過程中形成的污水經過清洗槽底部的傾斜部分引流至水平部分,并通過水平部分的排污口流入污水桶。床需要移動時,松開剎閘裝置,經萬向輪推動沖洗床移動,當到達所需位置后,收 緊剎閘裝置是沖洗床穩固停放。升降級恒溫沖洗水及出水量上均利用手持操作面板進行命令,使床均為自動化進行。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傷口清洗手術床,包括底座(I)、清洗水箱(2)、污水桶(3)、支架(4)和床面(5),所述清洗水箱(2 )和污水桶(3 )放置于底座(I)上,所述底座(I)通過支架(4 )與床面(5 )連接,所述床面(5)內設有清洗槽(6),所述清洗槽(6)與污水桶(3)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上沿兩側分別設有左床面移動固定架(12)和右床面移動固定架(13),所述床面(5) —端設有可上下翻轉的頭部活動托板(7)和移動床墊(8),所述移動床墊與左右兩側的連接件(20) —端相連,所述連接件(20)另一端與床面相連,所述清洗槽上方對應頭部活動托板(7)的位置上設有可翻轉的活動固定頭架(14),所述活動固定頭架(14)兩側分別固定于左床面移動固定架(12)和右床面移動固定架(13)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內設有控制床面升降的升降機構(15),所述升降機構升降行程大于等于200mm。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水箱連接有軟管一端,所述軟管另一端連接有清洗水槍;所述軟管(16)有兩根,所述清洗水槍有兩把,分別為左清洗水槍(17)和右清洗水槍(18)。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水箱內設有用于保證恒溫的恒溫加熱裝置(19),經恒溫加熱裝置加熱后清洗水箱內清洗水的溫度為35-38攝氏度。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槽底部分為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設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對應污水桶開口,所述傾斜部分與水平面呈5度-30度。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活動托板(7)、移動床墊(8)兩側內側均設有與左床面移動固定架(20)和右床面移動固定架(21)相配合的凹槽(23)。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床墊(8)至少有兩塊,各移動床墊在同一水平面平行放置;所述床面另一端連接有可上下翻轉的腿腳活動托板(11)。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20)通過鉚接方式與頭部活動托板(7)、移動床墊(8)以及床面(5)相連;所述腿腳活動托板(11) 一側與床面(5)鉸接,所述腿腳活動托板(11)下方通過可收縮支撐元件與床面相連。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手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面四角設有一萬向輪(21),所述底座內設有與四個萬向輪配合使用的剎閘機構(22 )。
10.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9所述的手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15)、萬向輪(21)和底座(5)外圍均設有用于遮擋和保持整體性的外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傷口清洗手術床,其包括底座、清洗水箱、污水桶、支架和床面,所述清洗水箱和污水桶放置于底座上,所述底座通過支架與床面連接,所述床面內設有清洗槽,所述清洗槽與污水桶相連,所述床面上端面設有可上下翻轉的頭部活動托板、上移動床墊、中移動床墊和下移動床墊,所述床面與頭部活動托板相反的一端連接有可上下翻轉的腿腳活動托板;所述床面上沿兩側分別設有左床面移動固定架和右床面移動固定架。本發明實現了傷病員在手術臺上完成全身性的清理并手術的功能,減輕了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手術前清理環節的效率,為營救傷病員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同時消除了清洗過程中對手術室環境的污染。
文檔編號A61G13/08GK102715997SQ20121023963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2日
發明者吳曉恩, 吳自強, 張自立, 鄭德星, 陳寧 申請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后勤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