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氧水生產工藝用濾芯的清洗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雙氧水生產工藝用濾芯的清洗方法,先將濾芯置于溶劑中浸泡1~2h,然后置于堿液中清洗0.5~2h,再置于酸液中中和,最后置于去離子水中漂洗3~5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簡單方便、節省成本、節約時間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雙氧水生產工藝用濾芯的清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雙氧水生產,尤其是涉及一種雙氧水工藝中的濾芯清洗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雙氧水為無色刺激性氣味液體,屬于強氧化劑,易分解,在堿性、還原性物質及金屬離子等條件下,劇烈反應、分解甚至是爆炸。雙氧水又是優良的有機過氧化物,在多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其具有高效快速殺菌作用,可以快速殺滅細菌、芽孢真菌、酵母菌等多種病菌,因而可以用作傳染病、飲用水、食品等的消毒劑。
[0003]雙氧水的生產過程中工藝中,為了防止催化器進入下游的反應器中,需要用過濾器對催化劑進行阻攔,但是過濾器用久了通過率就會下降,這個時候就需要清洗。現有的方法需要將過濾器運送到原廠進行清洗,有時候過濾器為進口設備,送清洗一次大概來回需要半年左右,時間太長,影響了生產的運轉。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簡單方便、節省成本、節約時間的雙氧水生產工藝用濾芯的清洗方法。
[0005]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雙氧水生產工藝用濾芯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濾芯置于溶劑中浸泡I?2h,然后置于堿液中清洗0.5?2h,再置于酸液中中和,最后置于去離子水中漂洗3?5次。
[0006]所述的溶劑包括苯或三甲苯。
[0007]所述的堿液為質量濃度為3?10%的NaOH。
[0008]所述的酸液為質量濃度為2?8%的ΗΝ03。
[0009]所述的濾芯依次經過溶劑浸泡,堿液和酸液沖洗次數為I?3次。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清洗原材料和設備簡單易得,可自行組件清洗池,就地進行清洗,大大節約了成本,大大節省了來回周轉的時間,使工廠的維修計劃和安排更加靈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明清洗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13]實施例1
[0014]如圖1所述,一種雙氧水生產工藝用濾芯的清洗方法,先將濾芯置于溶劑苯中浸泡Ih,然后置于堿液即質量濃度為3%的NaOH中清洗0.5h,再置于酸液即質量濃度為2%的HNO3中中和,最后置于去離子水中漂洗3次。[0015]實施例2
[0016]一種雙氧水生產工藝用濾芯的清洗方法,先將濾芯置于溶劑苯中浸泡2h,然后置于堿液即質量濃度為10%的NaOH中清洗2h,再置于酸液即質量濃度為8%的HNO3中中和,然后再一次置于溶劑苯中浸泡2h,然后置于堿液即質量濃度為10 %的NaOH中清洗2h,再置于酸液即質量濃度為8%的HNO3中中和,循環兩次,最后置于去離子水中漂洗5次。
[0017]實施例3
[0018]如圖1所述,一種雙氧水生產工藝用濾芯的清洗方法,先將濾芯置于溶劑三甲苯中浸泡1.5h,然后置于堿液即質量濃度為5%的NaOH中清洗Ih,再置于酸液即質量濃度為5%的HNO3中中和,依次循環三次,最后置于去離子水中漂洗4次。
【權利要求】
1.一種雙氧水生產工藝用濾芯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濾芯置于溶劑中浸泡I?2h,然后置于堿液中清洗0.5?2h,再置于酸液中中和,最后置于去離子水中漂洗3?5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氧水生產工藝用濾芯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劑包括苯或三甲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氧水生產工藝用濾芯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堿液為質量濃度為3?10%的NaOH。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氧水生產工藝用濾芯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液為質量濃度為2?8%的ΗΝ0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氧水生產工藝用濾芯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芯依次經過溶劑浸泡,堿液和酸液沖洗次數為I?3次。
【文檔編號】B01D41/04GK104001378SQ201310062247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7日
【發明者】朱焱, 蔣興江 申請人:上海阿科瑪雙氧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