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球囊導絲對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心臟內科醫用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球囊導絲對接器。
背景技術:
心臟病的治療手段中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最為常用,手術時需要將導絲末端插入球囊中央的細孔中,然后牽引導絲使球囊到達病變部位,但導絲的外徑很小只有O. 36mm,球囊末端的細孔僅能容納導絲的外徑,新手操作或是在緊急情況下想要很短時間內將導絲和球囊對接成功往往很難辦到,從而耽誤了治療時間,對于拯救病人的生命造成負面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快速將導絲插入球囊中央的細孔,操作方便的球囊導絲對接器。實現上述目的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球囊導絲對接器,包括定位觀察筒、導絲筒和漏斗,所述定位觀察筒、導絲筒和漏斗依次連接,所述定位觀察筒設置對中連通的大小兩段內孔,所述定位觀察筒大段內孔與球囊外徑配合,所述定位觀察筒小段內孔與導絲筒內孔對中連通。所述導絲筒內孔與導絲外徑配合。所述漏斗小端內孔與導絲外徑配合。所述定位觀察筒為透明材料制件。所述漏斗小端 開口與導絲筒內孔漸變光滑連接,無阻礙。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導絲和球囊對接時,導絲利用重力下垂至漏斗,輕松沿漏斗內壁斜面滑入導絲筒,導絲進入導絲筒后,沿導絲筒內徑只能直線前進,避免了導絲彎曲打轉,透明的定位觀察筒不僅方便醫護人員觀察導絲對接情況還可以方便快捷地將球囊插入定位觀察筒內部定位,使球囊中央的細孔對準導絲筒內孔,本實用新型能夠快速將導絲插入球囊中央的細孔,操作方便快捷,節省了拯救病人生命的寶貴時間。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一種球囊導絲對接器,包括定位觀察筒1、導絲筒2和漏斗3,所述定位觀察筒1、導絲筒2和漏斗3依次連接,所述定位觀察筒I設置對中連通的大小兩段內孔,所述定位觀察筒I大段內孔與球囊外徑配合,所述定位觀察筒I小段內孔與導絲筒2內孔對中連通。所述導絲筒2內孔與導絲外徑配合。所述漏斗3小端內孔與導絲外徑配合。所述定位觀察筒I為透明材料制件。所述漏斗3小端開口與導絲筒2內孔漸變光滑連接,無阻礙。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導絲和球囊對接時,導絲利用重力下垂至漏斗3,輕松沿漏斗3內壁斜面滑入導絲筒2,導絲進入導絲筒2后,沿導絲筒2內徑只能直線前進,避免了導絲彎曲打轉,透明的定位觀察筒I不僅方便醫護人員觀察導絲對接情況還可以方便快捷地將球囊插入定位觀察筒內部定位,使球囊中央的細孔對準導絲筒2內孔,本實用新型能夠快速將導絲插入球囊 中央的細孔,操作方便快捷,節省了拯救病人生命的寶貴時間。
權利要求1.一種球囊導絲對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觀察筒、導絲筒和漏斗,所述定位觀察筒、導絲筒和漏斗依次連接,所述定位觀察筒設置對中連通的大小兩段內孔,所述定位觀察筒大段內孔與球囊外徑配合,所述定位觀察筒小段內孔與導絲筒內孔對中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球囊導絲對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觀察筒為透明材料制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球囊導絲對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小端開口與導絲筒內孔漸變光滑連接,無阻礙。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球囊導絲對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絲筒內孔與導絲外徑配合。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球囊導絲對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小端內孔與導絲外徑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球囊導絲對接器,包括定位觀察筒、導絲筒和漏斗,所述定位觀察筒、導絲筒和漏斗依次連接,所述定位觀察筒設置對中連通的大小兩段內孔,所述定位觀察筒大段內孔與球囊外徑配合,所述定位觀察筒小段內孔與導絲筒內孔對中連通。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導絲和球囊對接時,導絲利用重力下垂至漏斗,輕松沿漏斗內壁斜面滑入導絲筒,導絲進入導絲筒后,沿導絲筒內徑只能直線前進,避免了導絲彎曲打轉,透明的定位觀察筒不僅方便醫護人員觀察導絲對接情況還可以方便快捷地將球囊插入定位觀察筒內部定位,使球囊中央的細孔對準導絲筒內孔,能夠快速將導絲插入球囊中央的細孔,操作方便快捷,節省了拯救病人生命的寶貴時間。
文檔編號A61M25/16GK202892633SQ20122054847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5日
發明者張占海, 陳聰英, 翟鍇華, 杜海秋, 楊丹丹, 馬驪, 黃琦 申請人: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