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樓梯越障電動輪椅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輪椅,具體為一種方便殘疾人、老年人操作的爬樓梯越障電動輪椅。其特點是:它包含電動機驅動的鏈輪、鏈條、履帶傳動行走系統、外操控行駛傳動系統、變速分箱傳動系統,可分別調節前履帶支架和后履帶支架上收和下支架動作的操控傳動系統、始終保持座椅面水平狀態的調節系統,其特征在于:電動機驅動的鏈輪、鏈條、履帶傳動行走系統A包含行走電機、鏈輪、鏈輪II、槽形輪、鏈輪I、槽形張緊輪、橡膠履帶、橫向軸孔,前后支架通軸兩端分別連接一個槽形輪,槽形輪內側面上各固定一同軸鏈輪I,兩后槽形輪的連接鏈輪I內側分別連接一制動輪轂,前后支架I端頭的四個支承軸軸端分別裝配一槽形漲緊輪。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靈活、轉動自如、經前后履帶支架角度調節,可爬行40度階梯,越行較高物體。
【專利說明】爬樓梯越障電動輪椅
[0001]【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輪椅,具體為一種方便殘疾人、老年人操作的爬樓梯越障電動輪椅。
[0002]【背景技術】:普通居民樓房樓梯均為17cmX28cm左右尺寸的階梯構成,角度在30度至40度之間,而現在實現爬行樓梯的電動輪椅有兩種方式。第一種采用四輪驅動方式,每一個車輪直徑為40cm,最大越行物體高度15cm,最大爬行坡面為20度角;第二種采用普通輪式電動輪椅底部整體懸掛履帶式,而懸掛履帶整體尺寸長IlOcm寬40cm左右,增加了車體長度,爬行角度為30度,在狹小面積的樓梯間內轉彎受限制;兩種輪椅均采用后視倒行方式爬行,在越行窄面物體時會出現突然前傾或后傾現象,對安全有一定影響。
[0003]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靈活、轉動自如、經前后履帶支架角度調節可爬行40度階梯、越行較高物體、越行窄面物體時不會出現突然前傾或后傾、可將操控者抬升至常人站姿高度的爬樓梯越障電動輪椅。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含電動機驅動的鏈輪、鏈條、履帶傳動行走系統、外操控行駛傳動系統、變速分箱傳動系統、可分別調節前履帶支架和后履帶支架上收和下支架動作的操控傳動系統、始終保持座椅面水平狀態的調節系統,其特征在于:電動機驅動的鏈輪、鏈條、履帶傳動行走系統A包含行走電機、鏈輪、鏈輪I1、槽形輪、鏈輪1、槽形張緊輪、橡膠履帶、橫向軸孔,前后支架通軸兩端分別連接一個槽形輪,槽形輪內側面上各固定一同軸鏈輪I,兩后槽形輪的連接鏈輪I內側分別連接一制動輪轂,前后支架I端頭的四個支承軸軸端分別裝配一槽形漲緊輪,橡膠履帶一端與槽形輪連接、另一端與槽形張緊輪連接,行走電機與座椅支架固定連接,電機外端鏈輪與變速分動箱中部鏈輪由鏈條鏈接;
[0004]外操控行駛 傳動系統B包含制動輪轂、操縱桿支架I1、操縱桿、倒車按鈕、橫向控板、橫拉板導向銷柱、橫向拉板支架、槽板、銷柱1、導向銷軸1、縱向滑板、柱形撥塊、導向銷軸I1、撥桿1、撥桿I1、行走電機調速、彎形撥板、換向拉桿、拉簧、撥叉I1、銷軸I1、支架
II1、軸桿、銷軸II1、制動拉線卡、拉線I1、滑塊、無刷智能控制器、銷柱II,操縱桿上端裝有一倒車按鈕,操縱桿的縱向與操縱桿支架II連接、橫向與橫拉板右端連接,橫拉板左端與縱向滑板前端連接,縱向滑板后端長形槽孔與固定在變速分動箱體上的導向銷軸II滑動配合,縱向滑板上面分別固定有導向銷軸I柱形撥塊,縱向滑板后端兩側的可轉動撥桿1、撥桿II,分別由銷軸I固定在變速分動箱體上端,兩撥桿1、撥桿II另一端頭與固定在變速分動箱體上的行走電機調速器凸出部接觸,縱向滑板前上端導向槽板經兩銷軸I固定在變速分動箱上,縱向滑板左側彎形撥板與由固定在變速分動箱由銷軸I滑動連接,一端與縱向滑板弧形腰部側立面滑動接觸。彎形撥板另一端經銷軸I與換向拉桿連接,拉桿左端經拉簧連接變速箱體,拉桿右端經銷軸II與撥叉II連接,撥叉II中段與變速分動箱上的支架III用銷軸II連接,撥叉II下端部滑動插入換向軸桿環形槽內,縱向滑板弧形腰部兩側立面分別設有一滑塊,滑塊上銷柱II與其立面滑動接觸,兩滑塊通過銷軸III連接拉線卡和撥桿III,拉線II 一端與制動輪轂連接、另一端與拉線卡連接,固定在座椅支架上的無刷智能控制器通過線路分別與行走電機調速器和倒車按鈕聯接;
[0005]變速分箱傳動系統C包含變速分動箱體、撥桿II1、鏈輪IV、鍵、齒輪1、齒輪、主軸、芯桿、壓塊、彈簧、雙聯齒輪、雙聯齒輪、撥桿、撥塊、長鍵、銷軸IV、齒輪II1、軸、齒輪IV、撥叉II1、滑套、調節螺母、壓力彈簧、銷軸V、外錐形離合器、內錐形離合器、齒輪V、壓力軸承、支架IV、螺栓I1、介論、齒輪軸,變速分動箱由左、中、右三個分箱體組成,左右兩端箱體各有一套:彈簧1、壓塊、芯桿、銷軸IV、支架IV、撥叉II1、壓力軸承、滑套、壓力調節螺母、壓力彈簧、銷軸、外錐形離合體、內錐形離合體、齒輪V、鏈輪IV對稱配裝,變速分動箱中段箱體內主軸有一雙聯齒輪1、雙聯齒輪II經長鍵與主軸滑動配合連接,變速分動箱中段箱體上設有一個曲形撥桿,撥桿上滑塊可將雙聯齒輪1、雙聯齒輪II上、下軸向撥動,滑塊撥動與齒輪III嚙合時,主軸處于高速檔位,滑塊撥動與齒輪IV嚙合時,主軸處于低速檔位,滑塊與齒輪II1、齒輪IV脫離時,主軸處于空檔檔位,變速分動箱其它齒輪和鏈輪:齒輪I和齒輪II與換向軸桿、鏈輪IV與內錐形離合體軸端、中部鏈輪和齒輪II1、介輪與齒輪軸均通過鍵固定在所配合的軸上,主軸與外錐形離合體內孔采用花鍵式滑動配合,外錐形離合體上端由上銷柱V穿過主軸長孔與主軸內孔可滑動芯桿緊固配合連接,外錐形離合體內側端面通過壓力彈簧與主軸上壓力調節螺母連接;
[0006]芯桿一端設有壓力彈簧I,壓塊經銷軸IV與主軸固定連接,并鑲入芯桿的長孔中,主軸外圓與壓塊配合部位設有一滑套、滑套經壓力軸承與撥叉III滑動配合,撥叉III中部橫軸與支架IV配合,支架V用螺栓II固定在變速分動箱中段箱體外側壁上,撥桿III穿過變速分動箱體上長孔緊固在撥叉III上端的螺紋中,內錐形離合體軸間分別固定有齒輪V和鏈輪IV,并通過軸承裝配在箱體兩端內孔中,內錐形離合體與外錐形離合體壓緊摩擦配合,變速分動箱體右側箱體上固定一齒輪軸,軸上介輪與同側齒輪V嚙合,換向軸桿上一端的固定齒輪II與介輪及另一端的固定齒輪I與齒輪V分別采用滑入離合裝配連接;
[0007]可分別調節前履帶支架和后履帶支架上收和下支架動作的操控傳動系統D包含通軸、支架1、支承軸、卡瓦、橫向軸孔、蝸輪螺桿總成、通軸、牙嵌式離合器、預應力彈簧、鏈輪I1、鏈條1、鏈輪II1、電機、支架I1、支架操縱桿、上收電動按鈕、下支電動按鈕、拉線撥叉、拉線1、螺栓1、撥叉1、銷軸I,車體主架前后兩端分別設有一對固定卡瓦與前后支架I上通軸滑動配合連接。前后支架通軸上分別設有一套蝸輪蝸桿總成,通軸兩端牙嵌式離合器與兩套蝸輪蝸桿連接,兩牙嵌式離合器內側各設有一預應壓力彈簧,通軸中段設有一個傳動鏈輪II,傳動鏈輪II經鏈條I與電機軸端鏈輪III鏈接,變速分動箱一端固定一操縱桿支架II,支架上端中部一橫向軸孔與支架操縱桿中橫軸滑動支承配合,支架操縱桿下端拉線撥叉分別連接前后兩條拉線I,兩條拉線I另端通過螺栓I緊固在撥叉I上,兩撥叉I上銷軸I與車體主架固定,撥叉I另端滑動配合插入牙嵌式離合器環形槽內,當支架調節桿處于正位時,兩端牙嵌式離合器處于嵌合位置,按動支架上收電動按鈕,電機與鏈輪II1、鏈輪II正轉,兩牙嵌式離合器帶動兩端蝸輪蝸桿同步轉動,前后履帶支架I同步上收,按動下支按鈕,電機與鏈輪II1、鏈輪II反轉,前后履帶支架I同步下支;支架操縱桿前推,后拉線I拉動后牙嵌式離合器分離,按動支架上收電動按鈕,前履帶支架I上收,按動下支按鈕,前履帶支架I下支;支架操縱桿后拉,前拉線I拉動前牙嵌式離合器分離,按動支架上收電動按鈕,后履帶支架I上收,按動下支按鈕,后履帶支架I下支始終保持座椅面水平狀態的調節系統E包含座椅、座椅支架、變速分動箱、軸瓦、車體主架、蝸輪、蝸桿、座椅水平調節電機、座椅水平調節器、腔體、環形密封圈槽、銷軸V1、密封蓋、腔體外擺桿、絕緣板、正觸點、負觸點、螺釘、支架ν、Τ型支架、銷軸VI1、彈簧I1、絕緣板、擺錘II,座椅與變速分動箱通過座椅支架固定連接,變速分動箱兩端箱體分別與車體主架上端兩側軸瓦滑動配合連接,固定在車體主架上的調節電機軸端蝸桿與固定在變速分動箱下端的蝸輪配合連接,電機電源線路與座椅水平調節器線路聯接,
[0008]腔體內設有阻尼液體,腔體平面周圍有環形密封圈槽,腔體外端有密封蓋緊固密封,腔體內擺錘II經銷軸VI與腔體外擺桿固定連接,腔內擺錘II將腔內液體分為A、B兩個腔室,A、B腔室液體通過擺錘II與腔室的縫隙緩慢流通,起到對擺錘II擺動的阻尼作用,
[0009]腔體外擺桿下端固定一擺錘I,腔體外擺桿中段固定絕緣板,絕緣板上裝有正極接線柱和正極觸點及負極接線柱和正極觸點,
[0010]絕緣板下方設有一支架V用螺釘固定在調節器主體外,兩支架V上各固定有T型支架,兩T型支架通過銷軸VII和彈簧II各裝一個絕緣板,其中一個絕緣板上的正觸點、負觸點與絕緣板上正觸點、負觸點為同極相對安裝,另端絕緣板上正觸點、負觸點與絕緣板上正觸點、負觸點為異極相對安裝。使座椅 在上坡與下坡時,通過擺錘觸點的換向控制電機和蝸輪、蝸桿正轉或反轉,控制椅面始終處于水平狀態,車體主架處于水平狀態時,水平控制器上腔體外擺桿處于垂直狀態,前后正觸點、負觸點與擺錘正觸點、負觸點分離,電機不工作。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靈活、轉動自如、經前后履帶支架角度調節,可爬行40度階梯,越行較高物體。
[0011]【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明車體結構原理主視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無座椅車體結構原理俯視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車體結構原理C-C側視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變速分動箱結構原理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變速分動箱撥叉結構原理局部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變速分動箱撥叉K向局部結構原理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變速分動箱介輪局部結構原理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水平控制器結構原理主視圖;圖9為本發明水平控制器結構原理俯視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水平控制器阻尼部分結構原理示意圖;圖11為本發明履帶支架上收結構原理示意圖;圖12為本發明履帶支架下支結構原理示意圖;圖13為本發明車體上樓結構原理示意圖;圖14為本發明車體下樓結構原理示意圖;圖15為本發明車體結構原理平面越障示意圖;圖16為本發明車體結構原理上升越障示意圖。
[0012]【具體實施方式】:它包含電動機驅動的鏈輪、鏈條、履帶傳動行走系統、外操控行駛傳動系統、變速分箱傳動系統、可分別調節前履帶支架和后履帶支架上收和下支架動作的操控傳動系統、始終保持座椅面水平狀態的調節系統,其特征在于:電動機驅動的鏈輪、鏈條、履帶傳動行走系統A包含行走電機50、鏈輪48、鏈輪1149、槽形輪11、鏈輪110、槽形張緊輪13、橡膠履帶14、橫向軸孔15,前后支架通軸6兩端分別連接一個槽形輪11,槽形輪11內側面上各固定一同軸鏈輪110,兩后槽形輪11的連接鏈輪IlO內側分別連接一制動輪轂12,前后支架17端頭的四個支承軸8軸端分別裝配一槽形漲緊輪13,橡膠履帶14 一端與槽形輪11連接、另一端與槽形張緊輪13連接,行走電機50與座椅支架2固定連接,電機外端鏈輪48與變速分動箱3中部鏈輪47由鏈條49鏈接;
[0013]外操控行駛傳動系統B包含制動輪轂12、操縱桿支架1124、操縱桿34、倒車按鈕33、橫向控板35、橫拉板導向銷柱36、橫向拉板支架37、槽板38、銷柱139、導向銷軸140、縱向滑板41、柱形撥塊42、導向銷軸1143、撥桿144、撥桿1145、行走電機調速46、彎形撥板51、換向拉桿52、拉簧53、撥叉1154、銷軸1155、支架11156、軸桿57、銷軸11161、制動拉線卡62、拉線1164、滑塊65、無刷智能控制器67、銷柱1169,操縱桿34上端裝有一倒車按鈕33,操縱桿34的縱向與操縱桿支架1124連接、橫向與橫拉板35右端連接,橫拉板35左端與縱向滑板41前端連接,縱向滑板41后端長形槽孔與固定在變速分動箱3體上的導向銷軸1143滑動配合,縱向滑板41上面分別固定有導向銷軸140柱形撥塊42,縱向滑板41后端兩側的可轉動撥桿144、撥桿1145,分別由銷軸139固定在變速分動箱3體上端,兩撥桿144、撥桿1145另一端頭與固定在變速分動箱3體上的行走電機調速器46凸出部接觸,縱向滑板41前上端導向槽板38經兩銷軸139固定在變速分動箱3上,縱向滑板41左側彎形撥板51與由固定在變速分動箱3由銷軸139滑動連接,一端與縱向滑板41弧形腰部側立面滑動接觸。彎形撥板51另一端經銷軸139與換向拉桿52連接,拉桿52左端經拉簧53連接變速箱3體,拉桿52右端經銷軸1155與撥叉1154連接,撥叉1154中段與變速分動箱3上的支架ΠΙ56用銷軸1155連接,撥叉1154下端部滑動插入換向軸桿57環形槽內,縱向滑板41弧形腰部兩側立面分別設有一滑塊65,滑塊上銷柱1169與其立面滑動接觸,兩滑塊65通過銷軸III61連接拉線卡62和撥桿11163,拉線1164 —端與制動輪轂12連接、另一端與拉線卡62連接,固定在座椅支架2上的無刷智能控制器67通過線路分別與行走電機調速器46和倒車按鈕33聯接;
[0014]變速分箱傳動系統C包含變速分動箱體3、撥桿II163、鏈輪IV68、鍵70、齒輪171、齒輪72、主軸73、芯桿74、壓塊75、彈簧76、雙聯齒輪77、雙聯齒輪78、撥桿79、撥塊80、長鍵81、銷軸IV82、齒輪11183、軸84、齒輪IV85、撥叉11186、滑套87、調節螺母88、壓力彈簧89、銷軸V90、外錐形離合器91、內錐形離合器92、齒輪V93、壓力軸承94、支架IV95、螺栓1196、介論97、齒輪軸98,變速分動箱3由左、中、右三個分箱體組成,左右兩端箱體各有一套:彈簧176、壓塊75、芯桿74、銷軸IV82、支架IV95、撥叉11186、壓力軸承94、滑套87、壓力調節螺母88、壓力彈簧89、銷軸90、外錐形離合體91、內錐形離合體92、齒輪V93、鏈輪IV68對稱配裝,變速分動箱3中段箱體內主軸73有一雙聯齒輪177、雙聯齒輪II78經長鍵81與主軸73滑動配合連接,變速 分動箱3中段箱體上設有一個曲形撥桿79,撥桿79上滑塊80可將雙聯齒輪177、雙聯齒輪1178上、下軸向撥動,滑塊80撥動與齒輪III83嚙合時,主軸73處于高速檔位,滑塊80撥動與齒輪IV85嚙合時,主軸73處于低速檔位,滑塊80與齒輪II183、齒輪IV85脫離時,主軸73處于空檔檔位,變速分動箱3其它齒輪和鏈輪:齒輪171和齒輪1172與換向軸桿57、鏈輪IV68與內錐形離合體92軸端、中部鏈輪47和齒輪II183、介輪97與齒輪軸98均通過鍵70固定在所配合的軸上,主軸73與外錐形離合體91內孔采用花鍵式滑動配合,外錐形離合體91上端由上銷柱V90穿過主軸73長孔與主軸73內孔可滑動芯桿74緊固配合連接,外錐形離合體91內側端面通過壓力彈簧89與主軸73上壓力調節螺母88連接;
[0015]芯桿74 —端設有壓力彈簧176,壓塊75經銷軸IV82與主軸73固定連接,并鑲入芯桿74的長孔中,主軸73外圓與壓塊75配合部位設有一滑套87、滑套87經壓力軸承94與撥叉III86滑動配合,撥叉III86中部橫軸與支架IV95配合,支架V95用螺栓1196固定在變速分動箱3中段箱體外側壁上,撥桿III63穿過變速分動箱3體上長孔緊固在撥叉III86上端的螺紋中,內錐形離合體92軸間分別固定有齒輪V93和鏈輪IV68,并通過軸承裝配在箱體兩端內孔中,內錐形離合體92與外錐形離合體91壓緊摩擦配合,變速分動箱體3右側箱體上固定一齒輪軸98,軸上介輪97與同側齒輪V93嚙合,換向軸桿57上一端的固定齒輪1172與介輪97及另一端的固定齒輪171與齒輪V93分別采用滑入離合裝配連接;[0016]可分別調節前履帶支架和后履帶支架上收和下支架動作的操控傳動系統D包含通軸6、支架17、支承軸8、卡瓦9、橫向軸孔15、蝸輪螺桿總成16、通軸17、牙嵌式離合器18、預應力彈簧19、鏈輪1120、鏈條121、鏈輪11122、電機23、支架1124、支架操縱桿25、上收電動按鈕26、下支電動按鈕27、拉線撥叉28、拉線129、螺栓130、撥叉131、銷軸132,車體主架5前后兩端分別設有一對固定卡瓦9與前后支架17上通軸6滑動配合連接。前后支架通軸6上分別設有一套蝸輪蝸桿16總成,通軸17兩端牙嵌式離合器18與兩套蝸輪蝸桿16連接,兩牙嵌式離合器18內側各設有一預應壓力彈簧19,通軸17中段設有一個傳動鏈輪1120,傳動鏈輪1120經鏈條121與電機23軸端鏈輪III22鏈接,變速分動箱3 —端固定一操縱桿支架Π24,支架上端中部一橫向軸孔15與支架操縱桿25中橫軸滑動支承配合,支架操縱桿25下端拉線撥叉28分別連接前后兩條拉線129,兩條拉線129另端通過螺栓130緊固在撥叉131上,兩撥叉131上銷軸132與車體主架5固定,撥叉131另端滑動配合插入牙嵌式離合器18環形槽內,當支架調節桿25處于正位時,兩端牙嵌式離合器18處于嵌合位置,按動支架上收電動按鈕26,電機23與鏈輪11122、鏈輪1120正轉,兩牙嵌式離合器帶動兩端蝸輪蝸桿16同步轉動,前后履帶支架17同步上收,按動下支按鈕27,電機23與鏈輪II122、鏈輪II20反轉,前后履帶支架17同步下支;支架操縱桿25前推,后拉線129拉動后牙嵌式離合器18分離,按動支架上收電動按鈕26,前履帶支架17上收,按動下支按鈕27,前履帶支架17下支;支架操縱桿25后拉,前拉線129拉動前牙嵌式離合器18分離,按動支架上收電動按鈕26,后履帶支架17上收,按動下支按鈕27,后履帶支架17下支始終保持座椅面水平狀態的調節系統E包含座椅1、座椅支架2、變速分動箱3、軸瓦4、車體主架
5、蝸輪58、蝸桿59、座椅水平調節電機60、座椅水平調節器66、腔體99、環形密封圈槽100、銷軸VI101、密封蓋102、腔體外擺桿103、絕緣板104、正觸點105、負觸點106、螺釘108、支架V109、T型支架110、銷軸VII111、彈簧11112、絕緣板113、擺錘11114,座椅I與變速分動箱3通過座椅支架2固定連接,變速分動箱3兩端箱體分別與車體主架5上端兩側軸瓦4滑動配合連接,固定 在車體主架5上的調節電機60軸端蝸桿59與固定在變速分動箱3下端的蝸輪58配合連接,電機60電源線路與座椅水平調節器66線路聯接,
[0017]腔體99內設有阻尼液體,腔體平面周圍有環形密封圈槽100,腔體外端有密封蓋102緊固密封,腔體內擺錘II114經銷軸VIlOl與腔體外擺桿103固定連接,腔內擺錘II114將腔內液體分為A、B兩個腔室,A、B腔室液體通過擺錘II114與腔室的縫隙緩慢流通,起到對擺錘II114擺動的阻尼作用,
[0018]腔體外擺桿103下端固定一擺錘1107,腔體外擺桿103中段固定絕緣板104,絕緣板104上裝有正極接線柱和正極觸點105及負極接線柱和正極觸點106,
[0019]絕緣板104下方設有一支架V109用螺釘108固定在調節器66主體外,兩支架V109上各固定有T型支架100,兩T型支架100通過銷軸VIIlll和彈簧II112各裝一個絕緣板113,其中一個絕緣板113上的正觸點105、負觸點106與絕緣板104上正觸點105、負觸點106為同極相對安裝,另端絕緣板113上正觸點105、負觸點106與絕緣板104上正觸點105、負觸點106為異極相對安裝。使座椅在上坡與下坡時,通過擺錘觸點的換向控制電機60和蝸輪58、蝸桿59正轉或反轉,控制椅面始終處于水平狀態,車體主架5處于水平狀態時,水平控制器66上腔體外擺桿103處于垂直狀態,前后正觸點105、負觸點106與擺錘正觸點105、負觸點106分離,電機60不工作。[0020]工作原理與工作過程:圖1圖2圖3所示,座椅I與變速分動箱3通過座椅支架2固定連接,變速分動箱3兩端箱體分別與車體主架5上端兩側軸瓦4滑動配合連接。
[0021]車體主架5前后兩端分別有一對固定卡瓦9與前后支架17上通軸6滑動配合連接。
[0022]前后支架通軸6兩軸端分別裝配一個槽形輪11,槽形輪11內側面上各固定一同軸鏈輪10,兩后槽形輪11、鏈輪10內側分別固定一制動輪轂12。
[0023]前后支架17端頭的四個支承軸8軸端分別裝配一槽形張緊輪13。
[0024]四組槽形輪11與槽形張緊輪13的槽中分別有一條環形橡膠履帶14嵌入環繞連接。
[0025]前后支架通軸6上分別有一套蝸輪蝸桿總成16。通軸17兩端牙嵌式離合器18將兩套蝸輪蝸桿16總成連接,兩牙嵌式離合器18內側各配一預應壓力彈簧19、通軸17中段固定一個傳動鏈輪1120,鏈輪II20經鏈條121與電機23軸端鏈輪II122鏈接,電機23與車體主架5固定。
[0026]變速分動箱3右端固定一操縱桿支架1124,支架1124上部橫向軸孔15與支架調節桿25中橫軸滑動支承配合。支架操縱桿25上端裝有上收電動按鈕26、下支電動按鈕27,支架調節桿25下端拉線撥叉28分別連接前后兩條拉線129,兩條拉線129另端通過螺栓130緊固在撥叉131上,兩撥叉131上銷軸132與車體主架5固定,撥叉131另端滑動配合插入牙嵌式離合器18環形 槽內。
[0027]操縱桿34上端設有一倒車按鈕33,中端和下端分別有一球形體與操縱桿支架1124和橫拉板35右端滑動連接,橫拉板35左端有一固定銷軸1139與縱向滑板41滑動連接,橫拉板35中端有一長形槽孔與固定在變速分動箱體上端橫向拉板支架37上的固定橫向拉板導向銷柱36滑動配合。
[0028]縱向滑板41后端長形槽孔與固定在變速分動箱3體上的導向銷軸1143滑動配合,縱向滑板41上面分別固定有導向銷軸140、柱形撥塊42。
[0029]縱向滑板41后端兩側可轉動撥桿144、撥桿1145,分別由銷柱139固定在變速分動箱3體上部的上端。撥桿144、撥桿1145另一端與固定在變速分動箱3體上的行走電機調速器46凸出部接觸。
[0030]縱向滑板41前上端限位槽板38由兩個銷柱139固定在變速分動箱3上。
[0031]縱向滑板41左側彎形撥板51與固定在變速分動箱3上銷柱139滑動連接。一端與縱向滑板41弧形腰部側立面滑動接觸。另一端通過銷柱139與換向拉桿52連接,換向拉桿52左端經拉簧53連接變速箱3體、右端經銷軸1155與撥叉1154連接,撥叉1154中段與變速分動箱3上的支架II156由銷軸II55連接,撥叉II54下端滑動插入換向軸桿57環形槽內。
[0032]縱向滑板41弧形腰部左右兩側立面分別有一滑塊65,滑塊上銷柱1169分別與其兩側立面滑動接觸。
[0033]兩滑塊65通過銷軸II161連接拉線卡62,兩拉線卡62經拉線1164分別連接兩側制動輪轂12。
[0034]固定在座椅支架2上的無刷智能控制器67經線路分別與行走電機調速器46和倒車按鈕33聯接。[0035]行走電機50與座椅支架2固定,電機外端鏈輪48與變速分動箱3中部鏈輪47由鏈條1149鏈接。
[0036]座椅水平調節電機60固定在主體車架5上,通過蝸輪58、蝸桿59機構與變速分動箱3下端連接。座椅水平調節電機60電源線路與座椅水平調節器66線路聯接。
[0037]圖4、圖5、圖6所示,變速分動箱3由左、中、右三個分箱體組成,左、右兩端箱體各有一套部件彈簧176、壓塊75、芯桿74、銷軸IV82、支架IV95、撥叉11186、壓力軸承94、滑套87、壓力調節螺母88、壓力彈簧89、銷軸90、外錐形離合體91、內錐形離合體92、齒輪V93、鏈輪IV68與主軸73軸向相互對稱配裝,主軸73中段箱體內有一雙聯齒輪177、雙聯齒輪1178通過長鍵81與主軸73滑動配合。
[0038]中段箱體殼體上設有一個曲形撥桿11179,撥桿III79上滑塊80可將雙聯齒輪177、雙聯齒輪1178左右軸向撥動,撥動雙聯齒輪1178與齒輪III83嚙合時,主軸73處于高速檔位,撥動雙聯齒輪177與齒輪IV85嚙合時,主軸73處于低速檔位。撥動雙聯齒輪1178、雙聯齒輪177與齒輪11183、齒輪IV85脫離時,主軸73處于空檔檔位。
[0039]齒輪171和齒輪1172與換向軸桿57、鏈輪IV68與內錐形離合體92軸端、中部鏈輪47和齒輪11183、介輪97與齒輪軸98均通過鍵70固定。
[0040]主軸73與外錐形離合體91內孔采用花鍵式滑動配合,外錐形離合體91上銷軸V90穿過主軸73長孔與主軸73內孔可滑動芯桿74緊固配合,外錐形離合體91內側端面通過壓力彈簧89與主軸73上壓力調節螺母88連接。
[0041]芯桿74 —端裝有壓力彈簧176,壓塊75通過銷軸IV82與主軸73連接,并鑲入芯桿74的長孔當中。
[0042]主軸73外圓與壓塊75配合部位設有一滑套87經壓力軸承94與撥叉II186滑動配合,撥叉III86中部橫軸與支架IV95上兩軸孔配合,支架IV95由螺栓1196固定在中段箱體上下兩外側壁上,撥桿III63穿過變速分動箱3體上的長孔并緊固在撥叉III86上端的螺紋中。
[0043]內錐形離合體92軸間分別固定有齒輪V93和鏈輪IV68,并通過軸承裝配在箱體兩端內孔中,內錐形離合體92與外錐形離合體91壓緊摩擦配合。
[0044]變速分動箱體3右部箱體上固定一齒輪軸98,軸上介輪97與同側齒輪V93嚙合,換向軸桿57右端固定齒輪II72與介輪97滑入離合裝配。、換向軸桿57左端固定齒輪171與齒輪V93滑入離合裝配。
[0045]圖8圖9圖10所示。座椅水平調節器66為主支承腔體。
[0046]腔體99內裝有阻尼液體,腔體平面周圍有環形密封圈槽100,腔體外端有密封蓋102緊固密封,腔體內擺錘II114經銷軸VIlOl與腔體外擺桿103固定連接,腔內擺錘II114將腔內液體分為A、B兩個腔室,A、B腔室液體通過擺錘與腔室的縫隙緩慢流通,起到對擺錘II114擺動的阻尼作用。撥動
[0047]擺桿103下端固定一擺錘107,擺桿103中段固定絕緣板104,絕緣板104上裝有正極接線柱和正觸點105,及負極接線柱和負觸點106.[0048]絕緣板104兩側各有一支架V109經螺釘108固定在座椅水平調節器66主體外,兩支架V109通過銷軸VII111和彈簧II112各裝一個絕緣板113,其中一個絕緣板113上的正觸點105、負觸點106與絕緣板104上正負觸點為同極相對安裝,另一端絕緣板113上正觸點105、負觸點106與絕緣板104上正觸點105、負觸點106為異極相對安裝。使座椅在上坡與下坡時,通過擺錘107上絕緣板104的正、負觸點與絕緣板113上的正、負觸點的轉換接觸,使座椅水平調節電機60正轉或反轉,控制椅面始終處于水平狀態。
[0049]工作原理說明圖1、圖2、圖3、圖4所示,操縱桿34前推通過橫向拉板35拉動縱向滑板41前移,縱向滑板41后端側面凸起部撥動撥桿1145向后撥轉行走電機調速器46使電路開通時,通過無刷智能控制器67聯接行走電機50通電正向轉動。行走電機50軸端鏈輪48經鏈條1149傳動變速分動箱3上中部鏈輪47帶動變速分動箱3中部箱體齒輪軸III84轉動,當雙聯齒輪1178、齒輪III83嚙合時主軸73高速轉動,當齒輪IV85、齒輪177嚙合時,主軸73低速轉動,主軸73上兩端外錐形離合體91摩擦傳動內錐形離合體92,內錐形離合體92上兩端鏈輪IV68通過鏈條1149傳動鏈輪110,帶動橡膠履帶14轉動,操縱桿34前推角度越大,電機調速器轉角越大,行走電機50轉速越高。車體行走速度越快。
[0050]操縱桿34向前一側方向推動時,縱向滑板41以滑板導向銷軸1143為圓心,向反方向轉角平向滑動,縱向滑板41拉動同側滑塊65上銷柱1169,滑塊65拉動同側所連接撥桿II163和拉線卡62,撥桿II163帶動同側(圖4、圖5、圖6)撥叉86III推動同側滑套87向外移動,壓下壓塊75,壓塊75將芯桿74向內壓回,拉動同側內外錐形離合體91與內錐形離合體92分離,同側拉線卡62同時拉動所聯拉線1164帶動同側制動輪轂12制動,同側橡膠履帶14停止轉動,另一側橡膠履帶14繼續轉動,車體向操縱桿34所推方向轉彎;操縱桿34回復直行位置,彈簧176將芯桿74推回原位,雙側內外錐形離合體91、內錐形離合體92,同時摩合,車體回復直行。
[0051]按下操縱桿34上端倒車按鈕33行走電機50通過無刷智能控制器67轉換電路兩極,操縱桿34前推,行走電機50反向轉動。其它程序與前行操作程序相同,車體向后行駛。
[0052]操縱桿34后拉,縱向滑板41向后移動,滑動導向銷軸140滑入限位槽板38滑道內,縱向滑板41上柱形檔塊42推動撥桿144,撥轉行走電機調速器46,通過無刷智能控制器67連接行走電機50通電正向轉動,操縱桿34向一側拉動時,拉動同側滑塊65上的銷柱1169帶動撥桿II163將同側(圖4)
[0053]外錐形離合體91、內錐形離合體92分離,同時縱向滑板41后拉時腰部弧形左側立面撥轉彎形撥板51推動換向拉桿52右移,通過撥叉1154使換向軸桿57向左側滑動(圖
4、圖7)同軸左端齒輪171與同側齒輪V93嚙合。同軸右端換向齒輪1172通過介輪97與齒輪V93傳動,換向后變速分動箱3兩端鏈輪IV68相對反向轉動,車體向操縱桿所拉推方向原地零半徑轉向,操縱桿34回復原位,復位拉簧53將換向拉板52拉回原位,撥叉1154將換向軸桿57撥回原位,兩齒輪171、齒輪1172脫離所嚙合的齒輪。原地轉向操作程序結束。
[0054]圖1、圖2、圖3所示當支架操縱桿25處于正位時,兩端牙嵌式離合器18處于嵌合位置,按動支架上收電動按鈕26,電機23與鏈輪11122、鏈輪1120正轉,兩牙嵌式離合器18帶動兩端蝸輪蝸桿總成16同步轉動,前后履帶支架17同步上收,按下支電動按鈕27,前后履帶支架17同步下支。 [0055]將履帶支架調節桿25前推,后拉線129拉動后撥叉131,將后牙嵌式離合器18撥離,前端仍嵌合,按動支架上收電動按鈕26,前支架17上收,按動下支電動按鈕27,前支架7下支。[0056]將履帶支架操縱桿25后拉,前拉I線29拉動前撥叉131,將前牙嵌式離合器18撥離,后端仍嵌合,按動支架上收電動按鈕26,后支架17上收,按動下支電動按鈕27,后支架17下支。
[0057]圖3、圖8、圖9、圖10所示,車體主架5處于水平狀態時,座椅水平調節器66處于垂直狀態,前后正觸點105、負觸點106與擺錘正觸點105、負觸點106分離,電機60不工作。
[0058]車體主架前傾,后部抬起,水平控制器66中擺錘107向前擺動,緣板113觸點106、105與前觸點106、105同極聯接,接通電機60電源后正向轉動,帶動蝸輪58、蝸桿59,座椅繞變速分動箱3軸心方向后轉。當椅面恢復水平位置,觸點分離,座椅水平調節電機60電源斷開,水平調節程序停止。
[0059]車體主架后傾時,前部抬起,座椅水平調節電機60中擺錘1107向后擺動,緣板113正觸點105、負觸點106與后正觸點105、負觸點106異極聯接,接通座椅水平調節電機60電源后反向轉動,帶動蝸輪58、蝸桿59,座椅繞變速分動箱3軸心方向前轉。當椅面恢復水平位置,觸點分離, 座椅水平調節電機60電源斷開,水平調節程序停止。
【權利要求】
1.一種爬樓梯越障電動輪椅,它包含電動機驅動的鏈輪、鏈條、履帶傳動行走系統、外操控行駛傳動系統、變速分箱傳動系統、可分別調節前履帶支架和后履帶支架上收和下支架動作的操控傳動系統、始終保持座椅面水平狀態的調節系統,其特征在于:電動機驅動的鏈輪、鏈條、履帶傳動行走系統A包含行走電機、鏈輪、鏈輪I1、槽形輪、鏈輪1、槽形張緊輪、橡膠履帶、橫向軸孔,前后支架通軸兩端分別連接一個槽形輪,槽形輪內側面上各固定一同軸鏈輪I,兩后槽形輪的連接鏈輪I內側分別連接一制動輪轂,前后支架I端頭的四個支承軸軸端分別裝配一槽形漲緊輪,橡膠履帶一端與槽形輪連接、另一端與槽形張緊輪連接,行走電機與座椅支架固定連接,電機外端鏈輪與變速分動箱中部鏈輪由鏈條鏈接; 外操控行駛傳動系統B包含制動輪轂、操縱桿支架I1、操縱桿、倒車按鈕、橫向控板、橫拉板導向銷柱、橫向拉板支架、槽板、銷柱1、導向銷軸1、縱向滑板、柱形撥塊、導向銷軸I1、撥桿1、撥桿I1、行走電機調速、彎形撥板、換向拉桿、拉簧、撥叉I1、銷軸I1、支架II1、軸桿、銷軸II1、制動拉線卡、拉線I1、滑塊、無刷智能控制器、銷柱II,操縱桿上端裝有一倒車按鈕,操縱桿的縱向與操縱桿支架II連接、橫向與橫拉板右端連接,橫拉板左端與縱向滑板前端連接,縱向滑板后端長形槽孔與固定在變速分動箱體上的導向銷軸II滑動配合,縱向滑板上面分別固定有導向銷軸I柱形撥塊,縱向滑板后端兩側的可轉動撥桿1、撥桿II,分別由銷軸I固定在變速分動箱體上端,兩撥桿1、撥桿II另一端頭與固定在變速分動箱體上的行走電機調速器凸出部接觸,縱向滑板前上端導向槽板經兩銷軸I固定在變速分動箱上,縱向滑板左側彎形撥板與由固定在變速分動箱由銷軸I滑動連接,一端與縱向滑板弧形腰部側立面滑動接觸。彎形撥板另一端經銷軸I與換向拉桿連接,拉桿左端經拉簧連接變速箱體,拉桿右端經銷軸II與撥叉II連接,撥叉II中段與變速分動箱上的支架III用銷軸II連接,撥叉II下端部滑動插入換向軸桿環形槽內,縱向滑板弧形腰部兩側立面分別設有一滑塊,滑塊上銷柱II與其立面滑動接觸,兩滑塊通過銷軸III連接拉線卡和撥桿III,拉線II 一端與制動輪轂連接、另一端與拉線卡連接,固定在座椅支架上的無刷智能控制器通過線路分別與行走電 機調速器和倒車按鈕聯接; 變速分箱傳動系統C包含變速分動箱體、撥桿II1、鏈輪IV、鍵、齒輪1、齒輪、主軸、芯桿、壓塊、彈簧、雙聯齒輪、雙聯齒輪、撥桿、撥塊、長鍵、銷軸IV、齒輪II1、軸、齒輪IV、撥叉II1、滑套、調節螺母、壓力彈簧、銷軸V、外錐形離合器、內錐形離合器、齒輪V、壓力軸承、支架IV、螺栓I1、介論、齒輪軸,變速分動箱由左、中、右三個分箱體組成,左右兩端箱體各有一套:彈簧1、壓塊、芯桿、銷軸IV、支架IV、撥叉II1、壓力軸承、滑套、壓力調節螺母、壓力彈簧、銷軸、外錐形離合體、內錐形離合體、齒輪V、鏈輪IV對稱配裝,變速分動箱中段箱體內主軸有一雙聯齒輪1、雙聯齒輪II經長鍵與主軸滑動配合連接,變速分動箱中段箱體上設有一個曲形撥桿,撥桿上滑塊可將雙聯齒輪1、雙聯齒輪II上、下軸向撥動,滑塊撥動與齒輪III嚙合時,主軸處于高速檔位,滑塊撥動與齒輪IV嚙合時,主軸處于低速檔位,滑塊與齒輪II1、齒輪IV脫離時,主軸處于空檔檔位,變速分動箱其它齒輪和鏈輪:齒輪I和齒輪II與換向軸桿、鏈輪IV與內錐形離合體軸端、中部鏈輪和齒輪II1、介輪與齒輪軸均通過鍵固定在所配合的軸上,主軸與外錐形離合體內孔采用花鍵式滑動配合,外錐形離合體上端由上銷柱V穿過主軸長孔與主軸內孔可滑動芯桿緊固配合連接,外錐形離合體內側端面通過壓力彈簧與主軸上壓力調節螺母連接; 芯桿一端設有壓力彈簧I,壓塊經銷軸IV與主軸固定連接,并鑲入芯桿的長孔中,主軸外圓與壓塊配合部位設有一滑套、滑套經壓力軸承與撥叉III滑動配合,撥叉III中部橫軸與支架IV配合,支架V用螺栓II固定在變速分動箱中段箱體外側壁上,撥桿III穿過變速分動箱體上長孔緊固在撥叉III上端的螺紋中,內錐形離合體軸間分別固定有齒輪V和鏈輪IV,并通過軸承裝配在箱體兩端內孔中,內錐形離合體與外錐形離合體壓緊摩擦配合,變速分動箱體右側箱體上固定一齒輪軸,軸上介輪與同側齒輪V嚙合,換向軸桿上一端的固定齒輪II與介輪及另一端的固定齒輪I與齒輪V分別采用滑入離合裝配連接; 可分別調節前履帶支架和后履帶支架上收和下支架動作的操控傳動系統D包含通軸、支架1、支承軸、卡瓦、橫向軸孔、蝸輪螺桿總成、通軸、牙嵌式離合器、預應力彈簧、鏈輪I1、鏈條1、鏈輪II1、電機、支架I1、支架操縱桿、上收電動按鈕、下支電動按鈕、拉線撥叉、拉線.1、螺栓1、撥叉1、銷軸I,車體主架前后兩端分別設有一對固定卡瓦與前后支架I上通軸滑動配合連接。前后支架通軸上分別設有一套蝸輪蝸桿總成,通軸兩端牙嵌式離合器與兩套蝸輪蝸桿連接,兩牙嵌式離合器內側各設有一預應壓力彈簧,通軸中段設有一個傳動鏈輪.11,傳動鏈輪11經鏈條I與電機軸端鏈輪III鏈接,變速分動箱一端固定一操縱桿支架11,支架上端中部一橫向軸孔與支架操縱桿中橫軸滑動支承配合,支架操縱桿下端拉線撥叉分別連接前后兩條拉線I,兩條拉線I另端通過螺栓I緊固在撥叉I上,兩撥叉I上銷軸I與車體主架固定,撥叉I另端滑動配合插入牙嵌式離合器環形槽內,當支架調節桿處于正位時,兩端牙嵌式離合器處于嵌合位置,按動支架上收電動按鈕,電機與鏈輪II1、鏈輪II正轉,兩牙嵌式離合器帶動兩端蝸輪蝸桿同步轉動,前后履帶支架I同步上收,按動下支按鈕,電機與鏈輪II1、鏈輪II反轉,前后履帶支架I同步下支;支架操縱桿前推,后拉線I拉動后牙嵌式離合器分離,按動支架上收電動按鈕,前履帶支架I上收,按動下支按鈕,前履帶支架I下支;支架操縱桿后拉,前拉線I拉動前牙嵌式離合器分離,按動支架上收電動按鈕,后履帶支架I上收,按動下支按鈕,后履帶支架I下支始終保持座椅面水平狀態的調節系統E包含座椅、座椅支架、變速分動箱、軸瓦、車體主架、蝸輪、蝸桿、座椅水平調節電機、座椅水平調節器、腔體、環形 密封圈槽、銷軸V1、密封蓋、腔體外擺桿、絕緣板、正觸點、負觸點、螺釘、支架ν、τ型支架、銷軸VI1、彈簧I1、絕緣板、擺錘II,座椅與變速分動箱通過座椅支架固定連接,變速分動箱兩端箱體分別與車體主架上端兩側軸瓦滑動配合連接,固定在車體主架上的調節電機軸端蝸桿與固定在變速分動箱下端的蝸輪配合連接,電機電源線路與座椅水平調節器線路聯接, 腔體內設有阻尼液體,腔體平面周圍有環形密封圈槽?,腔體外端有密封蓋緊固密封,腔體內擺錘II經銷軸VI與腔體外擺桿固定連接,腔內擺錘II將腔內液體分為Α、Β兩個腔室,Α、Β腔室液體通過擺錘II與腔室的縫隙緩慢流通,起到對擺錘II擺動的阻尼作用, 腔體外擺桿下端固定一擺錘I,腔體外擺桿中段固定絕緣板,絕緣板上裝有正極接線柱和正極觸點及負極接線柱和正極觸點, 絕緣板下方設有一支架V用螺釘固定在調節器主體外,兩支架V上各固定有T型支架,兩T型支架通過銷軸VII和彈簧II各裝一個絕緣板,其中一個絕緣板上的正觸點、負觸點與絕緣板上正觸點、負觸點為同極相對安裝,另端絕緣板上正觸點、負觸點與絕緣板上正觸點、負觸點為異極相對安裝。使座椅在上坡與下坡時,通過擺錘觸點的換向控制電機和蝸輪、蝸桿正轉或反轉,控制椅面始終處于水平狀態,車體主架處于水平狀態時,水平控制器上腔體外擺桿處于垂直狀態,前后正觸點、負觸點與擺錘正觸點、負觸點分離,電機不工作。
【文檔編號】A61G5/06GK104000696SQ201310064158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3日
【發明者】王本洲, 張會, 張偉 申請人:哈爾濱市馨元拖鞋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