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哮喘的蘇子芩杏湯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哮喘的中藥。
背景技術:
哮喘,又稱氣喘,是一種以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如果炎癥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可以出現氣道重塑,弓I起不可逆性氣道縮窄。目前,有關哮喘的病理學資料大都來自死于哮喘的患者的尸體,以及普通哮喘患者的活檢標本。不同類型的哮喘(如:變應性哮喘、內源性哮喘、職業性哮喘、阿司匹林哮喘、兒童哮喘等),其病理改變基本一致。大體觀:肺膨脹,支氣管腔內可見黏液栓(合并感染時可有膿性滲出物),支氣管壁水腫、增厚。黏液栓栓塞處可見肺不張。哮喘的病變遍布于整個氣道,但不累及肺間質;哮喘越嚴重,小氣道炎癥越明顯。病變可以呈灶性分布,在支氣管鏡下可見氣道狹窄的不均勻性。治療哮喘的藥物可分為“控制發作藥” (controller)和“緩解發作藥”(relieVer)。控制發作藥具有抗炎作用,也稱“抗炎藥”,規律應用后可以控制氣道慢性炎癥,減少乃至避免哮喘急性發作,控制哮喘發展,穩定肺功能。緩解發作藥具有支氣管舒張作用,因此,也稱“支氣管舒張藥”,通常是在哮喘急性發作時按需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哮喘的蘇子芩杏湯劑及其制備方法,寒熱并用,表理同治。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種治療哮喘 的蘇子芩杏湯劑,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藥制成:蘇子15-20份,杏仁10-12份,黃芩12-15份,葶藶子15-18份,地龍10-13份,前胡12-15份,魚腥草15-20份,金銀花15-20份,桑白皮12-15份,紫苑10-13份,冬花12-15份,甘草5_12份。所述的治療哮喘的蘇子芩杏湯劑,優選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藥制成:蘇子15份,杏仁10份,黃芩12份,葶藶子15份,地龍10份,前胡12份,魚腥草15份,金銀花15份,桑白皮12份,紫苑10份,冬花12份,甘草8份。所述的治療哮喘的蘇子芩杏湯劑的制備方法為:將各原料藥加入其總質量8-20倍的水煎煮,煎煮2-3次,每次半小時,合并煎液。蘇子辛,溫。歸肺經。降氣消痰,平喘,潤腸。杏仁苦,微溫;有小毒,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黃芩有清熱燥濕,涼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疸、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癥。葶藶子性味辛,溫。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滯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濕流注,陰疽腫毒。地龍具有:利尿、鎮痛、平喘、降壓、解熱、抗驚厥等作用。
前胡疏散風熱;降氣化痰。主外感風熱;肺熱痰郁;咳喘痰多;痰黃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滿悶。用于風熱咳嗽痰多,痰熱喘滿,咯痰黃稠。魚腥草入肝、肺二經。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金銀花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種熱性病。桑白皮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肺熱咳喘,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癥。紫苑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和根莖,藥性味苦;辛;性溫,歸肺經,有潤肺下氣、化痰止咳的功效。冬花即款冬,款冬為菊科款冬的花蕾,性味辛溫,具有潤肺下氣,化痰止嗽的作用。在《本經》中記載:對“寒束肺經之飲邪喘、嗽最宜”。氣味雖溫,潤而不燥,則溫熱之邪,郁于肺經而不得疏泄者,亦能治之。故外感內傷、寒熱虛實的咳嗽,皆可應用。特別是肺虛久咳不止,最為適用。甘草的功效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本發明藥方蘇子辛溫宣肺,使肺氣通暢,配杏仁甘草,辛溫散邪,止咳平喘;黃芩苦寒,清熱瀉肺;地龍咸寒,清肺解痙,使氣道通暢瀉痰飲;前胡清熱化痰,解表散邪;魚腥草、桑白皮豁痰;紫苑、冬花乃止咳良藥,共同組成清熱化痰,宣肺解痙,止咳平喘的方劑。本方配伍,寒熱并用,表理同治,臨床應用面較廣。使用本發明藥物治療哮喘病人50例,顯效40例,有效6例,無效4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治療哮喘的蘇子芩杏湯劑,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藥制成:蘇子15克,杏仁10克,黃芩12克,葶藶子15克,地龍10克,前胡12克,魚腥草15克,金銀花15克,桑白皮12克,紫苑10克,冬花12克,甘草8克。制備方法:將各原料藥加入其總質量8倍的水煎煮,煎煮3次,每次半小時,合并煎液。實施例2一種治療哮喘的蘇子芩杏湯劑,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藥制成:蘇子20克,杏仁12克,黃芩15克,葶藶子18克,地龍13克,前胡15克,魚腥草20克,金銀花20克,桑白皮15克,紫苑13克,冬花15克,甘草12克。各原料藥加入其總質量10倍的水煎煮,煎煮3次,每次半小時,合并煎液。實施例3一種治療哮喘的蘇子芩杏湯劑,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藥制成:蘇子18克,杏仁11克,黃芩13克,葶藶子17克,地龍12克,前胡13克,魚腥草18克,金銀花18克,桑白皮13克,紫苑12克,冬花13克,甘草5克。各原料藥加入其總質量15倍的水煎煮,煎煮2-次,每次半小時,合并煎液。臨床試驗:選取病例的癥狀:
1.反復發作呼吸困難、喉中痰鳴有聲,伴有胸悶咳嗽。2.發作時雙肺可聞及彌漫性哮鳴音,尤以呼氣時明顯。3.胸片:雙肺透亮度增加,肺紋理增多。治療或服用方法:用實施例1的藥物為一劑,每劑一日,一日三次。療效評價標準:顯效:喘息癥狀及肺部哮鳴音明顯好轉。有效:喘息癥狀及肺部哮鳴音有好轉。
無效:喘息癥狀及肺部哮鳴音無好轉或加重。典型病例有:1、朱某,男,40歲,幾天來發熱,咳嗽,經治療熱減,咳嗽增劇,氣喘痰鳴,惡心嘔吐,口渴多飲,不欲食,汗出,大便干,舌紅苔薄黃。應用上方五劑后痰鳴除,熱退,又三劑病除。2、林某,女,30歲,起病兩天,發熱微汗咳嗽氣粗,鼻翼煽動,口渴心煩,精神不振,舌紅苔微黃,服上藥五劑,痊愈。3.女,23歲,患者6歲時在進食魚蝦后突然發生呼吸困難,喉中哮鳴有聲,不能平臣卜,經治療緩解。后常因飲食不當或受涼而發作,不能自行緩解。因勞累、受涼而出現呼吸困難、喉中哮鳴有聲,痰鳴如吼,呼吸急促,胸悶,時有咳嗽,痰稀薄色白,咯吐不利,面色晦滯帶青,口渴喜熱飲,頭痛,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查體:T:36.5°C, P:90次/分,R:22次/分,BP:120 / 80mmHg.營養均等,發育正常,雙肺呼吸音粗,滿布哮鳴音,尤以呼氣時明顯。心臟未見異常。胸腹反常運動。用上方五劑后哮鳴除,熱退,又五劑病除。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哮喘的蘇子芩杏湯劑,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藥制成:蘇子15-20份,杏仁10-12份,黃芩12-15份,葶藶子15-18份,地龍10-13份,前胡12-15份,魚腥草15-20份,金銀花15-20份,桑白皮12-15份,紫苑10-13份,冬花12-15份,甘草5_12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哮喘的蘇子芩杏湯劑,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藥制成:蘇子15份,杏仁10份,黃芩12份,葶藶子15份,地龍10份,前胡12份,魚腥草15份,金銀花15份,桑白皮12份,紫苑10份,冬花12份,甘草8份。
3.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哮喘的蘇子芩杏湯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 將各原料藥加入其總質量 8-20倍的水煎煮,煎煮2-3次,每次半小時,合并煎液。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哮喘的蘇子芩杏湯劑及其制備方法,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藥制成蘇子15-20份,杏仁10-12份,黃芩12-15份,葶藶子15-18份,地龍10-13份,前胡12-15份,魚腥草15-20份,金銀花15-20份,桑白皮12-15份,紫苑10-13份,冬花12-15份,甘草5-12份。本方配伍,寒熱并用,表理同治,臨床應用面較廣。使用本發明藥物治療哮喘病人50例,顯效40例,有效6例,無效4例。
文檔編號A61K36/78GK103110730SQ20131007131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6日
發明者曲斌斌, 張玉國, 董凱 申請人:曲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