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根據病理組織學改變和病變在胃的分布部位,結合可能病因,將慢性胃炎分成非萎縮性(以往稱淺表性non-atrophic)、萎縮性(atrophic)和特殊類型(special forms)三大類。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縮性改變、胃黏膜層見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癥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根據炎癥分布的部位,可再分為胃竇胃炎、胃體胃炎和全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首先發生胃竇胃炎,然后逐漸向胃近端擴展為全胃炎,全胃炎發展與否及發展快慢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和地區差異;自身免疫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表現為胃體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發生了萎縮性改變的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簡稱(CAG),又可再分為多灶萎縮性(multifocal atrophic)胃炎和自身免疫性(autoimmune)胃炎兩大類。前者萎縮性改變在胃內呈多灶性分布,以胃竇為主,多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發展而來;后者萎縮改變主要位于胃體部,多由自身免疫引起的胃體胃炎發展而來。特殊類型胃炎種類很多,由不同病因所致,臨床上較少見。近年來大量文獻報道提示,采用中醫藥防治CAG在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腸上皮化生、萎縮等病理變化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
`
本發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第二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的另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的應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黨參30-35份、黃芪25-30份、麩炒白術15-25份、大棗30-35份、地黃25-30份、當歸25-30份、丹皮25-30份、川芎25-30份、莪術
25-30份、天花粉25-30份、蒲公英20-25份。所述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黨參33-34份、黃芪26-27份、麩炒白術19-21份、大棗33-34份、地黃26-27份、當歸26-27份、丹皮26-27份、川芎
26-27份、莪術26-27份、天花粉26-27份、蒲公英23-24份。所述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黨參33.3份、黃芪26.7份、麩炒白術20份、大棗33.3份、地黃26.7份、當歸26.7份、丹皮26.7份、川芎26.7份、莪術26.7份、天花粉26.7份、蒲公英23.3份。為實現上述第二個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藿香梗15-25份、紫蘇梗15-25份、麩炒白術15-25份、麩炒枳殼15-25份、白豆蘧仁5_10份、佛手15-25份、制烏梅5_15份、生姜10-15份、大棗30-35份、甘草10-15份、黃芪25-30份、地黃25-30份、牡丹皮25-30份、天花粉25-30份、蒲公英20-25份、當歸25-30份、川芎25-30份、莪術25-30份、枸杞子
25-30份、黃連1-4份、黨參30-35份。所述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藿香梗17-23份、紫蘇梗17-23份、麩炒白術17-23份、麩炒枳殼17-23份、白豆蘧仁6_7份、佛手17-23份、制烏梅7-13份、生姜13-14份、大棗33-34份、甘草13-14份、黃芪26-27份、地黃26-27份、牡丹皮
26-27份、天花粉26-27份、蒲公英23-24份、當歸26-27份、川芎26-27份、莪術26-27份、枸杞子26-27份、黃連2-3份、黨參33-34份。所述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藿香梗20份、紫蘇梗20份、麩炒白術20份、麩炒枳殼20份、白豆蘧仁6.7份、佛手20份、制烏梅10份、生姜13.3份、大棗33.3份、甘草13.3份、黃芪26.7份、地黃26.7份、牡丹皮26.7份、天花粉26.7份、蒲公英23.3份、當歸26.7份、川芎26.7份、莪術26.7份、枸杞子26.7份、黃連2.3份、黨參33.3 份。為實現上述第三個 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慢性胃炎的藥物中的應用。所述的慢性胃炎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本發明優點在于: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健脾和胃,養陰清熱,行氣散結之功效,全方配伍符合中藥“君臣佐使”原則,具有防治慢性胃炎的功效,臨床研究表明: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能明顯的改善患者胃脘痛、腹脹及噯氣泛酸等臨床癥狀,適于長期服用,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一,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黨參30-35份、黃芪25-30份、麩炒白術15-25份、大棗30-35份、地黃25-30份、當歸25-30份、丹皮25-30份、川芎25-30份、莪術25-30份、天花粉25-30份、蒲公英20-25份。實施例1中藥組合物一
黨參30份、黃芪30份、麩炒白術15份、大棗35份、地黃25份、當歸30份、牡丹皮25份、川彎30份、莪術25份、天花粉30份、蒲公英20份。實施例2中藥組合物一
黨參31份、黃芪29份、麩炒白術16份、大棗34份、地黃26份、當歸29份、牡丹皮26份、川彎29份、莪術26份、天花粉29份、蒲公英21份。實施例3中藥組合物一
黨參32份、黃芪28份、麩炒白術17份、大棗33份、地黃27份、當歸28份、牡丹皮27份、川彎28份、莪術27份、天花粉28份、蒲公英22份。實施例4中藥組合物一
黨參33份、黃芪27份、麩炒白術18份、大棗32份、地黃28份、當歸27份、牡丹皮28份、川彎27份、莪術28份、天花粉27份、蒲公英23份。實施例5中藥組合物一
黨參34份、黃芪26份、麩炒白術19份、大棗31份、地黃29份、當歸26份、牡丹皮29份、川彎26份、莪術29份、天花粉26份、蒲公英24份。實施例6中藥組合物一
黨參35份、黃芪25份、麩炒白術20份、大棗30份、地黃30份、當歸25份、牡丹皮30份、川彎25份、莪術30份、天花粉25份、蒲公英25份。實施例7中藥組合物一
黨參34份、黃芪26.2份、麩炒白術21份、大棗34份、地黃27份、當歸26.2份、牡丹皮26.8份、川芎26.2份、莪術26.2份、天花粉26.8份、蒲公英23.2份。實施例8中藥組合物一
黨參33份、黃芪26.4份、麩炒白術22份、大棗33份、地黃26.8份、當歸26.4份、牡丹皮26.6份、川芎26.4份、莪術26.4份、天花粉26.6份、蒲公英23.4份。實施例9中藥組合物一
黨參33.5份、黃芪26.6份、麩炒白術23份、大棗33.5份、地黃26.6份、當歸26.6份、牡丹皮26.4份、川芎26.6份、莪術26.6份、天花粉26.4份、蒲公英23.6份。實施例10中藥組合物一` 黨參33.7份、黃芪26.8份、麩炒白術24份、大棗33.7份、地黃26.4份、當歸26.8份、牡丹皮26.2份、川芎26.8份、莪術26.8份、天花粉26.2份、蒲公英23.8份。實施例11中藥組合物一
黨參33.9份、黃芪27份、麩炒白術25份、大棗33.9份、地黃26.2份、當歸27份、牡丹皮26份、川彎27份、莪術27份、天花粉26份、蒲公英24份。實施例12中藥組合物一
黨參33.3份、黃芪26.7份、麩炒白術20份、大棗33.3份、地黃26.7份、當歸26.7份、牡丹皮26.7份、川芎26.7份、莪術26.7份、天花粉26.7份、蒲公英23.3份。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二,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藿香梗15-25份、紫蘇梗15-25份、麩炒白術15-25份、麩炒枳殼15-25份、白豆蘧仁5-10份、佛手15-25份、制烏梅5-15份、生姜10-15份、大棗30-35份、甘草10-15份、黃芪25-30份、地黃25-30份、牡丹皮25-30份、天花粉25-30份、蒲公英20-25份、當歸25-30份、川芎25-30份、莪術25-30份、枸杞子25-30份、黃連1-4份、黨參30-35份。實施例13中藥組合物二
黨參30份、黃芪30份、麩炒白術15份、大棗35份、地黃25份、當歸30份、牡丹皮25份、川芎30份、莪術25份、天花粉30份、蒲公英20份、藿香梗15份、紫蘇梗25份、麩炒枳殼15份、白豆蘧仁10份、佛手15份、制烏梅15份、生姜10份、甘草10份、枸杞子25份、黃連I份。實施例14中藥組合物二
黨參31份、黃芪29份、麩炒白術16份、大棗34份、地黃26份、當歸29份、牡丹皮26份、川芎29份、莪術26份、天花粉29份、蒲公英21份、藿香梗16份、紫蘇梗24份、麩炒枳殼16份、白豆蘧仁9份、佛手16份、制烏梅14份、生姜11份、甘草11份、枸杞子26份、黃連2份。實施例15中藥組合物二
黨參32份、黃芪28份、麩炒白術17份、大棗33份、地黃27份、當歸28份、牡丹皮27份、川芎28份、莪術27份、天花粉28份、蒲公英22份、藿香梗17份、紫蘇梗23份、麩炒枳殼17份、白豆蘧仁8份、佛手17份、制烏梅13份、生姜12份、甘草12份、枸杞子27份、黃連3份。實施例16中藥組合物二
黨參33份、黃芪27份、麩炒白術18份、大棗32份、地黃28份、當歸27份、牡丹皮28份、川芎27份、莪術28份、天花粉27份、蒲公英23份、藿香梗18份、紫蘇梗22份、麩炒枳殼18份、白豆蘧仁7份、佛手18份、制烏梅12份、生姜13份、甘草13份、枸杞子28份、黃連4份。實施例17中藥組合物二
黨參34份、黃芪26份、麩炒白術19份、大棗31份、地黃29份、當歸26份、牡丹皮29份、川芎26份、莪術29份、天花粉26份、蒲公英24份、藿香梗19份、紫蘇梗21份、麩炒枳殼19份、白豆蘧仁6份、佛手19份、制烏梅11份、生姜14份、甘草14份、枸杞子29份、黃連2.2份。實施例18中藥組合物二
黨參35份、黃芪25份、麩炒白術20份、大棗30份、地黃30份、當歸25份、牡丹皮30份、川芎25份、莪術30份、天花粉25份、蒲公英25份、藿香梗20份、紫蘇梗20份、麩炒枳殼20份、白豆蘧仁5份、佛手20份、制烏梅10份、生姜15份、甘草15份、枸杞子30份、黃連2.3份。 實施例19中藥組合物二
黨參34份、黃芪26.2份、麩炒白術21份、大棗34份、地黃27份、當歸26.2份、牡丹皮26.8份、川彎26.2份、莪術26.2份、天花粉26.8份、蒲公英23.2份、藿香梗21份、紫蘇梗19份、麩炒枳殼21份、白豆蘧仁6.2份、佛手21份、制烏梅9份、生姜13.2份、甘草13.2份、枸杞子26.2份、黃連2.4份。實施例20中藥組合物二
黨參33份、黃芪26.4份、麩炒白術22份、大棗33份、地黃26.8份、當歸26.4份、牡丹皮26.6份、川彎26.4份、莪術26.4份、天花粉26.6份、蒲公英23.4份、藿香梗22份、紫蘇梗18份、麩炒枳殼22份、白豆蘧仁6.4份、佛手22份、制烏梅8份、生姜13.4份、甘草13.4份、枸杞子26.4份、黃連2.6份。實施例21中藥組合物二
黨參33.5份、黃芪26.6份、麩炒白術23份、大棗33.5份、地黃26.6份、當歸26.6份、牡丹皮26.4份、川彎26.6份、莪術26.6份、天花粉26.4份、蒲公英23.6份、藿香梗23份、紫蘇梗17份、麩炒枳殼23份、白豆蘧仁6.6份、佛手23份、制烏梅7份、生姜13.6份、甘草13.6份、枸杞子26.6份、黃連2.8份。實施例22中藥組合物二
黨參33.7份、黃芪26.8份、麩炒白術24份、大棗33.7份、地黃26.4份、當歸26.8份、牡丹皮26.2份、川彎26.8份、莪術26.8份、天花粉26.2份、蒲公英23.8份、藿香梗24份、紫蘇梗16份、麩炒枳殼24份、白豆蘧仁6.8份、佛手24份、制烏梅6份、生姜13.8份、甘草13.8份、枸杞子26.8份、黃連2.5份。實施例23中藥組合物二
黨參33.9份、黃芪27份、麩炒白術25份、大棗33.9份、地黃26.2份、當歸27份、牡丹皮26份、川芎27份、莪術27份、天花粉26份、蒲公英24份、藿香梗25份、紫蘇梗15份、麩炒積殼25份、白豆蘧仁7份、佛手25份、制烏梅5份、生姜14份、甘草14份、枸杞子27份、黃連3份。實施例24中藥組合物二
黨參33.3份、黃芪26.7份、麩炒白術20份、大棗33.3份、地黃26.7份、當歸26.7份、牡丹皮26.7份、川芎26.7份、莪術26.7份、天花粉26.7份、蒲公英23.3份、藿香梗20份、紫蘇梗20份、麩炒枳殼20份、白豆蘧仁6.7份、佛手20份、制烏梅10份、生姜13.3份、甘草13.3份、枸杞子26.7份、黃連2.3份。實施例25中藥組合物湯劑的制備
采用中藥湯劑常規的制作方法,即取實施例1-24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加水煎煮成湯劑。實施例26中藥組合物片劑/膠囊的制備
取實施例1-24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加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濾出藥汁。再加6-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濾出藥汁,合并二次煎液,靜置,濾取上清液,濃縮,放冷,加濃縮液2-3倍量酒精,攪拌沉淀過夜。取上清液,濃縮至稠浸膏;加入制藥輔料,真空干燥,粉碎制粒,壓制成片劑或填充裝膠囊。
實施例27中藥組合物顆粒的制備
取實施例1-24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出藥汁。再加8倍量水,煎煮I小時,濾出藥汁,合并二次煎液,靜置,濾取上清液,濃縮,放冷,加濃縮液2倍量酒精,攪拌沉淀過夜。取上清液,濃縮至稠浸膏;加適當制藥輔料,制粒,干燥,整粒,得20g顆粒,分裝IOg/袋。實施例28中藥組合物合劑/ 口服液/糖漿劑的制備
取實施例1-24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出藥汁。再加8倍量水,煎煮I小時,濾出藥汁,合并二次煎液,靜置,濾取上清液,濃縮,放冷,加濃縮液2倍量酒精,攪拌沉淀過夜。取上清液,濃縮至稠浸膏;加適當制藥輔料(白糖、蜂蜜、苯甲丙酸或羥苯乙酯等),制成合劑、口服液或糖漿劑。實施例29中藥組合物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實驗 I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研究對象90例CAG患者均為2008年3月至2009年I月在醫院消化科門診和病房收治的患者,男性41例,女性49例,兩組患者治療前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1.1.2西醫診斷標準參照2000年5月井岡山《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制定。1.1.3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標準。1.1.4納入標準
①符合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西醫診斷標準,并同時符合內鏡診斷標準與病理診斷標準。②符合《上海市中醫病癥診療常規》“胃痞病”肝胃不和、脾胃濕熱、胃陰虧虛型。③年齡在18-65周歲之間。④自愿接受治療。1.1.5排除標準
①合并消化性潰瘍、胃粘膜有重度異型增生或病理診斷疑有惡變者。②合并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準備妊娠婦女,哺乳期婦女。④過敏體質或可能對試驗藥物成分過敏的患者。⑤正在參加其他藥物臨床試驗的患者。⑥符合上海市中醫病癥診療常規“胃痞病”脾胃虛弱型。⑦年齡小于18歲或者大于65歲。1.2治療分組與方法
90例CAG患者隨機分成中藥治療一組30例、中藥治療二組30例和西藥對照組30例,治療一組予中藥組合物一(參照實施例12和25制備),早晚兩次口服,治療二組予中藥組合物二 (參照實施例24和25制備),早晚兩次口服;對照組給予西藥治療(吉法酯2粒Tid 口月艮,葉酸IOmg Tid 口服),3個月為一個療程,伴HP感染者均采用國際推薦方案予以標準劑量質子泵抑制劑(PPI)+兩種抗生素根除HP。1.3觀察指標
臨床癥狀、胃鏡及胃黏膜組織病理學變化。1.4統計分析方法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統計分析軟件按計數資料卡方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進行統計。2 結果
2.1治療前一般情況
2.1.1三組年齡、性別比較(見表I)
表I三組一般情況比較(X土S)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黨參30-35份、黃芪25-30份、麩炒白術15-25份、大棗30-35份、地黃25-30份、當歸25-30份、丹皮25-30份、川芎25-30份、莪術25-30份、天花粉25-30份、蒲公英20-2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黨參33-34份、黃芪26-27份、麩炒白術19-21份、大棗33-34份、地黃26-27份、當歸26-27份、丹皮26-27份、川芎26-27份、莪術26-27份、天花粉26-27份、蒲公英23-24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黨參33.3份、黃芪26.7份、麩炒白術20份、大棗33.3份、地黃26.7份、當歸26.7份、丹皮26.7份、川芎26.7份、莪術26.7份、天花粉26.7份、蒲公英23.3份。
4.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藿香梗15-25份、紫蘇梗15-25份、麩炒白術15-25份、麩炒枳殼15-25份、白豆蘧仁5-10份、 佛手15-25份、制烏梅5-15份、生姜10-15份、大棗30-35份、甘草10-15份、黃芪25-30份、地黃25-30份、牡丹皮25-30份、天花粉25-30份、蒲公英20-25份、當歸25-30份、川芎25-30份、莪術25-30份、枸杞子25-30份、黃連1-4份、黨參30-35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藿香梗17-23份、紫蘇梗17-23份、麩炒白術17-23份、麩炒枳殼17-23份、白豆蘧仁6-7份、佛手17-23份、制烏梅7-13份、生姜13-14份、大棗33-34份、甘草13-14份、黃芪26-27份、地黃26-27份、牡丹皮26-27份、天花粉26-27份、蒲公英23-24份、當歸26-27份、川芎26-27份、莪術26-27份、枸杞子26-27份、黃連2_3份、黨參33-34份。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藿香梗20份、紫蘇梗20份、麩炒白術20份、麩炒枳殼20份、白豆蘧仁6.7份、佛手20份、制烏梅10份、生姜13.3份、大棗33.3份、甘草13.3份、黃芪26.7份、地黃26.7份、牡丹皮26.7份、天花粉26.7份、蒲公英23.3份、當歸26.7份、川芎26.7份、莪術26.7份、枸杞子26.7份、黃連2.3份、黨參33.3份。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慢性胃炎的藥物中的應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慢性胃炎是慢性萎縮性胃炎。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原料藥制成黨參、黃芪、麩炒白術、大棗、地黃、當歸、丹皮、川芎、莪術、天花粉、蒲公英。本發明還提供這種中藥組合物的應用。本發明優點在于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健脾和胃,養陰清熱,行氣散結之功效,全方配伍符合中藥“君臣佐使”原則,具有防治慢性腎炎的功效,臨床研究表明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能明顯的改善患者胃脘痛、腹脹及噯氣泛酸等臨床癥狀,適于長期服用,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3182059SQ201310084969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8日
發明者朱生樑 申請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