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源性大麻肽類激動劑(m)VD-Hpα在制備鎮痛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化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內源性大麻肽類激動劑(HI)VD-Hpa在高效、低副作用鎮痛藥物制備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慢性和嚴重疼痛的控制一直是人們亟待解決的醫學難題。目前已有多種藥劑用于治療多樣化的病理狀態,這其中包括阿片、非留醇類抗炎藥、抗驚厥藥、抗抑郁藥、克他命等(Drugs 2007,2121: 2133)。但是,這些藥物的副作用限制了它們的臨床用藥劑量和降低了其治療效果。除了進一步研究慢性疼痛的病理機制和鑒定藥物本身的鎮痛機制外,臨床上更需要的是有效地、無毒的和沒有中樞副作用的治療慢性痛的新藥物。大麻作為臨床用藥的歷史悠久。在歐洲,大麻早在十九世紀就被用于治療疼痛、痙攣、哮喘、睡眠紊亂、抑郁和食欲不振。在二十世紀的前五十年,大麻的在治療方面幾乎被廢止,部分原因是人們無法鑒定出大麻素成分的化學結構。直到1964年,大麻素的主要成分A9-THC經立體化學被鑒定(Mult Scler.2004, 434: 441 )。緊接著,發現機體自身的大麻系統包括特異性受體和內源配體,才開始有內源大麻系統及其臨床應用的深入研究(DtschArztebl Int.2012, 495: 501)。已有的研究表明大麻在運動、痛覺、體溫、學習記憶和心血管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一些大麻類配體在臨床上已廣泛地用于抗炎、鎮靜鎮痛,并在治療嘔吐、食欲不振、青光眼、支氣管哮喘、老年性血管硬化等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療效。近年來的研究還表明大麻類配體在減肥、抗缺血氧損傷、抗腫瘤、抗癲癇、治療神經退行性病變等方面都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大麻在神經系統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鎮痛(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2009,8: 403),但是已有研究結果發現目前 所用的大麻類鎮痛藥物由于它們的副作用而限制了其廣泛運用。如大麻在治療疼痛時容易產生鎮痛耐受,此外,還易產生運動減少、運動失調和四肢僵直、便秘及成癮等副作用(Pharmacol.Rev.2006, 58: 389)。此外,大麻還能導致認知障礙、心悸、體位性低血壓、口干、生育力減退、免疫抑制等副作用。之前,普遍認為大麻類物質主要包括三大類: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大麻,人工合成的大麻和內源性脂類大麻。已發現和鑒定的大麻類激動劑和拮抗劑主要為人工合成的大麻酚類化合物(Pharmacol.Rev.2006, 58: 389)。上世紀90年代,首先發現一些內源性脂類分子能結合并作用于大麻受體,被稱為內源性脂類配體分子,主要包括N-花生四烯乙醇胺(AEA)和2-花生四烯酸甘油(2-AG)。這些內源性大麻脂類配體及其相關的酶,以及大麻受體CB1和CB2共同構成了內源性大麻系統(Pharmacol.Rev.2006, 58: 389)。近年來,從血紅蛋白α鏈和β鏈的酶切片段中發現了一些分別對CB1和CB2具有不同的親和性和選擇性的剪接片段,它們表現為大麻的拮抗劑、反向激動劑和激動劑等不同的藥理學特性。(m)VD-Hpa是小鼠源的血紅蛋白α鏈的酶切片段,為十一肽的結構,其結構序列為:Val-Asp-Pro-Val-Asn-Phe-Lys-Leu-Leu-Se;r-His-OH。其結構式如下:
權利要求
1.內源性大麻肽類激動劑(m)VD-Ηρα在制備鎮痛藥物中的應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內源性大麻肽類激動劑(m)VD-Hp a在制備鎮痛藥物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以內源性大麻肽類激動劑(m) VD-Hpa為活性成分,按藥劑學的常規工藝制備成注射制劑或凍干粉 針制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內源性大麻肽類激動劑(m)VD-Hpα在制備鎮痛藥物中的應用,是以其為活性成分,按藥劑學的常規工藝和輔料制備成注射制劑或凍干粉針制劑。通過一系列的體內活性檢測表明大麻內源性肽配體(m)VD-Hpα具有較強的中樞鎮痛活性,并具有中樞副作用低的優點,即在有效鎮痛劑量范圍內,基本無便秘和運動減少的副作用,對體溫影響小,且鎮痛耐受進程緩慢。因此,內源性大麻肽類激動劑(m)VD-Hpα在制備高效、低副作用鎮痛藥物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A61K38/08GK103142996SQ20131008756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9日
發明者王銳, 方泉, 韓政嵐, 王子龍, 李寧, 李旭輝 申請人: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