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手足徐動癥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手足徐動癥的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羅布麻14份、吳茱萸12份、武靴藤8份、牡丹皮12份、地骨皮10份、金銀花12份、沒藥10份、黨參14份、黃芪12份、山藥14份、雞血藤10份、白茅根14份、黃精8份、大云9份、沙苑子12份、夏枯草12份。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能夠安全有效治療手足徐動癥。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手足徐動癥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手足徐動癥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手足徐動癥(athetosis)可見于多種腦病,特點為手足緩慢不規則扭動。手足徐動癥是肢體遠端游走性肌張力增高與減低動作,出現緩慢的如蚯蚓爬行的扭轉樣蠕動,伴肢體遠端過度伸展,如腕過屈、手指過伸等,且手指緩慢地逐個相繼屈曲;由于過多的自發動作使受累部位不能維持在某一姿勢或位。手足徐動型占腦癱發病類型第二位,本型以難以用意志抑制肢體不自主運動為主要特征,包括顏面肌肉在內,侵及全身,因為發聲,構音器官也多受累,故常伴有語言障礙。病變在大腦深部基底核,錐體外路部分為主,約占腦癱20%。
[0003]對于手足徐動癥目前尚缺少公認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
[0004]本發明中藥所涉及藥材的研究現狀如下:
[0005]羅布麻【來源】羅布麻是夾竹桃科茶葉花屬作物,多年生野生草本韌皮纖維植物。又名野麻、野茶、茶葉花、紅花草等,主要生長在沙漠鹽堿地或河岸、山溝、山坡的沙質地上。【功能主治】性微寒,味苦甘,能清熱降火,平肝息風,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等癥;葉含羅布麻甘,具有強心作用,可治療高血壓等癥。
[0006]吳茱萸【來源】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的近成熟果實。【功能主治】其性熱味苦寒,有散熱止痛、降逆止 嘔之功,用于治療肝胃虛寒、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腺疼痛等癥。
[0007]武靴藤【來源】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蘑科植物匙羹藤的根或嫩枝葉。【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排膿消腫;止痛生肌。主風濕痹痛;咽喉腫痛;瘰疬:乳癰;瘡癤;濕疹;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0008]牡丹皮【來源】為毛莨科芍藥屬植物牡丹的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揮發油和植物甾醇等。【功能主治】牡丹皮有降低血壓、鎮痛、鎮靜、抗炎和解熱作用;對多種致病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性涼,味苦、辛,功能清熱,涼血、和血、清瘀,適用于熱人血分,發斑、驚痛、吐血、癰瘍,跌打損傷等癥。
[0009]地骨皮【來源】為茄科枸杞屬植物枸杞的根皮,內含桂皮酸,多種酚類物質,甜菜堿及亞油酸等;地骨皮有顯著的解熱作用,其煎劑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劑對動物有顯著的降低血壓的作用。其性寒,味甘、淡。【功能主治】涼血,退蒸,清瀉肺熱,適用于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癰腫惡瘡以及肺結核和聞血壓癥等。
[0010]金銀花【來源】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綠原酸,肌醇,黃酮類成分等。【功能主治】金銀花有抗炎和解熱作用,對流感病毒和多種致病菌、皮膚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銀花的清熱解毒功效。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熱,解毒,適用于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瘡、癰、癤腫等熱毒壅盛之癥。[0011 ] 沒藥【來源】橄欖樹科植物地丁樹、哈地丁樹,樹干部滲出的油膠樹脂。分為天然沒藥和膠質沒藥。【功能主治】散血去瘀,消腫定痛。治跌打損傷、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閉、癰疽腫痛、痔漏、目障。
[0012]黨參【來源】中藥黨參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功能主治】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效。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0013]黃芪【來源】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除去須根及根頭,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功能主治】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0014]山藥【來源】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常帶紫色,塊根圓柱形,葉子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花乳白色,雌雄異株。塊根含淀粉和蛋白質。【功能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0015]雞血藤【來源】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莖。【功能主治】性甘,溫。歸肝、腎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通絡。用于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
[0016]白茅根【來源】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學名:Imperata cylindrica)的根莖。春秋二季采挖。曬干。除去須根及膜質葉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
[0017]黃精【來源】又名老虎姜、雞頭參。百合科植物滇黃精、黃精或多花黃精的干燥根莖。以根莖入藥。【功能主治】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功能。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虛燥咳,精血不足,內熱消渴等癥。
[0018]大云【來源】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或蓯蓉、迷肉蓯蓉等的肉質莖。【功能主治】補腎助陽,潤腸通便,軟堅散結。
[0019]沙苑子【來源】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扁莖黃芪的成熟種子,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尚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生用或炒用。【功能主治】補肝,益腎,明目,固精。治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目昏,遺精早泄,小便頻數,遺尿,尿血,白帶。
[0020]夏枯草【來源】夏枯草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內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齊墩果酸,揮發油及維生素,氯化鉀等。【功能主治】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結,降血壓,適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淚、頭痛、眩暈等;用于痰火郁結所致的瘰癘,癭瘤等。
【發明內容】
[0021]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治療手足徐動癥的中藥,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手足徐動癥的目的。
[0022]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23]一種治療手足徐動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羅布麻14份、吳茱萸12份、武靴藤8份、牡丹皮12份、地骨皮10份、金銀花12份、沒藥10份、黨參14份、黃芪12份、山藥14份、雞血藤10份、白茅根14份、黃精8份、大云9份、沙苑子12份、夏枯草12份。
[0024]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0025]1、一般資料
[0026]發明人2010年6月-2011年9月間共收集80例手足徐動癥的門診患者,年齡12-47歲,病程0.5-7年。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空白組30例。兩組年齡、病情等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0027]2、試驗方法
[0028]2.1治療組口服本發明按照具體實施例1制得的膠囊,早晚各一次。療程30天。
[0029]2.2空白組口服安慰劑膠囊,早晚各一次。療程30天。
[0030]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0031]3.1療效標準
[0032]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試驗室檢查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減輕,病情得到控制,實驗室檢查改善或正常。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
[0033]3.2治療統計結果見表1。
[0034]表1兩組療效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手足徐動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羅布麻14份、吳茱萸12份、武靴藤8份、牡丹皮12份、地骨皮10份、金銀花12份、沒藥10份、黨參14份、黃芪12份、山藥14份、雞血藤10份、白茅根14份、黃精8份、大云9份、沙苑子12份、夏枯草12份。
【文檔編號】A61P25/14GK103479900SQ201310253282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24日
【發明者】陳英娣 申請人:陳英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