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個體化外耳道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個體化外耳道支架。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由于各種原因所致的外耳道狹窄或閉鎖患者,在行外耳道重建術后,要求長期進行外耳道填塞或支撐來維持其形態,但由于多數病人都不能長期堅持,因此術后再狹窄或閉鎖的發生率很高,而外耳道再狹窄或閉鎖后,重建聽力又會下降,甚至下降到術前水平,手術宣告失敗。因此,外耳道重建術后,其形態的維持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各種各樣的外耳道支撐方法和材料應運而生,如硅膠管、鈦網、合金支架、紗條填塞、膨脹海綿、橡膠,但總的來說,這些材料均存在堵塞影響聽力,摘取不便,一旦使用這些材料和方法置入外耳道的支撐物后,與外耳道不完全密合,佩帶時受力不均,不能調整支撐力量和形態,因而容易壓迫損傷外耳道皮膚,長期填塞會造成感染,造成局部潰爛、組織壞死等術后并發癥,操作的難度大,需要由醫生來完成,患者需頻繁前往醫院就診,既不經濟又很費時,因此大多數患者難以長期堅持,導致術后再狹窄或閉鎖,無法達到治愈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個體化外耳道支架,所述個體化外耳道支架是患者外耳道成形術后的治療裝置,填塞支撐外耳道,預防術后外耳道狹窄或閉鎖,在人造外耳道腔道內并與外耳道直接接觸的醫用器材。本實用新型所 述個體化外耳道支架,包括支架本體和持柄,所述持柄設在支架本體外側,所述支架本體內部設有一支架孔。優選為,所述支架本體呈圓柱體形狀,采用柔性材料制造。優選為,所述支架本體的長度為外耳道的深度。優選為,所述支架孔的直徑為2mm,其長度貫通整個支架本體。優選為,所述持柄是斜向外伸的彈性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述個體化外耳道支架的優越效果在于:所述支架孔使得鼓膜與外界相通,從而既不影響聽力,又利于引流、通風和觀察;所述持柄利于患者方便地佩戴和摘取,只需要對患者進行簡單指導即可,所述個體化外耳道支架易清洗、養護,美觀、制造成本低,具推廣價值。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個體化外耳道支架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支架本體,2-支架孔,3-持柄。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所述個體化外耳道支架,包括支架本體I和持柄3,所述持柄3設在支架本體I外側,所述支架本體I內部設有一支架孔2。所述支架本體I呈圓柱體形狀,使用柔性材料制造,所述支架本體I外表面與外耳道的內壁完全貼合,所述支架本體I的長度為外耳道的深度,將支架本體I置入外耳道,即可起到填塞支撐的作用,避免了術后外耳道狹窄的問題,所述支架孔2的直徑為2mm,其長度貫通整個支架本體1,使空氣流通,不妨礙聲音的傳導,所述持柄3是透明結構的樹脂材料,佩戴時機體反應輕微,長期戴用舒適性好,所述支架本體I完全就位時,持柄3位于耳甲腔內,支架本體I摘取方便,并且所述持柄3是斜向外伸、細長的彈性體,從而避免意外觸碰時外力剛性地傳導至重建后的中耳,傷害中耳。在前期治療中,已經為40例患者制作了個體化外耳道支架,并隨訪跟蹤1-6年,始終堅持佩戴的患者達97.5%,經長期治療后,均無外耳道狹窄問題發生,也無其他并發癥問題發生。本實用新型所述個體化外耳道支架操作簡便、易清洗、養護,美觀、制造成本低,具推廣價值。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的任何變形`、改進、替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權利要求1.個體化外耳道支架,包括支架本體(I)和持柄(3),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柄(3)設在支架本體(I)外側,所述支架本體(I)內部設有一支架孔(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個體化外耳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體(I)呈圓柱體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個體化外耳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柄(3)是斜向外伸的彈性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個體化外耳道支架,包括支架本體和持柄,所述持柄設在支架本體外側,所述支架本體內部設有一支架孔。本實用新型所述個體化外耳道支架的優越效果在于所述支架孔使得鼓膜與外界相通,從而既不影響聽力,又利于引流、通風和觀察;所述持柄利于患者方便地佩戴和摘取,只需要對患者進行簡單指導即可,所述個體化外耳道支架易清洗、養護,美觀、制造成本低,具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A61F2/82GK203138757SQ20132018526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2日
發明者吳瑋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