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鎖定環及帶有該鎖定環的牽開器組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27446閱讀:764來源:國知局
鎖定環及帶有該鎖定環的牽開器組件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鎖定環,還涉及一種帶有該鎖定環的牽開器組件,該牽開器組件特別是用于微創脊柱手術。



背景技術:

椎間盤突出會造成對脊髓或神經根產生壓迫,引起手臂或腿部的疼痛,甚至會影響脊髓正常功能的發揮。對于椎間盤突出的治療通常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若椎間盤突出的癥狀在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之下沒有改善,則需要選擇進行“椎間盤切除術”,即,切除壓迫神經根的椎間盤突出部分以緩解癥狀。

微創內窺鏡切除術(MED)是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的椎間盤切除手術方式。微創內窺鏡切除術具有切口小、對組織的破壞小等優點,因此其術后康復的時間也較短,且對脊柱穩定性的影響也較小。目前用于微創內窺鏡切除術的手術系統例如包括美敦力公司開發的METRx系統。

現有的微創內窺鏡切除手術系統中包括呈大致圓柱形的通道管(或稱“牽開器”)。在手術過程中,首先在需要進行手術的人體位置處開設出切口,然后將通道管該插入該預先形成的切口中,隨著通道管的插入,切口處的肌肉和軟組織等人體組織被牽開,從而提供手術用的脊柱入口。

圖3示出了一種目前常用的牽開器組件100的正視圖。其中牽開器組件100包括呈大致圓柱形的通道管110和固定連接在通道管110上的鎖定環120。鎖定環120的一段呈環形,用于固持通道管110,鎖定環120的另一端為自由端,可在該自由端上連接操作手柄(未示出),外科醫師在手術過程中通過對操作手柄的控制來操作牽開器組件100。在將牽開器組件100的通道管110插入患者人體上預先形成的切口以形成手術通道之后,外科醫師可將手術器械經 通道管110伸到手術位置處,例如患者的脊柱等。

在以上所述的牽開器組件100中,每個鎖定環120只能與特定尺寸的通道管配套使用,而對于不同尺寸的通道管110,則需要有不同尺寸的鎖定環120與之配合使用。而且,出于衛生和避免交叉感染的考慮,通常牽開器系統是一次性的,在手術完成之后,需要將通道管110連通鎖定環120一起丟棄,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的成本。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牽開器組件,其能夠克服以上所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鎖定環,該鎖定環能夠可拆卸地連接于通道管,形成模塊化的牽開器組件,而且該鎖定環能夠適應不同尺寸的通道管。

本實用新型的鎖定環從近側到遠側依次包括:柄部;環形部,環形部能夠套設在通道管上,以夾持通道管;以及鎖定部,鎖定部連接在柄部和環形部之間,且包括第一鎖定機構,其中,第一鎖定機構的調節致使環形部的尺寸改變,從而夾緊或松開環形部對通道管的夾持。

具有上述結構的鎖定環能夠可拆卸地連接到通道管上,從而形成模塊化的牽開器組件,并且,通過鎖定機構的調節,環形部的尺寸改變,從而該鎖定環可適用于不同尺寸的通道管。

進一步地,鎖定環的鎖定部還包括鎖定基部,鎖定基部從柄部的遠端向著遠側延伸。

第一鎖定機構包括第一懸臂和第一鎖定旋鈕,第一懸臂的近端為自由端,第一懸臂的遠端與環形部相連接,并且在第一懸臂和鎖定基部之間形成有貫穿的第一狹槽,對第一鎖定旋鈕的操作使第一狹槽的收緊或松開。

鎖定部包括貫穿第一懸臂和鎖定基部的通孔,通孔中容納有螺桿,螺桿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從第一懸臂伸出在外,以及,第一端上設置有第一外螺紋,第一鎖定旋鈕上設置有第一內螺紋,第一外螺紋與第一內螺紋互相匹配。

較佳地,鎖定部還包括第二鎖定機構,其中第二鎖定機構包括內窺鏡孔,內窺鏡能夠穿過內窺鏡孔,且第二鎖定機構的調節致使內窺鏡孔的尺寸改變,從而夾緊或松開內窺鏡。

該第二鎖定機構包括第二懸臂和第二鎖定旋鈕,第二懸臂的近端為自由端,第二懸臂的遠端與環形部相連接,并與鎖定基部的遠端部分地聯接,在第二懸臂和鎖定基部之間形成非貫穿的第二狹槽,第二狹槽的近端為開放的,第二狹槽的遠端為閉合的,且第二狹槽中形成有內窺鏡孔,對第二鎖定旋鈕的操作將導致第二狹槽的收緊或松開,進而使得內窺鏡孔的尺寸變化。

與第二鎖定機構相對應,上述螺桿的第二端從第二懸臂伸出在外,第二端上設置有第二外螺紋,第二鎖定旋鈕上設置有第二內螺紋,第二外螺紋和第二內螺紋互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牽開器組件,該牽開器組件包括:通道管以及如上所述的鎖定環,該鎖定環可拆卸地連接在通道管上。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牽開器組件的立體圖,其中該牽開器組件的通道管和鎖定環連接在一起。

圖2示出了圖1所示牽開器組件的鎖定環的立體圖。

圖3示出了一種現有技術的牽開器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要說明的是,附圖中所示的僅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其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在附圖所示的實施例的基礎上對本發明進行各種顯而易見的修改、變型、等效替換,并且在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在以下所描述的不同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可以任意組合,而這些都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文中所使用的“上”、“下”、“遠”、“近”等關于方位的用語是參照本實用新型的通道管和鎖定環在手術過程中相對于進行手術的外科醫生所處的位置而言的。其中,“上”、“近”指的是手術過程中向上和/或面對著外科醫生的那個方向;“下”、“遠”指的是手術過程中向下和/或遠離外科醫生的那個方向,或者說是朝向患者的那個方向。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牽開器組件,其包括通道管1以及鎖定在通道管1上的鎖定環2。圖2單獨示出了鎖定環2的立體圖。下面將主要結合圖2來具體描述鎖定環2的結構。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鎖定環2從近側向遠側依次主要包括柄部21、鎖定部22和環形部23。其中,柄部21的近端可與未示出的操作桿相連,供外科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握持和操作,環形部23可套設在通道管1上,以夾持通道管1,鎖定部22則連接在柄部21和環形部23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鎖定環2的結構中的鎖定部22可以用于調節環形部23對通道管1的夾持。具體來說,通過操作鎖定部22,可以將環形部23夾緊到通道管1的上端11,或者將環形部23從通道管1的上端11松開。此外,鎖定部22還包括用于固定內窺鏡的結構,這將在下文中詳細描述。

從圖2中還可看出,鎖定部22包括從柄部21的遠端朝著遠側延伸出的鎖定基部30、第一鎖定機構31和第二鎖定機構32。在圖2所示的較佳結構中,第一鎖定機構31和第二鎖定機構32分別位于鎖定基部30的兩側。下面將具體描述第一鎖定機構31和第二鎖定機構32的結構。

在圖2所示的結構中,第一鎖定機構31位于鎖定基部30的一側,且包括第一懸臂41。第一懸臂41的遠端與環形部23的一端相連接,第一懸臂41的近端為自由端。在第一懸臂41和鎖定基部30之間形成有貫穿的第一狹槽43。

第二鎖定機構32位于鎖定基部30的另一側,且包括第二懸臂51。與第一懸臂41相同,第二懸臂51的近端為自由端。第二懸臂51的遠端與環形部23的另一端相連接,并且還與鎖定基部30的遠端部分地相連接。由 此,在第二懸臂51和鎖定基部30之間形成非貫穿的第二狹槽53,該第二狹槽53的近端為開放的,遠端為閉合的。并且,如圖2中所示的,第二狹槽53的遠端處形成有內窺鏡孔54,在手術過程中為外科醫生提供手術視野的內窺鏡穿過該內窺鏡孔54。

鎖定部22上還設置有依次貫穿第一懸臂41、鎖定基部30和第二懸臂51的通孔,螺桿60穿過該通孔,且其兩端分別從第一懸臂41和第二懸臂51各自的外表面伸出。

如圖3所示,在螺桿60伸出第一懸臂41的第一端61上安裝有第一鎖定旋鈕42。螺桿60的第一端61上可以設置有有外螺紋,而第一鎖定旋鈕42上設有相匹配的內螺紋,從而第一鎖定旋鈕42可螺紋連接在螺桿60的第一端61上,并可相對于螺桿60旋轉。

類似地,在螺桿60伸出第二懸臂51的第二端62上安裝有第二鎖定旋鈕52。螺桿60的該第二端62上也可以設置有有外螺紋,而第二鎖定旋鈕52則相應地設有相匹配的內螺紋,從而第二鎖定旋鈕52可螺紋連接在螺桿60的第二端62上,并可相對于螺桿60旋轉。

從以上所公開的第一鎖定機構31的結構可知,當旋轉第一鎖定旋鈕42時,該第一鎖定旋鈕42將沿著朝向或遠離第一懸臂41的方向平移,從而收緊或松開第一懸臂41和鎖定基部30之間的第一狹槽43,進而縮小或放大環形部23的尺寸。由此,可使環形部23如圖1所示的那樣夾緊到通道管1上或從通道管1松開。

從以上所公開的第二鎖定機構32的結構可知,在內窺鏡延伸穿過內窺鏡孔54并到達手術位置之后,外科醫生可以旋轉第二鎖定旋鈕52,使得第二鎖定旋鈕朝向第二懸臂51的方向平移,從而收緊第二懸臂51和鎖定基部30之間的第二狹槽53。由此造成內窺鏡孔54的尺寸縮小,從而可固定住內窺鏡。當沿著相反的方向旋轉第二旋轉部55時,第二狹槽53被松開,進而內窺鏡孔54的尺寸變大,從而松開對內窺鏡的緊固。

從以上關于鎖定環2的結構的公開內容可以看到,該鎖定環2允許實現模塊化的牽開器組件。

具體來說,通過該鎖定環2第一鎖定機構31,使環形部23的尺寸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調節。這樣,本實用新型的鎖定環2可以適用于多種尺寸的通道管1。而且,通過第一鎖定結構31,鎖定環2與通道管1可拆卸地互相連接。這樣,在手術完成之后,若需要丟棄通道管1,只需將鎖定環2與通道管1分離即可,將通道管1丟棄,而鎖定環2可重復使用。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鎖定環2還包括第二鎖定機構32,用于夾持內窺鏡。由此,通過鎖定環2一個部件就能實現對通道管1的操作和對內窺鏡的夾持。

<其它變形結構>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描述,在此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對上述結構進行多種修改,這些修改仍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之內。例如:

雖然圖中顯示內窺鏡孔形成于第二狹槽的遠端,但內窺鏡孔并不必須設置在第二狹槽的遠端,其也可以是位于第二狹槽中任意合適的位置處。

除了以上所具體描述的第一和第二鎖定機構的結構之外,還可采取本領域中已知的其它合適的結構,只要其能夠起到收緊和松開第一和第二狹槽的效果即可。例如,可以采用彈性結構來實現第一和第二鎖定機構,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克服該彈性結構的彈性力使環形部/內窺鏡孔的尺寸變大,而在撤去外力時,在彈性結構的彈性力作用下,環形部/內窺鏡孔的尺寸縮小,從而能夠夾緊通道管/內窺鏡。

在以上所述的實施例中,同一個通孔穿過第一、第二懸臂和鎖定基部,從而第一和第二鎖定旋鈕可連接在同一個螺桿的兩端上。但是,這種結構也并不是必須的。第一和第二鎖定旋鈕也可分別連接在不同的兩個螺桿上,這兩個螺桿分別穿過第一懸臂、鎖定基部以及穿過第二懸臂和鎖定基部。這樣的結構同樣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以上所述的鎖定環同時包括第一和第二鎖定機構,分別用于固持通道管和內窺鏡。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了解,就實現模塊化的牽開器組件這一 目的而言,第一鎖定機構就足以實現該目的,而第二鎖定機構則是可選的結構。

此外,以上是以脊柱手術為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用于其它手術部位,例如膝蓋、肩部、手部、手腕、腳踝等等。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