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拆分針灸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拆分針灸針,它包括針體和與針體固定連接的針柄,針體由針尖和針身組成,針尖和針身一體形成,針柄包含針柄前部和針柄尾部,針柄前部和針柄尾部螺紋旋接,針身的針身末端固定在針柄前部內;本實用新型可使患者在腕踝針留針過程中即使自由隨意活動而不會感覺到任何不適,實現長時間留針,從而達到臨床應有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種可拆分針灸針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針灸針,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腕踝針療法的針灸針。
【背景技術】
[0002]腕踝針療法屬于針灸的一個重要分支,自問世以來因其簡、便、驗的特點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目前臨床醫生將0.25mmX40mm普通針灸針用于腕踝針療法。該類針灸針由針體和針柄兩個部分組成,其中,針體頭部為針尖,針柄部分是針體的延長,且為方便把持,針柄的長度必須大于30mm。對于慢性疾病的治療,醫生要求患者留針大于4小時,甚至要求留針24小時,但在臨床實際應用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針柄太長,即使患者腕踝關節輕微的活動,觸及針柄移動會造成疼痛,患者根本不能堅持長時間留針,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0003]臨床上有些醫生為減輕患者疼痛,實現長時間留針,常采用自行剪斷針柄并用橡皮膠固定的做法,但常因操作不當發生斷針等醫療事故。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針灸針針柄過長而在腕踝針留針過程中易造成活動后疼痛、不適合長時間留針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拆分針灸針,該針灸針不僅可用于日常針灸臨床應用,而且將針柄拆分后可實現腕踝針長時間留針而不產生疼痛。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拆分針灸針,它包括針體和與針體固定連接的針柄,其中,針體由針尖和針身組成,針尖和針身一體形成,針柄包含針柄前部和針柄尾部,針柄前部和針柄尾部螺紋旋接,針身的針身末端固定在針柄前部內。
[0006]進一步地,所述針柄前部上具有一凸起,該凸起上開有外螺紋;針柄尾部上開有一凹槽,該凹槽內開有內螺紋,外螺紋旋入內螺紋,實現針柄前部和針柄尾部的螺紋旋接。
[0007]進一步地,所述針柄前部和針柄尾部的外圓周開有螺紋。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完成腕踝針施針后,將針柄拆分,僅留下針柄前部,可使患者在腕踝針留針過程中即使自由隨意活動而不會感覺到任何不適,實現長時間留針,從而達到臨床應有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針灸針主視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針灸針的剖視圖;
[0011]圖中:針體1、針柄2、針尖3、針身4、針柄前部5、針柄尾部6、螺紋7、外螺紋8、內螺紋9、針身末端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0013]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可拆分針灸針包括針體I和與針體I固定連接的針柄2,其中,針體I由針尖3和針身4組成,針尖3和針身4 一體形成,針柄2包含針柄前部5和針柄尾部6,針身4的針身末端10固定在針柄前部5內,針身末端10的設計使得針體I與針柄前部5的連接更可靠。針柄前部5上具有一凸起,該凸起上開有外螺紋8,針柄尾部6上開有一凹槽,該凹槽內開有內螺紋9,外螺紋8旋入內螺紋9,實現針柄前部5和針柄尾部6的螺紋旋接。
[0014]針柄2徑向稍大于針體I徑向,針柄前部5和針柄尾部6的外圓周開有螺紋7以增加摩擦力,方便握持和旋轉拆下。
[0015]在實際腕踝針療法操作過程中,醫生手持針柄2,針身4與皮膚呈30度角,針尖3快速進入皮下,針身4貼近皮膚表面,針刺深度約為35_。需要留針時,醫生一手握住針柄前部5,一手握住針柄尾部6,針柄尾部6朝逆時針旋轉,拆下針柄尾部6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拆分針灸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針體(I)和與針體(I)固定連接的針柄(2),其中,針體(I)由針尖(3)和針身(4)組成,針尖(3)和針身(4) 一體形成,針柄(2)包含針柄前部(5)和針柄尾部(6),針柄前部(5)和針柄尾部(6)螺紋旋接,針身(4)的針身末端(10)固定在針柄前部(5)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可拆分針灸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針柄前部(5)上具有一凸起,該凸起上開有外螺紋(8);針柄尾部(6)上開有一凹槽,該凹槽內開有內螺紋(9),外螺紋(8)旋入內螺紋(9),實現針柄前部(5)和針柄尾部(6)的螺紋旋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可拆分針灸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針柄前部(5)和針柄尾部(6)的外圓周開有螺紋(7)。
【文檔編號】A61H39/08GK203493912SQ201320610625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明者】梁宜, 周杰, 方劍喬, 林咸明, 劉喆, 陳勤 申請人: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