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及其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醫用敷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及其制作方法。該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包括表面保護層,所述表面保護層的一側設有治療墊;所述治療墊包括依次排列的納米纖維膜、抗菌殼聚糖膜和海藻酸鹽層,所述海藻酸鹽層與所述表面保護層連接。按照本發明制作的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對傷口的諸如止血、抗菌、促進傷口愈合和止痛具有顯著的效果。貼合性、透氣性、舒適性更佳,可以防止對傷口造成的粘連,具有較高的吸水性和保濕功能。
【專利說明】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用敷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繃帶的作用是覆蓋創面,其上的敷料是幫助傷口愈合,其中,目前在醫療上普遍使用的敷料,存在以下不足:
[0003]1、敷料的吸液防滲漏效果差;2、易與傷口發生粘連,撤離敷料時易造成二次損傷;
3、敷料自身不具有抗菌、促進愈合和止痛的功能,造成大量抗生素的使用;4、敷料不具有減少疤痕的功能。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及其制作方法,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0005]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包括表面保護層,所述表面保護層的一側設有治療墊;所述治療墊包括依次排列的納米纖維膜、抗菌殼聚糖膜和海藻酸鹽層,所述海藻酸鹽層與所述表面保護層連接。
[0006]優選的,所述治療墊的厚度為0.03mm-10mm。
[0007]優選的,所述納米纖維膜的纖維直徑為10-1000nm。
[0008]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9]通過具有生物活性的膠原蛋白膜和透明質酸膜中的一種或兩種制備納米纖維膜;
[0010]通過脫乙酰度> 80%的殼聚糖制備抗菌殼聚糖膜;
[0011]通過海藻酸鹽制備海藻酸鹽層;
[0012]將納米纖維膜、抗菌殼聚糖膜和海藻酸鹽層按順序疊加形成治療墊;
[0013]通過自粘型聚氨酯防水透氣薄膜制備表面保護層;
[0014]將治療墊上的海藻鹽酸層與表面保護層疊加連接,制成傷口再生修復繃帶。
[0015]進一步的,制備納米纖維膜為:選取具有生物活性的膠原蛋白膜和透明質酸膜中的一種或兩種制備靜電紡絲原液,減壓脫泡后,在強電場存在下,通過對高分子溶液導入靜電荷,使所述靜電紡絲原液在電場中射流從而制備納米纖維膜。
[0016]進一步的,制備抗菌殼聚糖膜為:選取脫乙酰度> 80%的殼聚糖制備殼聚糖靜電紡絲原液,減壓脫泡后,在強電場存在下,通過對高分子溶液導入靜電荷,使之在電場中射流從而制備抗囷殼聚糖月旲。
[0017]進一步的,制備抗菌殼聚糖膜為:選取脫乙酰度> 80%的殼聚糖纖維經針刺或水刺,得到的克重為100-220g/m2的殼聚糖纖維非織造布構成抗菌殼聚糖膜。
[0018]進一步的,制備海藻酸鹽層為:選取海藻酸鈉配成靜電紡絲原液,減壓脫泡后,在靜電紡絲設備中進行靜電紡絲,得到海藻酸鈉膜,將海藻酸鈉膜浸泡在2%的氯化鈣溶液
2-12小時,然后再用純凈水洗滌、干燥得到海藻酸鹽層。
[0019]進一步的,制備海藻酸鹽層為:選取長度為20_80mm并且纖度為0.6-4dteX的海藻酸鹽纖維,經非織造工藝中的針刺或水刺,得到的克重為80-240g/m2的海藻酸鹽纖維非織造布構成海藻酸鹽層。
[0020]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及其制作方法,存在以下優點:
[0021]①可與活性組織特別是血液相兼容,無免疫原性和免疫反應性;
[0022]②調節創面氧張力、促進毛細血管形成從而加速傷口愈合;
[0023]③潮濕、微酸的環境有利于中性粒細胞發揮作用,增強局部殺菌能力,降低感染發生率;
[0024]④對于水分和電解物有良好的通透性,并能與不平整的創面緊貼但不粘連,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
[0025]⑤機械強度和可塑性強,根據創面需要可制備成各種形狀和大小;
[0026]⑥外觀柔軟,感覺舒適,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可用于大面積創傷、燒傷;慢性創面和難治性壓瘡;面部及體表美容手術;手、足和關節等結構復雜難以進行包扎固定的部位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的爆炸圖。
[0028]圖中:
[0029]1、表面保護層;2、納米纖維膜;3、抗菌殼聚糖膜;4、海藻酸鹽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31]如圖1所示,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包括表面保護層1,表面保護層I的一側設有治療墊;治療墊包括依次排列的納米纖維膜2、抗菌殼聚糖膜3和海藻酸鹽層4,海藻酸鹽層4與表面保護層I連接。
[0032]優選的,治療墊的厚度為0.03mm-10mm。
[0033]優選的,納米纖維膜2的纖維直徑為10-1000nm。
[0034]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5]通過具有生物活性的膠原蛋白膜和透明質酸膜中的一種或兩種制備納米纖維膜
2;
[0036]通過脫乙酰度> 80%的殼聚糖制備抗菌殼聚糖膜3 ;
[0037]通過海藻酸鹽制備海藻酸鹽層4 ;
[0038]將納米纖維膜2、抗菌殼聚糖膜3和海藻酸鹽層4按順序疊加形成治療墊;
[0039]通過自粘型聚氨酯防水透氣薄膜制備表面保護層I ;
[0040]將治療墊上的海藻鹽酸層與表面保護層I疊加連接,制成傷口再生修復繃帶。
[0041]制備納米纖維膜2為:選取具有生物活性的膠原蛋白膜和透明質酸膜中的一種或兩種制備靜電紡絲原液,減壓脫泡后,在強電場存在下,通過對高分子溶液導入靜電荷,使靜電紡絲原液在電場中射流從而制備納米纖維膜2。[0042]利用靜電紡絲法制備的納米纖維膜2具有極高的比表面積、高孔隙率和相互連通的三維網狀結構,因此能夠為皮膚細胞生長提供細胞外基質類似的微環境,促進細胞生長與發育,進而促進傷口愈合,與傳統敷料相比,傷口愈合速度平均加快3-5天,并且能顯著減少疤痕的形成,疤痕尺寸減小30-60%。
[0043]制備抗菌殼聚糖膜3為兩種方式,一種是選取脫乙酰度> 80%的殼聚糖制備殼聚糖靜電紡絲原液,減壓脫泡后,在強電場存在下,通過對高分子溶液導入靜電荷,使之在電場中射流從而制備抗圃殼聚糖I旲3。
[0044]另一種是選取脫乙酰度> 80%的殼聚糖纖維經針刺或水刺,得到的克重為100-220g/m2的殼聚糖纖維非織造布構成抗菌殼聚糖膜3。
[0045]脫乙酰度> 80%的殼聚糖具有顯著的抗菌性,能有效的阻止細菌對傷口的感染,從而加快傷口愈合,并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0046]制備海藻酸鹽層4為兩種方式,一種是選取海藻酸鈉配成靜電紡絲原液,減壓脫泡后,在靜電紡絲設備中進 行靜電紡絲,得到海藻酸鈉膜,將海藻酸鈉膜浸泡在2%的氯化鈣溶液2-12小時,然后再用純凈水洗滌、干燥得到海藻酸鹽層4。
[0047]另一種是選取長度為20_80mm并且纖度為0.6_4dtex的海藻酸鹽纖維,經非織造工藝中的針刺或水刺,得到的克重為80-240g/m2的海藻酸鹽纖維非織造布構成海藻酸鹽層4。
[0048]海藻酸鹽層4為傷口提供鈣離子,促進凝血止痛、吸液保濕,促進傷口愈合。
[0049]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及其制作方法,存在以下優點:
[0050]①可與活性組織特別是血液相兼容,無免疫原性和免疫反應性;
[0051]②調節創面氧張力、促進毛細血管形成從而加速傷口愈合;
[0052]③潮濕、微酸的環境有利于中性粒細胞發揮作用,增強局部殺菌能力,降低感染發生率;
[0053]④對于水分和電解物有良好的通透性,并能與不平整的創面緊貼但不粘連,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
[0054]⑤機械強度和可塑性強,根據創面需要可制備成各種形狀和大小;
[0055]⑥外觀柔軟,感覺舒適,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可用于大面積創傷、燒傷;慢性創面和難治性壓瘡;面部及體表美容手術;手、足和關節等結構復雜難以進行包扎固定的部位等。
[0056]該傷口再生修復繃帶不限定各層結構的厚度,可以根據不同的傷口種類與時期選取不同的厚度;每層都可以添加抗生素等藥物成分。另外,也不限定繃帶的具體形狀,可以根據需要制成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多邊形等。
[0057]總之,與傳統敷料相比,本發明提供的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對傷口的諸如止血、抗菌、促進傷口愈合和止痛具有顯著的效果。貼合性、透氣性、舒適性更佳,可以防止對傷口造成的粘連,具有較高的吸水性和保濕功能。可廣泛用于傷口止血,促進傷口及潰瘍愈合,減少疤痕,在燒燙傷、醫學整容和美容除斑等方面也具有顯著效果。
[005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保護層,所述表面保護層的一側設有治療墊;所述治療墊包括依次排列的納米纖維膜、抗菌殼聚糖膜和海藻酸鹽層,所述海藻酸鹽層與所述表面保護層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墊的厚度為0.03mm-1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傷口再生修復繃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纖維膜的纖維直徑為 IO-1OOOnm0
4.一種傷口再生修復繃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通過具有生物活性的膠原蛋白膜和透明質酸膜中的一種或兩種制備納米纖維膜; 通過脫乙酰度> 80%的殼聚糖制備抗菌殼聚糖膜; 通過海藻酸鹽制備海藻酸鹽層; 將納米纖維膜、抗菌殼聚糖膜和海藻酸鹽層按順序疊加形成治療墊; 通過自粘型聚氨酯防水透氣薄膜制備表面保護層; 將治療墊上的海藻鹽酸層與表面保護層疊加連接,制成傷口再生修復繃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 述的傷口再生修復繃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納米纖維膜為:選取具有生物活性的膠原蛋白膜和透明質酸膜中的一種或兩種制備靜電紡絲原液,減壓脫泡后,在強電場存在下,通過對高分子溶液導入靜電荷,使所述靜電紡絲原液在電場中射流從而制備納米纖維膜。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傷口再生修復繃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抗菌殼聚糖膜為:選取脫乙酰度> 80%的殼聚糖制備殼聚糖靜電紡絲原液,減壓脫泡后,在強電場存在下,通過對高分子溶液導入靜電荷,使之在電場中射流從而制備抗菌殼聚糖膜。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傷口再生修復繃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抗菌殼聚糖膜為:選取脫乙酰度> 80%的殼聚糖纖維經針刺或水刺,得到的克重為100-220g/m2的殼聚糖纖維非織造布構成抗菌殼聚糖膜。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傷口再生修復繃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海藻酸鹽層為:選取海藻酸鈉配成靜電紡絲原液,減壓脫泡后,在靜電紡絲設備中進行靜電紡絲,得到海藻酸鈉膜,將海藻酸鈉膜浸泡在2%的氯化鈣溶液2-12小時,然后再用純凈水洗滌、干燥得到海藻酸鹽層。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傷口再生修復繃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海藻酸鹽層為:選取長度為20-80mm并且纖度為0.6-4dtex的海藻酸鹽纖維,經非織造工藝中的針刺或水刺,得到的克重為80-240g/m2的海藻酸鹽纖維非織造布構成海藻酸鹽層。
【文檔編號】A61L15/52GK103768650SQ201410038110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6日
【發明者】張平 申請人:深圳市博立生物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