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醫藥【技術領域】。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按照君臣佐使原則配伍組方,方中制乳香、制沒藥、炒杜仲、伸筋草、雞骨草、當歸、蘇木、五倍子、山甲、透骨草同歸心肝脾,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為君藥;木瓜、制馬錢子、血竭、地龍、紅花、蜈蚣、蝎子、二花藤、白芷、肉桂具有散血通經、消結止痛的功效,為臣藥;佐以煅自然銅、骨碎補、土元、川斷、螃蟹、牛膝,益肝補腎、續筋接骨;香元、小茴香、片姜黃具有行氣止痛,引藥達病所的效果,為使藥;諸藥合用,具有活血化瘀、舒經通絡、消腫止痛、強筋壯骨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骨傷諸證,對骨折、脊柱炎、股骨頭壞死等療效顯著。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以及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屬于中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骨傷的病因中醫認為,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兩類。骨傷的外因是指外界作用于人體的骨骼而致損傷的因素,主要系外力傷害,但與外感六淫及邪毒盛染有密切的關系。外力作用可以損傷人體的皮肉筋骨而引起各種損傷。如跌撲、墮墜、撞擊、閃挫、壓軋、負重、刀槍、勞損等所引起的損傷都與外力有關。根據外力性質不同,可分為直接暴力、間接暴力、肌肉強烈受縮和持續勞損。跌打損傷或者遭受外力打擊,都有可能導致筋骨斷裂和關節脫位,最終使氣血不暢。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若太過或不及,引起人體發病者,稱之為“六淫”。六淫中風寒濕邪最容易侵害人體,尤其是寒邪。風寒進入人體,侵襲經絡,會引起氣血不通,出現氣滯血瘀,筋骨失于溫煦,筋脈攣縮,屈伸不利,久之就會導致股骨頭壞死。外感六淫可引起筋骨、關節疾患,導致關節疼痛或活動不利。《諸病源侯論.卒腰痛侯》指出:“夫勞傷之人,腎氣虛損,而腎主腰腿,其經貫腎絡脊,風邪乘虛,卒入腎經,故卒然而患腰痛”。外傷后再感受毒邪,乘虛而入,郁而化熱,熱盛肉腐。附骨成膿,膿毒不泄,蝕筋破骨,則可引起局部和全身癥侯。此外,外來邪毒侵襲人體(如過多的使用激素類藥物,大量的輻射等),使得人體陰陽失去平衡,機體功能減退,經絡受阻,氣血運行紊亂,不能正常濡養筋骨則有可能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內因是指由于人體內部變化的影響而致損傷 的因素。骨傷的發生無論是急性損傷與慢性勞損,內傷和外傷,主要是由于外力傷害等外在因素所致,但也都有它的各種不同的內在因素和一定的發病規律。內因包括:年齡、體質、解剖、病理、職業、先天等因素和七情內傷。骨傷致病因素都可以導致淤血,很多傷病也是淤血繼發,淤血發生后,即阻滯經絡筋脈之氣,血不得運行,引起組織失養發生病變。瘀血阻滯,或傷五臟氣機,故《諸病源侯論》有“卒然致損,故氣血隔絕,不得周
TyC ο
[0003]骨傷后期腫脹是骨傷患者在傷口愈合過程中,受傷的肢體由于骨膜的生長造成受傷部位及其遠端出現持續性腫脹。骨傷后的腫脹往往難以消除,或者消除后又出現復腫的現象,給肢體血液循環造成影響,嚴重時還會引起骨筋膜室并發癥,影響骨傷患者的康復。
[0004]骨傷勞損是指超越生理能力的活動,會導致機體組織的慢性損傷,勞損的性質是“積勞成疾”和“積逸成病”。長期的過度勞動引起肌肉筋骨長期處于疲勞狀態,使局部氣血耗散而失養,氣虛血滯,發生病變或肌肉筋絡過度而體力衰減,筋肉對骨、關節維系力減弱,往往因輕微的活動或運動方向變異而致筋出槽、骨錯縫。勞損致病特點為多由輕及重、由表及里、由筋及骨和關節、由氣血而及腑臟。或雖因一時閃挫致急性損傷,而閃挫外力僅為誘因,其內因是勞損。所以閃挫雖治,但勞損未愈,導致痛勢纏綿,反復發作。其原因是局部氣血不足或淤血內停,筋脈受阻而失養,風寒濕等外邪侵襲而成痹或其它骨關節病變。其發病可累及俯臟,尤以腎為明顯。腎主腰腳,腰為腎之俯,腰部長期勞累耗傷氣血,氣虛精虧則腎更虛。不僅損傷筋骨,還可損傷氣血,或因血絡受傷出血形成血淤。《靈樞?百病始生》說“用力過度,則脈絡傷。脈絡傷則血外溢,陰脈絡傷則血內溢”。可見,骨傷勞損造成的內出血,不僅損耗氣血,而且溢出之血變成淤血,從而變生它病,導致受傷部位出現淤血。淤血是人體內血液停積不流的產物,是氣血的病理變化,是潛在的致病因子。淤血致病主要是阻滯經脈,導致局部血氣不通而失養,引起經脈、筋骨、附臟等器官的病變。淤積日久,可出現寒、熱變化等征候。
[0005]中醫認為,內臟器官的調補對治療骨傷極其重要,尤其是肝、腎、脾等器官。這是因為肝血主筋,肝血充盈,筋得所養,肝血不足,筋的功能會發生異常;腎主骨,藏精氣,精生骨髓,骨髓充實,則骨骼堅強;脾主肌肉,人體的肌肉依賴脾胃消磨水谷化生氣血以資濡養。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
[0007]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0008]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9]一種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組成:制乳香25~30份、制沒藥20~25份、骨碎補25~35份、土元25~35份、木瓜45~55份、伸筋草25~30份、炒杜仲25~35份、 血竭10~18份、雞骨草55~65份、小茴香25~35份、蜈蚣25~35份、地龍30~35份、紅花25~30份、片姜黃30~35份、制馬錢子10~15份、香元30~40份、川斷30~40份、煅自然銅25~35份、白芷15~25份、蝎子20~28份、二花藤45~55份、透骨草50~60份、肉桂15~18份、牛膝25~35份、當歸30~40份、蘇木35~50份、螃蟹20~25份、五倍子30~40份、山甲25~30份。
[0010]優選的,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組成:制乳香25份、制沒藥25份、骨碎補30份、土元35份、木瓜50份、伸筋草25份、炒杜仲30份、血竭15份、雞骨草60份、小茴香35份、蜈蚣30份、地龍35份、紅花30份、片姜黃35份、制馬錢子12份、香元35份、川斷35份、煅自然銅30份、白芷20份、蝎子25份、二花藤50份、透骨草50份、肉桂15份、牛膝25份、當歸35份、蘇木50份、螃蟹20份、五倍子35份、山甲25份。
[0011]各原料藥功效簡述如下:
[0012]乳香:為橄欖科乳香屬植物乳香樹、鮑達乳香樹、野乳香樹等皮部滲出的油膠樹月旨;含樹脂如α,β_乳香脂酸、乳香樹脂烴、表羽扇豆醇乙酸酯等,樹膠如阿拉伯雜多糖酸、西黃芪膠黏素等,揮發油如菔烯、α,β-水芹烯、α-樟腦烯醛、枯醛、水芹醛等;性味辛、苦,溫,歸心、肝、脾經;能活血、行氣、止痛;主治心腹疼痛、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跌打瘀痛、癰疽腫毒、瘡潰不斂等;現代藥理學證明乳香具有抗炎、鎮痛、降低膽固醇、提高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等作用。
[0013]沒藥:為橄欖科沒藥屬植物沒藥樹及同屬植物樹干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含樹脂如α及β罕沒藥酸、α及β、Y沒藥酸、沒藥尼酸、α及β罕沒藥酚、罕沒藥樹脂、沒藥萜醇、菔烯、枯醛、檸檬烯、桂皮醛等,并含多種呋喃倍半萜類化合物如8 α -甲氧基莪術呋喃二烯、8 α -乙酰基莪術呋喃二烯等;性味苦、平,歸心、甘、脾經;能祛瘀、消腫、定痛;主治胸腹痛、痛經、經閉、癥瘕、跌打腫痛、癰腫瘡瘍、目赤腫痛;現代藥理學證明沒藥具有降血月旨、抗炎、鎮痛、退熱、收斂、抗菌及甲狀腺素樣作用。[0014]骨碎補:為槲蕨科槲蕨屬植物槲蕨、秦嶺槲蕨及光葉槲蕨的根莖;根莖含柚皮苷、7-羊齒烯、3-雁齒烯、β-谷留醇、菜油留醇及四環三萜類化合物:環木菠蘿留醇乙酸酯、環水龍骨留醇乙酸酯、環鴉片留烯醇乙酸酯、里白烯、里白醇、環勞頓醇、環勞頓酮、環麻根醇、三十二烷酸等;性味苦、溫,歸肝、腎經;能補腎強骨、活血止痛,主治腎虛腰痛、足膝痿弱、耳鳴耳聾、牙痛、久泄、遺尿、跌打骨傷及斑禿等;現代藥理學證明骨碎補具有強骨、乙酯鏈霉素的耳毒性、降血脂、強心等作用。
[0015]土元(地鱉、土鱉):為鱉蠊科地鱉屬動物地鱉或冀地鱉屬動物冀地鱉的雌蟲全體;雌蟲干燥體內含脂肪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還含谷氨酸、丙氨酸、酪氨酸等17種氨基酸,又含具有血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樣成分,生物堿以及膽留醇,二十八烷醇、β_谷留醇、十八烷基甘油、尿嘧啶、尿囊素等,并含鉀、鎂、鈣、鋅、磷等28種無機元素,揮發油含20個化合物,主要成分為萘、樟腦、正己醛、2-乙基環丁醇、3-甲基丁醛、醋酸乙酯等;性味咸、寒,歸肝經;能破血逐瘀、續筋接骨;主治血瘀經閉、癥瘕積塊、跌打瘀腫、筋傷骨折、木舌重舌等;現代藥理學證明土元具有抗凝血、調脂等作用。 [0016]木瓜:為薔薇科木瓜屬植物皺皮木瓜的果實;含有三萜類成分如3-0-乙酰熊果酸、3-0-乙酰坡模醇酸、白樺脂酸、齊墩果酸,脂肪酸類如蘋果酸、酒石酸、枸櫞酸、4-甲氧基苯甲酸、琥珀酸、苯甲酸等,還含有10-二十九烷醇、β_谷甾醇、β_谷甾醇-6-D-葡萄糖苷;性味酸、溫,歸肝、脾、胃經;能舒筋活絡、和胃化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酸重、筋脈拘攣、吐瀉轉筋、水腫、痢疾等;現代藥理學證明木瓜具有保肝、抗菌等作用。
[0017]伸筋草:為石松科石松屬植物石松、華中石松及燈籠草屬植物燈籠草的全草;石松含生物堿:石松堿、棒石松寧堿、棒石松毒及煙堿等,萜類化合物如α -芒柄花醇、石松三醇、石松四醇酮、千層塔烯二醇等,植物留醇如谷留醇、豆留醇、菜油留醇、阿魏酸、壬二酸和大黃素甲醚,燈籠草含生物堿:垂石松堿、羥基垂石松堿、去氧垂石松堿、煙堿等,萜類化合物如21-表千層塔烯二醇、千層塔烯二醇、千層塔三醇、垂石松酸A及B,植物留醇如β-谷留醇、豆留醇、菜油留醇,還含垂石松黃酮苷;性味苦、辛,平;能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止咳、解毒;主治風寒濕痹、關節酸痛、皮膚麻木、四肢軟弱、黃疸、咳嗽、跌打損傷、瘡瘍、皰疹、燙傷等;現代藥理學證明伸筋草具有消炎鎮痛等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平滑肌有積極的影響。
[0018]杜仲:為杜仲科杜仲屬植物杜仲的樹皮;含有多種木脂素及其苷類成分,如右旋丁香樹脂酚、右旋丁香樹脂酚葡萄糖苷、右旋松脂酚、右旋表松脂酚等,還含有黃酮類如山柰素、槲皮素、陸地棉苷、紫云英苷等,環烯醚萜類如桃葉珊瑚苷、杜仲苷、筋骨草苷、杜仲醇、杜仲醇苷等,酚性成分如咖啡酸、綠原酸、綠原酸甲酯、香草酸等,三萜成分如白樺脂醇、白樺脂酸、熊果酸等,以及苯丙氨酸、賴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蘇氨酸、纈氨酸等17種游離氨基酸和鍺、硒等15種微量元素;性味甘、微辛、溫,歸肝、腎經;能補肝腎、強筋骨;主治腰膝酸痛、風濕痹痛等;現代藥理學證明杜仲具有降血壓、增強免疫等作用。
[0019]血竭:為棕櫚科黃藤屬植物麒麟竭果實和藤莖中的樹脂;含黃酮類如血竭紅素、血竭素、去甲基血竭紅素、去甲基血竭素、血竭黃烷A等,萜類如海松酸、異海松酸、松香酸、去氫松香酸、山達海松酸等,苷類如1,2,4,5-四氯甲氧基苯、五梗五加苷B等,芳香族如對羥基苯甲酸乙酯、二對羥基苯基甲烷、對羥基苯酚等;性味甘、咸,平,歸心、肝經;能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斂瘡;主治跌打損傷、內傷瘀痛、痛經、產后瘀阻腹痛、外傷出血不止、瘰疬等;現代藥理學證明血竭具有抗炎、抗菌、抗血栓等作用,還對環核苷酸、纖維蛋白溶解活性產生影響。
[0020]雞骨草:為豆科相思子屬植物廣東相思子的全草;全草粗皂苷水解產物含多種三萜類皂苷元:相思子皂醇A-G、相思子皂醇、大豆皂醇A及B、葛根皂醇A、槐花二醇、廣東相思子三醇、甘草次酸等,還含相思子皂苷、膽堿、相思子堿等,根中含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性味甘、微苦,涼;能清熱利濕、散瘀止痛;主治黃疸、胃痛、風濕骨痛、跌打瘀痛、乳癰等;現代藥理學證明雞骨草具有保肝作用,對腸平滑肌有影響。
[0021]小茴香:為傘形科茴香屬植物茴香的果實;含有揮發油如反式-茴香腦、檸檬烯、小茴香酮、愛草腦、Y-松油烯、α -菔烯等,其脂肪油中含有脂肪酸如10-十八碳烯酸、花生酸、棕櫚酸、肉豆蘧酸、硬脂酸等,果實還含有香豆素類如傘形花內酯、花椒毒素、歐前胡內酯等多種有效成分;茴香性味辛,溫;歸肝、腎、膀胱、胃經;能溫腎暖肝,行氣止痛,和胃;主治寒疝腹痛,脘腹冷痛,食少吐瀉,脅痛,腎虛腰痛,痛經等;現代藥理學證明茴香具有抗潰瘍、利膽等功效,其揮發油對真菌孢子、鳥型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明顯抑制作用。
[0022]蜈蚣:為蜈蚣科蜈蚣屬動物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的全體;少棘蜈蚣全蟲含有兩種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胺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質,還含有脂肪油、膽留醇、蟻酸等,另含鳥氨酸、牛磺酸、天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以及磷、鉀、鈉、鈣、鎂等28種無機元素等活性成 分;多棘蜈蚣全蟲含有類蜂毒樣及類組胺樣物質、溶血蛋白,還含有脂肪、蟻酸等;外角皮含幾丁質、脫乙酰幾丁質、葡萄糖胺、酸性磷酸酶、胡蘿卜素、蝦黃質酯等,以及與少棘蜈蚣相同的15種脂肪酸(十四碳酸、十五碳酸、棕櫚酸、十七碳酸、油酸、亞油酸等)等活性成分;性味辛、溫,歸肝經;能祛風、定驚、攻毒、散結;主治中風、驚癇、破傷風、風濕頑痹、瘡瘍、瘰疬、毒蛇咬傷;現代藥理學證明蜈蚣具有延緩衰老、抗炎、鎮痛、抑菌、抗腫瘤、抗驚厥等作用。
[0023]地龍:為鉅蚓科環毛蚓屬動物參環毛蚓和通俗環毛蚓、威廉環毛蚓、櫛盲環毛蚓等的全體;參環毛蚓和背暗異唇蚓含蚯蚓素、蚯蚓解熱堿、蚯蚓毒素等,還含6-羥基嘌呤、黃嘌呤、腺嘌呤、鳥嘌呤、胍、膽堿,又含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賴氨酸等氨基酸;性味咸、寒,歸肝、肺、腎經;能止痙、熄風、通絡、平喘;主治熱病發熱狂躁、驚癇抽搐、肝陽頭痛、目赤腫痛、中風偏癱、風濕痹痛、小兒疝疾、肺熱喘咳、咽喉紅腫、鼻衄、小便不通等;現代藥理學證明地龍具有降壓、抗癌、平喘、抗炎、鎮痛及促進傷口愈合、解熱等作用。
[0024]紅花:(藏紅花):為菊科紅花屬植物紅花的花;花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如紅花苷、前紅花苷、紅花黃色素A及B、紅花明苷Α、6-羥基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苷、槲皮素-7-葡萄糖苷、山柰酚-3-蕓香糖苷等,查耳酮,多酚類如綠原酸、咖啡酸、兒茶酚、多巴等,還含有80余種揮發性成分如馬鞭烯酮、桂皮酸甲酯、丁香烯、1-十五碳烯等,16種氨基酸如賴氨酸、帶有苯環和含硫的氨基酸,脂肪酸類如棕櫚酸、肉豆蘧酸、月桂酸、油酸、亞油酸等,另含有紅花多糖(由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與半乳糖以β_鏈連接的一種多糖)、具降血壓作用的丙三醇-呋喃阿拉伯糖-吡喃葡萄糖苷等活性成分;性味辛、溫,歸心、肝經;能活血通經、祛瘀止痛;主治血瘀經閉、痛經、瘀阻腹痛、胸痹心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關節疼痛、中風偏癱、斑疹等;現代藥理學證明紅花具有抗炎、抗凝血、抗氧化、增強免疫活性等作用。
[0025]片姜黃:為姜科植物溫郁金的干燥根莖;含揮發油類如莪術二酮、莪術醇、α及β-菔烯、莰烯、檸檬烯、1,8-桉葉素、龍腦、異龍腦、樟腦、松油醇、丁香烯、丁香油酚、姜黃烯、姜烯、莪術福嫩烯酮、姜黃酮、溫郁金萜醇、莪術呋喃二烯等,又含β-谷留醇;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能行氣破血、消積止痛;主治血氣心痛、飲食積滯、脘腹脹痛、血滯經閉、痛經、癥瘕痞塊、跌打損傷等;現代藥理學證明片姜黃具有抗腫瘤、抗早孕、抗菌、保肝、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0026]馬 錢子:為馬錢科馬錢子屬植物馬錢的種子;含多種生物堿如番木鱉堿、馬錢子堿、異番木鱉堿、異馬錢子堿、偽馬錢子堿、伊卡金、番木鱉次堿等,還含異馬錢子堿氮氧化物和2-羥基-3-甲氧基番木鱉堿,15-羥基番木鱉堿、原番木鱉堿、3-甲氧基伊卡金等活性成分;性味苦、寒,歸肝、脾經;能通絡止痛、散結解毒;主治風濕痹痛、肌膚麻木、肢體癱瘓、跌打損傷、癰疽瘡毒、喉痹、牙痛、癘風、頑癬、惡性腫瘤等;現代藥理學證明馬錢子具有抗炎、抗腫瘤、鎮痛、鎮咳、祛痰等作用。
[0027]香元(沉香):為瑞香科沉香屬植物沉香、白木香含樹脂木材;含揮發油,其中倍半萜成分有沉香螺醇、沉香醇、石梓呋喃、α及β_沉香呋喃、二氫沉香呋喃等,還含沉香木質素、鵝掌楸堿等,以及2- (2-苯乙基)色酮類及其二聚體;性味辛、苦,溫,歸腎、脾、胃經;能溫中降逆、暖腎納氣;主治脘腹冷痛、嘔吐呃逆、氣逆喘息、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等;現代藥理學證明香元對消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均具有調節作用。
[0028]川斷(續斷):為川續斷科川續斷屬植物川續斷的根;含環烯醚萜糖苷如當藥苷、馬錢子苷、茶茱萸苷等,三萜皂苷如川續斷皂苷Hl等,揮發油如蒔蘿艾菊酮、4-甲基苯酚、3-甲基苯酚、苯酚及丙酸乙酯等,還含有常春藤皂苷元、谷留醇、胡蘿卜苷、蔗糖及含量較多的微量元素鈦等;性味苦、辛,微溫,歸肝、腎經;能補肝腎、強筋骨、調血脈、止崩漏;主治腰背酸痛、肢節痿痹、跌打創傷、損筋折骨、胎動漏紅、血崩、帶下、癰疽瘡腫等;現代藥理學證明川斷具有改善骨質疏松、促進骨損傷愈合、延緩衰老、抗炎、鎮痛、抗凝等作用。
[0029]自然銅:為硫化物類黃鐵礦族礦物黃鐵礦;主要含有二硫化鐵(FeS2),亦含有銅、鎳、砷、銻、硅、鋇、鉛等雜質;性味辛、平,歸肝、腎經;能散瘀止痛、續筋接骨;主治跌打損傷、筋斷骨折、瘀滯腫痛;現代藥理學證明自然銅具有促進骨折愈合、抗真菌等作用。
[0030]白芷:為傘形科當歸屬植物白芷和杭白芷的根;含有香豆素類如歐前胡內酯、異歐前胡內酯等,珊瑚菜素,白當歸素等,還含有香豆素葡萄糖苷類如紫花前胡苷等多種活性成分;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能祛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主治感冒頭痛、眉棱骨痛、癰疽瘡瘍等,現代藥理學證明白芷具有鎮痛鎮靜、解熱抗炎、抑制腫瘤、抗微生物等作用,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冠脈、興奮呼吸中樞。
[0031]蝎子(全蝎):為鉗蝎科鉗蝎屬動物東亞鉗蝎的全體;含蝎素,系一種類似蛇毒神經毒的蛋白質,粗毒中含多種蝎毒素,包括昆蟲類神經毒素、甲殼類神經毒素、哺乳動物神經毒素、抗癲癇活性的多肽-抗癲癇肽(AEP),鎮痛活性多肽如蝎毒素III等,全蝎水解液含有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等,還含有三甲胺、甜菜苷、銨鹽、苦味酸羥胺、膽甾醇、卵磷脂等,另含脂肪酸類如蝎酸、牛磺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等;性味咸、辛、平,歸肝經;能熄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主治小兒驚風抽搐、癲癇、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頭痛、風濕頑痹、破傷風、瘰疬痰核、風疹腫毒等;現代藥理學證明蝎子具有抗癲癇、鎮痛、抗血栓、抗腫瘤等作用。
[0032]二花藤(金銀忍冬、金銀藤):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金銀忍冬的莖葉及花;葉含黃酮類成分如六羥基穗花杉雙黃酮、槲皮素、單-O-甲基穗花杉雙黃酮等;性味甘、淡,寒;能祛風、清熱、解毒;主治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目赤腫痛、肺癰、乳癰、濕瘡等;現代藥理學證明二花藤具有抗菌作用,還能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
[0033]透骨草:為大戟科地構葉屬植物地構葉的全草;地上部分含黃酮成分如香葉木素、藤黃菌素等,全草含吡唳生物堿成分如speranskatines A、B, speranculatines A、B、C等;性味辛、溫,歸肝、腎經;能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散瘀消腫、解毒止痛;主治風濕痹痛、筋骨攣縮、寒濕腳氣、腰部扭傷、癱瘓、閉經、瘡癤腫毒等。
[0034]肉桂:為樟科樟屬植物肉桂的干皮、枝皮;含揮發油類如桂皮醛、乙酸桂皮醛、桂皮酸乙酯、苯甲酸芐酯、苯甲醛、香豆素、菖蒲烯、原兒茶酸等,又含兒茶素衍生物如左旋-表兒茶素、桂皮鞣質4-~等,以及黃酮類和二萜類,還含錫蘭桂皮素、脫水錫蘭桂皮醇、消旋-丁香樹脂酚、桂皮苷、歸脾多糖AX等;性味辛、甘,熱,歸腎、脾、心、肝經;能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小便不利或頻數、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諸證,命門火衰、火不歸源、戴陽、格陽、及上熱下寒、面赤足冷、頭暈耳鳴、口舌糜破,脾腎虛寒、脘腹冷痛、食減便溏,腎虛腰痛,寒濕痹痛,寒疝疼痛,宮冷不孕、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陰疽流注、或虛寒癰瘍膿成不潰、或潰后不斂;現代藥理學證明肉桂具有抗潰瘍、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菌、抗腫瘤、延緩衰老等作用。
[0035]牛膝(川牛膝):為莧科川牛膝屬(杯莧屬)植物川牛膝的根;性味甘、微苦,平,歸肝、腎經;能活血祛瘀、祛風利濕;主治血瘀經閉、難產、胞衣不下、產后瘀血腹痛、熱淋、石淋、痛經、風濕藥膝疼痛、跌打損傷;現代藥理學證明川牛膝具有利膽、降脂、促進機體代謝等作用。
[0036]當歸:為傘形科當歸屬植物當歸的根;含有多種揮發油和有機酸,還含有二十多種無機元素和多糖類成分;性味甘、辛、苦,溫,歸肝、心、脾經;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主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現代藥理學證明當歸能影響血液與造血系統,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抗輻射、抗腫瘤、抗炎鎮痛及抗損傷等作用。
[0037]蘇木:為豆科蕓實屬植物蘇木的心材;含色原烷類化合物如3-去氧蘇木酮B、蘇木酚、表蘇木酚等,還含巴西蘇木素、巴西蘇木素衍生物I及2,又含黃酮類成分如商陸黃素、鼠李素、槲皮素等,另含二苯并環氧庚烷類化合物如原蘇木素A、B、D、E-l、E-2及10-0-甲基原蘇木素B,以及蘇木苦素J及P、二十八醇、β -谷留醇及蒲公英賽醇等;性味甘、咸、微辛,平,歸心、肝、大腸經;能活血祛瘀、消腫定痛;主治婦人血滯經閉、痛經、產后瘀阻心腹痛、產后血暈、癰腫、跌打損傷、破傷風等;現代藥理學證明蘇木具有抗癌、免疫抑制及抗排斥反應作用,還對血液及循環系統有影響。
[0038]螃蟹(蟹):為方蟹科絨螯蟹屬動物中華絨螯蟹和日本絨螯蟹的肉和內臟;中華絨螯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Α、硫胺素、核黃素、煙酸、膽甾醇等,還含有三磷酸腺苷酶、α-皮黃質、葉黃素、蝦黃質等,肌肉含10余種游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組氨酸、精氨酸量較多,還含有酰基輔酶A脫氫酶、磷脂、三酰甘油等,前腮及后腮含環磷酸腺苷依賴性蛋白激酶,后腮還含有5-羥色胺和多巴胺的受體、蛋白激酶C,前腮、線粒 體部分及微粒體部分含Na+、K+-ATP酶等;性味咸,寒;能清熱、散瘀、消腫解毒;主治濕熱黃疸、產后瘀滯腹痛、筋骨損傷、癰腫疔毒、漆瘡、燙傷等。
[0039]五倍子:為漆樹科鹽膚木屬植物鹽膚木、青麩楊、紅麩楊等樹上寄生倍蚜科昆蟲角倍蚜或倍蛋蚜后形成的蟲癭;鹽膚木的蟲癭主含五倍子鞣質,還含有五倍子油脂肪酸如癸酸、月桂酸、肉豆蘧酸、棕櫚酸、硬脂酸、油脂、亞油酸、亞麻酸,以及鞣酸和沒食子酸等;性味酸、澀,寒,歸肺、大腸、腎經;能斂肺、止汗、澀腸、固精、止血、解毒;主治肺虛久咳、自汗盜汗、久痢久瀉、脫肛、白濁、癰腫瘡癤等;現代藥理學證明五倍子收斂、抗菌、抗腫瘤等作用。
[0040]山甲(穿山甲):為鯪鯉科鯪鯉屬動物鯪鯉的鱗片;含有硬脂酸、膽甾醇、N-丁基-二十三(碳)酰胺等,又含鋅、鈉、鈦、鈣、鉛、硅等18種元素,另含有天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等16種游離氨基酸,以及揮發油和水溶性生物堿等多種活性成分;性味咸、微寒,歸肝、胃經;能活血通經、下乳、消癰;主治血瘀經閉、癥瘕、風濕痹痛、癰腫、瘰疬等;現代藥理學證明穿山甲具有抗凝血、降低血液黏度、抗炎等作用,對外周血流量及耐缺氧能力有一定調節作用。
[0041]上述重量份以克為單位時,為九十天的用藥量。
[0042]一種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可以采用常規方法制備成顆粒劑、粉劑、丸劑、片劑、膠囊劑等劑型,本發明僅分別提供一種膠囊劑和丸劑的制備方法。
[0043]一種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按照重量份數準確取各原料藥,在200~250°C下烘烤15~30分鐘,冷卻后粉碎、過篩得藥粉,裝囊即得膠囊劑。
[0044]膠囊劑的用法與用量:每粒0.5g,每日3次,每次7粒,溫開水送服。
[0045]一種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按照重量份數準確取各原料藥,在200~250°C下烘烤15~30分鐘,冷卻后粉碎、過篩得藥粉;取藥粉與輔料混合,制成藥丸,烘干即得丸劑。
[0046]所述藥粉與輔料的質量比為100: (10~20),優選100:15。輔料優選為淀粉。
[0047]丸劑的用法與用量:每丸0.35g,每日3次,每次11丸,溫開水送服。
[004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49]本發明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根據中醫理論,按照君臣佐使原則配伍組方,方中制乳香、制沒藥、炒杜仲、伸筋草、雞骨草、當歸、蘇木、五倍子、山甲、透骨草同歸心肝脾,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為君藥;木瓜、制馬錢子、血竭、地龍、紅花、蜈蚣、蝎子、二花藤、白芷、肉桂具有散血通經、消結止痛的功效,為臣藥;佐以煅自然銅、骨碎補、土元、川斷、螃蟹、牛膝,益肝補腎、續筋接骨;香元、小茴香、片姜黃具有行氣止痛,引藥達病所的效果,為使藥;諸藥合用,相輔相成,合配伍理,具有活血化瘀、舒經通絡、消腫止痛、強筋壯骨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骨傷,如骨折、脊柱炎、股骨頭壞死等癥。
[0050]本發明從整體觀念出發,內外并治,筋骨并重,以動靜結合為原則進行辨證論治。上述中藥組合物能改善微循環及異常的血流變狀態,化瘀生新,消腫定痛,促進血管生長,修復筋骨再生,鎮痛抗炎及抗骨質疏松,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保證組織的有效灌注,給骨細胞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內外環境,能有效治療骨傷。其中,對骨折、脊柱炎、股骨頭壞死病癥的療效顯著,對其他骨傷的有效率達100%。
[0051]上述各原料藥在本方中的功效和作用如下:
[0052]制乳香:可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生肌,也可鎮痛消炎;
[0053]制沒藥:能散血祛瘀、消腫定痛,配乳香可活血散瘀、行氣舒筋,配穿山甲、血竭可活血散瘀、消腫止痛,配煅自然銅可消腫生肌、燥濕解毒;[0054]骨碎補:可補腎、活血、止血,又可療骨中邪毒、風熱疼痛、泄濕、通經;
[0055]土元:能破瘀血、續筋骨;
[0056]木瓜:可平肝舒筋、和胃化濕,是轉筋的要藥,有較好的舒筋活絡作用,且能祛濕除痹;
[0057]伸筋草:可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血,治風寒濕痹、關節酸痛、皮膚麻木、四肢軟弱、水腫、跌打損傷,取其舒筋活絡,多與乳香、沒藥、紅花等配伍;
[0058]炒杜仲:能益肝腎、養筋骨、去關節濕淫;
[0059]血竭:可活血散瘀、止痛;
[0060]雞骨草:能清熱解毒、舒肝止痛,祛骨傷瘀血、疼痛;
[0061]小茴香:可活血、利氣、止痛;
[0062]蜈蚣:能祛風、功毒、散結;
[0063]地龍:可通經活絡、活血化瘀,配伍益氣行血藥常用于氣虛血瘀,經絡不利;
[0064]紅花:可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利氣通絡; [0065]片姜黃:可破血行氣,通經止痛;
[0066]制馬錢子:有散結消腫、通絡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跌打損傷、癰疽腫痛、風濕頑痹、類風濕關節痛,其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之力,實遠勝于其他藥物;
[0067]香元:可疏肝理氣、寬中、活血、祛痰,抑制血栓形成;
[0068]川斷:可補肝腎、續筋骨、通行百脈,能續絕傷而調氣血;
[0069]煅自然銅:能散瘀止痛、接骨續筋,對骨折愈合有促進作,常配乳香、沒藥、川斷、骨碎補;
[0070]白芷:可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還有解熱、鎮痛、抗炎的作用;
[0071]蝎子:可祛風、定痙、止痛、通絡、解毒;
[0072]二花藤:能清熱解毒、抗炎,疏散風熱,調節免疫;
[0073]透骨草:可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散瘀消腫、解毒止痛;
[0074]肉桂:能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活血通經;
[0075]牛膝:可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祛瘀、消腫,疏通脈絡,流利關節,引藥下行;
[0076]當歸:能養營養血、補氣生精、祛痛、利筋骨,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身辛溫以散之,使氣血各有所歸;
[0077]蘇木:既能行血祛瘀、疏通筋脈,又能消腫止痛,故為傷科之要藥,常與乳香、沒藥、血竭、自然銅等配伍;
[0078]螃蟹:能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清熱,續絕傷;
[0079]五倍子:有消腫止痛之效,適用于跌打損傷、扭挫傷、閉合性骨折及骨傷血塊的消除;
[0080]山甲:可消腫化膿、散淤通絡、活血鎮痛,除風寒濕痹、止血。
[0081]本發明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簡單,將其制成膠囊劑或丸劑便于攜帶,適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及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82]下述實施例僅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0083]實施例1
[0084]本實施例中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組成:制乳香25份、制沒藥25份、骨碎補25份、土元35份、木瓜45份、伸筋草30份、炒杜仲25份、血竭18份、雞骨草55份、小茴香35份、蜈蚣25份、地龍35份、紅花25份、片姜黃35份、制馬錢子10份、香元40份、川斷30份、煅自然銅35份、白芷15份、蝎子28份、二花藤45份、透骨草60份、肉桂15份、牛膝35份、當歸30份、蘇木50份、螃蟹20份、五倍子40份、山甲25份。
[0085]上述重量份以克為單位時,為九十天的用藥量。
[0086]本實施例中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按照重量份數準確取各原料藥,在220°C下烘烤20分鐘,冷卻后粉碎、過篩得藥粉;取藥粉與淀粉混合,藥粉與淀粉的質量比為100:15,制成藥丸,烘干即得丸劑。
[0087]丸劑的用法與用量:每丸0.35g,每日3次,每次11丸,溫開水送服。[0088]實施例2
[0089]本實施例中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組成:制乳香25份、制沒藥25份、骨碎補30份、土元35份、木瓜50份、伸筋草25份、炒杜仲30份、血竭15份、雞骨草60份、小茴香35份、蜈蚣30份、地龍35份、紅花30份、片姜黃35份、制馬錢子12份、香元35份、川斷35份、煅自然銅30份、白芷20份、蝎子25份、二花藤50份、透骨草50份、肉桂15份、牛膝25份、當歸35份、蘇木50份、螃蟹20份、五倍子35份、山甲25份。
[0090]上述重量份以克為單位時,為九十天的用藥量。
[0091]本實施例中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按照重量份數準確取各原料藥,在230°C下烘烤20分鐘,冷卻后粉碎、過篩得藥粉,裝囊即得膠囊劑。
[0092]膠囊劑的用法與用量:每粒0.5g,每日3次,每次7粒,溫開水送服。
[0093]實施例3
[0094]本實施例中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組成:制乳香30份、制沒藥20份、骨碎補35份、土元25份、木瓜55份、伸筋草25份、炒杜仲35份、血竭10份、雞骨草65份、小茴香25份、蜈蚣35份、地龍30份、紅花30份、片姜黃30份、制馬錢子15份、香元30份、川斷40份、煅自然銅25份、白芷25份、蝎子20份、二花藤55份、透骨草50份、肉桂18份、牛膝25份、當歸40份、蘇木35份、螃蟹25份、五倍子30份、山甲30份。
[0095]上述重量份以克為單位時,為九十天的用藥量。
[0096]本實施例中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按照重量份數準確取各原料藥,在250°C下烘烤15分鐘,冷卻后粉碎、過篩得藥粉,裝囊即得膠囊劑。
[0097]膠囊劑的用法與用量:每粒0.5g,每日3次,每次7粒,溫開水送服。
[0098]試驗例
[0099]選取97例已確診骨折病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30例,最大年齡患者81歲,最小年齡患者9歲。以上患者均服用本發明實施例2制備的膠囊劑,每粒0.5g,每日3次,每次7粒,溫開水送服。服藥后93例治愈,4例好轉,O例無效,統計結果顯示治愈率為96%,總有效率為100%。以上病例中最長服藥時間為100天,最短僅為15天,服藥期間均無不良反應發生。表明本發明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對骨折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
[0100]選取28例已確診脊柱炎病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最大年齡患者66歲,最小年齡患者12歲。以上患者均服用本發明實施例3制備的膠囊劑,每粒0.5g,每日3次,每次7粒,溫開水送服。服藥后23例治愈,4例好轉,I例無效,統計結果顯示治愈率為82%,總有效率為96.4%。以上病例中最長服藥時間為360天,最短僅為90天,服藥期間均無不良反應發生。表明本發明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對脊柱炎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
[0101]選取21例已確診股骨頭壞死病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最大年齡患者69歲,最小年齡患者19歲。以上患者均服用本發明實施例1制備的丸劑,每丸0.35g,每日3次,每次11丸,溫開水送服。服藥后18例治愈,2例好轉,I例無效,統計結果顯示治愈率為85.7%,總有效率為95.2%。以上病例中最長服藥時間為540天,最短僅為180天,服藥期間均無不良反應發生。表明本發明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對股骨頭壞死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 [0102]對其他骨傷如關節炎、骨質增生、扭傷、損傷等的總有效率均達100%。
[0103]療效判斷標準:
[0104]治愈:臨床癥狀消失,運動自如,恢復正常功能,體征消失;
[0105]好轉:臨床癥狀明顯好轉,運動功能顯著進步,體征大部分消失或明顯改善;
[0106]無效:治療前后無好轉的變化。
[0107]典型病例:
[0108]病例1:患者李某,男,27歲。患者因腰骶部疼痛反復發作一年余,加重六周。自述一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腰骶部疼痛,以晨起前為甚,起床活動后癥狀減輕或消失,由于不影響工作和生活,而未引起注意。近六周前上述癥狀加重,并出現雙膝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夜間翻身困難,晨僵明顯,持續時間大于I小時,背冷,肢體酸楚重著,陰雨天時疼痛加重,得溫痛減,伴有腰膝酸軟,體倦乏力。經醫院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遂來我處,診斷其證屬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寒濕痹阻,二便調,舌質淡暗,苔薄白,脈沉細。應治以散寒除濕通絡,濡養筋骨,滋養肝腎,補氣和血。與其服用本發明實施例2制備的膠囊劑,每粒0.5g,每日3次,每次7粒,溫開水送服,七天后疼痛減輕,十五天后能自由翻身,僵硬明顯減輕,繼續服用三個月后活動自如,各功能恢復正常,為鞏固療效又服用三個月,隨訪多次正常。
[0109]病例2:患者張某,女,39歲。自訴三年前在工地摔傷髖部,有疼痛感,關節活動正常,常服用鎮痛藥和消炎藥緩解,因做工程經常飲酒,近三個月內疼痛加重,牽扯至右膝關節,活動受限,不能下蹲,走路跛行,久站,久坐后行走困難,外展、內旋受限,周圍壓痛,不能行走,無右下肢肌力改變。醫院攝片診斷為髖右側股骨頭壞死,左側骨質增生。在中醫屬“骨痹、骨蝕”范疇,因傷筋,氣滯血瘀,脈絡瘀阻,濕熱蘊結,骨頭失養,腎陰不足,髓減骨枯所致。治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消腫止痛、濡養筋骨、滋養肝腎,改善血液循環障礙,修復筋骨再生。遂服用本發明實施例1制備的丸劑,每丸0.35g,每日3次,每次11丸,溫開水送月艮,十五天后疼痛減輕,一個月后能下蹲,可行走十余米,攝片顯示已有新骨再生,繼續服用三個月后可自如下蹲,關節活動正常,已無痛感,可行走千余米,左側骨質增生消失,右側髖部骨壞死已修復1/3以上,六個月時患者股骨頭骨小梁形成,骨質填充情況良好,塌陷部分基本修復,癥狀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患者經鞏固治療,攝片顯示股骨頭塑性良好,骨小梁清晰、均勻、關節表面恢復光滑,徹底痊愈。隨訪多次無復發。[0110]病例3:患者董某,男,55歲。自訴一月前跌倒受傷,經X線照片證實診斷中足骨有三處骨折,經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治療,現出現整個腳不能摁地,腫脹呈燒灼樣痛,腳指麻木乏力,因成骨因子缺乏,形成不愈合,病變癥狀猶在。中醫認為腎氣實則骨有生氣,瘀去則新生骨,筋和骨損傷后,需要氣血供應才能再生,促進其生長。治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補益肝腎、補氣養血。與其服用本發明實施例3制備的膠囊劑,每粒0.5g,每日3次,每次7粒,溫開水送服,七天腫脹基本消除、麻木消失、疼痛較大減緩,服用十五天癥狀消失,攝片顯示三處骨折基本愈合,一個月患者可自由走動,愈合良好。
[0111]病例4:患者女,65歲。自述半年前上樓梯時不小心扭傷,腿膝蓋腫,走路時疼。診斷其左膝關節內外側半月板前后角退變、損傷(II度),內側副韌帶損傷,髕上囊及關節囊積液,并左膝關節骨質退變,片中諸骨可見骨質增生征象,股骨內側髁及脛骨平臺內側局灶性骨髓水腫。半年來打針用藥皆不見效。與其服用本發明實施例2制備的膠囊劑,每粒0.5g,每日3次,每次7粒,溫開水送服,五天后關節積液減少,腫狀已銷大半,疼痛減輕,十五天后關節積液消除,關節血運正常,已不見腫狀現象,二十五天后損傷的半月板修復而達痊愈。
[0112]病例5:患者張某,男,16歲,學生。自述踢足球時不慎跌倒,裸關節處扭傷,疼痛,活動受限,局部腫脹,攝片排除骨折和關節受損。遂服用本發明實施例1制備的丸劑,每丸
0.35g,每日3次,每次11丸,溫開水送服,四天后腫痛消失,活動正常,治愈。
[0113]病例6:患者王某,女,48歲。自訴腰痛兩年有余,時輕時重,常服止痛藥緩解,近來加重,腰不能動,并右腿出現麻木、沉重,攝片顯示L4-L5\L5-S1椎間盤突出,L3、L4、L5骨質增生。與其服用本發 明實施例2制備的膠囊劑,每粒0.5g,每日3次,每次7粒,溫開水送服,二天后疼痛就有所減輕,十五天后腰可活動自如,疼痛大減,右腿麻木減輕、已無沉重感,三十天后一切癥狀消失,攝片顯示已無突出、增生癥狀,患者痊愈。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組成:制乳香25~30份、制沒藥20~25份、骨碎補25~35份、土元25~35份、木瓜45~55份、伸筋草25~30份、炒杜仲25~35份、血竭10~18份、雞骨草55~65份、小茴香25~35份、蜈蚣25~35份、地龍30~35份、紅花25~30份、片姜黃30~35份、制馬錢子10~15份、香元30~40份、川斷30~40份、煅自然銅25~35份、白芷15~25份、蝎子20~28份、二花藤45~55份、透骨草50~60份、肉桂15~18份、牛膝25~35份、當歸30~40份、蘇木35~50份、螃蟹20~25份、五倍子30~40份、山甲25~3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的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組成:制乳香25份、制沒藥25份、骨碎補30份、土元35份、木瓜50份、伸筋草25份、炒杜仲30份、血竭15份、雞骨草60份、小茴香35份、蜈蚣30份、地龍35份、紅花30份、片姜黃35份、制馬錢子12份、香元35份、川斷35份、煅自然銅30份、白芷20份、蝎子25份、二花藤50份、透骨草50份、肉桂15份、牛膝25份、當歸35份、蘇木50份、螃蟹20份、五倍子35份、山甲25份。
3.—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按照重量份數準確取各原料藥,在200~250°C下烘烤15~30分鐘,冷卻后粉碎、過篩得藥粉,裝囊即得膠囊劑。
4.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按照重量份數準確取各原料藥,在200~250°C下烘烤15~30分鐘,冷卻后粉碎、過篩得藥粉;取藥粉與輔料混合,制成藥丸,烘干即得丸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粉與輔料的質量比為100: (10~2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粉與輔料的質量比為100:15。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于治療骨傷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輔料為淀粉。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3961641SQ201410066551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6日
【發明者】魏紅衛, 董建中, 魏思怡, 閆杰青 申請人:魏紅衛, 董建中, 魏思怡, 閆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