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神經官能癥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神經官能癥的中藥,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制成的:石仙桃30g,黃芩10g,當歸10g,黃柏10g,炒酸棗仁30g,茯苓10g,首烏藤20g,煅龍骨30g,佩蘭10g,姜半夏15g,廣藿香10g,知母10g,茯神30g。本發明價格低廉,使用方便,治療時間短,不宜復發,治愈率達87.5%,有效率達95%。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神經官能癥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草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神經官能癥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神經官能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神經機能性疾病,包括神經衰弱、植物神經機能紊亂、癔病、早期精神分裂等。如:頭痛暈重、精神萎靡、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多夢嗜睡、情緒焦躁、易驚易怒、耳鳴頭脹、食欲不振等。現代醫學認為此病是由于急性精神創傷或長期的精神緊張及軀體疾病等因素造成中樞神經機能活動的慢性障礙和失調,具體來說就是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二大過程的失調,由長期的“超限抑制”的神經機制所產生的結果。目前,在臨床上治療神 經官能癥主要為西藥治療,西藥治療是對癥治療的治標療法,其主要成份是鎮靜劑和營養劑,治療效果不理想,毒副作用明顯,長時間服用對神經系統造成傷害,令廣大患者非常痛苦。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了一種治療神經官能癥的中藥,對治療失眠有顯著的療效。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神經官能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制成的:石仙桃30g,黃芩10g,當歸10g,黃柏10g,炒酸棗仁30g,茯苓10g,首烏藤20g,煅龍骨30g,佩蘭10g,姜半夏15g,廣藿香10g,知母10g,茯神30。
[0005]本發明中藥中的石仙桃性味:甘;微苦;涼。歸肺;腎經。功能主治:養陰潤肺;清熱解毒;利濕;消癒。主肺熱咳嗽;咳血;吐血;眩暈;頭痛;夢遺;咽喉腫痛;風濕疼痛;濕熱浮腫;痢疾;白帶;疳積;瘰疬;跌打損傷。黃芩性味: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當歸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黃柏性味:苦,寒。歸腎、膀胱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炒酸棗仁性味:甘、酸,平。歸肝、膽、心經。功能主治:補肝,寧心,斂汗,生津。用于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傷口渴。茯苓性味: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首烏藤性味:平;甘;歸心、肝經。功能主治:養心安神,祛風通絡。用于失眠多夢,血虛身痛,風濕痹痛;外治皮膚瘙癢。煅龍骨性味:甘澀,平。入心、肝、腎、大腸經。功能主治:重鎮安神鎮驚安神,斂汗固精,止血澀腸,生肌斂瘡。治驚癇癲狂,怔忡健忘,失眠多夢,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吐衄便血,崩漏帶下,瀉痢脫肛,潰瘍久不收口。佩蘭性味:辛,平。歸脾、胃、肺經。功能主治: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發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惡,口中甜膩,口臭,多涎,暑濕表癥,頭脹胸悶。姜半夏性味: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功能主治:降逆止嘔。用于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廣藿香性味:辛,微溫。歸脾、胃、肺經。功能主治: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知母性味:苦、甘,寒。歸肺、胃、腎經。功能主治: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茯神性味:甘淡,平。入心、脾經。功能主治:寧心,安神,利水。治心虛驚悸,健忘,失眠,驚癇,小便不利。上述諸藥合用,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補血活血,補肝、健脾寧心,祛風通絡,芳香化濕、化濁,醒脾開胃,養心安神之功效。 [0006]中醫理論認為,神經官能癥似屬于“郁證”、“虛勞”、“百合”、“失眠”、“眩暈”等病范疇。本發明中藥按照中醫“理、法、方、藥”的傳統習慣,參考了現代有關中藥的有效成份藥理作用的研究結果,結合起來進行配伍。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經過臨床應用證明,患者服用2~5個療程能有效治療失眠,其效果顯著,不易復發,用藥簡單,價格低廉,無毒副作用,其治愈率達87.5%,有效率達95%。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一種治療神經官能癥的中藥,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制成的:石仙桃30g,黃芩10g,當歸10g,黃柏10g,炒酸棗仁30g,茯苓10g,首烏藤20g,煅龍骨30g,佩蘭10g,姜半夏15g,廣藿香IOg,知母IOg,獲神30。
[0009]制備和服用方法:將石仙桃30g,黃芩10g,當歸10g,黃柏10g,炒酸棗仁30g,茯苓10g,首烏藤20g,煅龍骨30g,佩蘭IOg,姜半夏15g,廣藿香IOg,知母IOg,獲神30g藥物混合在一起,放在藥鍋內,放入清水漫過兩厘米浸泡I小時后,大火燒開,用文火慢熬,約30分鐘,取藥汁150ml,再加入熱水500ml,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取藥汁150ml,將兩遍煎得藥液混合后,待常溫后服用,一日一劑。每天早中晚飯后各服用100ml,連服15劑,為一療程,患者服用2~5個療程,即可治愈。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參加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
[0010]—種治療神經官能癥的中藥臨床療效總結:
[0011]一、一般資料:本發明中藥多年來應用于臨床,治療70例患者。年齡28-50歲,其中男25例,女45例;病程6個月一 4.5年。
[0012]二、診斷標準:心悸、呼吸困難、心前區疼痛或心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多汗、手足發冷、雙手震顫、尿頻等),伴隨多夢、失眠、心煩、頭暈、耳鳴等,排除各種器質性心臟病。
[0013]三、臨床療效標準:
[0014]治愈:自覺癥狀全部消失,不影響工作和生活;
[0015]好轉:自覺癥狀部分消失,輕度影響工作和生活;
[0016]無效:自覺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0017]四、治療結果:70例患者服用本發明湯劑,每日3次,飯前服用。15天為一療程。經一個療程治療,治愈率為85%,有效率98%。一般防治神經官能癥服用本發明60日內有效率為100%,治愈率為93%。通過治療所示,對患者無任何副作用,三大常規化驗及肝腎功能檢測未發現異常。
[0018]五、典型病例:[0019]1、史某,男,50歲,患神經官能癥,自行產生恐懼感,總是心里害怕,并伴有心血管系統癥狀,如心悸,心動過速,出汗,胃部不適,全身軟弱無辦,頭暈,想吐,體驗到不現實的感覺,經服用本發明湯劑30天,癥狀減輕,又服用本藥45天,癥狀全部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
[0020]2、彭某,女,45歲,患神經官能癥,總是緊張和憂慮,易受驚嚇,時常感到不安,神經質,對感覺老是模糊,疲乏頭暈,失眠,以及做出各種神經性癥狀,經服用本發明35天,諸癥減輕,后又服用本藥50天,癥狀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 [0021]3、于某,女,38歲,患神經官能癥I年,緊張憂慮,善怒易苦,疲乏無力,耳鳴頭暈,健忘,多夢失眠,腰腿酸軟。服用本發明30天,癥狀減輕,又服用30天,癥狀全部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神經官能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制成的:石仙桃30g,黃芩10g,當歸10g, 黃柏10g,炒酸棗仁30g,茯苓10g,首烏藤20g,煅龍骨30g,佩蘭10g,姜半夏15g,廣藿香IOg,知母IOg,獲神30g。
【文檔編號】A61K35/02GK103933354SQ201410168271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8日
【發明者】詹霞, 周麗, 于麗瑛 申請人: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