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肺陽虛型咳嗽的中藥方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肺陽虛型咳嗽的中藥方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組份的中藥原料制成:干姜5-10份,細辛5-10份,五味子5-15份,人參5-10份,白術5-15份,茯苓5-15份,紫菀3-8份,桑白皮3-8份,麻黃3-8份,附子5-12份,甘草8-20份,蘇子5-15份,橘皮5-15份,半夏5-15份,前胡5-15份,沉香5-10份。本發明溫肺益氣,降氣化痰,止咳平喘,對于肺陽虛型咳嗽的治療具有療效明顯、標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肺陽虛型咳嗽的中藥方劑
[0001]【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肺陽虛型咳嗽的中藥方劑。
[0002]【背景技術】:
肺陽虛證又稱肺虛寒證是指肺陽不足,氣虛衛外不固而出現的證候。多由內傷久咳、久哮,肺氣耗損所致。多是因為陽氣虧虛,肺失溫煦,常表現為咳嗽氣喘,畏冷肢涼,吐稀白痰,胸悶,苔白滑,脈弱等證,常伴有久咳,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癥狀。而目前對于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癥的治療多事采取藥物的直接治療,常常忽視了致病的真真原因來自肺陽虛,由于治標不治本往往治療效果不佳。
[0003]
【發明內容】
:
本發明就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對于肺陽虛型咳嗽的治療具有療效明顯、標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的中藥方劑。
[0004]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肺陽虛型咳嗽的中藥方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組份的中藥原料制成:干姜5-10份,細辛5-10份,五味子5-15份,人參5-10份,白術5_15份,茯苓5_15份,紫菀3-8份,桑白皮3-8份,麻黃3-8份,附子5-12份,甘草8_20份,蘇子5_15份,橘皮5_15份,半夏5-15份,前胡5-15份,沉香5-10份。
[0005]配方優選為:
干姜6份,細辛6份,五味子10份,人參6份,白術10份,獲茶10份,紫斃5份,桑白皮3份,麻黃3份,附子6份,甘草12份,蘇子10份,橘皮10份,半夏10份,前胡10份,沉香6份。
[0006]制備方法:
按重量組份取上述材料,篩選去渣,淘洗烘干,而后將白術炒制后備用,麻黃炙后備用,提取橘皮揮發油備用,將沉香粉碎成100目細粉備用,將除沉香與橘皮揮發油之外的其它原料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濃縮浸膏后加入沉香粉與橘皮揮發油充分攪拌后,霧化干燥后,經過滅菌后制成片劑或膠囊。
[0007]服藥說明:
每日服藥3次,每次服用5-10克,連續服藥I周為一個療程。
[0008]以下是各中藥原料的詳細說明:
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脘腹冷痛、嘔吐、泄瀉、亡陽厥逆、寒飲喘咳、寒濕痹痛等癥。本品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干姜浸劑和姜烯酮灌胃對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跖腫脹無明顯作用,姜烯酮劑量增加I倍則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其強度弱于消炎痛5mg/kg的作用。
[0009]細辛:味辛,性溫。歸心、肺、腎經。具有祛風,散寒,行水,開竅等功效。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細辛既能外散風寒,又能內祛陰寒,同時止痛、鎮咳功效較佳。此外,細辛還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陳代謝、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腫瘤患者化療和放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
[0010]五味子:《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為南、北二種。古醫書稱它室藉、玄及、會及,最早列于神農本草經上品中藥,用于滋補強壯之力,藥用價值極高,有強身健體之效。本品具有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等功效。治肺虛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盜汗,勞傷羸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本品還具有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御能力,對炭疽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0011]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心、腎。氣雄體潤,升多于降,具有補氣固脫,健脾益肺,寧心益智,養血生津的功效。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脫液所致元氣欲脫,神疲脈微;脾氣不足之食少倦怠,嘔吐泄瀉;肺氣虛弱之氣短喘促,咳嗽無力;心氣虛衰之失眠多夢,驚悸健忘,體虛多汗;津虧之口渴,消渴;血虛之萎黃,眩暈;腎虛陽萎,尿頻,氣虛外感。
[0012]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研究表明:本品煎劑具有調節胃腸運動、利尿、降血糖、保肝、抗凝、擴張血管、降壓、抑制細菌等功效,其所含的白術多糖具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動物實驗表明:白術提取物對動物水浸束縛應激性潰瘍,有顯著抑制效果。
[0013]茯苓:具《本草經疏》中記載:“茯苓,其味甘平,性則無毒,入手足少陰,手大陽,足太陰、陽明經,陽中之陰也。本品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本品中所含的茯苓酸、茯苓聚糖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腫瘤、鎮靜、降血糖、抗菌、防止肝細胞壞死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
[0014]紫菀:性溫,味苦、辛。具有潤肺下氣;化痰止咳的功效。主咳嗽;肺虛勞嗽;肺痿肺癰;咳吐膿血;小便不利。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慢性咳嗽氣喘。研究表明:本品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宋內氏)、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霍亂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0015]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脾經。具有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等功效。治肺熱喘咳,吐血,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本品還具有修復組織細胞,淡化疤痕等作用。
麻黃: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膀胱經。具有平喘,鎮咳,去痰,發汗,利尿,抗炎,解熱,興奮中樞的功效。本品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0016]附子:味辛;甘;性熱。歸心;腎;脾經。具《本草匯言》記載附子,回陽氣,散陰寒,逐冷痰,通關節之猛藥也。諸病真陽不足,虛火上升,咽喉不利,飲食不入,服寒藥愈甚者,附子乃命門主藥,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歸原,則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屬陽虛陰極之候,肺腎無熱證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研究表明:附子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輸 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擴張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環作用;附子對血壓的影響既有升壓又有降壓作用;附子回陽救這之功效主要是以強心抗休克作用為基礎;附子有顯著的抗緩慢型心律失常作用;附子煎劑對急性炎癥模型有明顯抑制作用。
[0017]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本品能鎮靜、保肝、解毒、解熱等功效,本品中所含的甘草素、甘草苷等有解痙、抑制胃液分泌、抗潰瘍等作用。
[0018]蘇子:味辛,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消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等功效。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癥。實驗表明:紫蘇油(0.1%)對變形桿菌、黑曲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對霉菌和酵母菌的作用明顯強於0.05%的尼泊金和0.3%的苯甲酸。紫蘇對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也有抑制作用。但臨床上對于葡萄球菌所致的疾病很少使用紫蘇,而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所致的腸胃炎病,則有用之。蘇子能擴張皮膚血管,刺激汗腺分泌,故有發汗作用,亦能減少支氣管分泌,緩解支氣管痙攣,因而有止咳袪痰作用。此外,蘇子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等作用。
[0019]橘皮:及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陳皮有三大類作用,一是導胸中寒邪,二破滯氣,三益脾胃。本品還具有抗炎、抗潰瘍、對多種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0020]半夏: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消腫止痛等功效。本品還具有抗潰瘍、降血脂、鎮靜催眠、抗腫瘤、解毒抗炎等作用。
[0021]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具有宣散風熱,下氣,消痰等功效。治風熱頭痛,痰熱咳喘,嘔逆,胸膈滿悶。研究表明:本品對原發性和繼發性血小板凝集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對原發性血小極凝集有促進作用。此外,本品還能增加呼吸道分泌液,說明有祛痰作用,且作用時間較長。
[0022]沉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腎、肺經。具有暖腎納氣,等功效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用于治療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等病癥。此外本品能和胃氣,升脾氣,性溫而不燥,善行而不泄。所以當你因為暴吃生冷的食物而嘔吐不止,或因吃進不干凈的食物而患上霍亂都可以服用沉香。除此之外,沉香還是老年人的健康福星,老年人容易便秘,但長期服用沉香可以得以避免。如果你因為工作繁忙而感到頭暈耳鳴,徹夜難眠的話,沉香也可以幫助你香甜入睡。
[0023]本發明的用藥思想是:
將麻黃炙制,降低了它發散的效果,更注重了它宣統肺氣的效果。附子也減量,防止上火。茯苓因為是上品藥,能補益安神且沒有什么毒性。紫苑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桑白皮是防止這些藥物宣肺陽太過而致使肺內生邪熱。為了防止桑白皮過于寒涼,因此方中增加了蘇子、橘皮、趁香的性溫的原料。因為病雖然是肺陽虛,但是歸根到底是肺陰陽俱虛。肺陰虛是根本原因。沉香是治療胃病,同時防止補氣藥產生氣滯。
[0024]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本發明溫肺益氣,降氣化痰,止咳平喘,對于肺陽虛型咳嗽的治療具有療效明顯、標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等優點。
[0025]【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肺陽虛型咳嗽的中藥方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組份的中藥原料制成:干姜6份,細辛6份,五味子10份,人參6份,白術10份,獲茶10份,紫斃5份,桑白皮3份,麻黃3份,附子6份,甘草12份,蘇子10份,橘皮10份,半夏10份,前胡10份,沉香6份。
[0026]制備方法:
按重量組份取上述材料,篩選去渣,淘洗烘干,而后將白術炒制后備用,麻黃炙后備用,提取橘皮揮發油備用,將沉香粉碎成100目細粉備用,將除沉香與橘皮揮發油之外的其它原料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濃縮浸膏后加入沉香粉與橘皮揮發油充分攪拌后,霧化干燥后,經過滅菌后制成片劑或膠囊。
[0027]實施例2:
一種治療肺陽虛型咳嗽的中藥方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組份的中藥原料制成:干姜5份,細辛5份,五味子7份,人參5份,白術7份,茯苓8份,紫菀3份,桑白皮3份,麻黃3份,附子5份,甘草8份,蘇子5份,橘皮5份,半夏5份,前胡5份,沉香5份。
[0028]制備方法:
按重量組份取上述材料,篩選去渣,淘洗烘干,而后將白術炒制后備用,麻黃炙后備用,提取橘皮揮發油備用,將沉香粉碎成100目細粉備用,將除沉香與橘皮揮發油之外的其它原料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濃縮浸膏后加入沉香粉與橘皮揮發油充分攪拌后,霧化干燥后,經過滅菌后制成片劑或膠囊。
[0029]實施例3:
一種治療肺陽虛型咳嗽的中藥方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組份的中藥原料制成:干姜10份,細辛8份,五味子13份,人參8份,白術14份,獲茶15份,紫斃6份,桑白皮6份,麻黃6份,附子8份,甘草16份,蘇子13份,橘皮15份,半夏10份,前胡13份,沉香5份。
[0030]制備方法:
按重量組份取上述材料,篩選去渣,淘洗烘干,而后將白術炒制后備用,麻黃炙后備用,提取橘皮揮發油備用,將沉香粉碎成100目細粉備用,將除沉香與橘皮揮發油之外的其它原料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濃縮浸膏后加入沉香粉與橘皮揮發油充分攪拌后,霧化干燥后,經過滅菌后制成片劑或膠囊。
[0031]一般性資料:
使用本發明的中藥方劑應用于臨床觀察病例100例,年齡25~50歲。
[0032]診斷依據:
咳逆有聲,或伴咽癢咳痰;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熱等表證;內傷咳嗽,每因外感反復發作,病程較長,可咳而伴喘;急性期查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兩肺聽診可聞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濕性羅音;肺部X線攝片檢查,正常或肺紋理增粗。
[0033]用法用量:每日服藥3次,每次服用5-10克,連續服藥I周為一個療程。
[0034]療效標準:
痊愈:咳嗽癥狀消失;
顯效:咳嗽由重度轉為輕度或由中度轉為消失;
有效:咳嗽由重度轉為中度或由中度轉為輕度;
無效:癥狀無變化或加重。
[0035]治療效果:
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3-5個療程,痊愈75例,隨訪未見復發;顯效10,有效8例,無效7例。治療期間未發生毒副作用。
[0036]五、典型病例:
病例1:劉某某,男,33歲。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診見:舌尖紅,苔薄黃少津,脈細數。服用本發明中藥方劑I個療程,癥狀減輕,繼續服用2個療程后,痊愈。
[0037]病例2:隋某,女,35歲。咳嗽無痰,輕,持續4周。服用本發明中藥方劑2個療程后,癥狀完全消失,痊愈。
[0038]病例3:常某某,女,45歲。病久咳聲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氣短胸悶,神倦乏力 ,自汗畏寒。服用各種止咳化痰藥物,癥狀未見好轉。診見:舌淡嫩,苔白,脈弱。服用本發明中藥方劑2個療程后,癥狀基本消失,繼續服用2個療程,癥狀完全消失,治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肺陽虛型咳嗽的中藥方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組份的中藥原料制成:干姜5-10份,細辛5-10份,五味子5-15份,人參5-10份,白術5_15份,茯苓5_15份,紫菀3-8份,桑白皮3-8份,麻黃3-8份,附子5-12份,甘草8_20份,蘇子5_15份,橘皮5_15份,半夏5-15份,前胡5-15份,沉香5-1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治療肺陽虛型咳嗽的中藥方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組份的中藥原料制成:干姜6份,細辛6份,五味子10份,人參6份,白術10份,獲茶10份,紫菀5份,桑白皮3份,麻黃3份,附子6份,甘草12份,蘇子10份,橘皮10份,半夏10份,前胡10份,沉香6份。
【文檔編號】A61P11/14GK103893739SQ201410171425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8日
【發明者】陳曉明 申請人:蚌埠火鶴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