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風濕痛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風濕痛的中藥制劑,其原料是;防風4份、羌活4份、五加皮4份、白芍5份、人參6份、丹參7份、薏苡仁2份、玄參8份、麥門冬10份、干地黃8份、大黃9份、青木香5份、松子仁7份、磁石7份、檳郎6份、枳實12份、牛膝13份、茯苓10份、桂心2份。所述中藥制劑具有祛風除濕的中藥制劑,用于治療風濕痛。
【專利說明】治療風濕痛的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風濕痛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0002] 風濕痛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的疾病所引起的局部性 或全身性疼痛。其病癥屬麻痹癥一類,中醫認為是風和濕兩種病邪結合所致的病癥。癥見 有頭痛、發熱、微汗、惡風、身重、小便不利、骨節酸痛、不能屈伸等。關節病變除有疼痛外尚 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由于患者的血液循環不通暢,導致肌 肉或者組織所需要的營養無法通過血液循環來輸送,致使患者肌肉缺少營養而加速老化變 得僵硬,嚴重的會導致患者肌肉和血管萎縮,部分患者且可出現關節致殘和內臟功能衰竭。 現有技術中治療該病癥的其它藥物存在治療效果不明顯,副作用大的技術缺陷。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祛風除濕功效的中藥制劑,用于治療風濕痛。
[0004]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中藥制劑的原料及其各組份用量是經過發明人進 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份量在該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的效果:防風4份、羌活4份、五加 皮4份、白芍5份、人參6份、丹參7份、薏苡仁2份、玄參8份、麥門冬10份、干地黃8份、大 黃9份、青木香5份、松子仁7份、磁石7份、檳郎6份、枳實12份、牛膝13份、茯苓10份、 桂心2份。
[0005] 為達到祛風除濕功效,本發明選擇防風4份、羌活4份、五加皮4份、白芍5份、人 參6份、丹參7份、薏苡仁2份、玄參8份、麥門冬10份、干地黃8份、大黃9份、青木香5份、 松子仁7份、磁石7份、檳郎6份、枳實12份、牛膝13份、茯苓10份、桂心2份進行組合的, 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風濕痛。選取的原料中 藥材中,其功效和藥理作用分別是:
[0006]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功效】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 【主治】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
[0007] 蕪;活:傘形科植物蕪;活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Η· T. Chang 或寬葉蕪;活 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莖及根。【功效】: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 痛。主外感風寒;頭痛無汗;油印寒濕痹;風水浮腫;瘡瘍腫毒。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 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0008] 五加皮: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的干燥根 皮。中藥五加皮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等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治風濕痿痹、壯 筋骨。"現代研究,本品還具有抗腫瘤、抗疲勞、降低全血粘度、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等作 用。五加皮使用方便,煎湯、入丸、散或浸酒均可。
[0009] 白芍:白芍為我國著名的傳統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白芍始載于東漢《神農 本草經》,列為中品,記有"主邪氣,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白芍性 涼,味苦酸,微寒,具有補血柔肝、平肝止痛。斂陰收汗等功效,適用于陰虛發熱、月經不調、 胸腹脅肋疼痛、四肢攣急,瀉痢腹痛、自汗盜汗、崩漏、帶下等癥。
[0010] 人參:【性味歸經】性平、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心經。【功效】大補元氣,復 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 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 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
[0011] 丹參: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干燥根及根莖。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 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用于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 調,經閉痛經,產后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癥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 丹參能使主動脈粥樣斑塊形成面積明顯減少,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一定程度的降 低。
[0012] 薏該仁:薏仁(拉丁 Semen Coicis英文名Coix Seed)又名薏該仁、該米、該仁,土 玉米,薏米、起實、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谷子。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 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 濕藥。薏仁又是一種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 妊娠斑、蝴蝶斑,對脫屑、痤瘡、皸裂、皮膚粗糙等都有良好療效。【功能主治】:健脾滲濕,除 痹止瀉。薏米可用于治療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是緩和的清熱祛濕之 品,中醫常用其來治療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等病癥。
[0013] 玄參:玄參科植物玄參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性味歸 經】:味甘、苦、咸;性微寒。歸肺,胃,腎經。【功效】: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主治:溫熱 病和營血、身熱、煩渴、舌絳、發斑、骨蒸勞嗽、虛煩不寤、津傷便秘、目澀昏花、咽喉喉腫痛、 瘰疬痰核、癰疽瘡毒。
[0014] 麥門冬:【功效】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 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主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 陰虛勞嗽;津傷口渴;消渴;熱病津傷;心煩失眠;咽喉疼痛;腸燥便秘;血熱吐衄。《本草匯 言》:麥門冬,清心潤肺之藥也。主心氣不足,驚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熱肺燥,咳 聲連發,肺痿葉焦,短氣虛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虛勞客熱,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虛 秘便難;此皆心肺腎脾元虛火郁之證也。然而味甘氣平,能益肺金,味苦性寒,能降心火,體 潤質補,能養腎髓,專治勞損虛熱之功居多。
[0015] 干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干地黃的根莖,每年10?11月間采挖。味甘,性寒,無毒。 有助于滋陰,養血的功效,有助于治療發熱,消渴。具有治療吐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 等癥。
[0016] 大黃:寥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莖。功效:攻積滯;清 濕熱;?與火;汾、血;怯癒;解毒。王治:實熱便秘;熱結胸瘡;濕熱?與病;黃痕;淋病;水腫腹 滿;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熱嘔吐;吐血;咯血;紐血;便血;尿血;蓄血; 經閉;產后瘀滯腹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熱毒癰瘍;丹毒;燙傷。
[0017] 青木香為馬兜鈴科植物,主產于江蘇、浙江、安徽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 及泥沙,曬干,切片,生用。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及北馬兜鈴的根。性味:辛苦,寒。【歸經】 入肺、胃經。功用主治:行氣,解毒,消腫。治胸腹脹痛,痧癥,腸炎下痢,高血壓,疝氣,蛇咬 毒,癰腫,疔瘡,皮膚瘙癢或濕爛。
[0018] 松子仁為松科植物紅松的種子仁,又稱松子、海松子等。味甘性溫。具有滋陰潤肺, 美容抗衰,延年益壽等功能。用于肺燥咳嗽,慢性便秘等疾病。它不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 食療佳品,因而有"長壽果"之稱,備受歷代醫家、營養學者所推崇,這與其獨特保健功效和 營養價值是密不可分的。【功能主治】潤肺,滑腸。用于肺燥咳嗽,慢性便秘。
[0019] 磁石:磁石(藥用名亦作慈石)為氧化物類礦物磁鐵礦的礦石。形態:等軸晶系。 晶體呈八面體、十二面體。晶面有條紋。多為粒塊狀集合體。鐵黑色,或具暗藍靛色。條痕 黑,半金屬光澤。不透明。無解理。斷口不平坦。硬度5. 5?6. 5。密度5. 16?5. 18g/ cm3。具強磁性。性脆。無臭,無味。常產于巖楽巖、變質巖中。海濱沙中也常存在。性味: 辛咸;平;無毒。歸經:腎經;肝經;肺經。功能:平肝潛陽;安神鎮驚;聰耳明目;納氣平喘。 主治:主眩暈;目花;耳聾;耳鳴;驚悸;失眠,腎虛喘逆。
[0020] 檳郎:常用的驅蟲藥。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成熟種子。檳榔味苦、辛,性溫。 歸胃、大腸經。功效殺蟲,消積,下氣,行水。主治蟲積,如蛔蟲、絳蟲、蟯蟲、姜片蟲等,食積 氣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瘧疾等病證。現代藥理實驗證明,檳榔有驅蟲、抗病毒、治痛風 和抗真菌等作用。
[0021] 枳實,中藥名;屬蕓香科植物酸橙及栽培變種或甜橙的干燥幼果。枳實專泄胃實, 開導堅結,故主中脘以治血分,療臍腹間實滿,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結胸,通便閉,非 此不能也。若皮膚作癢,因積血滯于中,不能營養肌表,若飲食不思,因脾郁結不能運化,皆 取其辛散苦瀉之力也。為血分中之氣藥,惟此稱最。性味歸經:苦;辛;寒。歸脾;胃;肝;心 經。功效主治:積滯內停;痞滿脹痛;大便秘結;瀉痢后重;結胸;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
[0022] 牛膝:覽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1.的干燥根。【功效】補肝腎;強筋 骨;活血通經;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軟;血滯經閉;痛經; 產后血瘀腹痛;癥瘕;胞衣不下;熱淋;血淋;跌打損傷;癰腫惡瘡;咽喉腫痛。
[0023]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W〇lf的干燥菌核。古人稱茯苓為 "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 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 用。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茯 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 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癥。茯苓之利水,是通過健 運脾肺功能而達到的,與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藥不同。
[0024] 桂心:桂心是肉桂中的一種,一般說,肉桂為桂樹的皮,干燥后為桶狀,稱"桂通", 而"桂心"系去掉外層粗皮的"桂通",也寫作"桂辛"。主治:治風痹癥瘕,噎膈腹滿,腹內冷 痛,九種心痛。
[0025] 本發明所述外用中藥制劑具有祛風除濕功效,用于治療風濕痛。目前為止,尚沒有 發現有關本發明中藥制劑的報道以及應用。本發明人經過反復研究,并通過臨床試驗的反 復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更好療效的中藥制劑,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0026] 具體實施方法
[0027] 本發明所述的治療風濕痛,其原料是:防風4份、羌活4份、五加皮4份、白芍5份、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風濕痛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是;防風4份、羌活4份、五加皮4 份、白芍5份、人參6份、丹參7份、薏苡仁2份、玄參8份、麥門冬10份、干地黃8份、大黃9 份、青木香5份、松子仁7份、磁石7份、檳郎6份、枳實12份、牛膝13份、茯苓10份、桂心 2份。
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風濕痛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其制備方法在于如下 方法:稱取原料防風4份、羌活4份、五加皮4份、白芍5份、人參6份、丹參7份、薏苡仁2 份、玄參8份、麥門冬10份、干地黃8份、大黃9份、青木香5份、松子仁7份、磁石7份、檳 郎6份、枳實12份、牛膝13份、茯苓10份、桂心2份分別制成飲片,經過高壓鍋蒸煮殺菌 30-60分鐘,晾干,獲得無菌原材料;所獲得的無菌原材料制成中藥制劑。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4107364SQ201410304743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3日
【發明者】馮振江 申請人:馮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