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氣囊理療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高位氣囊理療器,它包括底板(1),其特征是底板(1)的一端鉸接有角度可調的斜板(2),在底板(1)和斜板(2)之間安裝有調節斜板傾斜角度的升降機構(3),在所述的斜板(2)上安裝有用于對患者下肢進行反復擠壓促進血液循環的電動氣囊(4)。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作方便,成本低,操作使用簡便易行,患者無需他人幫助即可實現自主理療。
【專利說明】高位氣囊理療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用于幫助下肢患者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的理療器械,具體地說是一種高位氣囊理療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許多下肢患病者,都需要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以此調動人體內部的自我修復機能和配合醫生治療。在現有的理療器械中,有一類采用了可以反復充氣放氣的電動氣囊,用它擠壓人體下肢,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促進血液循環的方法。譬如,有些按摩椅腿腳部有氣囊,坐上后可以利用它擠壓腿腳;有些設備可以直接綁扎在患者腿部,患者可以躺在床上利用它擠壓大腿。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就是促進循環的效率不高。
[0003]如果患者下肢本身患病不重,上述理療器械應該可行。可是如果患者下肢病情較重(譬如糖尿病足造成的壞疽已經達到中期甚至后期),血液循環效率提升較低就可能成為關鍵性問題、就有可能依然無法打破惡性循環。因此,能否繼續提升氣囊類理療器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率,對某些患者來說,將可能是關系到“壞疽持續惡化、最終被迫截肢”還是“壞疽得以緩解、逐漸痊愈”的分水嶺,意義特別重大。
[0004]簡而言之,現有的氣囊擠壓類理療器械是有用的,但仍有必要進一步提升促進血液循環的效率。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電動氣囊對患者下肢擠壓促進血液循環效果一般的問題,設計一種能提高患者下肢血液循環效果,減輕下肢患病癥狀的基于電動氣囊的高位氣囊理療器。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7]一種高位氣囊理療器,它包括底板1,其特征是底板I的一端鉸接有角度可調的斜板2,在底板I和斜板2之間安裝有調節斜板傾斜角度的升降機構3,在所述的斜板2上安裝有用于對患者下肢進行反復擠壓促進血液循環的電動氣囊4。
[0008]所述的升降機構3為千斤頂或絲杠螺母結構,絲杠螺母結構為手搖驅動或電動驅動。
[0009]所述的電動氣囊4最好設計成U形結構,U形結構的底部固定在斜板上,患者的下肢置于U形結構的凹槽中,電動氣囊4的擠壓部分沿U形槽的槽壁布置。
[0010]所述的電動氣囊4也可直接罩放在或綁扎在患者下肢上,在所述的斜板2上固定有用于綁扎患者下肢的尼龍帶。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本實用新型為下肢已經失去自主活動能力、需要臥床休息且特別需要較大幅度促進血液循環的病人提供了理想的自助式理療器械。
[0013]本實用新型可以在醫院使用,也可以由患者自行使用。它高度安全,不存在發生任何副作用的可能性。
[0014]本實用新型最顯著的優點,是它在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方面具有明顯高于其它電動氣囊的效率。
[001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作方便,成本低,操作使用簡使易行,患者無需他人幫助即可實現自主理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9]實施例一
[0020]如圖1所示。
[0021]一種高位氣囊理療器,它包括底板1、電動氣囊3,是底板I的一端鉸接有角度可調的斜板2,在底板I和斜板2之間安裝有調節斜板傾斜角度的升降機構3,升降機構3可采用圖1所示的千斤頂,在所述的斜板2上安裝有用于對患者下肢進行反復擠壓促進血液循環的電動氣囊4。電動氣囊43最好設計成U形結構,U形結構的底部固定在斜板上,患者的下肢置于U形結構的凹槽中,電動氣囊4的擠壓部分沿U形槽的槽壁布置。具體實施時,電動氣囊4當然也可直接罩放在或綁扎在患者下肢上,此時可在所述的斜板2上固定有用于綁扎患者下肢的尼龍帶。
[0022]實施例二
[0023]如圖2所示。
[0024]一種高位氣囊理療器,它包括底板1、電動氣囊3,是底板I的一端鉸接有角度可調的斜板2,在底板I和斜板2之間安裝有調節斜板傾斜角度的升降機構3,升降機構3可采用圖2所示的絲杠螺母結構,圖2中螺母固定,絲杠的一端連接為電動或手搖式驅動結構(圖2為手搖結構),絲杠的另一端連接有一個分別與底板I和斜板2相接觸的推塊5,推塊5在絲杠的帶動下前行或后退即可調整底板與斜板之間的夾角,具體實施時,還可在底板上設置使推塊5移動的導向槽。在所述的斜板2上安裝有用于對患者下肢進行反復擠壓促進血液循環的電動氣囊4。電動氣囊4最好設計成U形結構,U形結構的底部固定在斜板上,患者的下肢置于U形結構的凹槽中,電動氣囊3的擠壓部分沿U形槽的槽壁布置。具體實施時,電動氣囊4當然也可直接罩放在或綁扎在患者下肢上,此時可在所述的斜板2上固定有用于綁扎患者下肢的尼龍帶。
[0025]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0026]將電動氣囊安裝在上部斜板2上,配上尼龍綁扎帶,以便固定使用者大腿;(也可以將電動氣囊直接設計成如圖所示的U形凹槽結構而不需要綁扎)。
[0027]使用者躺在床上,讓鉸鏈部分靠近臀部;將下肢放入電動氣囊后,使用者通過機械手柄(當然也可以是電動開關)操縱小型千斤頂或絲杠螺母結構使斜板2的角度逐漸張開。此時下部底板依然會壓在床上,而逐漸張開的斜板使下肢逐漸抬高到明顯高于身軀的、可以承受的較高體位,然后啟動電動氣囊即可。
[0028]同樣是電動氣囊的反復擠壓,本實用新型對靜脈血液回流的促進能力將明顯強于現有的氣囊擠壓類理療器械。現有的氣囊擠壓類理療器械在每次放氣時,靜脈血管舒張后都有較多的靜脈血液回流,只有當靜脈血管中大量專門止逆的“閥”被充滿回流血液后,回流才會停止。也就是說,每一次的氣囊擠壓效果都會被打折扣。而且這對于靜脈血液已經攜帶有較多病理代謝廢物的患者來說,這種回流也會增大對肌體的不良刺激,絕對不是什么好事;而本實用新型則不同:由于下肢已經處于較高體位,靜脈血管舒張后,靜脈血液不可能“水往高處流”,甚至可能在“自重”的作用下使已經黏稠的靜脈血液繼續“水往低處流”,在積極帶走代謝廢物的同時,為后續富含新鮮血氧和各種有益物質及有效藥物的動脈血液讓出更大的灌注空間。這對于下肢患病較重的病人來說,取得這種優勢可能是至關重要的。
[0029]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權利要求】
1.一種高位氣囊理療器,它包括底板(1),其特征是底板(I)的一端鉸接有角度可調的斜板(2 ),在底板(I)和斜板(2 )之間安裝有調節斜板傾斜角度的升降機構(3 ),在所述的斜板(2)上安裝有用于對患者下肢進行反復擠壓促進血液循環的電動氣囊(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氣囊理療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機構(3)為千斤頂或絲杠螺母結構,絲杠螺母結構為手搖驅動或電動驅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氣囊理療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電動氣囊(4)呈U形結構,U形結構的底部固定在斜板上,患者的下肢置于U形結構的凹槽中,電動氣囊(4)的擠壓部分沿U形槽的槽壁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氣囊理療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電動氣囊(4)罩放在或綁扎在患者下肢上, 在所述的斜板(2)上固定有用于綁扎患者下肢的尼龍帶。
【文檔編號】A61H9/00GK203802779SQ201420174554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1日
【發明者】莊勒 申請人:莊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