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包括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所述的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上設置有相互配合使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重疊一部分的連接裝置,所述的連接裝置包括端口連接裝置和內部連接裝置,所述的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的重疊長度占第一氣囊袋長度的1〇%_35%,所述的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的非重疊部分上設置有可視窗,其氣囊之間連接無間隙,使空氣壓力波氣囊儀覆蓋部位得到全方位治療且可對氣囊按壓部位進行觀察,避免醫療事故。
【專利說明】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壓力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
【背景技術】
[0002]空氣壓力波氣囊儀主要通過對多腔氣囊有順序的反復充放氣,形成了對肢體和組織的循環壓力,對肢體的遠端到肢體的近端進行均勻有序的擠壓,促進血液和淋巴的流動及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加速肢體組織液回流,有助于預防血栓的形成、預防肢體水腫,能夠直接或間接治療與血液淋巴循環相關的諸多疾病。由于空氣壓力波氣囊有很多氣囊,氣囊位于氣囊袋內,為了便于對將各氣囊有序的排列,使氣囊不會移位,在氣囊袋上設置多個氣囊腔,氣囊腔之間通過壓線對氣囊腔進行隔離,一個氣囊腔內設置一個氣囊,即可保證氣囊不會移位影響使用,如圖4所示的結構。但是,氣囊在反復充放氣過程中,相鄰兩個氣囊之間有間隙,即氣囊無法作用于壓線對應的人體部位,使得該部位無法得到治療,使得空氣壓力波氣囊儀覆蓋的人體部位無法得到全面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氣囊對患處進行按壓,氣壓過大或者按壓時間過久易使被按壓部位的血液流通不暢,即人體的該部位顏色會發生變化,但是,現有的空氣壓力波氣囊儀整個將患處包住,氣囊袋很厚實,過度按壓或者按壓時間過長也不會被發現,極易帶來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其氣囊之間連接無間隙,使空氣壓力波氣囊儀覆蓋部位得到全方位治療且可對氣囊按壓部位進行觀察,避免醫療事故。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包括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所述的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上設置有相互配合使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重疊一部分的連接裝置,所述的連接裝置包括端口連接裝置和內部連接裝置,所述的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的重疊長度占第一氣囊袋長度的10%_35%,所述的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的非重疊部分上設置有可視窗。本實用新型在現有技術上做了改進,即保持將氣囊放于氣囊袋內的結構方式,在氣囊袋的連接方式上做了改進。在本實用新型中,將氣囊袋之間設置為可拆卸式結構,兩個氣囊袋在連接時有一部分的重疊,即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在連接時有一部分的重疊,采用該結構的連接方式,使得氣囊會有一部分的重疊,即兩個氣囊之間無間隙,保證空氣壓力波氣囊儀覆蓋部位得到全方位治療。氣囊袋對氣囊進行封裝,氣囊與氣囊袋之間有一定的間隙,實驗證明,為了保證氣囊袋在重疊連接時氣囊的可靠重疊,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的重疊長度至少占第一氣囊袋長度的10%,在達到氣囊的可靠重疊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材料的浪費,即減少氣囊袋的長度,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的重疊長度最多占第一氣囊袋長度的35%。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重疊后對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進行連接,采用內部連接和端口連接的方式,有效的保證其連接的穩定性。由于一般氣囊袋的防滑力不強,氣囊在反復充放氣過程中,位于外層的氣囊袋易滑動,即第一氣囊袋易從第二氣囊袋上滑落,采用內部連接和端口連接的方式,可有效的避免該情況的發生。利用可視窗對按壓部位的皮膚顏色進行觀察,若出現泛紅或泛青的狀況,則減壓或停止加壓,避免過度按壓的狀況,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
[0006]作為優選,所述的連接裝置為拉鏈、夾鏈或尼龍搭扣。采用拉鏈、夾鏈或尼龍搭扣的結構對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進行連接,通過拉合或轉動按壓即可對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進行連接,其操作方便快捷。
[0007]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的重疊長度占第一氣囊袋長度的10%。
[0008]作為優選,所述的可視窗為孔。直接在氣囊袋上設置孔對人體部位進行觀察,其直接有效準確。若在氣囊袋上設置透明的可視窗,即利用透明的膠層,醫務人員在觀察時,膠層對判斷有干擾作用。
[0009]進一步的,所述的孔的面積小于I平方厘米。通過孔對患處的情況進行觀測,其直接有效且準確。可視窗的孔過大時,既不能達到對患處的全方位治療,也使得氣囊在對患處進行按壓時,氣囊袋對皮膚擠壓效果明顯,即皮膚向孔內凸起,使得孔邊緣的皮膚易變紅,影響判斷。當可視窗的孔過小時,雖然氣囊在對患處進行按壓時,氣囊袋對皮膚擠壓效果不明顯,但其不易對人體皮膚進行判斷。實驗證明,當可視窗的孔的面積小于I平方厘米時,既便于醫務人員進行觀察,其孔對應皮膚的擠壓效果也不明顯,對治療的效果影響也小。
[0010]綜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之間有一部分重疊,使得相連兩個氣囊之間相互重疊,保證了氣囊之間連接無間隙,使空氣壓力波氣囊儀覆蓋部位得到全方位治療。
[0012]2、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只需對連接裝置進行操作即可實現第一氣囊袋和第二氣囊袋之間的重疊連接,其操作簡單。
[0013]3、本實用新型可通過可視窗對肢體皮膚進行觀察,避免過壓狀況,減小醫療糾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第一氣囊袋的剖視圖。
[0016]圖3是第二氣囊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是現有空氣壓力波氣囊儀的結構示意圖。
[0018]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1、第一氣囊袋;2、第二氣囊袋;3、連接裝置;31、端口連接裝置;32、內部連接裝置;4、可視窗。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0]實施例1:
[0021]如圖1所示的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包括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所述的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上設置有相互配合使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重疊一部分的連接裝置3,所述的連接裝置3包括端口連接裝置31和內部連接裝置32,所述的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的重疊長度占第一氣囊袋I長度的10%-35%,所述的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的非重疊部分上設置有可視窗4。在本實施例中,端口連接裝置和內部連接裝置即分別在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的端口處和距離端口一定距離處均設置連接裝置。內部連接裝置32分別設置在第一氣囊袋I的內部和第二氣囊袋2的外部,第一氣囊袋I的端口連接裝置31和第二氣囊袋2的內部連接裝置32相互配合,第一氣囊袋I的內部連接裝置32和第二氣囊袋2的端口連接裝置3相互配合,達到對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的兩次連接。在使用時,先使第一氣囊袋I將第二氣囊袋2的一端包裹住,在利用連接裝置對第一氣囊袋I將第二氣囊袋2進行連接,其操作簡單。氣囊在充放氣過程中,可通過可視窗對氣囊按壓處的皮膚膚色進行觀察,避免過度按壓。
[0022]實施例2:
[0023]如圖1所示的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為了便于操作,本實施例在實施例的基礎上對連接裝置進行優化,即所述的連接裝置3為拉鏈、夾鏈或尼龍搭扣。
[0024]實施例3:
[0025]如圖1所示的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優選了一組數據,即所述的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的重疊長度占第一氣囊袋I長度的10%。
[0026]實施例4:
[0027]如圖1所示的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為了便于觀察,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將所述的可視窗4設為孔,且所述的孔的面積小于I平方厘米。通過孔對患處的情況進行觀測,其直接有效且準確。可視窗的孔過大時,既不能達到對患處的全方位治療,也使得氣囊在對患處進行按壓時,孔邊緣對皮膚擠壓效果明顯,即皮膚向孔內凸起,使得空邊緣的皮膚易變紅,影響判斷。當可視窗的孔過小時,雖然氣囊在對患處進行按壓時,孔邊緣對皮膚擠壓效果不明顯,但其不易對人體皮膚進行判斷。實驗證明,當可視窗的孔的面積小于I平方厘米時,既便于異物人員進行觀察,其對孔對應皮膚的擠壓效果也不明顯。
[0028]如上所述,可較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所述的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上設置有相互配合使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重疊一部分的連接裝置(3),所述的連接裝置(3)包括端口連接裝置(31)和內部連接裝置(32),所述的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的重疊長度占第一氣囊袋(I)長度的10%-35%,所述的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的非重疊部分上設置有可視窗(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裝置(3)為拉鏈、夾鏈或尼龍搭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氣囊袋(I)和第二氣囊袋(2 )的重疊長度占第一氣囊袋(I)長度的1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視窗(4)為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視化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的面積小于I平方厘米。
【文檔編號】A61H9/00GK204016820SQ201420419695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9日
【發明者】張文 申請人:成都千里電子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