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插入到血管、消化管、尿管等人體的管狀器官、體內組織中使用的導管。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作為插入到血管、消化管、尿管等人體的管狀器官、體內組織中使用的一種導管,已知有在內部具有由多個金屬線材構成的編織體的導管。例如,在引用文獻1中,記載了如下導管100,該導管100具備:管狀主體10;與該管狀主體10的前端接合的前端片58;以及配置于管狀主體10內部及前端片58內部的加強絲32(參照圖2等)。
就這種導管而言,由于在管狀主體10(以下記為“導管主體”)內部以及前端片58內部配置有編織體,因而導管自身的剛性增大,防止了導管的內腔被壓癟。另外,在將配置的編織體置換為線圈體的情況下,從導管的基端向前端的轉矩傳遞性增大。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88337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在現有的導管中,雖然在導管主體內部以及前端片內部配置有編織體,但仍然存在前端片在手術過程中從導管主體脫落、導致前端片殘留在患者的體內的可能性。
本發明是鑒于這種情形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管,即使前端片從導管主體脫落,也能夠防止前端片單體殘留在患者的體內。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為了實現該目的,第1方案的發明是一種導管,具備:具有管腔的導管主體;具有與該導管主體的管腔連通的管腔,且與上述導管主體的前端連接的樹脂制的前端片;以及沿上述管腔配置于上述導管主體以及上述前端片的線圈體 以及/或者編織體,上述導管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前端片設有覆蓋上述線圈體以及/或者上述編織體的加強體。
另外,第2方案的發明根據第1方案的發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強體具有比上述線圈體以及/或者上述編織體的直徑大的直徑。
另外,第3方案的發明根據第2方案的發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強體具有朝向上述前端片的外周延伸的突起部。
另外,第4方案的發明根據第1方案的發明至第3方案的發明的任一項發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強體由比構成上述前端片的樹脂更硬的樹脂構成。
另外,第5方案的發明根據第1方案的發明至第4方案的發明的任一項發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強體以跨越上述導管主體和上述前端片的方式配置。
另外,第6方案的發明根據第5方案的發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強體在上述導管主體以及上述前端片分別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
并且,第7方案的發明根據第1方案的發明至第5方案的發明的任一項發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強體與上述導管主體一體地形成。
本發明的效果如下。
根據第1方案的發明,導管具備:具有管腔的導管主體;具有與該導管主體的管腔連通的管腔且與導管主體的前端連接的樹脂制的前端片;以及沿管腔配置于導管主體以及前端片的線圈體以及/或者編織體,在前端片設有覆蓋線圈體以及/或者編織體的加強體,因此即使前端片從導管主體脫落,也能夠防止前端片單體殘留在患者的體內。
另外,根據第2方案的發明,加強體具有比線圈體以及/或者編織體的直徑大的直徑,因此除了第1方案的發明的效果以外,即使前端片從導管主體脫落,也能夠進一步防止前端片單體殘留在患者的體內。
另外,根據第3方案的發明,加強體具有朝向前端片的外周延伸的突起部,因此除了第2方案的發明的效果以外,即使前端片從導管主體脫落,也能夠進一步防止前端片單體殘留在患者的體內。
另外,根據第4方案的發明,加強體由比構成前端片的樹脂更硬的樹脂構成,因此除了第1方案的發明至第3方案的發明中的任一發明的效果以外,即使前端片從導管主體脫落,也能夠進一步防止前端片單體殘留在患者的體內。
另外,根據第5方案的發明,加強體以跨越導管主體和前端片的方式配置,因此除了第1方案的發明至第4方案的發明中的任一發明的效果以外,還能夠防止前端片自身從導管主體脫落,進而能夠防止前端片單體殘留在患者的體內。
另外,根據第6方案的發明,加強體在導管主體以及前端片分別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因此除了第5方案的發明的效果以外,能夠防止前端片自身從導管主體脫落,進而能夠防止前端片單體殘留在患者的體內。
并且,根據第7方案的發明,加強體與導管主體一體地形成,因此除了第1方案的發明至第5方案的發明中的任一發明的效果以外,能夠防止前端片自身從導管主體脫落,進而能夠防止前端片單體殘留在患者的體內。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導管的實施方式的正面說明圖。
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局部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局部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局部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局部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局部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局部剖視圖。
圖中:
10—導管,11、111、211、311、411、511—導管主體,12、112、212、312、412、512—前端片,14—接合管,16、116、216、316、416、516—管腔,18—前端部,20—中間部,22—基端部,24、224、424—線圈體,26、126、226、326、426、526—內側樹脂層,28、128、228、328、428、528—外側樹脂層,30、130、230、330、430、530—加強體,40、140a、140b、240、340a、340b、440、540a、540b—金屬線材,48—最前端部,124、324、524—編織體,132、232、332、432、532—突起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首先,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導管的實 施方式的正面說明圖,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局部剖視圖。
圖1中,本實施方式的導管10由導管主體11、與該導管主體11的前端連接的柔軟的前端片12、以及與導管主體11的基端連接的接合管14構成。
更為具體而言,導管主體11由具有供導絲插入的管腔16的中空的長尺寸部件構成。本實施方式中,導管主體11的全長為1500mm左右。并且,導管主體11的從前端至200mm左右的部分為具有0.88mm左右(0.85~0.90mm)的外徑的前端部18,從前端部18的基端至600mm左右的部分成為具有比前端部18稍大的外徑的中間部20。并且,從中間部20的基端至接合管14的部分成為外徑比中間部20更大的基端部22。
另外,如圖2所示,導管主體11具有:中空的線圈體24;包覆該線圈體24的內周面的內側樹脂層26;以及包覆線圈體24的外周面的外側樹脂層28。
內側樹脂層26在導管主體11的最內側具有遍及其全長地延伸的管形態。并且,由該內側樹脂層26的內孔構成導管主體11的管腔16。另外,內側樹脂層26從導管主體11的前端向軸向前端側伸出。
此外,形成這樣的內層樹脂層26的樹脂材料沒有特別限定,可適當選擇發揮撓性和適度的柔軟性的樹脂材料,但其中適合于使用考慮導絲的滑動性、例如具有優良的潤滑性的聚四氟乙烯(PTFE)。
線圈體24是絞合多根(本實施方式中為10根)剖面為圓形形狀的金屬線材40而成的中空的絞線線圈。另外,該線圈體24由于在絞合多個金屬線材40后用公知的方法實施熱處理,因此線圈體24的殘留應力被去除。
構成線圈體24的金屬線材40的金屬材料沒有特別限定。例如,也可以分別單獨使用不銹鋼等金屬材料、Ni-Ti合金等超彈性合金來構成線圈體24,也可以對這些金屬材料進行各種組合來構成線圈體。
外側樹脂層28構成導管主體11的最外層,在以構成線圈體24的金屬線材40的外周面不會從導管主體11的外表面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包覆了線圈體24的外周面的狀態下,遍及導管主體11的全長地延伸。
另外,外側樹脂層28構成導管主體11的中間部20的最外層的部分的厚度比構成導管主體11的前端部18的最外層的部分的厚度更厚,并且,構成導管主體11的基端部22的最外層的部分的厚度比構成導管主體11的中間部20 的最外層的部分的厚度更厚。
并且,導管主體11的前端部18、中間部20、以及基端部22的外側樹脂層28的硬度從前端部18直至基端部22而階段性地變大。由此,導管主體11的基端部22、中間部20以及前端部18的柔軟性從基端部22直至前端部18而階段性地變高。
形成外側樹脂層28的樹脂材料沒有任何限定,可適當選擇發揮撓性和適度的柔軟性的樹脂材料。作為這樣的外側樹脂層28的形成材料,可例示聚酰胺彈性體等。
另一方面,設于導管主體11前端的前端片12具備與導管主體11的管腔16連通的管腔并具有細長的筒狀的整體形狀,且具有比導管主體11充分高的柔軟性。并且,該前端片12具有朝向最前端部48而直徑逐漸變小的錐形狀的外周面。
形成前端片12的樹脂材料盡管沒有任何限定,但優選使用比形成內側樹脂層26、外側樹脂層28的樹脂材料更具有柔軟性的樹脂材料。作為該樹脂材料,可例示聚氨酯彈性體。此外,本實施方式中,在前端片12的內部混入有鎢粉末。由此,有利于提高X線透視下的前端片12的目視確認性。
另外,前端片12的內周部分由從導管主體11的前端延伸的內側樹脂層26形成,在前端片12的內部,以卷繞于內側樹脂層26的外周的方式埋設有從導管主體11的前端連續的線圈體24。
另外,在前端片12的內部,為了防止前端片12從線圈體24脫離,而在前端片12以及線圈體24緊固有加強體30,該加強體30由比前端片12的樹脂材料更硬的樹脂構成。由此,即使前端片12從導管主體11脫離,也會通過緊固于前端片12以及線圈體24的加強體30來防止前端片12從線圈體24脫離,進而防止前端片12從導管主體11脫離。
此外,本實施方式中,在加強體30沒有朝向后述的前端片的外周延伸的突起部,但為了進一步防止前端片12從導管主體11沿導管的軸向脫離,也可以形成為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
作為加強體30的材料,可例示聚酰胺彈性體,但本實施方式中,使用比外側樹脂層28更硬的聚酰胺彈性體。
(第二實施方式)
接著,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導管中,將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管的線圈體24變更為編織體124的情況的實施方式。另外,第二實施方式的導管中,外觀上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管10相同,因此省略整體圖,使用附圖僅對內部構造進行說明。
圖3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局部剖視圖。圖3中,導管主體111由具有供導絲插入的管腔116的中空的長尺寸部件構成。如圖3所示,導管主體111具有:編織體124;包覆該編織體124的內周面的內側樹脂層126;以及包覆編織體124的外周面的外側樹脂層128。
內側樹脂層126在導管主體111的最內側具有遍及其全長地延伸的管形態。另外,內側樹脂層126從導管主體111的前端向軸向前端側伸出。此外,形成這樣的內層樹脂層126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內側樹脂層26相同的材料。
編織體124具有兩根金屬線材140a及140b以呈網眼狀的方式交替織入而成的構造。并且,具有這種網眼構造的編織體124遍及全長卷繞在內側樹脂層126的外周面。
并且,編織體124與內側樹脂層126相同地,從導管主體111的前端向軸向前端側延伸,卷繞在從導管主體111的前端延伸的內側樹脂層126的外周面。
構成編織體124的金屬線材140a及140b的金屬材料的種類,沒有特別限定,例如適合于使用由鎢、不銹鋼等構成的線材。并且,其中更適合于使用X線透視下的目視確認性良好的鎢性線材。
此外,金屬線材140a及140b的尺寸也沒有特別限定,根據導管主體111、前端片112的大小(外徑)等而適當決定。本實施方式中,金屬線材140a及140b的直徑為0.023mm左右。并且,交替織入一根金屬線材140a及金屬線材140b而形成編織體124。
外側樹脂層128構成導管主體111的最外層。并且,在以構成編織體124的金屬線材140a及140b不從導管主體111的外表面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包覆編織體124的狀態下,遍及導管主體111的全長地延伸。
此外,形成外側樹脂層128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外側樹 脂層28相同的材料。
另外,設于導管主體111前端的前端片112具備與導管主體111的管腔116連通的管腔并具有細長的筒狀的整體形狀,且具有比導管主體111充分高的柔軟性。并且,該前端片112具有朝向最前端部48而直徑逐漸變小的錐形狀的外周面。
此外,形成前端片112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前端片12相同的材料。
前端片112的內周部分由從導管主體111的前端延伸的內側樹脂層126形成,在前端片112的內部,以卷繞于內側樹脂層126的外周的方式埋設有從導管主體111的前端連續的編織體124。
另外,在前端片112的內部,為了防止前端片112從編織體124脫離,而在前端片112以及線圈體124緊固有加強體130,該加強體130由比前端片112的樹脂材料更硬的樹脂構成。由此,即使前端片112從導管主體111脫離,也會通過緊固于前端片112以及編織體124的加強體130來防止從編織體124脫離,進而防止前端片112從導管主體111脫離。
在此,加強體130只要緊固前端片112以及線圈體124即可,但為了有效地防止前端片112從導管主體111沿導管軸向脫離,優選形成為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132。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加強體130中,設置有兩處突起部132,但也可以設置一處、也可以設置三處以上。
(第三實施方式)
接著,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導管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管相比,加強體的位置不同。即,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加強體僅配置于前端片內,對此,第三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加強體以跨越導管主體和前端片的方式配置。
另一方面,第三實施方式的導管在外觀上也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管10相同,因此省略整體圖,使用附圖僅對內部構造進行說明。
圖4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局部剖視圖。圖4中,導管主體211由具有供導絲插入的管腔216的中空的長尺寸部件構成。如圖4所示,導 管主體211具有:線圈體224;包覆該線圈體224的內周面的內側樹脂層226;以及包覆線圈體224的外周面的外側樹脂層228。
內側樹脂層226具有在導管主體211的最內側遍及其全長地延伸的管形態。另外,內側樹脂層226從導管主體211的前端向軸向前端側伸出。此外,形成這樣的內層樹脂層226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內側樹脂層26相同的材料。
線圈體224是絞合多根(本實施方式中為10根)剖面為圓形形狀的金屬線材240而成的中空的絞線線圈。另外,該線圈體224由于在絞合多個金屬線材240后用公知的方法實施熱處理,因此線圈體224的殘留應力被去除。
構成線圈體224的金屬線材240的金屬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金屬線材40相同的材料。
外側樹脂層228構成布置為導管主體211的外表面的最外層。并且,在以形成線圈體224的金屬線材240的外周面不從導管主體211的外表面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包覆了線圈體224的外周面的狀態下,遍及導管主體211的全長地延伸。
此外,形成外側樹脂層228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外側樹脂層28相同的材料。
另一方面,設于導管主體211前端的前端片212具備與導管主體211的管腔216連通的管腔并具有細長的筒狀的整體形狀,且具有比導管主體211充分高的柔軟性。并且,該前端片212具有朝向最前端部48而直徑逐漸變小的錐形狀的外周面。
此外,形成前端片212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前端片12相同的材料。
前端片212的內周部分由從導管主體211的前端延伸的內側樹脂層226形成,在前端片212的內部,以卷繞于內側樹脂層226的外周的方式埋設有從導管主體211的前端連續的線圈體224。
另外,在導管主體211的前端部以及前端片212的基端部,緊固有加強體230,該加強體230以跨越導管主體211和前端片212的方式配置,且由比前端片212的樹脂材料更硬的樹脂構成。由此,防止前端片212從導管主體211 脫離,并且,即使前端片212從導管主體211脫離,也會通過緊固于前端片212以及線圈體224的加強體230來防止前端片212從線圈體224脫離,進而防止前端片212從導管主體211脫離。
在此,加強體230只要緊固前端片212以及線圈體224即可,但為了有效地防止前端片212從導管主體211沿導管的軸向脫離,優選形成為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232。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加強體230中,設置有兩處突起部232,但也可以設置一處,也可以設置三處以上。
(第四實施方式)
接著,對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導管與第二實施方式的導管相比,加強體的位置不同。即,第二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加強體僅配置于前端片內,對此,第四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加強體以跨越導管主體和前端片的方式配置。另外,第四實施方式的導管在外觀上也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管10相同,因此省略整體圖,使用附圖僅對內部構造進行說明。
圖5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局部剖視圖。圖5中,導管主體311由具有供導絲插入的管腔316的中空的長尺寸部件構成。如圖5所示,導管主體311具有:編織體324;包覆該編織體324的內周面的內側樹脂層326;以及包覆編織體324的外周面的外側樹脂層328。
內側樹脂層326具有在導管主體311的最內側遍及其全長地延伸的管形態。另外,內側樹脂層326從導管主體311的前端向軸向前端側伸出。此外,形成這樣的內層樹脂層326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內側樹脂層26相同的材料。
編織體324具有兩根金屬線材340a及340b以呈網眼狀的方式交替織入而成的構造。并且,具有這種網眼構造的編織體324遍及全長卷繞在內側樹脂層326的外周面。
并且,編織體324與內側樹脂層326相同地,從導管主體311的前端向軸向前端側延伸,卷繞在從導管主體311的前端延伸的內側樹脂層326的外周面。
構成編織體324的金屬線材340a及340b的金屬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二實施方式的編織體124的金屬線材140a及140b相同的材料。
外側樹脂層328構成導管主體311的最外層。并且,在以構成編織體324 的金屬線材340a及340b不從導管主體311的外表面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包覆了編織體324的狀態下,遍及導管主體311的全長地延伸。
此外,形成外側樹脂層328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外側樹脂層28相同的材料。
另外,設于導管主體311前端的前端片312具備與導管主體311的管腔316連通的管腔并具有細長的筒狀的整體形狀,且具有比導管主體311充分高的柔軟性。并且,該前端片312具有朝向最前端部48而直徑逐漸變小的錐形狀的外周面。
此外,形成前端片312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前端片12相同的材料。
前端片312的內周部分由從導管主體311的前端延伸的內側樹脂層326形成,在前端片312的內部,以卷繞于內側樹脂層326的外周的方式埋設有從導管主體311的前端連續的編織體324。
另外,在導管主體311的前端部以及前端片312的基端部,緊固有加強體330,該加強體330以跨越導管主體311和前端片312的方式配置,且由比前端片312的樹脂材料更硬的樹脂構成。由此,防止前端片312從導管主體311脫離,并且,即使前端片312從導管主體311脫離,也會通過緊固于前端片312以及線圈體324的加強體330來防止前端片312從線圈體324脫離,進而防止前端片312從導管主體311脫離。
在此,加強體330只要緊固前端片312以及線圈體324即可,但為了有效地防止前端片312從導管主體311沿導管的軸向脫離,優選形成為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332。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加強體330中,設置有兩處突起部332,但也可以設置一處,也可以設置三處以上。
(第五實施方式)
接著,對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五實施方式的導管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管以及第三實施方式的導管相比,加強體的結構不同。即,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加強體以及第三實施方式的加強體與導管主體獨立地設置,對此,第五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加強體與導管主體一體地構成。
此外,第五實施方式的導管在外觀上也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管10相同,因此省略整體圖,使用附圖僅對內部構造進行說明。
圖6是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局部剖視圖。圖6中,導管主體411由具有供導絲插入的管腔416的中空的長尺寸部件構成。如圖6所示,導管主體411具有:線圈體424;包覆該線圈體424的內周面的內側樹脂層426;以及包覆線圈體424的外周面的外側樹脂層428。
內側樹脂層426具有在導管主體411的最內側遍及其全長地延伸的管形態。另外,內側樹脂層426從導管主體411的前端向軸向前端側伸出。此外,形成這樣的內側樹脂層426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內側樹脂層26相同的材料。
線圈體424是絞合多根(本實施方式中為10根)剖面為圓形形狀的金屬線材440而成的中空的絞線線圈。另外,該線圈體424由于在絞合多個金屬線材440后用公知的方法實施熱處理,因此線圈體424的殘留應力被去除。
構成線圈體424的金屬線材440的金屬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金屬線材40相同的材料。
外側樹脂層428構成布置為導管主體411的外表面的最外層。并且,在以形成線圈體424的金屬線材440的外周面不從導管主體411的外表面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包覆了線圈體424的外周面的整周的狀態下,遍及導管主體411的全長地延伸。
此外,形成外側樹脂層428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外側樹脂層28相同的材料。
另一方面,設于導管主體411的前端的前端片412具備與導管主體411的管腔416連通的管腔并具有細長的筒狀的整體形狀,且具有比導管主體411充分高的柔軟性。并且,該前端片412具有朝向最前端部48而直徑逐漸變小的錐形狀的外周面。
此外,形成前端片412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前端片12相同的材料。
前端片412的內周部分由從導管主體411的前端延伸的內側樹脂層426形成,在前端片412的內部,以卷繞于內側樹脂層426的外周的方式埋設有從導 管主體411的前端連續的線圈體424。
另外,在前端片412的基端部緊固有從導管主體411的前端延伸的加強體430。由此,防止前端片412從導管主體411脫離。
在此,加強體430只要緊固前端片412以及線圈體424即可,但為了有效地防止前端片412從導管主體411沿導管的軸向脫離,優選形成為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432。
此外,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一處突起部432,但也可以設置兩處以上。
(第六實施方式)
最后,對本發明的第六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六實施方式的導管與第二實施方式的導管以及第四實施方式的導管相比,加強體的結構不同。即,第二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加強體以及第四實施方式的加強體與導管主體獨立地設置,對此,第六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加強體與導管主體一體地構成。
此外,第六實施方式的導管在外觀上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管10相同,因此省略整體圖,使用附圖僅對內部構造進行說明。
圖7是本發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的導管的局部剖視圖。圖7中,導管主體511有具有供導絲插入的管腔516的中空的長尺寸部件構成。如圖7所示,導管主體511具有:編織體524;包覆該編織體524的內周面的內側樹脂層526;以及包覆編織體524的外周面的外側樹脂層528。
內側樹脂層526在導管主體511的最內側具有遍及其全長地延伸的管形態。另外,內側樹脂層526從導管主體511的前端向軸向前端側伸出。此外,形成這樣的內側樹脂層526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內側樹脂層26相同的材料。
編織體524具有兩根金屬線材540a及540b以呈網眼狀的方式交替織入而成的構造。并且,具有這種網眼構造的編織體524遍及全長卷繞在內側樹脂層526的外周面。
并且,編織體524與內側樹脂層526相同地,從導管主體511的前端向軸向前端側延伸,卷繞在從導管主體511的前端延伸的內側樹脂層526的外周面。
構成編織體524的金屬線材540a及540b的金屬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二實施方式的編織體124的金屬線材140a及140b相同的材料。
外側樹脂層528構成布置為導管主體511的外表面的最外層。并且,在以形成編織體524的金屬線材540a以及540b的外周面不從導管主體511的外表面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包覆了編織體524的外周面的狀態下,遍及導管主體511的全長地延伸。
此外,形成外側樹脂層528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外側樹脂層28相同的材料。
另一方面,設于導管主體511前端的前端片512具備與導管主體511的管腔516連通的管腔并具有細長的筒狀的整體形狀,且具有比導管主體511充分高的柔軟性。并且,該前端片512具有朝向最前端部48而直徑逐漸變小的錐形狀的外周面。
此外,形成前端片512的樹脂材料能夠使用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前端片12相同的材料。
前端片512的內周部分由從導管主體511的前端延伸的內側樹脂層526形成,在前端片512的內部,以卷繞于從內側樹脂層526的外周的方式埋設有從導管主體511的前端連續的編織體524。
另外,在前端片512的基端部緊固有從導管主體511的前端延伸的加強體530。由此,防止前端片512從導管主體511脫離。
在此,加強體530只要緊固前端片512以及編織體524即可,但為了有效地防止前端片512從導管主體511沿導管的軸向脫離,優選形成為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532。由此,進一步防止前端片512從導管主體511脫離,進而防止前端片512從導管主體511脫離。
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一處突起部532,但也可以設置兩處以上。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敘述,但本發明不會因該實施方式的具體的記載而受任何限定。
例如,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加強體全部圖示為具有比線圈體或者編織體的直徑大的直徑,但加強體不一定必須具有比線圈體或者編織體的直徑大的直徑。
但是,如果是具有比線圈體或者編織體的直徑大的直徑的加強體,則能夠更加防止前端片從線圈體或者編織體脫離。
另外,上述的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加強體由比構成前端片的樹脂更硬的樹 脂構成,但加強體不一定必須由比構成前端片的樹脂更硬的樹脂構成。
但是,如果是由比構成前端片的樹脂更硬的樹脂構成的加強體,則能夠進一步防止前端片從線圈體或者編織體脫離。
另外,上述的實施方式的線圈體使用10根相同直徑的金屬線材來構成線圈體,但也可以例如使8根金屬線材為相同直徑的金屬線材、使剩余的兩根為不同直徑的金屬線材來構成線圈體,也可以僅使用一根金屬線材來構成線圈體。
但是,優選線圈體由多根線材構成。在前端片萬一從導管主體脫離的情況下,能夠減少線圈體的伸展。
另外,上述的實施方式的線圈體以構成線圈體的各金屬線材在導管主體的軸向上隔開間隔的方式配置,并示出了所謂的疏卷的狀態,但在提高了導管的剛性的情況、或者提高了從導管的基端向前端的轉矩傳遞性的情況下,優選使各金屬線材抵接地配置,且成為所謂的密卷的狀態。
另外,上述的實施方式的編織體交替織入相同直徑的兩根金屬線材而形成,但編織體也可以交替織入直徑不同的金屬線材而形成,也可以不僅僅織入兩根金屬線材,而是織入兩根以上的金屬線材而形成,也可以使右卷和左卷的金屬線材的數量不同地織入。
另外,構成上述的實施方式的編織體的線材為金屬線材,但例如也可以織入樹脂線材而形成,也可以組合金屬線材和樹脂線材而織入。另外,形成編織體的線材的數量、線材的編織體形態可適當變更。
另外,構成上述的實施方式的線圈體以及編織體的金屬線材為圓形剖面的線材,但線圈體以及編織體也可以使用橢圓形剖面的線材、矩形剖面的線材而形成。
另外,關于上述的實施方式的突起部,記載并說明了整體彎曲的形狀的突起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向前端片的上部銳利地變尖的形狀的突起部、或者也可以是相對于前端片傾斜地以楔狀進入的突起部。
另外,上述的實施方式中,說明了考慮線圈體以及編織體的形成過程的容易度,在內側樹脂層的外周配置線圈體或者編織體的形態,但也可以是將內側樹脂層和外側樹脂層形成為一體,且在一層樹脂層內配置線圈體或者編織體的形態,不僅是在內側樹脂層和外側樹脂層這兩層、在三層以上的多層構造的一 部分的層配置線圈體或者編織體的形態也能夠應用本發明。
另外,上述的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各導管僅配置有線圈體或者編織體的形態,但即使是在一個導管內配置線圈體以及編織體這兩方的形態也能夠應用本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