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枇杷葉用中藥炮制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16302閱讀:603來源:國知局
一種枇杷葉用中藥炮制機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中藥制藥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枇杷葉用中藥炮制機。



背景技術:

枇杷葉(學名: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葉子。又名巴葉、蘆桔葉(《中藥材手冊》)。原植物枇杷又名:盧橘(廣東)。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止渴的功效。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分布于中南及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枇杷葉全年均可采收。其性微寒、味苦,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逆,煩熱口渴等病癥。

枇杷葉在中藥中有眾多用法,例如:

1、治療梅核氣:此時,需用枇杷葉30g,刷去絨毛,用水洗凈,切絲曬干;第一次加水200ml,煎至100ml,濾汁;再加水160ml,煎至100ml,濾汁;將二次藥汁混合,分2次早晚溫服。

2、治療蟯蟲:取鮮枇杷葉適量,去毛洗凈,加水煎沸1小時,把煎液濃縮過濾,每200ml藥液含生藥lOOg。患兒睡前及次晨空腹各服lOOml。

3、治療小兒吐乳不止:取去毛枇杷葉1g,母丁香1g,研磨成末,過篩,用少許涂在乳頭上,讓小兒吸吮,便能制止吐乳。

4、治療肩周炎:將適量的去毛枇杷葉切碎,焙熱,用紗布包裹后熱敷患處,10多分鐘后疼痛便可減輕。

通過現有記載可知,枇杷葉的處理可選擇是保持整片、切絲、切碎或研磨成粉,而無論何種效果,枇杷葉在使用前必須去除絨毛,若不去除絨毛則絨毛會刺激咽喉引起劇烈咳嗽,加重病情,而現有技術中;去除枇杷葉的絨毛均靠人工用毛刷刷洗,浪費人力,且工作效率低,當需要刷洗大批量枇杷葉時,該手工方法以不適應要求,且絨毛長期刺激皮膚還易造成皮膚損傷;所以,現急需一種能夠自動刷洗枇杷葉,且能配合烘干裝置、切絲機、切碎機和磨粉機等進行綜合作業,以對枇杷葉進行切絲、切碎和磨粉的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中所述的一種枇杷葉用中藥炮制機,其能夠實現對剛摘下的枇杷葉進行自動刷洗絨毛,刷洗干凈的枇杷葉還可配合烘干裝置、切絲機、切碎機和磨粉機等進行綜合作業。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枇杷葉用中藥炮制機,包括機架、放料倉、取料裝置、整料裝置、刷料裝置和出料裝置;所述的機架上安裝有PLC控制器,所述的PLC控制器用于控制本發明的電動元件和氣動元件等的自動作業,所述的放料倉位于機架左部,所述的取料裝置位于放料倉右上方,所述的整料裝置位于取料裝置右下方,所述的刷料裝置位于機架右部,且刷料裝置位于整料裝置右方,所述的出料裝置位于機架下部。

所述的放料倉沿機架從左往右逐步傾斜向下的固連在機架上,放料倉包括放料底板、前后料板和底料板,所述的放料底板與水平面間的夾角ɑ1=140°,ɑ1設計為140°的作用是避免放料倉太過陡峭而使得放入放料倉的枇杷葉全部堆積在倉底,影響后續取料裝置的取葉效果,前后料板固連在放料底板前后兩端,底料板固連在放料底板右下端,且放料底板上端固連有橡膠彈片,橡膠彈片能夠阻擋住枇杷葉,避免部分枇杷葉因在放料倉內堆積過多而從底料板上端漏出,且橡膠彈片能起到緩沖作用,避免下述取料裝置的取葉氣缸因未及時完全收縮而撞擊到底料板的情況;當需要對枇杷葉進行炮制時,將剛摘下的未處理過的枇杷葉通過外部皮帶輸送機輸送到放料倉內;

所述的取料裝置包括取料輥筒、傳送鏈和取葉裝置;所述的取料輥筒數量為四,且四個取料輥筒將取料裝置分成一號鏈區、二號鏈區、三號鏈區和四號鏈區,所述的傳送鏈由鏈板與鏈節構成,傳送鏈安裝在取料輥筒上,一號鏈區位于放料倉右上方且平行于放料底板,當取葉裝置運動到一號鏈區時,取葉裝置工作以將放料倉內的枇杷葉取出,位于二號鏈區的傳送鏈與水平面的夾角ɑ2=0°,位于三號鏈區的傳送鏈與水平面的夾角ɑ3=160°,位于四號鏈區的傳送鏈與水平面的夾角ɑ4=30°,四個取料輥筒之一與外部電機相連接;工作時,PLC控制器控制外部電機帶動取料輥筒轉動,進而帶動傳送鏈順時針轉動;

所述的取葉裝置數量為七,七個取葉裝置均勻安裝在傳送鏈上,取葉裝置包括儲泵框、支泵板、取葉氣缸、取葉吸盤和取葉泵,所述的儲泵框整體為立方體框架結構,儲泵框的寬度與放料倉的寬度相等,儲泵框固連在傳送鏈的鏈板上,支泵板固連在儲泵框上端面,取葉氣缸豎直固連在支泵板上,取葉氣缸頂端固連有取葉吸盤,取葉吸盤為硅膠材質,所述的取葉泵安裝在儲泵框內,且取葉泵與取葉吸盤之間通過軟管相連接;初始狀態下,各取葉氣缸處于完全收縮狀態,工作時,當取葉裝置運動到一號鏈區,則PLC控制器控制取葉氣缸伸出,當取葉氣缸完全伸出時,取葉氣缸底部的取葉吸盤與放料底板相接觸,當取葉吸盤接觸到一片枇杷葉后,取葉泵工作使得取葉吸盤吸附住枇杷葉,接著吸附住枇杷葉的取葉裝置在傳送鏈的帶動下依次從一號鏈區順時針運動到三號鏈區,在三號鏈區右下端將吸附住的枇杷葉放置到下述的整料裝置上,接著,放下枇杷葉的取葉裝置再從三號鏈區運動到四號鏈區,并且,此時取葉氣缸再次收縮到最短,接著該取葉裝置重新運動到一號鏈區以吸附枇杷葉,通過上述過程循環往復的將位于放料倉的枇杷葉間隔性的放置到整料裝置上。

所述的整料裝置固連在機架中部,且整料裝置位于取料裝置的四號鏈區右方,且整料裝置最左端位于取料裝置的三號鏈區最下端的左下方,所述的整料裝置包括傳料輸送機、傳料擋板和調位板;

所述的傳料輸送機為常規皮帶輸送機,傳料輸送機前后兩端均豎直設置有傳料擋板;工作時,從取料裝置進入整料裝置的枇杷葉進入傳料輸送機上。

所述的調位板數量為二,兩個調位板對稱固連在傳料擋板內側,且兩個調位板沿傳料輸送機從左往右逐步靠近布置,兩個調位板左部的最大間距與儲泵框的寬度相等,兩個調位板右部的平均間距為7cm,工作時,進入傳料輸送機的枇杷葉在兩個調位板的作用下調整運動姿勢,無論最初進入兩個調位板之間的枇杷葉處于何種姿勢,最終位于兩個調位板右部的枇杷葉均是處于左右長度大于前后長度的姿勢進入后續的刷料裝置,兩個調位板右部的平均間距設為7cm的作用是使得兩個調位板右部間距僅允許一片枇杷葉沿左右方向平鋪通過,且各調位板下端面與傳料輸送機上端面相貼合,其目的是防止枇杷葉從調位板與傳料輸送機之間的縫隙中漏出,各調位板左端位于取料裝置的三號鏈區右下方,各調位板右端貫穿整料裝置并與刷料裝置相固連。

所述的刷料裝置包括滑葉板、刷葉倉、轉葉裝置、滑動支架、刷葉裝置和沖刷噴頭;

所述的滑葉板從左往右逐步傾斜向下的布置在整料裝置右側,滑葉板左端固連在整料裝置的傳料擋板上并與傳料輸送機右端上表面相切;滑葉板右端豎直向下設置有擋刷左板;所述的兩個調位板右部下端面與滑葉板上端面相貼合并沿滑葉板的軌跡逐步向下布置;工作時,從傳料輸送機上運送到刷料裝置的枇杷葉進入滑葉板上,并從滑葉板上滑向刷葉倉。

刷葉倉包括上倉、下倉和刷葉轉桿,所述的上倉為上下兩端均敞開的立方體框架結構,上倉前后兩側面上部與兩個調位板右端相固連,上倉前后兩側面下部與滑葉板右端的擋刷左板相固連,上倉右側面下部設置有貫通的刷葉槽,擋刷左板上設置有立方體結構的支板腔;工作時,進入刷葉倉的枇杷葉首先進入上倉中,且上倉能夠完全容納一片枇杷葉;

所述的下倉為上端敞開的立方體空腔,下倉位于上倉正下方,且下倉底部均勻設置有漏水孔,工作時,首先下述刷葉裝置將位于上倉內的枇杷葉的一面刷凈,當枇杷葉的一個表面在上倉中被刷凈之后,在下述轉葉裝置的作用下,枇杷葉進入下倉內,且枇杷葉中未被刷過的一面朝上,此時,下述刷葉裝置繼續工作以使得下倉中的枇杷葉上表面也被刷凈,從而枇杷葉上下表面均被刷干凈,所述漏水孔的作用是濾出沖刷枇杷葉的水以及濾出枇杷葉上的絨毛,下倉左部通過刷葉轉桿可轉動的安裝在機架上,且刷葉轉桿與外部電機相連接;當下倉中的枇杷葉兩面均被完全刷干凈,且枇杷葉的絨毛均從漏水孔處被沖刷出去之后,外部電機帶動刷葉轉桿旋轉,進而帶動下倉順時針旋轉,進而使得被刷凈的枇杷葉進入下述的出料裝置上。

所述的轉葉裝置包括轉葉板、轉葉軸、轉葉氣缸和轉葉電機,所述的轉葉板為扁平方形板,轉葉板上均勻設置有漏水孔,該漏水孔的作用是濾出沖刷枇杷葉的水以及濾出枇杷葉上的絨毛,轉葉板右端水平固連有轉葉軸,轉葉軸右端水平固連有轉葉氣缸,所述的轉葉電機安裝在機架上,且轉葉電機主軸與轉葉氣缸右端相連接;

當轉葉板處于水平狀態,且轉葉氣缸處于完全伸出狀態時,轉葉板左端貫穿上倉的刷葉槽并嵌入擋刷左板的支板腔內,支板腔的設計是使得轉葉板在上倉左端能有一個支撐力,不至于懸空,有助于延長轉葉裝置的使用壽命,轉葉板右端位于上倉內部;當轉葉氣缸處于完全收縮狀態時,轉葉板位于上倉外部;

初始狀態下,轉葉板處于水平狀態,且轉葉氣缸處于完全伸出狀態,此時,轉葉板完全嵌入上倉下端,從而進入上倉的枇杷葉能夠停留在上倉中并位于轉葉板上端面,當枇杷葉的一面被刷凈之后,轉葉氣缸略微收縮,使得轉葉板脫離支板腔,接著,轉葉電機工作帶動轉葉氣缸旋轉,進而帶動轉葉板旋轉180°,從而使得位于轉葉板上的枇杷葉掉入下倉中,且此時枇杷葉順勢翻轉180°,枇杷葉未被刷的一面朝上,接著,轉葉氣缸完全收縮,使得轉葉板位于上倉外部而不會干擾到后續刷葉裝置在下倉內對枇杷葉的清刷;

所述的滑動支架從左往右水平的固連在機架上,且滑動支架位于刷葉倉正上方,滑動支架中部設置有滑桿槽;

所述的刷葉裝置包括滑桿塊、滑輪、刷葉氣缸、毛刷、轉動盤、連桿和刷葉電機,所述的滑桿塊前后兩側對稱安裝有一對滑輪,滑桿塊通過一對滑輪可滑動的嵌入滑動支架的滑桿槽內,刷葉氣缸豎直固連在滑桿塊下端面,刷葉氣缸底部固連有毛刷,所述的轉動盤可轉動的安裝在滑動支架上,連桿一端與滑桿塊相鉸接,連桿另一端偏心安裝在轉動盤上,所述的刷葉電機安裝在機架上,且刷葉電機主軸與轉動盤之間通過皮帶相連接;當滑桿塊位于所能運動到的最左端時,毛刷位于刷葉倉內側最左端,當滑桿塊位于所能運動到的最右端時,毛刷位于刷葉倉內側最右端;當需要對枇杷葉進行清刷時,則刷葉電機工作帶動轉動盤旋轉,進而帶動連桿運動,從而帶動滑桿塊在滑動支架的滑桿槽內做左右往復運動,所述滑輪的作用是減小滑桿塊在滑動支架內運動的摩擦力,使得毛刷對枇杷葉的清刷更為流暢,刷洗效果更好;在滑桿塊左右往復運動的同時,刷葉氣缸帶動毛刷做左右往復運動,同時,無論枇杷葉位于上倉或下倉內,刷葉氣缸均可伸縮以使得毛刷貼緊枇杷葉,進而使得毛刷能夠在枇杷葉上左右往復以刷洗枇杷葉。

所述的沖刷噴頭沿刷葉倉前后兩側均有安裝有八個,八個沖刷噴頭均嵌入上倉的前后兩側壁中,并且各沖刷噴頭的出水口傾斜朝下,各沖刷噴頭通過水管與外部水泵相連接,當刷葉裝置對枇杷葉進行清刷時,外部氣泵可工作使清水從各沖刷噴頭噴灑到枇杷葉上,從而使得枇杷葉上的雜質以及被刷下的絨毛均能從轉葉板與下倉的漏水孔中漏出,從而使得被刷洗過后的枇杷葉充分干凈。

所述的出料裝置包括出料輸送機、出渣板和出渣氣缸,所述的出料輸送機為常規皮帶輸送機,出料輸送機水平安裝在刷葉倉下方的機架上,所述的出渣板沿機架從左往右逐步傾斜向下布置,出渣氣缸右端固連在機架上,出渣氣缸左端固連在出渣板上,且當出渣氣缸伸出到最長時,出渣板位于刷葉倉正下方,出渣板右端的出口處位于出料輸送機右側。工作時,當枇杷葉在刷葉倉內被清刷時,則出渣氣缸伸出到最長時,出渣板位于刷葉倉正下方,從各漏水孔流出的水、雜質和絨毛均從出渣板上流出,當枇杷葉被清洗干凈之后,出渣氣缸收縮,使得出渣板不會影響到下倉的旋轉,接著,下倉旋轉以將清刷好的枇杷葉放置到出料輸送機上,通過出料輸送機將清刷好的枇杷葉運送出去。

所述的放料底板上均勻設置有截面為梯形的阻料筋,阻料筋的作用是增大枇杷葉在放料倉內下行的摩擦力,從而避免枇杷葉在放料倉底部堆積,使得枇杷葉能夠盡可能均勻的分部在放料倉內。

所述的取葉裝置分為一號取葉端、二號取葉端和三號取葉端;取葉裝置按照一號取葉端、二號取葉端、三號取葉端、二號取葉端、一號取葉端、二號取葉端和三號取葉端的順序依次均勻安裝在傳送鏈上;各取葉裝置吸附一片枇杷葉的時間存在間隔,該間隔的時間剛好能使刷葉裝置將一片枇杷葉清刷干凈,從而本發明無需在刷洗枇杷葉時無需停機。

一號取葉端的取葉氣缸位于儲泵框前部,一號取葉端的取葉泵位于儲泵框后部;二號取葉端的取葉氣缸與取葉泵均位于儲泵框中部;三號取葉端的取葉氣缸位于儲泵框后部,三號取葉端的取葉泵位于儲泵框前部;此時一號取葉端、二號取葉端與三號取葉端前后兩側的受力均處于平衡狀態,從而不會對傳送鏈產生前后的不平衡力而影響傳送鏈的使用壽命;一號取葉端、二號取葉端與三號取葉端相互錯位的設計是使得放料底板上各處的枇杷葉均能夠內吸附起來,而不至于存在取葉吸盤無法接觸到的盲區。

所述的各調位板內側面均豎直設置有截面為半圓形的擋葉柱,所述的各擋葉柱在調位板內呈相互錯位布置,該設計是使得各枇杷葉在運動到擋葉柱時能受到前后兩點的不平衡力,以使得枇杷葉發生轉動,從而避免枇杷葉卡在各調位板之間不繼續運動。

所述的出料輸送機上還安裝有烘干設備,所述的烘干設備可以是電熱管;從而被刷洗過后的枇杷葉能夠被烘干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所述的出料輸送機上還安裝有傳送帶單道分多道的裝置,出料輸送機左端的多道出口分別連接切絲機、磨粉機和破碎機;從而被刷洗干凈且烘干之后的枇杷葉能夠通過PLC控制器被控制著進入不同的設備以完成切絲、切碎或磨粉操作。

有益效果:

本發明中所述的一種枇杷葉用中藥炮制機,其能夠實現將剛摘下的枇杷葉一個個的抓取到整料裝置,再經整料裝置自動傳送到刷料裝置以對枇杷葉進行刷洗,且枇杷葉上下兩面均能被刷洗干凈,并且,刷洗干凈的枇杷葉還能配合烘干裝置進行烘干,并可配合切絲機、切碎機和磨粉機以將枇杷葉進行切絲、切碎和磨粉,從而完成基本的枇杷葉炮制工作,全過程無需人工操作,節省了人力,工作效率高,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局部結構正視圖;

圖3是本發明取料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刷料裝置與出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全剖視圖;

圖中:機架1、放料倉2、取料裝置3、整料裝置4、刷料裝置5、出料裝置6、放料底板21、前后料板22、底料板23、橡膠彈片24、阻料筋211、取料輥筒31、傳送鏈32、取葉裝置33、一號鏈區3a、二號鏈區3b、三號鏈區3c、四號鏈區3d、儲泵框331、支泵板332、取葉氣缸333、取葉吸盤334、取葉泵335、一號取葉端33a、二號取葉端33b、三號取葉端33c、傳料輸送機41、傳料擋板42、調位板43、擋葉柱431、滑葉板51、刷葉倉52、轉葉裝置53、滑動支架54、刷葉裝置55、沖刷噴頭56、擋刷左板511、上倉521、下倉522、刷葉轉桿523、刷葉槽5211、支板腔5212、轉葉板531、轉葉軸532、轉葉氣缸533、轉葉電機534、滑桿槽541、滑桿塊551、滑輪552、刷葉氣缸553、毛刷554、轉動盤555、連桿556、刷葉電機557、出料輸送機61、出渣板62、出渣氣缸63。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如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枇杷葉用中藥炮制機,包括機架1、放料倉2、取料裝置3、整料裝置4、刷料裝置5和出料裝置6;所述的機架1上安裝有PLC控制器,所述的PLC控制器用于控制本發明的電動元件和氣動元件等的自動作業,所述的放料倉2位于機架1左部,所述的取料裝置3位于放料倉2右上方,所述的整料裝置4位于取料裝置3右下方,所述的刷料裝置5位于機架1右部,且刷料裝置5位于整料裝置4右方,所述的出料裝置6位于機架1下部。

所述的放料倉2沿機架1從左往右逐步傾斜向下的固連在機架1上,放料倉2包括放料底板21、前后料板22和底料板23,所述的放料底板21與水平面間的夾角ɑ1=140°,ɑ1設計為140°的作用是避免放料倉太過陡峭而使得放入放料倉的枇杷葉全部堆積在倉底,影響后續取料裝置的取葉效果,前后料板22固連在放料底板21前后兩端,底料板23固連在放料底板21右下端,且放料底板21上端固連有橡膠彈片24,橡膠彈片24能夠阻擋住枇杷葉,避免部分枇杷葉因在放料倉2內堆積過多而從底料板23上端漏出,且橡膠彈片24能起到緩沖作用,避免下述取料裝置3的取葉氣缸333因未及時完全收縮而撞擊到底料板23的情況;當需要對枇杷葉進行炮制時,將剛摘下的未處理過的枇杷葉通過外部皮帶輸送機輸送到放料倉2內;

所述的取料裝置3包括取料輥筒31、傳送鏈32和取葉裝置33;所述的取料輥筒31數量為四,且四個取料輥筒31將取料裝置3分成一號鏈區3a、二號鏈區3b、三號鏈區3c和四號鏈區3d,所述的傳送鏈32由鏈板與鏈節構成,傳送鏈32安裝在取料輥筒31上,一號鏈區3a位于放料倉2右上方且平行于放料底板21,當取葉裝置3運動到一號鏈區3a時,取葉裝置3工作以將放料倉2內的枇杷葉取出,位于二號鏈區3b的傳送鏈32與水平面的夾角ɑ2=0°,位于三號鏈區3c的傳送鏈32與水平面的夾角ɑ3=160°,位于四號鏈區3d的傳送鏈32與水平面的夾角ɑ4=30°,四個取料輥筒31之一與外部電機相連接;工作時,PLC控制器控制外部電機帶動取料輥筒31轉動,進而帶動傳送鏈32順時針轉動;

所述的取葉裝置33數量為七,七個取葉裝置33均勻安裝在傳送鏈32上,取葉裝置33包括儲泵框331、支泵板332、取葉氣缸333、取葉吸盤334和取葉泵335,所述的儲泵框331整體為立方體框架結構,儲泵框331的寬度與放料倉2的寬度相等,儲泵框331固連在傳送鏈32的鏈板上,支泵板332固連在儲泵框331上端面,取葉氣缸333豎直固連在支泵板332上,取葉氣缸333頂端固連有取葉吸盤334,取葉吸盤334為硅膠材質,所述的取葉泵335安裝在儲泵框331內,且取葉泵335與取葉吸盤334之間通過軟管相連接;初始狀態下,各取葉氣缸333處于完全收縮狀態,工作時,當取葉裝置33運動到一號鏈區3a,則PLC控制器控制取葉氣缸333伸出,當取葉氣缸333完全伸出時,取葉氣缸333底部的取葉吸盤334與放料底板21相接觸,當取葉吸盤334接觸到一片枇杷葉后,取葉泵335工作使得取葉吸盤334吸附住枇杷葉,接著吸附住枇杷葉的取葉裝置33在傳送鏈的32帶動下依次從一號鏈區3a順時針運動到三號鏈區3c,在三號鏈區3c右下端將吸附住的枇杷葉放置到下述的整料裝置4上,接著,放下枇杷葉的取葉裝置33再從三號鏈區運動3c到四號鏈區3d,并且,此時取葉氣缸333再次收縮到最短,接著該取葉裝置33重新運動到一號鏈區3a以吸附枇杷葉,通過上述過程循環往復的將位于放料倉2的枇杷葉間隔性的放置到整料裝置4上。

所述的整料裝置4固連在機架1中部,且整料裝置4位于取料裝置3的四號鏈區3d右方,且整料裝置4最左端位于取料裝置3的三號鏈區3c最下端的左下方,所述的整料裝置4包括傳料輸送機41、傳料擋板42和調位板43;

所述的傳料輸送機41為常規皮帶輸送機,傳料輸送機41前后兩端均豎直設置有傳料擋板42;工作時,從取料裝置3進入整料裝置4的枇杷葉進入傳料輸送機上。

所述的調位板43數量為二,兩個調位板43對稱固連在傳料擋板42內側,且兩個調位板43沿傳料輸送機41從左往右逐步靠近布置,兩個調位板43左部的最大間距與儲泵框331的寬度相等,兩個調位板43右部的平均間距為7cm,工作時,進入傳料輸送機41的枇杷葉在兩個調位板43的作用下調整運動姿勢,無論最初進入兩個調位板43之間的枇杷葉處于何種姿勢,最終位于兩個調位板43右部的枇杷葉均是處于左右長度大于前后長度的姿勢進入后續的刷料裝置5,兩個調位板43右部的平均間距設為7cm的作用是使得兩個調位板43右部間距僅允許一片枇杷葉沿左右方向平鋪通過,且各調位板43下端面與傳料輸送機41上端面相貼合,其目的是防止枇杷葉從調位板43與傳料輸送機41之間的縫隙中漏出,各調位板43左端位于取料裝置3的三號鏈區3c右下方,各調位板43右端貫穿整料裝置4并與刷料裝置5相固連。

所述的刷料裝置5包括滑葉板51、刷葉倉52、轉葉裝置53、滑動支架54、刷葉裝置55和沖刷噴頭56;

所述的滑葉板51從左往右逐步傾斜向下的布置在整料裝置4右側,滑葉板51左端固連在整料裝置4的傳料擋板42上并與傳料輸送機41右端上表面相切;滑葉板51右端豎直向下設置有擋刷左板511;所述的兩個調位板43右部下端面與滑葉板51上端面相貼合并沿滑葉板51的軌跡逐步向下布置;工作時,從傳料輸送機41上運送到刷料裝置5的枇杷葉進入滑葉板51上,并從滑葉板51上滑向刷葉倉52。

刷葉倉52包括上倉521、下倉522和刷葉轉桿523,所述的上倉521為上下兩端均敞開的立方體框架結構,上倉521前后兩側面上部與兩個調位板43右端相固連,上倉521前后兩側面下部與滑葉板51右端的擋刷左板511相固連,上倉521右側面下部設置有貫通的刷葉槽5211,擋刷左板511上設置有立方體結構的支板腔5212;工作時,進入刷葉倉52的枇杷葉首先進入上倉521中,且上倉521能夠完全容納一片枇杷葉;

所述的下倉522為上端敞開的立方體空腔,下倉522位于上倉521正下方,且下倉522底部均勻設置有漏水孔,工作時,首先下述刷葉裝置55將位于上倉521內的枇杷葉的一面刷凈,當枇杷葉的一個表面在上倉521中被刷凈之后,在下述轉葉裝置53的作用下,枇杷葉進入下倉522內,且枇杷葉中未被刷過的一面朝上,此時,下述刷葉裝置55繼續工作以使得下倉522中的枇杷葉上表面也被刷凈,從而枇杷葉上下表面均被刷干凈,所述漏水孔的作用是濾出沖刷枇杷葉的水以及濾出枇杷葉上的絨毛,下倉522左部通過刷葉轉桿523可轉動的安裝在機架1上,且刷葉轉桿523與外部電機相連接;當下倉522中的枇杷葉兩面均被完全刷干凈,且枇杷葉的絨毛均從漏水孔處被沖刷出去之后,外部電機帶動刷葉轉桿523旋轉,進而帶動下倉522順時針旋轉,進而使得被刷凈的枇杷葉進入下述的出料裝置6上。

所述的轉葉裝置53包括轉葉板531、轉葉軸532、轉葉氣缸533和轉葉電機534,所述的轉葉板531為扁平方形板,轉葉板531上均勻設置有漏水孔,該漏水孔的作用是濾出沖刷枇杷葉的水以及濾出枇杷葉上的絨毛,轉葉板531右端水平固連有轉葉軸532,轉葉軸532右端水平固連有轉葉氣缸533,所述的轉葉電機534安裝在機架1上,且轉葉電機534主軸與轉葉氣缸533右端相連接;

當轉葉板531處于水平狀態,且轉葉氣缸533處于完全伸出狀態時,轉葉板531左端貫穿上倉521的刷葉槽5211并嵌入擋刷左板511的支板腔5212內,支板腔5212的設計是使得轉葉板在上倉521左端能有一個支撐力,不至于懸空,有助于延長轉葉裝置53的使用壽命,轉葉板531右端位于上倉521內部;當轉葉氣缸533處于完全收縮狀態時,轉葉板531位于上倉521外部;

初始狀態下,轉葉板531處于水平狀態,且轉葉氣缸533處于完全伸出狀態,此時,轉葉板531完全嵌入上倉521下端,從而進入上倉521的枇杷葉能夠停留在上倉521中并位于轉葉板531上端面,當枇杷葉的一面被刷凈之后,轉葉氣缸533略微收縮,使得轉葉板531脫離支板腔5212,接著,轉葉電機534工作帶動轉葉氣缸533旋轉,進而帶動轉葉板531旋轉180°,從而使得位于轉葉板531上的枇杷葉掉入下倉中,且此時枇杷葉順勢翻轉180°,枇杷葉未被刷的一面朝上,接著,轉葉氣缸533完全收縮,使得轉葉板531位于上倉521外部而不會干擾到后續刷葉裝置55在下倉522內對枇杷葉的清刷;

所述的滑動支架54從左往右水平的固連在機架1上,且滑動支架54位于刷葉倉52正上方,滑動支架54中部設置有滑桿槽541;

所述的刷葉裝置55包括滑桿塊551、滑輪552、刷葉氣缸553、毛刷554、轉動盤555、連桿556和刷葉電機557,所述的滑桿塊551前后兩側對稱安裝有一對滑輪552,滑桿塊551通過一對滑輪552可滑動的嵌入滑動支架54的滑桿槽541內,刷葉氣缸553豎直固連在滑桿塊551下端面,刷葉氣缸553底部固連有毛刷554,所述的轉動盤555可轉動的安裝在滑動支架54上,連桿556一端與滑桿塊551相鉸接,連桿556另一端偏心安裝在轉動盤555上,所述的刷葉電機557安裝在機架1上,且刷葉電機557主軸與轉動盤555之間通過皮帶相連接;當滑桿塊551位于所能運動到的最左端時,毛刷554位于刷葉倉52內側最左端,當滑桿塊551位于所能運動到的最右端時,毛刷554位于刷葉倉52內側最右端;當需要對枇杷葉進行清刷時,則刷葉電機557工作帶動轉動盤555旋轉,進而帶動連桿556運動,從而帶動滑桿塊551在滑動支架54的滑桿槽541內做左右往復運動,所述滑輪552的作用是減小滑桿塊551在滑動支架54內運動的摩擦力,使得毛刷對枇杷葉的清刷更為流暢,刷洗效果更好;在滑桿塊551左右往復運動的同時,刷葉氣缸553帶動毛刷554做左右往復運動,同時,無論枇杷葉位于上倉521或下倉522內,刷葉氣缸553均可伸縮以使得毛刷554貼緊枇杷葉,進而使得毛刷554能夠在枇杷葉上左右往復以刷洗枇杷葉。

所述的沖刷噴頭56沿刷葉倉52前后兩側均有安裝有八個,八個沖刷噴頭56均嵌入上倉521的前后兩側壁中,并且各沖刷噴頭56的出水口傾斜朝下,各沖刷噴頭56通過水管與外部水泵相連接,當刷葉裝置55對枇杷葉進行清刷時,外部氣泵可工作使清水從各沖刷噴頭56噴灑到枇杷葉上,從而使得枇杷葉上的雜質以及被刷下的絨毛均能從轉葉板531與下倉522的漏水孔中漏出,從而使得被刷洗過后的枇杷葉充分干凈。

所述的出料裝置6包括出料輸送機61、出渣板62和出渣氣缸63,所述的出料輸送機61為常規皮帶輸送機,出料輸送機61水平安裝在刷葉倉52下方的機架1上,所述的出渣板62沿機架1從左往右逐步傾斜向下布置,出渣氣缸63右端固連在機架1上,出渣氣缸63左端固連在出渣板62上,且當出渣氣缸63伸出到最長時,出渣板62位于刷葉倉52正下方,出渣板62右端的出口處位于出料輸送機61右側。工作時,當枇杷葉在刷葉倉52內被清刷時,則出渣氣缸63伸出到最長時,出渣板62位于刷葉倉52正下方,從各漏水孔流出的水、雜質和絨毛均從出渣板62上流出,當枇杷葉被清洗干凈之后,出渣氣缸63收縮,使得出渣板62不會影響到下倉522的旋轉,接著,下倉522旋轉以將清刷好的枇杷葉放置到出料輸送機61上,通過出料輸送機61將清刷好的枇杷葉運送出去。

所述的放料底板21上均勻設置有截面為梯形的阻料筋211,阻料筋211的作用是增大枇杷葉在放料倉2內下行的摩擦力,從而避免枇杷葉在放料倉2底部堆積,使得枇杷葉能夠盡可能均勻的分部在放料倉2內。

所述的取葉裝置33分為一號取葉端33a、二號取葉端33b和三號取葉端33c;取葉裝置33按照一號取葉端33a、二號取葉端33b、三號取葉端33c、二號取葉端33b、一號取葉端33a、二號取葉端33b和三號取葉端33c的順序依次均勻安裝在傳送鏈32上;各取葉裝置33吸附一片枇杷葉的時間存在間隔,該間隔的時間剛好能使刷葉裝置55將一片枇杷葉清刷干凈,從而本發明無需在刷洗枇杷葉時無需停機。

一號取葉端33a的取葉氣缸333位于儲泵框331前部,一號取葉端33a的取葉泵335位于儲泵框331后部;二號取葉端33b的取葉氣缸333與取葉泵335均位于儲泵框331中部;三號取葉端33c的取葉氣缸333位于儲泵框331后部,三號取葉端33c的取葉泵335位于儲泵框331前部;此時一號取葉端33a、二號取葉端33b與三號取葉端33c前后兩側的受力均處于平衡狀態,從而不會對傳送鏈產生前后的不平衡力而影響傳送鏈的使用壽命;一號取葉端33a、二號取葉端33b與三號取葉端33c相互錯位的設計是使得放料底板21上各處的枇杷葉均能夠內吸附起來,而不至于存在取葉吸盤334無法接觸到的盲區。

所述的各調位板43內側面均豎直設置有截面為半圓形的擋葉柱431,所述的各擋葉柱431在調位板43內呈相互錯位布置,該設計是使得各枇杷葉在運動到擋葉柱431時能受到前后兩點的不平衡力,以使得枇杷葉發生轉動,從而避免枇杷葉卡在各調位板之間不繼續運動。

所述的出料輸送機61上還安裝有烘干設備,所述的烘干設備可以是電熱管;從而被刷洗過后的枇杷葉能夠被烘干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所述的出料輸送機61上還安裝有傳送帶單道分多道的裝置,出料輸送機61左端的多道出口分別連接切絲機、磨粉機和破碎機;從而被刷洗干凈且烘干之后的枇杷葉能夠通過PLC控制器被控制著進入不同的設備以完成切絲、切碎或磨粉操作。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的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