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治療濕熱痹阻型痛風的中醫藥物配方。
背景技術:
濕熱痹阻型痛風主要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腫脹疼痛劇烈,筋脈拘急,手不可近,更難下床活動,日輕夜重,舌紅苔黃、脈滑數。現在臨床上很多西藥治療方式,不僅沒有起到治療的作用,反而副作用很大,且復發率高,一般藥物很難治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藥物服用時間長且副作用大的問題,發明一種利用中藥治療濕熱痹阻型痛風的配制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濕熱痹阻型痛風的中醫藥物配方,組分及每劑組分重量為防己、杏仁、連翹、蠶沙、赤小豆、姜黃、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靈仙、萆、澤瀉各15克,山梔、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制作服用: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技術效果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實現一種治療濕熱痹阻型痛風的中醫藥配方。藥方中所選的藥材配伍相宜,符合中醫藥學和現代醫藥學理論,成本低廉,服用方便,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無藥物依賴性,療效好,治愈率高,可廣泛應用于濕熱痹阻型痛風的臨床治療。
具體實施方式
取防己、杏仁、連翹、蠶沙、赤小豆、姜黃、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靈仙、萆、澤瀉各15克,山梔、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