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肝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壓力的增大,不規律的作息以及飲酒過量,肝臟疾病越來越普遍,包括各種類型的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肝纖維化、脂肪肝、酒精肝、肝癌等疾病,是當今社會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其致病的病因復雜,如未及時治療或治療效果不佳,病情就會惡化。目前,醫學上對上述肝病的治療,尤其是乙肝等的治療,主要采用的是抗病毒治療,由于抗病毒治療有其明確的適應癥及禁忌癥,以及受經濟條件等方面原因的影響,目前能夠接收正規抗病毒治療的患者還比較有限,所以大多數患者只能通過抗炎保肝來阻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目前,治療肝硬化沒有什么特效藥,基本都是從中醫角度,多用疏肝解郁,清熱解毒,活血祛癖,軟堅散結,清熱利濕藥物加之服用西藥抗肝炎病毒以及保肝藥物治療。如采用拉米規定、恩替卡韋、利巴韋林和干擾素等抗病毒藥物治療,再用維生素K1注射液,還原谷膚甘肽,5%葡萄糖注射液加入維生素C,氯化鉀等保肝,或內服水飛薊賓膠囊,茴三硫等以消肝中之炎和利膽退黃,但這些治療其效果不理想,治愈慢,治愈率低。
中國專利CN 103099979B公開了一種治療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的中藥,為解決現有藥物治療效果差等原因而發明。包括烏金石、蘆根、茅根、柴胡、黃蘇、獲菩、茵陳。本發明的中藥用以修復受損傷壞死的肝細胞,達到治愈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的目的。但是此發明見效慢,治愈基本靠自身免疫力的提高。CN1268362A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治療慢性肝炎、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藥物,其由黃芪、丹參、當歸、紅花、川芍、香附、赤芍、柴胡、陳皮、雞血藤多種活性成分組成,但該藥物的治愈率低、遠期反彈性較高。CN1539483A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治療慢性肝病及抗肝纖維化的中藥,它是由適當比例的藏紅花、蛤蚧、丹參、鱉甲、黃芪、紅參、當歸、川芍、砂仁、僵蟲、三七、構祀、木香組成,經多道工序制備而成,能夠有效地治療慢性肝炎和肝纖維化。CN102357171A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防治肝纖維化的藥物組合物,其包含當歸、紅花、桃仁、丹皮、赤芍、川芍、烏藥、五靈脂、延胡索、香附、積殼、甘草等多種原藥成分,該藥物組合物具有預防和治療肝纖維化病變的作用,可應用于制備相應的藥物制劑。CN1016328298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由熊膽粉、丹參、姜黃、黃芪組配而成的藥物組合物,具有明顯的保肝、護肝,降低轉氨酶和抑制肝細胞纖維化的藥理作用。
然而,現有技術中的藥物組合物也往往不盡如人意,例如常表現出療效不夠顯著、作用單一、用量大等缺點。因此,開發新型高效的可用于治療肝病的藥物組合物成為本發明的研究宗旨所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配方簡單,質量穩定,療效更好,制造成本較低的用于乙肝病毒攜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治療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治療肝病的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牡蒿20-40份,土茯苓10-18份,柴胡8-14份,雞骨草5-10份,麝香10-15份,紅茜草12-16份,冬蟲夏草20-30份,制首烏8-12份,葛藟根6-10份,白花蛇舌草4-9份,夏枯草10-16份,甘草7-13份,黃芪3-8份,當歸10-18份,莪術5-10份,丹參15-25份,雞內金8-16份。
作為優選,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牡蒿25-35份,土茯苓12-16份,柴胡10-12份,雞骨草6-8份,麝香12-14份,紅茜草13-15份,冬蟲夏草24-28份,制首烏9-11份,葛藟根7-9份,白花蛇舌草6-8份,夏枯草12-14份,甘草8-10份,黃芪4-6份,當歸12-16份,莪術6-9份,丹參18-22份,雞內金10-14份。
進一步優選,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牡蒿30份,土茯苓14份,柴胡11份,雞骨草7份,麝香13份,紅茜草14份,冬蟲夏草26份,制首烏10份,葛藟根8份,白花蛇舌草7份,夏枯草13份,甘草9份,黃芪5份,當歸14份,莪術8份,丹參20份,雞內金12份。
其中,其中藥制劑的劑型為溶液、膠囊、片劑或滴丸。
另外,本發明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配方稱取牡蒿,土茯苓,柴胡,雞骨草,麝香,紅茜草加80%乙醇浸漬12小時,回流提取4次,每次2小時,濾過,濾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1.3的浸膏,備用;
(2)按配方稱取冬蟲夏草,制首烏,葛藟根,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甘草,黃芪,當歸,莪術,丹參,雞內金,粉碎成粗粉后加入50-90%乙醇,浸泡3-24小時,滲漉提取,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成浸膏,加入適量水加熱30-60℃攪拌溶解,過濾,濾液過大孔樹脂柱,用5-30%乙醇洗脫雜質,再用50-70%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回收乙醇濃縮干燥,粉碎后用乙醇溶解,濾過,濾液加硅膠烘干,干法上硅膠柱,用乙酸乙酯洗脫,收集洗脫液,回收溶劑,濃縮干燥得混合成分的提取物,備用;
(3)取步驟(1)和步驟(2)的產物合并,加熱,混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即得;也可以將細粉進一步制成膠囊劑、片劑、顆粒劑、軟膠囊、口服液、煎膏劑、散劑、丸劑、糖漿劑、流浸膏劑。
本發明中藥原料的藥理作用如下:
牡蒿:味苦、微甘、性涼。清熱、涼血、解毒。主夏季感冒,肺結核潮熱,咯血,小兒瘡熱,蛆血,便血,崩漏,帶下,黃疽型肝炎,丹毒,毒蛇咬傷。《四川中藥志》載:“能清血熱、肝熱,退潮熱。治咳嗽,大小便不通。”
土茯苓: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所含土茯苓酸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腫瘤以及鎮靜、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細胞壞死,抗菌等功效。
雞骨草,甘、微苦,涼。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濕熱黃疽,脅肋不舒,胃脘脹痛,乳癰腫痛。雞骨草還可在春夏潮濕季節用來煲湯作食療。
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尿除濕。用于腸癰、肺癰、瘡癤腫痛、毒蛇咬傷,也可用于治療腫瘤。
麝香,性溫、無毒、味苦。入心、脾、肝經,有開竅、辟穢、通絡、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風、痰厥、驚癇、中惡煩悶、心腹暴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制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化濁降脂。用于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高脂血癥。
葛藟根,利濕退黃;活血通絡;解毒消腫。主黃疸型肝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
夏枯草,藥性:辛、苦,寒,歸肝、膽經。功效: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本品苦寒主入肝經,善瀉肝火以明目。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可配桑葉、菊花、決明子等藥用。本清肝明目之中,略兼養肝,配當歸、枸杞子,可用于肝陰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亦可配香附、甘草用,如夏枯草散。
莪術,辛、苦,溫。歸肝、脾經。主治“氣血凝滯,心腹脹痛,癥瘕,積聚,宿食不消,婦女血瘀經閉,跌打損傷作痛。”塊根稱“綠絲郁金”,有行氣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
柴胡,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丹參:具有活血祛癖,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瘕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冬蟲夏草:有抑制細胞分裂及抗癌作用,有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從而提高機體抗癌能力,其體菌絲有抑制T細晌的排介作用。
黃芪:性味甘,溫。歸肺、脾經。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塘,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屢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雞內金:性味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澀精止遺。用于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瘡積,遺尿,遺精。
紅茜草,紅花茜草,龍膽目茜草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多數,稍木質化,紅色。莖常直立或攀援狀,叢生,上部常分枝,枝相互交結,纖細,有四直棱,棱上有微小倒生皮刺或有時近平滑,長20-30厘米,節間長1-4厘米。涼血,生血,祛痰,通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治療肝病的中藥制劑由17種中藥藥材制備,可用于治療各類型的肝炎、肝郁血淤型肝、膽、脾、胰疾病,尤其對肝硬化、肝腹水之重患者有明顯的療效,并且與西藥相比,本發明的中藥制劑由純中藥材組成,長期服用無毒副作用。以上治療肝病的中藥制劑是利用以下中醫理論配伍而成:肝為五臟之一,肝病病機以肝氣郁積、肝陽易亢、陰血常虧為其特點,肝性喜條達、主疏泄,具有疏通暢達之功、疏泄全身氣機、調暢人體氣機的運行,肝之疏泄還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膽汁的生成和排泄、利于脾胃的氣機升降,起到促進消化食物的功能,正是基于肝病的以上特點,采用疏肝理氣、活血化淤、軟堅散結、逐水補腎、健脾和胃之藥,研制出本發明的中藥制劑。
(2)本發明通過各種不同的功能性中藥成分的配合使用,作為一個整體,達到了協同增效的作用,一方面達到了提升肝臟再生能力和解毒功能,促進肝細胞蛋白質合成,疏肝理氣,修復受損的肝細胞以及降低轉氨酶作用,另一方面扶正祛邪,清熱利濕,清肝膽濕熱,瀉肝膽濕火,用于治療急性黃疽肝炎、慢性黃疽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酒精性肝炎、脂肪肝、乙肝、轉氨酶升高等癥,顯效快,療效好,治愈率高,同時還可用于防治肝癌等疾病。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闡述: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肝病的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牡蒿20份,土茯苓10份,柴胡8份,雞骨草5份,麝香10份,紅茜草12份,冬蟲夏草20份,制首烏8份,葛藟根6份,白花蛇舌草4份,夏枯草10份,甘草7份,黃芪3份,當歸10份,莪術5份,丹參15份,雞內金8份。
實施例2
一種治療肝病的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牡蒿40份,土茯苓18份,柴胡14份,雞骨草10份,麝香15份,紅茜草16份,冬蟲夏草30份,制首烏12份,葛藟根10份,白花蛇舌草9份,夏枯草16份,甘草13份,黃芪8份,當歸18份,莪術10份,丹參25份,雞內金16份。
實施例3
一種治療肝病的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牡蒿30份,土茯苓14份,柴胡11份,雞骨草7份,麝香13份,紅茜草14份,冬蟲夏草26份,制首烏10份,葛藟根8份,白花蛇舌草7份,夏枯草13份,甘草9份,黃芪5份,當歸14份,莪術8份,丹參20份,雞內金12份。
實施例4
一種治療肝病的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牡蒿20-40份,土茯苓10-182份,柴胡10份,雞骨草6份,麝香12份,紅茜草14份,冬蟲夏草22份,制首烏10份,葛藟根8份,白花蛇舌草6份,夏枯草12份,甘草9份,黃芪5份,當歸12份,莪術7份,丹參18份,雞內金10份。
實施例5
一種治療肝病的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牡蒿36份,土茯苓16份,柴胡12份,雞骨草8份,麝香13份,紅茜草14份,冬蟲夏草28份,制首烏11份,葛藟根8份,白花蛇舌草8份,夏枯草15份,甘草11份,黃芪6份,當歸16份,莪術8份,丹參23份,雞內金14份。
實施例6
一種治療肝病的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牡蒿20-40份,土茯苓10份,柴胡12份,雞骨草8份,麝香12份,紅茜草14份,冬蟲夏草25份,制首烏9份,葛藟根8份,白花蛇舌草7份,夏枯草13份,甘草11份,黃芪5份,當歸15份,莪術6份,丹參19份,雞內金13份。
實施例1-6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配方稱取牡蒿,土茯苓,柴胡,雞骨草,麝香,紅茜草加80%乙醇浸漬12小時,回流提取4次,每次2小時,濾過,濾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的浸膏,備用;
(2)按配方稱取冬蟲夏草,制首烏,葛藟根,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甘草,黃芪,當歸,莪術,丹參,雞內金,粉碎成粗粉后加入70%乙醇,浸泡16小時,滲漉提取,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成浸膏,加入適量水加熱50℃攪拌溶解,過濾,濾液過大孔樹脂柱,用20%乙醇洗脫雜質,再用60%乙醇解吸,收集解吸液,回收乙醇濃縮干燥,粉碎后用乙醇溶解,濾過,濾液加硅膠烘干,干法上硅膠柱,用乙酸乙酯洗脫,收集洗脫液,回收溶劑,濃縮干燥得混合成分的提取物,備用;
(3)取步驟(1)和步驟(2)的產物合并,加熱,混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即得;也可以將細粉進一步制成膠囊劑、片劑、顆粒劑、軟膠囊、口服液、煎膏劑、散劑、丸劑、糖漿劑、流浸膏劑。
臨床試驗I:
采用實施例1-6的中藥制劑進行乙肝的治療
選擇60例治療對象,按2000年9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標準診斷。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齡22-60歲。
對于60例患者,使用實施例1-6中制備的中藥制劑進行治療。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連續治療60天。
療效標準
顯效:經治療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γ-球蛋白、A/G、血清ALT均正常;有效:經治療后,上述指標有1項改善者,即:①白蛋白上升5g/L及以上;②球蛋白下降至少3g/L;③γ-球蛋白下降至少1.5g/L;A/G上升至少0.;無效:經治療后無上述改變者。
經過治療,上述60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γ-球蛋白、A/G、血清ALT均恢復正常,全部符合顯效的標準。
對于60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進行跟蹤觀察,未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臨床試驗II:
采用實施例1-6的中藥制劑進行乙丙肝的治療
所選擇的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會議修訂的《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34.5歲,病程1個月-15年,治療前血清抗HCV及HCV-RNA均為陽性,均排除混合感染甲、乙、戊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病毒感染,治療前未接受過其他抗病毒治療。
對于20例患者,使用實施例1-6中制備的中藥制劑進行治療。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連續治療60天。
評價療效標準參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4,22:131)指定。所有20例患者在治療后血清抗HCV及HCV-RNA均轉為陰性,符合治愈的標準。
對于20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進行跟蹤觀察,未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以上對本發明創造實施所提供的一種治療肝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創造實施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創造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