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領域,具體是指一種下肢減壓墊。
背景技術:
患者在經過骨科手術后的恢復期中需要長期的對手術部位進行固定與保護,現今常用的保護方式為采用布朗架對相關部位進行支撐與固定,避免患者在恢復時對該部位造成二次傷害。但是布朗架為金屬制品,其硬度較高,支撐面積較小,患者在使用時會經常性的感到不適,且在使用布朗架的過程中,患者還很容易碰撞到支撐桿造成疼痛,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在使用時,醫護人員時常會在布朗架上纏繞膠帶,以提高其受力的面積,從而提升患者的使用效果。但是,布朗架的整個結構均為金屬結構,其在受到碰撞時難以對外界的碰撞力進行緩沖,其碰撞力很容易便通過金屬結構傳遞至患者的病患部位,其輕則使得患者疼痛,重則會造成患者的二次傷害,不利于患者的正常恢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下肢減壓墊,能夠更好的保護患者的施術部位,提高患者的恢復效果,使得患者在恢復的過程中能夠更加舒適,還很好的降低了外界的碰撞對患者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下肢減壓墊,包括組合板,設置在組合板上的墊塊,以及用于包裹該組合板和墊塊的防塵套;在墊塊上還設置有限位槽。
進一步的,所述組合板由底板,分別豎直固定在底板左右兩側的兩個側板,以及豎直固定在底板后側的后板組成;所述的兩個側板的上端面為一個斜面,且該斜面后端高度高于前端高度,同時兩個側板的后端端部均固定在后板上;所述墊塊位于兩個側板之間,且該墊塊的后側緊鄰后板。
作為優選,所述的兩個側板和后板的表面均設置有防撞層。
再進一步的,所述墊塊后側為弧形,限位槽的兩側設置有向限位槽傾斜的限位坡。
更進一步的,所述底板下端還設置有一個高度調節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的高度調節結構為充氣墊。
另外,所述組合板的側板上還設置有牽引結構,該牽引結構包括前牽引架、后牽引架,以及分別設置在前牽引架和后牽引架上端中間位置的兩個牽引輪。
作為優選,所述前牽引架的一端設置在左側側板的左側面上、另一端設置在右側側板的右側面上;后牽引架的一端設置在左側側板的左側面上、另一端設置在右側側板的右側面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組合板選用木材或金屬一類的硬性材料,擁有廣泛的來源與低廉的成本,很好的降低了產品的生產與使用成本,同時還能起到很好的支撐與定型效果,避免了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發生變形,更好的保證了產品的使用壽命。
(2)本實用新型中墊塊與彈性罩均選用泡沫與海綿,使其擁有良好的可塑性與緩沖能力,可以更加容易的塑造為所需的形狀,并且在壓力移除后能夠根據自身的記憶還原,使得產品的使用效果更佳,同時在使用時還能根據受到的力自行改變形狀,從而起到了很好的包裹效果,能夠更好的包裹患者的施術部位,讓患者擁有更好的體驗感。
(3)本實用新型設置有防塵套,降低了產品的清洗難度,在使用時僅需對該防塵套進行清洗便可,而防塵套選用透氣性良好的棉布與麻布等常用布料,擁有廣泛的來源與低廉的價格,進一步降低了產品的生產與使用成本。
(4)本實用新型設置有高度調節結構,能夠更好的滿足不同患者對產品高度不同的需求,提高了產品的適應能力;而采用充氣墊作為該高度調節結構的目的便在于其使用的方便性,僅需對其內部充氣便可對充氣墊的高度進行調節,而充氣的方式繁多,使用時可以根據現場的條件自行吹起、通過打氣筒向其中進行打氣或者通過能夠自動控制的充氣設備對其進行充氣。
(5)本實用新型設置有牽引結構,該牽引結構使得本產品在需要牽引時能夠代替布朗架,避免在需要牽引時讓患者更換布朗架對其帶來的不適,提高了產品的使用效果,與患者使用的舒適度;另外,將該牽引結構的豎桿制作成伸縮桿,使得本產品能夠根據實際的需求調節高度,更好的適應了不同病患的不同需求,提高了產品的適用范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板的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板的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設置高度調節結構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設置牽引結構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本實用新型設置高度調節結構與牽引結構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組合板;11、側板;12、后板;13、底板;2、防塵套;3、墊塊;4、定位槽;5、限位坡;6、高度調節結構;7、前牽引架;8、后牽引架;9、牽引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下肢減壓墊,包括組合板1,設置在組合板1上的墊塊3,以及用于包裹該組合板1和墊塊3的防塵套2;在墊塊3上還設置有限位槽4。
所述組合板1由底板13,分別豎直固定在底板13左右兩側的兩個側板11,以及豎直固定在底板13后側的后板12組成;所述的兩個側板11的上端面為斜面,且該斜面后端高度高于前端高度,同時兩個側板11的后端端部均固定在后板12上;所述墊塊3位于兩個側板11之間,且該墊塊3的后側緊鄰后板12。該組合板1選用硬質材料,從而使其能夠更好的對產品整體進行支撐與定型,避免產品在使用過程中變形,可以很好的保證產品的正常使用。該硬質材料一般選用來源較為廣泛且成本較為低廉的木質材料或金屬材料,從而降低了組合板1的造價。
側板11的上端面設置成斜度為25°-40°的斜面,其最優的斜面斜度為30°,使得患者能夠更加簡單的將病患部位放入。
所述的兩個側板11和后板12的表面均設置有防撞層。該防撞層能夠防止患者碰撞在側板11或后板12上造成疼痛,提高了產品的使用效果,同時還能對外界的碰撞進行緩沖,降低了外界碰撞對患者的傷害。
該防撞層與墊塊3均為海綿或泡沫材質,海綿與泡沫均擁有良好的可塑性與緩沖能力,可以更加容易的將其塑造為所需的形狀,并且在壓力移除后能夠根據自身的記憶還原,使得產品的使用效果更佳,同時在使用時還能根據受到的力自行改變形狀,從而起到了很好的包裹效果,能夠更好的包裹患者的施術部位,讓患者擁有更好的體驗感。
所述墊塊3后側為弧形,限位槽4的兩側設置有向限位槽4傾斜的限位坡5。該墊塊3的后側設計成弧形,可以更加貼合實際的使用情況,很好的避免了墊塊后側豎直設置會限制患者合理的活動受傷部位的問題,而限位坡5同樣能夠為患者轉動受傷部位提供便利,以避免患者的受傷部位長時間得不到活動而麻木,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使用效果。
防塵套2選用透氣性良好的布料制作,其最優的選擇為棉布、麻布等價格低廉來源廣泛的常用布料,該布料能夠更好的保護內部的海綿與泡沫,將其與外界隔開,避免其受到外界的污染,在清洗時僅需對該防塵套進行拆卸清洗即可,大大降低了產品的清洗難度,同時還能很好的避免病菌在患者之間傳染,進一步保護了患者的身體健康。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點在于,底板下端還設置有一個高度調節結構,該高度調節結構為充氣墊。該充氣墊為現有技術,通過魔術貼或者膠水固定在組合板1的底板下端面上。
在使用時,由于患者的體型與施術部位的不同,對支撐的高度也有著不同的要求,而通過該高度調節結構則可以很好的對產品的使用高度進行調節,使得產品擁有更高的適應能力。
而采用充氣墊作為該高度調節結構的目的便在于其使用的方便性,僅需對其內部充氣便可對充氣墊的高度進行調節,而充氣的方式繁多,使用時可以根據現場的條件自行吹起、通過打氣筒向其中進行打氣或者通過能夠自動控制的充氣設備對其進行充氣。
該高度調節裝置大大提高了產品的使用效果,同時很好的擴大了產品的使用范圍,無需根據患者的施術情況設計多款高低不同的產品,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實施例3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點在于,在組合板1的側板11上還設置有牽引結構,該牽引結構包括前牽引架7、后牽引架8,以及分別設置在前牽引架7和后牽引架8上端中間位置的兩個牽引輪9。
前牽引架7的一端設置在左側側板11的左側面上、另一端設置在右側側板11的右側面上;后牽引架8的一端設置在左側側板11的左側面上、另一端設置在右側側板11的右側面上。前牽引架7與后牽引架8之間的設置間距越遠在進行牽引時的穩固性就越高,很好的避免了產品在進行牽引的過程中發生晃動。
該牽引結構使得本產品在需要牽引時能夠代替布朗架,避免在需要牽引時讓患者更換布朗架對其帶來的不適,提高了產品的使用效果,與患者使用的舒適度。
在使用時,前牽引架7和后牽引架8可以分別沿固定點轉動,從而使得產品在對患者進行牽引時能夠調節到對患者最舒適的角度,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使用效果。
還可以將前牽引架7和后牽引架8制作成伸縮結構,從而使得本產品能夠根據實際的需求調節高度,更好的適應了不同病患的不同需求,提高了產品的適用范圍。
實施例4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3的不同點在于,不僅在組合板1的底板下端還設置高度調節結構,還同時在組合板1的側板11上設置牽引結構。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