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組織粉碎器刀頭及激光治療裝置。
背景技術:
激光是20世紀人類偉大實用新型之一,并且廣泛應用在很多領域。低強度激光照射治療的臨床價值國內外已經肯定。主要應用在治療腦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白血病、精神科疾病、銀屑病、鼻炎等癥。根據健康醫學發現,低強度激光在心腦血管病發病前期預防及發病后的恢復期都具有較好的療效,對于健康及抑制人體衰老具有一定的作用。此外,激光技術還在生化檢驗、血液分析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大功率激光器還可以用于外科手術。
在外科手術中,激光器產生的高能脈沖激光,通過光纖傳遞出來,光纖再通過內窺鏡進入人體,將激光器的能量傳入需要激光治療的部位,利用激光的高能、準直、作用時間短以及熱影響區域小等特點,為患者進行有效和安全的治療。
在利用激光對需要激光治療的部位的組織切下后,需要采用組織粉碎器將切下后的組織排出體外。但是,現有技術提供的組織粉碎器的操作復雜且容易對病人造成二次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組織粉碎器刀頭及激光治療裝置,簡化操作,避免對人體造成二次傷害。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組織粉碎器刀頭,包括:固定座;外鞘,所述外鞘為管狀結構,具有與所述固定座相連的第一端和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具有刀口;內刀具,所述內刀具具有螺旋形輸送結構,可轉動的套裝于所述外鞘內,所述內刀具具有與所述固定座相連的第三端以及與所述第三端相對的第四端,且所述第四端的一部分由所述刀口露出。
可選的,所述螺旋形輸送結構的中心軸線與所述外鞘的中心軸線重合。
可選的,所述內刀具包括至少一個螺旋葉,所述螺旋葉繞所述外鞘中心軸線套裝于所述外鞘內。
可選的,所述內刀具包括兩個螺旋葉,且所述兩個螺旋葉的螺旋方向相反。
可選的,所述內刀具還包括:位于所述螺旋形輸送結構中心軸線的軸結構,所述軸結構可轉動的設置于所述外鞘內,且所述螺旋葉固定于所述軸結構上。
可選的,在沿所述第三端指向第四端的方向上,所述內刀具均為螺旋形輸送結構。
可選的,在沿所述第三端指向第四端方向上,所述內刀具包括若干螺旋形輸送結構以及連接相鄰螺旋形輸送結構的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為中空管狀結構。
可選的,所述支撐結構管壁與所述螺旋葉邊緣相連通。
可選的,所述第三端以及第四端均為螺旋形輸送結構。
可選的,所述內刀具中的支撐結構的數量為2。
可選的,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包括:以所述外鞘中心軸線所在的面為區分面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其中,所述刀口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端面,且所述下端面的管壁與所述外鞘中心軸線所在的面相交。
可選的,所述第二端的上端面為與所述外鞘中心軸線相交的斜面。
可選的,所述第二端的上端面與所述外鞘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范圍為10°~25°。
可選的,由所述刀口露出的第四端的螺旋形輸送結構具有粉碎刃。
可選的,所述粉碎刃為刀片。
可選的,所述固定座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其中,所述內刀具沿所述第一端面指向第二端面的方向上貫穿所述固定座;所述外鞘的第一端與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端面相連。
可選的,所述組織粉碎器刀頭還包括:引流結構,所述引流結構與所述固定座的第二端面以及內刀具相連。
可選的,所述內刀具在電機的控制下實現在所述外鞘內的轉動;所述內刀具上設置有電機連接口,用于實現所述內刀具與電機的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激光治療裝置,包括前述的組織粉碎器刀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組織粉碎器刀頭的技術方案中,當所述內刀具與所述外鞘發生相對轉動時,所述刀口處的內刀具可以粉碎切割下的組織;此外,當所述內刀具與所述外鞘發生相對旋轉時,具有螺旋形輸送結構的內刀具內將起到螺旋泵吸作用,從而將粉碎后的組織以螺旋泵吸的方式沿所述內刀具的螺旋形輸送結構中排出。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組織粉碎器刀頭在將粉碎后的組織排出體外時不存在負壓環境,從而降低了吸附到健康組織的可能性,提高了手術安全性,且由于無需提供負壓環境從而簡化了操作難度。
同時,由于所述內刀具具有螺旋形輸送結構,使得所述內刀具既可以在周向上切割粉碎組織,還可以在軸向上切割粉碎組織,因此利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組織粉碎器刀頭還可以實現對光滑組織的粉碎。
附圖說明
圖1及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組織粉碎器刀頭的結構示意。
具體實施方式
由背景技術可知,現有技術提供的組織粉碎器的操作復雜且容易對病人造成二次傷害。
現結合一種前列腺增生剜除的激光手術過程分析其操作復雜問題的原因:
剜除前列腺增生的激光手術中,首先使用帶有內窺鏡的激光操作手柄,利用激光將前列腺增生組織切下;之后依靠外界的負壓將切下后的組織排出體外。
具體的,所述將組織排出體外的原理包括:組織粉碎器由旋轉的中空內刀具與固定的外鞘組成。當進入到切除環境時,內刀具的中空部分接入負壓,將刀具口靠近需粉碎的組織;開啟負壓吸附到所述組織后,再開啟刀具,使得內刀具與外鞘相對旋轉,從而粉碎切掉組織。
在粉碎組織過程中,膀胱要始終保持充水狀態,因此,需要不斷的補充因粉碎而從中空內刀具流出的水,以保證膀胱的充盈,從而造成手術操作復雜。此外,由于粉碎的組織依靠負壓排出體外,負壓的存在使得膀胱容易被吸附到組織粉碎器刀口,造成膀胱壁損傷,進而對病人造成二次傷害。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固定座;外鞘,所述外鞘為管狀結構,具有與所述固定座相連的第一端和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具有刀口;內刀具,所述內刀具具有螺旋形輸送結構,可轉動的套裝于所述外鞘內,所述內刀具具有與所述固定座相連的第三端以及與所述第三端相對的第四端,且所述第四端的一部分由所述刀口露出。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組織粉碎器刀頭的技術方案中,具有螺旋形輸送結構的內刀具在與外鞘之間相對旋轉時,利用螺旋泵的輸送原理,可以主動的輸出粉碎的組織,因此避免了負壓環境從而避免刀口吸附到健康組織。此外,具有螺旋形輸送結構的內刀具可以在周向和軸向上同時切割組織,使得光滑組織也能被粉碎,提高了所述組織粉碎器刀頭粉碎組織的能力。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圖1及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組織粉碎器刀頭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組織粉碎器刀頭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內刀具以及固定座的結構示意圖。
參考圖1及圖2,所述組織粉碎器刀頭包括:
固定座100;外鞘110,所述外鞘110為管狀結構,具有與所述固定座100相連的第一端和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具有刀口111;內刀具120,所述內刀具120具有螺旋形輸送結構,可轉動的套裝于所述外鞘110內,所述內刀具120具有與所述固定座100相連的第三端以及與所述第三端相對的第四端,且所述第四端的一部分由所述刀口111露出。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提供的組織粉碎器刀頭進行詳細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圖示,圖1及圖2中的區域A中的詳細結構未示出,所述區域A的詳細結構可參考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組織粉碎器刀頭其他區域的詳細結構。
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00可以為起固定作用的外鞘座,所述固定座100的材料為金屬,例如為醫用不銹鋼。
具體地,所述固定座100為柱體。所述固定座100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面101和第二端面102。其中,所述固定座100的第一端面101與所述外鞘110的第一端相連,且所述內刀具120還與所述固定座100的第一端面101相連。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00可以為中空殼體結構,所述固定座100還可以為實體結構。
所述內刀具120沿所述第一端面101指向第二端面102的方向上貫穿所述固定座100。本實施例中,所述組織粉碎器刀頭還可以包括:引流結構,所述引流結構與所述固定座100的第二端面102以及內刀具120相連。
在粉碎組織的過程中,所述內刀具120與所述引流結構相連,所述引流結構通過所述內刀具120在所述組織粉碎器刀頭附近形成負壓環境,從而使得所述組織粉碎器刀頭吸附到切割下來的組織,以實現粉碎;此外,所述引流結構還可以用于經由所述內刀具120粉碎以及輸送的組織。
所述外鞘110用于提供手術路徑空間。
所述外鞘110為中空的管狀結構。在進行手術時,所述外鞘110的管腔即為外科手術的路徑空間。本實施例中,所述外鞘110的材料為金屬,例如為醫用不銹鋼。
所述外鞘110的第一端與所述固定座100相連。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00為中空殼體結構,所述外鞘110的管腔與所述固定座100的內腔相連導通。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座為實體結構時,沿所述第一端面指向第二端面的方向上,所述外鞘還可以貫穿所述固定座,且在所述固定座內形成通孔。
所述外鞘110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具有刀口111。所述刀口111用于露出位于所述外鞘110內的內刀具120,從而使得所述內刀具120可以實現粉碎組織以及輸送組織的目的。
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包括以所述外鞘110中心軸線所在的面為區分面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其中,所述刀口111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端面,且所述下端面的管壁與所述外鞘110中心軸線所在的面相交。其好處在于:
由于所述下端面的管壁與所述外鞘110中心軸線所在的面相交,則可以避免下端面處的內刀具120被露出,從而防止下端面露出的內刀具120對健康組織造成損傷。同時,位于所述上端面的刀口111則可以將內刀具120露出,從而粉碎切割下的組織。
本實施例中,所述外鞘110的上端面為與所述外鞘110中心軸線相交的斜面,使得所述外鞘110的上端面為楔形結構。因此所述刀口111的面積較大,從而使得刀口111露出的內刀具120的面積較大,提高粉碎組織的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外鞘110的上端面與所述外鞘110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
如果所述外鞘110的上端面與所述外鞘110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過小,則楔形結構的外鞘110第二端與人體組織的接觸面積太大,且楔形結構的外鞘110第二端對人體組織造成的壓強大,容易對健康組織造成損傷;如果所述外鞘110的上端面與所述外鞘110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過大,則楔形結構的外鞘110第二端露出的刀口111的面積小,所述組織粉碎器刀頭粉碎組織的效率低。
為此,本實施例中,所述外鞘110的上端面與所述外鞘110中心軸線之間的夾角范圍為10°~25°。
所述內刀具120可轉動的套裝于所述外鞘110內,通過所述外鞘110所形成的手術路徑進入人體,以進行粉碎操作,且還可以將粉碎后的組織輸送至體外。本實施例中,所述內刀具120的材料也為金屬,例如為醫用不銹鋼。
所述內刀具120的第三端與所述固定座100相連,且所述內刀具120沿所述第一端面101指向第二端面102的方向上貫穿所述固定座100。
所述內刀具120具有螺旋形輸送結構。
當所述內刀具120與所述外鞘110發生相對轉動時,所述刀口111處的內刀具120可以粉碎切割下的組織;此外,當所述內刀具120與所述外鞘110發生相對旋轉時,具有螺旋形輸送結構的內刀具120內將起到螺旋泵吸作用,從而將粉碎后的組織以螺旋泵吸的方式沿所述內刀具120的螺旋形輸送結構中排出。因此,本實施例提供的組織粉碎器刀頭在將粉碎后的組織排出體外時不存在負壓環境,從而降低了吸附到健康組織的可能性,提高了手術安全性。
同時,由于所述內刀具120具有螺旋形輸送結構,使得所述內刀具120既可以在周向上切割粉碎組織,還可以在軸向上切割粉碎組織,因此利用本實施例提供的組織粉碎器刀頭還可以實現對光滑組織的粉碎。
具體地,所述內刀具120為中空結構。在進行粉碎過程中,所述內刀具120與引流結構相連,引流結構通過內刀具120在所述刀口111附近形成負壓環境,從而使切割下來的組織吸附到所述刀口111上。在所述刀口111上吸附到切割下來的組織后,無需提供負壓環境,所述內刀具120能夠在所述外鞘110內轉動,使得所述內刀具120與所述刀口111對切割下來的組織實現剪切,且將粉碎后的組織排出體外。
為了進一步的提高粉碎組織的能力,由所述刀口111露出的第四端的螺旋形輸送結構具有粉碎刃,也就是說,由所述刀口111露出的內刀具120具有粉碎刃,所述粉碎刃可以為刀片。
本實施例中,所述螺旋形輸送結構的中心軸線與所述外鞘110的中心軸線重合,使得所述內刀具120在所述外鞘110內轉動的穩定性好,且所述內刀具120輸送粉碎后的組織的效果好。
具體地,所述內刀具120包括至少一個螺旋葉121,所述螺旋葉121繞所述外鞘110中心軸線套裝于所述外鞘110內。
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所述內刀具120粉碎組織以及輸送組織的效果,所述內刀具120包括兩個螺旋葉121,且所述兩個螺旋葉121的螺旋方向相反,其中一個螺旋葉121的螺旋方向為順時針方向,另一個螺旋葉121的螺旋方向為逆時針方向。
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內刀具還可以包括其他任意多個螺旋葉。
本實施例中,所述內刀具120還包括:位于所述螺旋形輸送結構的中心軸線的軸結構122,所述軸結構122可轉動的設置于所述外鞘110內,且所述螺旋葉121固定于所述軸結構122上。
通過所述軸結構122在所述外鞘110內轉動帶動所述螺旋葉121轉動,可以提高所述螺旋葉121在所述外鞘110內旋轉時的穩定狀態,避免螺旋葉121轉動不穩定而對人體造成的損傷,提高使用安全性。
本實施例中,在沿所述第三端指向第四端方向上,所述內刀具120包括若干螺旋形輸送結構以及連接相鄰螺旋形輸送結構的支撐結構123,所述支撐結構123為中空管狀結構。
所述支撐結構123起到固定支撐的作用,所述支撐結構123的外徑尺寸與所述外鞘110管腔內徑的尺寸需要相互配合,使所述內刀具120在所述外鞘110內能夠實現轉動,且所述支撐結構123與所述外鞘110的相互配合能夠保證所述內刀具120在旋轉的過程中保持穩定,避免內刀具120出現不期望的晃動問題,提高使用安全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結構123管壁與所述螺旋葉121邊緣相連通。為了保證所述內刀具120具有良好的粉碎組織以及輸送組織的能力,所述內刀具120的第三端以及第四端均為螺旋形輸送結構。
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內刀具120中的支撐結構123的數量為2。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內刀具中的支撐結構的數量還可以為1個或者任意數量個,保證所述內刀具在所述外鞘內旋轉的過程中保持穩定即可。
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在沿所述第三端指向第四端的方向上,所述內刀具可以均為所述螺旋形輸送結構。
本實施例中,所述內刀具120在電機的控制下實現在所述外鞘110內的轉動。因此,所述內刀具120上設置有電機連接口,用于實現所述內刀具120與電機的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組織粉碎器刀頭的技術方案中,由于內刀具具有螺旋形輸送結構,通過內刀具與外鞘的相對旋轉,可以實現粉碎組織的目的,且還可以將粉碎后的組織以螺旋泵吸的方式主動排出。因此無需依靠負壓將粉碎后的組織排出體外,降低了負壓環境對健康組織造成的風險,避免刀口吸附到健康組織的可能性。
相應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激光治療裝置:包括前述提供的組織粉碎器刀頭。
所述激光治療裝置還包括激光切割器,所述激光切割器用于切割待去除的組織;當所述待去除的組織被切下后,所述組織粉碎器刀頭將所述切下的組織進行粉碎并從人體內排出。
本實施例中,所述激光治療裝置用于泌尿外科、五官科、皮膚科、婦科等科室手術治療中。
在進行手術治療過程中,當所述組織粉碎器刀頭對切下的組織進行粉碎時,無需提供負壓環境,利用螺旋泵吸原理將粉碎后的組織主動排出,避免了負壓環境,從而降低了吸附到健康組織的可能性,例如在前列腺手術中避免吸附到膀胱壁的可能性,降低對人體的二次傷害,提高手術安全性;且由于無需提供負壓環境,從而降低了手術的復雜性。
雖然本實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實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