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術:
以往,在帶類型(tapetype)的一次性尿布中,公知有如下技術:為了良好地維持穿著者的腰圍的貼合性,在穿著者的腰圍設置能沿著寬度方向伸縮的腰圍伸縮部。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225481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不過,在上述的以往的一次性尿布中,由于吸收體的剛度,阻礙了腰圍伸縮部的伸縮,因此,存在如下的問題:無法使一次性尿布與穿著者的腰圍可靠地貼合,從而誘發排泄物從穿著者的后背泄漏。
因此,本發明是鑒于上述的問題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穿著者的腰圍的貼合性的帶類型的一次性尿布。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本發明的第1特征的主旨在于:一種一次性尿布,所述一次性尿布具有:前腰圍區域;后腰圍區域;以及下襠區域,其位于所述前腰圍區域與所述后腰圍區域之間,所述一次性尿布具有從所述前腰圍區域朝向所述后腰圍區域的長度方向和與所述長度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所述一次性尿布具有:一對粘扣帶,它們在所述后腰圍區域中沿著所述寬度方向延伸,能夠固著于所述前腰圍區域;吸收體,其跨所述下襠區域且朝向所述前腰圍區域和所述后腰圍區域中的至少一者延伸;以及腰圍伸縮部,其配置于所述一對粘扣帶之間,沿著所述寬度方向伸縮,在俯視所述一次性尿布時,所述一對粘扣帶的所述長度方向的中心線構成為,與所述腰圍伸縮部重疊,不與所述吸收體重疊,所述腰圍伸縮部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長度構成為比所述吸收體的所述寬度方向上的長度長,所述腰圍伸縮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吸收體靠所述寬度方向的外側的位置的區域的伸長率構成為與所述腰圍伸縮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吸收體靠所述寬度方向的內側的位置的區域的伸長率不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展開俯視圖。
圖2是沿著圖1所示的f1-f1線的一次性尿布的剖視圖。
圖3是沿著圖1所示的f2-f2線的一次性尿布的剖視圖。
圖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向穿著者穿戴的形態的圖。圖4的(a)是將粘扣帶固著于前腰圍區域且穿著者躺著的狀態,圖4的(b)是將粘扣帶固著于前腰圍區域且穿著者坐起來的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接著,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次性尿布10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的附圖的記載中,對相同或類似的部分標注相同或類似的附圖標記。不過,附圖是示意性的,應該留意各尺寸的比率等與現實的各尺寸的比率不同。
因而,具體的尺寸等應該參考以下的說明來進行判斷。另外,附圖相互間也可能會包括彼此的尺寸的關系、比率不同的部分。
(1)一次性尿布的整體概略結構
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的展開俯視圖。圖2是沿著圖1所示的f1-f1線的一次性尿布的剖視圖。圖3是沿著圖1所示的f2-f2線的一次性尿布的剖視圖。圖1所示的展開圖是使腿部伸縮部75和腿部側伸縮部80的彈性構件伸長到構成一次性尿布的頂片50、側翼片70等沒有形成褶皺的狀態為止的狀態的圖。
如圖1所示,一次性尿布10具有前腰圍區域20、下襠區域25以及后腰圍區域30。前腰圍區域20是與穿著者的前腰圍部(腹部)接觸的部分。另外,后腰圍區域30是與穿著者的后腰圍部(后背)接觸的部分。下襠區域25位于前腰圍區域20與后腰圍區域30之間。
另外,在一次性尿布10形成有一對腿部開口部35。腿部開口部35設置于一次性尿布10的外側緣(寬度方向w的外側端),是在一次性尿布10穿著到穿著者的狀態下沿著穿著者的腿圍配置的部分。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一次性尿布10中,將從前腰圍區域20朝向后腰圍區域30的方向稱為長度方向l,將與長度方向l正交的方向稱為寬度方向w。
一次性尿布10具有吸收體40。吸收體40具有吸收芯40a和芯包帶40b。吸收芯40a跨下襠區域25且從下襠區域25朝向前腰圍區域20和后腰圍區域30中的至少任一者延伸。
與以往的一次性尿布的吸收芯相同,吸收芯40a能夠使用粉碎紙漿、高吸收聚合物等公知的構件、材料來適當構成。吸收芯40a由片狀的芯包帶40b包裹。芯包帶40b是用于包覆吸收芯40a的片材。吸收芯40a的后端緣和芯包帶40b的后端緣大致一致。更詳細而言,吸收芯40a的后端緣與芯包帶40b的后端緣之間的距離是5mm以下。
在吸收芯40a形成有低克重區域110,在低克重區域110中,吸收材料的克重比吸收芯40a的其他部位的吸收材料的克重低。低克重區域110位于吸收芯40a的后端緣的寬度方向w的中央。低克重區域110在寬度方向w上的寬度隨著朝向吸收芯40a的后端緣而變寬。更具體而言,在俯視一次性尿布10時,低克重區域110呈楔狀。
如圖2和圖3所示,在吸收體40的表面側(肌膚相對面側)設置有透液性的頂片50。另外,在吸收體40的背面側(非肌膚相對面側)設置有不透液性的背片60a。在背片60a的背面側設置有外包裝片60。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吸收體40的外側緣分別設置有側翼片70。側翼片70跨前腰圍區域20、下襠區域25以及后腰圍區域30、且配置于比吸收體40靠寬度方向w的外側的位置。
側翼片70由1張或兩張以上的多張重疊起來的無紡布構成。如圖2所示,側翼片70位于比吸收芯40a靠肌膚相對面側的位置,相對于吸收芯40a向寬度方向w的外側延伸。
如圖2所示,側翼片70的內側緣(寬度方向w的內側端)覆蓋吸收芯40a,側翼片70的外側緣配置于比吸收芯40a靠寬度方向w的外側的位置。
如圖1所示,在側翼片70設置有一對腿部伸縮部75,該一對腿部伸縮部75配置于比腿部開口部35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能夠沿著長度方向l伸縮。腿部伸縮部75構成為能夠使腿部開口部35沿著長度方向l伸縮即可,既可以沿著腿部開口部35配置,也可以以一部分相對于腿部開口部35傾斜了的狀態配置。
在此,如圖1所示,一對腿部伸縮部75也可以構成為隨著朝向后腰圍區域30而向寬度方向w的外側擴展。
另外,如圖1所示,在一對腿部伸縮部75的寬度方向w的內側設置有沿著長度方向l延伸的一對腿部側伸縮部80。腿部側伸縮部80設置于側翼片70的寬度方向w的內側端部,是立起性的伸縮褶裥。
另外,一次性尿布10具備配置于下襠區域25中的與吸收體40重疊的區域的襠部伸縮部200。襠部伸縮部200構成為,與吸收體40的其他部分相比,在一次性尿布10的穿著時能夠在下襠區域25的局部維持平坦的形狀。襠部伸縮部200構成為至少能夠沿著長度方向l或寬度方向w伸縮。
如圖1所示,在下襠區域的吸收芯40a形成有第1缺口115和第2缺口125。第1缺口115和第2缺口125是在吸收體40形成的切槽。切槽是指不存在吸收材料的部分。第1缺口115和第2缺口125分別是從吸收芯40a的外側緣朝向寬度方向w的內側延伸的缺口形狀。
此外,一次性尿布10也可以不具有襠部伸縮部200、第1缺口115和第2缺口125。
粘扣帶90是一對,在后腰圍區域30中沿著寬度方向w延伸,構成為,通過固著于前腰圍區域20的非肌膚相對面,將一次性尿布10保持于穿著者的身體。
粘扣帶90安裝于側翼片70的與后腰圍區域30相對應的區域。粘扣帶90分別具備:基材片91,其與側翼片70相連結;以及鉤片92,其設置有多個作為卡合構件的卡合鉤(未圖示),被固定到基材片91。鉤片92是設置有卡合構件的區域。
在此,如圖1所示,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也可以配置于比鉤片92的長度方向l的內側的端部92e1靠長度方向l的內側的位置。
靶部95設置于外包裝片60的位于前腰圍區域20的部分的非肌膚相對側的面。靶部95構成為供粘扣帶90的卡合鉤鉤掛,作為鉤和環的卡定系統的環發揮功能。
作為靶部95,能夠使用例如熱風無紡布。此外,一次性尿布10也可以不具有靶部95,而構成為粘扣帶90固著于外包裝片60的位于前腰圍區域20的部分。
另外,如圖1和圖2所示,在寬度方向w上的一對粘扣帶90之間設置有能夠沿著寬度方向w伸縮的腰圍伸縮部85。腰圍伸縮部85構成為在粘扣帶90之間沿著寬度方向w收縮。
在本實施方式中,腰圍伸縮部85由伸縮性片構成。此外,腰圍伸縮部85是實質上沿著寬度方向w伸縮的部分,是除了以不發揮伸縮力的狀態配置有伸縮性片的部分之外的概念。因而,隨后論述的腰圍伸縮部85的外側緣不是伸縮性片的外側緣而是伸縮的部分的外側緣。
在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作為腰圍伸縮部85,使用了克重是20g/m2~45g/m2的伸縮性膜。不過,腰圍伸縮部85也可以由多根橡膠線等其他結構構成。腰圍伸縮部85在拉長到非伸長狀態(自然狀態)的長度的預定倍率之后,利用熱熔粘接劑或加熱處理等粘接于外包裝片60。
腰圍伸縮部85從一次性尿布10的寬度方向w的中心朝向寬度方向w的兩外側延伸,由沿著寬度方向w延伸的連續的片材構成。腰圍伸縮部85的后端緣(長度方向l上的外側的端部)85e2位于比一次性尿布10的后端緣10e2靠前側的位置。此外,腰圍伸縮部85的后端緣85e2也可以與一次性尿布10的后端緣10e2對齊。
另外,腰圍伸縮部85的前端緣85e1位于比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和芯包帶40b)的后端緣40e2靠前側、且比腿部伸縮部75的后端緣75e2靠后側的位置。因而,在俯視一次性尿布10時,腰圍伸縮部85的至少一部分構成為與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重疊。
在此,吸收體40的位于與腰圍伸縮部85重疊的區域中的部分的厚度也可以構成為比吸收體40的位于其他區域中的部分的厚度薄。
另外,腰圍伸縮部85構成為,跨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和芯包帶40b)的后端緣,且相對于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和芯包帶40b)的后端緣向后側延伸。
腰圍伸縮部85的外側緣85wo位于比粘扣帶90的內側緣(寬度方向w上的內側端)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腰圍伸縮部85和粘扣帶90在寬度方向w上分開。
如圖1所示,腰圍伸縮部85具有:第1區域851,其從腰圍伸縮部85的兩外側緣85wo朝向寬度方向w的內側延伸;第2區域852,其從第1區域851的內側緣851wi朝向寬度方向w的內側延伸;以及第3區域853,其從第2區域852的內側緣852wi朝向寬度方向w的內側延伸。
第1區域851、第2區域852和第3區域853在寬度方向w上連續。因而,在第1區域851與第2區域852之間以及第2區域852與第3區域853之間沒有設置沿著寬度方向w不伸縮的非伸縮區域。另外,第1區域851的內側緣851wi與第2區域852的外側緣852wo對齊,第2區域852的內側緣852wi與第3區域853的外側緣853wo對齊。
第1區域851、第2區域852以及第3區域853構成為,寬度方向w上的伸長率不同。詳細而言,第2區域852的寬度方向w上的伸長率比第1區域851的寬度方向w上的伸長率低。另外,第3區域853的寬度方向w上的伸長率比第2區域852的寬度方向w上的伸長率高。
另外,對于第1區域851的寬度方向w上的伸長率與第3區域853的寬度方向w上的伸長率之間的關系而言,既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任一者較高。優選的是,恰當地使第3區域853的寬度方向w上的伸長率比第1區域851的寬度方向w上的伸長率高。
第1區域851的外側緣851wo位于比吸收芯40a的外側緣靠寬度方向w的外側的位置。第1區域851的內側緣851wi位于比吸收芯40a的外側緣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因而,第1區域851跨吸收芯40a的外側緣地配置。
此外,第1區域85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吸收芯40a的寬度方向w的外側即可,第1區域851的內側緣也可以位于比吸收芯40a的外側緣靠寬度方向w的外側的位置,第1區域851的內側緣也可以與吸收芯40a的外側緣對齊。
第2區域852位于第1區域851與第3區域853之間。優選第2區域852配置于比吸收芯40a的外側緣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
第3區域853跨一次性尿布10的寬度方向w的中心地配置。優選的是,在俯視一次性尿布10時,第3區域853與低克重區域110的至少一部分重疊。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腰圍伸縮部85既可以相對于通過一次性尿布10的寬度方向w的中心且沿著長度方向l延伸的中心線對稱,也可以非對稱。
例如,既可以是,左右的兩個第1區域851都跨吸收芯40a的外側緣,也可以是,一個第1區域851跨吸收芯40a的外側緣。另外,既可以是,左右的兩個第2區域852都配置于比吸收芯40a的外側緣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也可以是,一個第2區域852也配置于比吸收芯40a的外側緣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也可以在比第1區域851靠寬度方向w的外側的位置設置有伸長率比第1區域851的伸長率低的區域。
如圖3所示,腰圍伸縮部85位于比吸收芯40a靠非肌膚相對面側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腰圍伸縮部85配置于外包裝片60與背片60a之間。
不過,對于芯包帶40b相對于吸收芯40a向長度方向l的外側延伸的結構,腰圍伸縮部85也可以配置于芯包帶40b與背片60a或外包裝片60之間。
腰圍伸縮部85的位置并沒有特別限定。另外,對于沒有配置吸收體40的區域,如圖2所示,腰圍伸縮部85也可以配置于側翼片70與背片60a或外包裝片60之間。
如圖1所示,在俯視一次性尿布10時,一對粘扣帶90的長度方向l的中心線o構成為,與腰圍伸縮部85重疊,不與吸收體40重疊。
另外,腰圍伸縮部85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w1構成為比吸收體40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w2(或者、吸收芯40a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長。
而且,腰圍伸縮部85中的位于比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靠寬度方向w的外側的位置的區域a的伸長率構成為與腰圍伸縮部85中的位于比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的區域b的伸長率不同。
即,如圖1所示,區域a位于比假想線vl1靠寬度方向w的外側的位置,區域b位于比假想線vl1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在此,假想線vl1是從吸收體40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最長的部分處的吸收體40的外側緣沿著長度方向l延伸到一次性尿布10的后端緣10e2的線。
例如,腰圍伸縮部85中的位于比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靠寬度方向w的外側的位置的區域a的伸長率既可以構成為比腰圍伸縮部85中的位于比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的區域b的伸長率大,也可以構成為比腰圍伸縮部85中的位于比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的區域b的伸長率小。
另外,如圖1所示,也可以構成為,在俯視一次性尿布10時,腰圍伸縮部85和一對腿部伸縮部75不重疊。
另一方面,如圖1所示,也可以構成為,在俯視一次性尿布10時,腰圍伸縮部85和一對腿部側伸縮部80重疊。
另外,如圖1所示,腰圍伸縮部85的長度方向l的內側的端部(前端緣)85e1也可以配置于比鉤片92的長度方向l的內側的端部92e1靠長度方向l的內側的位置。
而且,如圖1所示,腰圍伸縮部85的后端緣85e2也可以配置于比鉤片92的長度方向l的外側的端部92e2靠長度方向l的外側的位置。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腰圍伸縮部85構成為沿著寬度方向w伸縮,腰圍伸縮部85也可以構成為沿著寬度方向w和長度方向l伸縮。
另外,腰圍伸縮部85和吸收體40借助粘接劑接合。用于將腰圍伸縮部85和吸收體40接合的粘接劑沿著長度方向l連續地配置成多列且各列在寬度方向w上重疊地配置。
具體而言,粘接劑能夠列舉出沿著長度方向l連續的螺旋形狀配置有多列、該列在寬度方向w上重疊的結構、沿著寬度方向w波動且沿著長度方向l連續的波形狀配置有多列、該列在寬度方向w上重疊的結構等。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腰圍伸縮部85和吸收芯40a不直接接合,隔著背片60a和芯包帶40b間接地接合。
優選的是,用于將腰圍伸縮部85和背片60a粘接的粘接劑、用于將背片60a和芯包帶40b粘接的粘接劑以及用于將芯包帶40b和吸收芯40a粘接的粘接劑沿著長度方向l連續而配置成多列且各列在寬度方向w上重疊地配置。
本說明書中的“伸長率”是指伸長的程度,通過以下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
第1步,在一次性尿布10封入到包裝等的情況下,從包裝取出一次性尿布10。
第2步,切取構成腰圍伸縮部85的伸縮性片的配置區域,從而準備測定對象的樣品。將該樣品在20℃±2℃、相對濕度60%±5%rh的氣氛下放置了24小時的狀態設為“自然狀態”。
第3步,在該自然狀態下,在伸縮性片的吸收芯40a側的端部(前側端部)與伸縮性片的腰部開口部側的端部(后側端部)之間、即長度方向l上的中間位置,沿著寬度方向w間歇地打點(作標記)。該點以伸縮性片的寬度方向w的中心為基準從該基準向寬度方向w的左右以5mm間隔打點(作標記)直到伸縮性片的樣品的寬度方向w的端部為止。
第4步,對相鄰的點之間的距離進行測定。將該距離設為自然狀態的長度(以5mm間隔作標記,因此,成為5mm)。
第5步,對從自然狀態延伸到在伸縮性片上無法目視確認到由彈性構件導致的褶皺的狀態時的、上述的標記之間的距離進行測定。
第6步,以各部位的伸長率(倍)=(伸長狀態下的標記之間的距離)/(自然狀態下的標記之間的距離)的式子算出伸長率。
(2)一次性尿布10的制造方法
接著,對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的制造方法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此外,對于在本實施方式中沒有說明的方法,能夠使用現有的方法。另外,以下說明的制造方法是一個例子,也能夠由其他制造方法制造。一次性尿布10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構成零部件形成工序、構成零部件載置工序、腿圍形成工序以及切斷工序。
在構成零部件形成工序中,形成用于構成一次性尿布10的構成零部件。具體而言,例如,層疊吸收材料來成型吸收體40、形成粘扣帶90。
在構成零部件載置工序中,在構成背片60a的織片上載置構成腰圍伸縮部85的伸縮性片、構成頂片50的織片等其他織片、防漏片、吸收體40、腿部伸縮部75等構成一次性尿布10的構成零部件。
此外,作為使腰圍伸縮部85的伸長率變化的方法,可列舉出例如以下的方法。
在將腰圍伸縮部85貼合于背片60a等之前,利用齒輪使腰圍伸縮部85在寬度方向w上延伸。
在由該齒輪進行延伸之際,減弱伸長率較低的區域(例如、第2區域852)的齒輪延伸。加強伸長率較高的區域(例如、第1區域851、第3區域853)的齒輪延伸。齒輪延伸的強弱能夠通過變更齒輪的凸部的深度、齒輪的凸部的間距、齒輪延伸的次數來調整。較強地延伸后的區域的伸長率比較高,較弱地延伸后的區域的伸長率比較低。
在腿圍形成工序中,將頂片50、外包裝片60和背片60a切斷。由此,形成被配置于穿著者的腿圍的腿部開口部35。
在切斷工序中,將配置有頂片50、背片60a、吸收體40等的連續體沿著寬度方向w切斷成一個產品的大小。由此,制造出一次性尿布10。
(3)作用·效果
在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腰圍伸縮部85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w1構成為比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的寬度方向w上的長度w2長,并且,在俯視一次性尿布10時,粘扣帶90的長度方向l的中心線o構成為,與腰圍伸縮部85重疊,不與吸收體40重疊,因此,在一次性尿布10的穿戴時,能夠在穿戴輔助者將粘扣帶90拉拽之際消除由于吸收體40的剛度而阻礙腰圍伸縮部85的伸縮這樣的問題,因此,能夠使一次性尿布10可靠地貼合于穿著者的腰圍。
圖4中示意性地表示一次性尿布10向穿著者穿戴的形態。圖4的(a)是將粘扣帶90固著于前腰圍區域20且穿著者躺著的狀態,圖4的(b)是將粘扣帶90固著于前腰圍區域20且穿著者坐起來的狀態。
在將帶類型的一次性尿布10穿戴于穿著者的情況下,穿戴輔助者將穿著者的后背載置于一次性尿布10的后腰圍區域30之上,將粘扣帶90向寬度方向w的外側拉拽,將粘扣帶90固著于前腰圍區域20。如圖4的(a)所示,在該情況下,穿著者的身體壓力施加于一次性尿布10的后腰圍區域30。
在該情況下,在穿戴輔助者將粘扣帶90向寬度方向w的外側拉拽的情況下產生的力未波及腰圍伸縮部85中的位于比吸收體40(吸收芯40a)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的區域b,因此,在穿戴一次性尿布10之后,在穿著者坐起來之際有可能在穿著者與一次性尿布10之間產生間隙。
在此,在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在腰圍伸縮部85中的位于比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靠寬度方向w的外側的位置的區域a的伸長率構成為比腰圍伸縮部85中的位于比吸收體40(吸收芯40a)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的區域b的伸長率大的例子中,在穿著者坐起來的情況下,區域b被伸長率比區域b的伸長率大的區域a向寬度方向w拉拽而伸長,因此,能夠解決有可能在穿著者與一次性尿布10之間產生間隙這樣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在腰圍伸縮部85中的位于比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靠寬度方向w的外側的位置的區域a的伸長率構成為比腰圍伸縮部85中的位于比吸收體40(吸收芯40a)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的區域b的伸長率小的例子中,在將一次性尿布10穿戴于穿著者的情況下,穿戴輔助者即使以較弱的力拉拽了粘扣帶90,區域a的沿著寬度方向w的伸長量也較大,因此,在穿戴一次性尿布10之后,在穿著者坐起來的情況下,區域b被區域a沿著寬度方向w拉拽而伸長,能夠解決有可能在穿著者與一次性尿布10之間產生間隙這樣的問題。
另外,在俯視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時,腰圍伸縮部85和一對腿部伸縮部75構成為不重疊,因此,在穿戴一次性尿布10之后,能夠避免如下事態:腰圍伸縮部85追隨穿著者的腿的運動而被向長度方向l的內側拉拽,從而沒有可靠地貼合于穿著者的腰圍。
另外,在俯視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時,腰圍伸縮部85和一對腿部側伸縮部80構成為重疊,因此,一次性尿布10被朝向腰圍伸縮部85上拉,能夠抑制穿著者的身體與一次性尿布10分離。
另外,在俯視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時,腰圍伸縮部85和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構成為重疊,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的位于與腰圍伸縮部85重疊的區域中的部分的厚度構成為比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的位于其他區域中的部分的厚度薄,因此,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被腰圍伸縮部85推壓,從而能夠提高與穿著者之間的貼合性。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吸收體40(或者、吸收芯40a)配置于比鉤片92的長度方向l的內側的端部92e1靠長度方向l的內側的位置,因此,能夠更可靠地降低在將粘扣帶90向寬度方向w的外側拉拽的情況下產生的力的對區域b的影響。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腰圍伸縮部85的長度方向l的內側的端部(前端緣)85e1配置于比鉤片92的長度方向l的內側的端部92e1靠長度方向l的內側的位置,腰圍伸縮部85的長度方向l的外側的端部(后端緣)85e2配置于比鉤片92的長度方向l的外側的端部92e2靠長度方向l的外側的位置,因此,在將粘扣帶90向寬度方向w的外側拉拽的情況下產生的力能夠有效地影響腰圍伸縮部85,能夠使腰圍伸縮部85相對于穿著者的貼合性提高。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一對腿部伸縮部75構成為隨著朝向后腰圍區域30而向寬度方向w的外側擴展,因此,在穿戴一次性尿布10之后,能夠使沿著長度方向l拉拽腰圍伸縮部85的力向寬度方向w的外側分散。
一般而言,穿著者的身體在穿戴時以覆蓋吸收芯40a的整個寬度的方式載置。因而,在拉拽粘扣帶90之際,位于比穿著者的身體靠寬度方向w的外側的位置的部分、即比吸收芯40a靠寬度方向w的外側的區域被拉拽。
例如,若用于拉拽粘扣帶90的部分難以伸長,則穿戴輔助者無法把握使粘扣帶90伸長何種程度為好,無法固著于正確的位置。
不過,在比吸收芯40a靠寬度方向w的外側的位置配置有伸長率比較高的第1區域851,因此,穿戴輔助者使第1區域851伸長來固著粘扣帶90。穿戴輔助者易于使第1區域851伸長,因此,能夠容易地把握第1區域851可伸長的范圍。因而,穿戴輔助者能夠把握使粘扣帶90伸長的范圍,將粘扣帶90固著于正確的位置。
另外,在固著粘扣帶90之際,第1區域851配置于與穿著者的側邊的腰骨抵接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固著粘扣帶90之際,第2區域852和第3區域853處于施加有穿著者的身體壓力、難以伸縮的狀態。
不過,在將一次性尿布10穿戴到穿著者之后且例如穿著者坐起來的狀態下,施加于一次性尿布10的后腰圍區域30的身體壓力被降低。當施加于后腰圍區域30的穿著者的身體壓力降低時,如圖4的(b)所示,第1區域851、第2區域852以及第3區域853聯動,第2區域852和第3區域853以第1區域851為基點分別伸縮。
具體而言,與第2區域852和第3區域853相比較,第1區域851在粘扣帶90的穿戴時已經伸長。在該狀態下,若第2區域852和第3區域853分別伸縮,則伸長率比較低的第2區域852以第1區域851為基點被向第1區域851側拉拽,并且伸長率比較高的第3區域853將第2區域852向寬度方向w的內側拉拽,第2區域852伸長。
此時,第1區域851位于粘扣帶90附近,因此,在將粘扣帶90固著于靶部95時伸長。此時,在比第2區域852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存在更難以伸長的第3區域853,從而處于被第1區域851和第3區域853夾著的位置的第2區域852易于沿著寬度方向w均等地伸長,結果,第2區域852以較弱的力不僅不會勒緊嬰兒的身體,而且能夠均等地貼合于身體。
通過一次性尿布10如此貼合于穿著者的身體,利用第1區域851強力地貼合于穿著者的側邊的腰骨。另外,在比穿著者的側邊的腰骨靠背側的部位,腰骨較少,穿著者的身體比較柔軟。利用第2區域852輕柔地貼合于該腰骨較少的部分。強力地貼合于穿著者的身體比較硬的部位,輕柔地貼合于穿著者的身體比較柔軟的部位,因此,能夠合理地貼合于穿著者的身體,使腰圍的貼合性提高。也就是說,通過設為本發明的結構達成了如下的彼此2律背反的情況:原本母親(介護人員)所期望的“不想尿布勒緊嬰兒”這樣的情況,以及為了在一次性尿布10與穿著者的身體之間不產生間隙而使排泄物不會泄漏、提升貼合性(強力勒緊)較好這樣的情況。
第3區域853跨一次性尿布10的寬度方向w的中心地配置。穿著者的后背的中心配置有脊柱,相對于左右的部位向腹側凹陷。該凹陷部位(米氏菱形區)是骶骨部分的凹處,在該凹陷部位配置第3區域853。在圖4的(a)中,該凹陷部位以“cr”表示。
在將一次性尿布10穿戴好之后,在身體壓力降低了之際,第3區域853將第2區域852拉拽、同時收縮。能夠將該收縮后的部分配置于穿著者的凹陷部位。因而,能夠抑制在穿著者的后背的中心與一次性尿布10之間產生間隙,使一次性尿布10貼合于腰圍整體。
此外,在吸收芯40a的后端緣的前后,產生了吸收芯40a的厚度差,因此,原本易于在穿著者的身體與一次性尿布10之間產生間隙。不過,腰圍伸縮部85的后端緣超過吸收芯40a的后端緣而向腰部側延伸,另外,第3區域853的伸長率比較高,因此,能夠更可靠地防止來自背側的凹陷部位的泄漏。
吸收芯40a的剛度與構成一次性尿布1的其他構件(頂片50)的剛度相比相對較高,因此,難以沿著穿著者的身體配置。不過,腰圍伸縮部85的至少一部分與吸收芯40a重疊、且在吸收芯40a的非肌膚相對面側配置有腰圍伸縮部85,因此,能夠利用腰圍伸縮部85的收縮使吸收芯40a貼合于穿著者的身體。
若在吸收芯40a的寬度方向w整個區域配置第3區域853,則有時會由于第3區域853的收縮而使吸收芯40a的寬度在自然狀態下過短。結果,在粘扣帶90的固著時無法確保一次性尿布10的寬度,穿戴輔助者難以抓住粘扣帶90,穿戴性有可能惡化。
不過,通過使第2區域852位于比吸收芯40a的外側緣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第2區域852和第3區域853配置在吸收芯40a的寬度方向w整個區域內。因而,吸收芯40a的寬度在自然狀態下不會過短,能夠抑制穿戴性惡化。
第1區域851的內側緣位于比吸收芯40a的外側緣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在拉拽粘扣帶90而穿戴之際,穿戴輔助者使第1區域851伸長而固著粘扣帶90。另外,在使第1區域851伸長而固著粘扣帶90之際,吸收芯40a配置于穿著者的身體之下,施加有身體壓力。第1區域851的內側緣配置于比吸收芯40a的外側緣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因此,吸收芯40a的內側緣在拉拽粘扣帶90而進行穿戴之際處于在穿著者的身體之下難以移動的狀態。因而,若第1區域851的內側緣位于比吸收芯40a的外側緣靠寬度方向w的內側的位置,則在拉拽了粘扣帶90之際,易于以第1區域851的內側緣為基點而使第1區域851伸長。
用于將腰圍伸縮部85和吸收芯40a粘接的粘接劑也可以沿著長度方向l連續而配置多列且各列在寬度方向w上重疊地配置。根據該結構,能夠將腰圍伸縮部85和吸收芯40a在長度方向l和寬度方向w上連續地粘接,能夠防止腰圍伸縮部85從吸收芯40a浮起。
也可以構成為,第3區域853的寬度方向w上的伸長率比第1區域851的寬度方向w的伸長率高。根據該結構,通過使第3區域853的伸長率比第1區域851的伸長率高,在固著了粘扣帶90之后且在施加于后腰圍區域30的身體壓力降低了的狀態下,第2區域852被向第3區域853側拉拽。因而,能夠使由于第3區域853而收縮了的部分集中于穿著者的后背的凹處。
在俯視一次性尿布10時,第3區域853與低克重區域110的至少一部分重疊。根據該結構,利用第3區域853使低克重區域110沿著寬度方向w收縮,吸收芯40a的后端緣向寬度方向w的中心側變形。因而,能夠將吸收芯40a的后部形成為杯形狀。能夠利用該杯形狀的吸收芯40a覆蓋穿著者的臀部,能夠進一步提高腰圍的貼合性。
吸收芯40a的后端緣和芯包帶40b的后端緣大致一致,腰圍伸縮部85相對于吸收芯40a的后端緣和芯包帶40b的后端緣向后側延伸。例如,若芯包帶40b相對于吸收芯40a向后方延伸,則腰圍伸縮部85的伸縮性有可能被芯包帶40b阻礙。不過,腰圍伸縮部85相對于吸收芯40a的后端緣和芯包帶40b的后端緣向后方延伸,因此,在比吸收芯40a的后端緣和芯包帶40b的后端緣靠后方的位置,芯包帶40b等不會阻礙腰圍伸縮部85的伸縮。
另外,在一次性尿布10的后端緣沒有配置腰圍伸縮部85、且在一次性尿布10的后端緣的側翼片70形成有向寬度方向w的內側和長度方向l的內側凹陷的缺口。
更詳細而言,側翼片70的后端緣在從側翼片70的外側緣向寬度方向w的內側延伸的一定范圍內向長度方向l的內側凹陷。換言之,側翼片70的外側緣在從側翼片70的后端緣向長度方向l的內側延伸的一定范圍內向寬度方向w的內側凹陷。
如此構成一次性尿布10的后端緣,從而能夠抑制一次性尿布10的后端緣處的卷縮,能夠更可靠地覆蓋穿著者的腰圍。
如上所述,通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公開了本發明的內容,但不應該理解為構成該公開的一部分的論述和附圖限定了本發明。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根據該公開,各種替代實施方式、實施例和運用技術是顯而易見的。因而,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僅由根據上述的說明妥當地概括的權利要求書的發明特定事項確定。
此外,作為本申請的優先權主張的基礎的2015年2月27日的日本國特許出愿第2015-038605號的全部內容通過參照編入本說明書中。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能夠在穩定的位置彎折而小型化的吸收性物品。
附圖標記說明
10、一次性尿布;20、前腰圍區域;25、下襠區域;30、后腰圍區域;35、腿圍開口部;40、吸收體;40a、吸收芯;40b、包覆片;50、頂片;60、外包裝片;60a、背片;70、側翼片;75、腿部伸縮部;80、腿部側伸縮部;85、腰圍伸縮部;851、第1區域;852、第2區域;853、第3區域;90、粘扣帶;110、低克重區域;115、第1缺口;125、第2缺口;200、襠部伸縮部;l、長度方向;w、寬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