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獸藥制劑制備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含伊維菌素類藥物制劑的制備方法,用本方法制備的制劑具有避開胃酸對伊維菌素類藥物的酸催化水解的特性,并且在膽汁的乳化作用下具有高溶出度的特點。
背景技術:
:伊維菌素類藥物是一種高效廣譜抗寄生蟲藥物,它對寄生在動物體內的線蟲和外寄生蟲具有很強的驅殺作用,它們被廣泛的用于動物寄生蟲病防治。已市售的獸用產品有注射液、口服液、澆潑劑、膏劑、顆粒劑、緩釋彈丸劑、片劑、粉劑、預混劑等。其中預混劑主要被用于豬和馬的寄生蟲病防治。在國內現階段市售產品有進口的0.6%伊維菌素預混劑(如害獲滅)、國產的伊維菌素/阿苯噠唑復方預混劑和粉劑、國產的氧阿苯達唑/伊維菌素復方粉劑,還沒有國產的單方粉劑或單方預混劑市售。難溶性和對酸的敏感性是影響難溶性藥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試驗和資料顯示:(1)伊維菌素類藥物在水中幾乎不溶解。如在1升水中僅能溶解6-9微克的伊維菌素。因此,在制備含伊維菌素類藥物的口服固體制劑時,為了保證藥物能被更多地吸收,改善藥物在胃腸道中的溶出或溶解是需要考慮的技術環節。(2)伊維菌素類藥物的分子結構中具有2個糖苷鍵,它易被酸催化水解而失去糖殘基。例如伊維菌素易被酸催化水解而轉化成活性很低的單糖伊維菌素b1a(msh2b1a)和h2b1a糖苷配基(見表1)。而豬、雞等動物的胃液多數呈酸性,其酸性最強可達到ph值1左右(約相當于0.1m鹽酸的酸度)。這提示我們:通過提高制劑的耐酸性能,以阻礙酸性胃液對伊維菌素類藥物的水解作用,可為這類藥物的口服制劑能被更多的吸收利用提供保障。我們對國內市售產品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進口的0.6%伊維菌素預混劑(害獲滅)具有藥物溶出度高和可耐受酸催化水解的獨特性能(見表2)。而幾乎所有國產復方粉劑和預混劑中伊維菌素的溶出度為零,即使伊維菌素有少量溶出的個別產品,其耐酸催化降解的性能也很差;體外膽汁乳化試驗顯示,國產的含伊維菌素類藥物的復方固體制劑在20%豬膽汁/水中伊維菌素溶出度最高為38%。臨床應用顯示,就驅殺豬疥螨和豬吸血虱的效果而言,進口產品療效確切。我們認為,除藥劑中有效含量的保證和給藥劑量的準確性等要素,藥劑耐受酸催化水解作用的強弱和藥劑中伊維菌素在腸道中的溶出度同樣是影響藥物吸收的重要因素。因此,將產品在水中的溶出度或在膽汁中的可乳化程度,以及酸催化水解率作為檢查這類藥品品質的質量指標是有實際意義的,這可從另一側面更進一步的監控和反映出藥品的品質,可使這類藥品質量的控制能更科學、準確和全面。試驗顯示,伊維菌素類藥物在堿性條件下其分子結構中的c2易發生差向異構而轉化為2-差向異構體h2b1a(2-epimerh2b1a),它的驅蟲活性僅為h2b1a活性的1%左右;c3=c4的雙鍵易發生移位,轉化為活性很低的δ2,3h2b1a(見表3);伊維菌素分子結構中具有的內酯鍵同樣易被oh-攻擊而遭到破壞。事實上,伊維菌素類藥物在保存期間的降解,除了氧化降解外,還存在酸/堿催化降解問題。公開資料顯示,該類藥物在偏酸性條件下更穩定,適宜的ph值范圍在4-6之間。我們通過用含伊維菌素的制劑進行的試驗顯示,當組成制劑的載體材料的ph大于6.2時,保質期內產生的雜質更多的是2-差相異構體伊維菌素b1a;當載體材料的ph值小于4.0時,保質期內產生的雜質更多的是單糖伊維菌素b1a。試驗顯示,用本發明選定的載體制備的含伊維菌素類藥物的口服制劑,其載體材料ph值在4.3-5.3時,穩定性更好(以保存期增加的2-差向異構體伊維菌素的相對百分比含量和增加的msh2b1a的相對百分比含量作為判定的技術指標)。綜上所述可見,在制備含伊維菌素藥物的制劑時,需要考慮藥物的水不溶性問題和克服藥物的氧化降解、酸/堿催化降解問題。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高伊維菌素類藥物在膽汁中的溶出度和克服伊維菌素類藥物在酸性條件下易水解的缺陷,以達到提高藥物在腸道中的溶出度,同時保護藥物在酸性胃液中不被破壞的目的;其次是克服制劑在保存期間,其活性成份的氧化降解和酸/堿催化降解問題,使藥劑的有效組分降解的更少。本發明選擇固體分散技術制備在豬膽汁中溶出度高并且更耐氧化降解和酸/堿催化降解作用的口服固體制劑,以此來實現本發明目標。在本發明所述的制劑中包含以下各組份:(1)抗寄生蟲藥物,它在所述的每1公斤制劑中的含量為0.1-15克;所述的抗寄生蟲藥物包括阿維菌素、伊維菌素、多拉菌素、莫西菌素、乙酰胺基阿維菌素、司拉菌素中的一種。它們都屬于大環內酯類抗寄生蟲藥物。(2)固體分散介質,它在制劑的抗氧化、抵抗胃酸的破壞和促進藥物在膽汁/水中的溶出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在每1公斤制劑中的含量為1-300克,它在制劑中的適宜含量至少為所述抗寄生蟲藥物重量的3倍;在制劑中固體分散介質含量越高,有效成份越穩定(主要是不易發生氧化降解),但它的含量上限受載體材料的吸附能力所制約,當固體分散介質在制劑中的含量超過35%時,制劑在制備過程易發生顆粒相互粘連,并且制劑會變的具有粘性;體外的膽汁乳化試驗顯示,制劑中疏水性固體分散介質的含量超過藥物含量的50倍時,達到同樣的溶出度需要的膽汁量增加。因此,就提高藥物溶出度而言,如果用疏水性固體分散介質制備本劑,并不是固體分散介質含量越多越好。所述的固體分散介質包含疏水性固體分散介質、常溫下為固體狀態的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酸樹脂;所述的疏水性固體分散介質包括十五個碳以上的一元醇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山萮酸甘油酯、山萮酸、氫化植物油、巴西蠟、司盤-60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組合物。(3)載體材料,加至1公斤。所述的載體材料包括玉米芯粉、沸石粉、石粉、硅藻土、石膏粉、淀粉、魚粉、牛肉粉、豬肝粉、雞肝粉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組合物。在所述制劑中還可加入疏水性溶劑,所述疏水性溶劑包括苯甲酸酯類化合物、氮酮、辛/癸酸三甘油酯、十四烷酸異丙酯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組合物;所述苯甲酸酯類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苯甲酸芐酯、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在每1公斤制劑中所含有的疏水性溶劑為固體分散介質含量的3-20%,重量比。疏水性溶劑在制劑制備過程中可起到溶劑的作用,含量適宜時對藥物的膽汁乳化具有促進作用,并對藥物的降解具有抑制作。但含量超過固體分散介質重量的30%時,制劑變粘,流動性變差,穩定性變差。在所述的每1公斤制劑中還包含0.2-5克的抗氧劑,所述抗氧劑包括二丁基羥基甲苯、叔丁基-4-羥基茴香醚、沒食子酸丙酯、維生素c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組合物。抗氧劑的加入可更進一步的降低制劑因氧化而發生降解的傾向性。在所述的每1公斤制劑中還可加入2-10克的1,2-丙二醇。1,2-丙二醇在制劑制備過程中主要起到溶劑的作用,在制劑的膽汁乳化過程中起到了助乳化劑的作用。在所述的制劑中還可加入重量百分比為1-10%的其它抗寄生蟲藥物,所述的其它抗寄生蟲藥物包括阿苯達唑、氧阿苯達唑、芬苯噠唑、奧芬噠唑、昆蟲生長調節劑中的一種。本發明所述制劑選擇以下方法制備。方法一、將聚乙烯吡咯烷酮或丙烯酸樹脂用乙醇溶解,制備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或丙烯酸樹脂的乙醇溶液;將伊維菌素類藥物和抗氧化劑加入到聚乙烯吡咯烷酮或丙烯酸樹脂的乙醇溶液中,在室溫或加熱條件下攪拌,使藥物完全溶解,制得略粘稠的藥物溶液;將藥物溶液在攪拌條件下與載體材料混合均勻,干燥,即制得所述的固體制劑。方法二、將固體聚乙二醇或所述的疏水性固體分散介質于65-90℃條件下融化,加入或不加入1,2-丙二醇,加入或不加入疏水性溶劑,加入伊維菌素類藥物和抗氧劑,攪拌使藥物溶解,然后在保持65-88℃的條件下加入所述的載體材料,充分攪拌混勻后,在攪拌條件下降溫到35℃以下,使物料固化,過篩,即得所述的固體制劑。按上述方法制備的含伊維菌素類藥物的制劑,在0.1摩爾鹽酸溶液中的溶出度為零(以伊維菌素為例,用hplc方法檢測,伊維菌素的檢測限約為0.1微克/毫升),并且在酸溶液中沒有檢出酸催化的水解產物(如msh2b1a等),這表明,本發明提出的技術解決了酸性胃液對伊維菌素類藥物的水解問題;用含伊維菌素的制劑進行的豬膽汁體外乳化試驗顯示:(1)制劑中的伊維菌素可被豬膽汁乳化,以乳滴的形式釋放到豬膽汁/水溶液中;(2)將伊維菌素與所述的固體分散介質組合,制備成固體分散體,然后涂覆于玉米芯顆粒表面,更有利于膽汁乳化,使伊維菌素類藥物溶出度顯著提高(見實施例2)。酸催化的降解試驗和豬膽汁體外乳化試驗結果提示我們:(1)制劑中含有的伊維菌素類藥物在胃液中不溶出(或溶解)而轉化成溶液,也不發生酸催化的降解反應;(2)制劑含有的藥物在腸道中可通過膽汁的乳化作用被溶出,進而被腸道被上皮組織吸收。由此可見,本劑是一種腸溶制劑。本制劑與進口的伊維菌素預混劑不同。進口的伊維菌素預混劑是一種遇水可乳化的自乳化制劑,經檢測,進口預混劑在37℃、0.1摩爾鹽酸溶液中反應3小時,伊維菌素溶出度為62%左右,hplc色譜圖顯示,msh2b1a與h2b1a的峰面積比由從0小時的0.2-0.4%上升到5.1%以上。綜上所述可見,利用固體分散體技術將伊維菌素類藥物制備成腸溶制劑可以避開胃酸的破壞作用,并可借助于膽汁的乳化作用在腸道中溶出和吸收。通過以上第【0018】段和【0019】段的闡述,更進一步的展示出了本發明技術的實質性特征和進步。以上所述的制劑制備技術是在對伊維菌素理化性質的研究、相關生物學特性(如膽汁的乳化作用等)的研究,以及對市售相關產品存在問題的了解的基礎上而提出的。因此,為了能更清晰的說明本發明的技術特征,有必要對相關的基礎性研究予以介紹。1.伊維菌素在不同濃度鹽酸溶液(以甲醇/水為溶劑)中的水解試驗。試驗方法為:供試樣品在36-37℃保溫放置0-3小時。用hplc法測定反應液中的msh2b1a和h2b1a,水解程度,以msh2b1a的峰面積占0小時伊維菌素b1a(h2b1a)的峰面積(%)表示。試驗結果見表1。表1.伊維菌素在不同濃度鹽酸溶液(以甲醇/水為溶劑)中的水解2.進口產品在不同濃度鹽酸/水溶液中伊維菌素的水解程度和溶出度測定。試驗方法為:取1克進口樣品,與20毫升鹽酸/水溶液混合,在36-37℃反應3小時,反應液用堿調ph后,過濾,濾液即為供試液,用hplc法測定供試液,以msh2b1a與h2b1a的色譜峰面積之比(%)表示伊維菌素的水解程度。試驗結果見表2。將表2與表1進行比較,可以看出,進口的伊維菌素預混劑具有明顯的抵抗酸的破壞作用的特點。表2.進口產品于不同濃度鹽酸/水溶液中伊維菌素的水解程度和溶出度鹽酸濃度(m)0*0.010.050.10水解程度(%)0.29-0.310.42-0.491.77-2.024.55-5.63溶出度(%)59-6759-6759-6759-67h2b1a降解率(%)---0.3左右2.2左右3.7左右3.伊維菌素在0.1mnaoh溶液(甲醇/水=1∶1)中的降解試驗。取含0.6%伊維菌素/甲醇溶液10毫升,與0.2m的氫氧化鈉溶液10毫升混合,在21-24℃放置0-930分鐘。用hplc法測定反應液中2-epimerh2b1a、δ2,3h2b1a和h2b1a,計算2-epimerh2b1a色譜峰面積與h2b1a峰面積之比(%)、δ2,3h2b1a與h2b1a的色譜峰面積之比(%)、反應不同時間的h2b1a與0分鐘h2b1a色譜峰面積之比(%)。試驗結果見表3.表3.伊維菌素在0.1mnaoh溶液(甲醇/水=1∶1)中的降解4.伊維菌素的豬膽汁乳化試驗。哺乳動物均具有向腸道分泌膽汁的生理特性,從而使疏水性的脂肪類營養物質被膽汁乳化而容易被機體吸收。對于難溶性藥物而言,它是否可被膽汁乳化形成乳滴,這是可否將它制備成腸溶制劑的重要根據。因此,我們進行了豬膽汁乳化試驗。試驗方法為:取伊維菌素細粉6毫克,置于10毫升含20%新鮮豬膽汁的水溶液中,在36-37℃振蕩反應60分鐘,取反應液用0.22微米孔徑的濾膜過濾,濾液用甲醇稀釋1倍后用hplc分析,結果顯示,可濾過的伊維菌素量為初始量的28-36%。另取6毫克同批次的伊維菌素細粉于10毫升水中同法處理和測定,在濾過液中沒有檢測到伊維菌素(本法檢測限為0.1微克/毫升左右)。以上試驗結果表明,豬膽汁對伊維菌素具有乳化/增溶作用。伊維菌素的膽汁乳化試驗在我們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啟示作用,為后續的固體分散介質篩選奠定了基礎,并提供了可行的試驗手段和科學依據。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用單硬脂酸甘油酯制備含伊維菌素0.2%的制劑(1)制劑的制備:制劑具體組成見表4。表4中所述制劑的活性成份均為伊維菌素,伊維菌素在制劑中的含量為0.22-0.24克;所用的玉米芯粉粒徑為140-420微米(相當于40-100目篩孔之間的部分)。按上述第【0017】段所述的方法制備no.1-no.9制劑。(2)酸催化降解試驗取表4中no.1-no.9樣品各3.00克,分別置于25毫升具塞試管中,加入18毫升水,振蕩5分鐘,之后加入1m鹽酸溶液2毫升,混勻,于36-37℃保溫3小時,用1微米膜過濾,吸取4毫升濾液,加入10%氫氧化鈉溶液約0.2毫升,混勻,加入4毫升甲醇,混勻,用0.45微米膜過濾,濾過液用hplc檢測,進樣20微升,記錄色譜圖。試驗結果顯示:在no.1-no.9樣品的反應液中均沒有檢測出msh2b1a和h2b1a。同法測定進口產品,結果顯示,進口伊維菌素預混劑在0.1m鹽酸溶液中h2b1a溶出度為60-66%,溶液的msh2b1a色譜峰面積與h2b1a色譜峰面積之比為4.9-5.6%。(3)豬膽汁乳化試驗取表4中no.1-no.9樣品各3.00克,分別置于50毫升具塞三角瓶中,加入18毫升水和2毫升新鮮的豬膽汁,于36-37℃振蕩(136轉/分鐘,旋轉式搖床偏心距1.5厘米)保溫1小時,用1微米膜過濾,吸取濾液4毫升,加入4毫升甲醇,混勻,用0.45微米膜過濾,濾過液用hplc檢測(進樣20微升),記錄色譜圖,計算h2b1a的溶出度(%)。試驗結果示于表5。表4.0.2%伊維菌素預混劑成份與含量表5.制劑no.1至no.9在豬膽汁/水溶液中h2b1a的溶出度(%)制劑編號no.1no.2no.3no.4no.5no.6no.7no.8no.9溶出度%60.264.357.661.863.266.563.459.761.5(4)no.1-no.9樣品在40℃存放3個月伊維菌素和有關物質的含量變化取表4中no.1-no.9樣品各3.00克,置于25毫升西林瓶中,密封,在39-41℃溫箱中放置3個月,然后向每瓶中加入20毫升甲醇,振蕩提取15分鐘,提取液用0.45微米膜過濾,取濾液20微升,注入高壓液相色譜儀,進行色譜分析,記錄色譜圖,計算h2b1a降解率(%)、msh2b1a色譜峰面積與h2b1a色譜峰面積之比(%)、2-epimerh2b1a色譜峰面積與h2b1a色譜峰面積之比(%),結果示于表6。表6no.1-no.9樣品在40℃存放3個月,伊維菌素和有關物質的含量變化制劑編號no.1no.2no.3no.4no.5no.6no.7no.8no.9ms/h2b1a%0.320.340.330.310.320.320.330.310.312-epi/h2b1a%0.070.130.020.230.110.220.210.120.09降解率%0.620.780.360.582.562.832.790.550.61注:ms/h2b1a代表msh2b1a色譜峰面積與h2b1a峰面積之比(%);2-epi/h2b1a代表2-epimerh2b1a色譜峰面積與h2b1a峰面積之比(%);降解率%代表h2b1a降解率(%)。本試驗結果表明,no.1-no.9供試品含有的伊維菌素在酸性溶液中并沒有溶解(溶出);在豬膽汁水溶液中溶出;在本發明限定的范圍,溶出度與固體分散介質/伊維菌素的比值沒有明顯的相關性;40℃的穩定性試驗結果顯示,在一定范圍內伊維菌素的氧化降解率與固體分散介質/伊維菌素的比值有密切的相關性,顯示出比值越大,伊維菌素降解的越少的趨勢,并且與抗氧劑存在與否關系不密切。實施例2.不同膽汁濃度對不同配方中伊維菌素的乳化/增溶效果本試驗選擇了五組供試品,進行了豬膽汁的乳化試驗,五組供試品的組成見表7。乳化試驗方法為:取1克供試品和20毫升不同濃度的新鮮豬膽汁/水溶液(1∶19、2∶18、3∶17、4∶16)混合,在37℃震蕩反應1小時,吸取溶液,過濾,濾液用hplc分析;另取1克供試品與20毫升甲醇混合,震蕩提取15分鐘,過濾,濾液即為參照液,同法測定參照液,記錄h2b1a色譜峰面積,以該面積為參照,計算供試品在不同濃度的豬膽汁/水溶液中h2b1a的溶出度。試驗結果見表8。表7、五組供試品的組成供試品編號b-6-2b-7b-8b-9b-10伊維菌素(g)0.20230.21380.21560.2250.2241,2-丙二醇(ml)0.60.60.6--單甘酯(g)-2.16.3--peg6000(g)---0.66-pvp(g)----0.66玉米芯粉(g)29.25272329.129.19表8、豬膽汁乳化試驗結果結果分析:b-6-2供試品是將伊維菌素用乙醇乙酯(1.5毫升)、95%乙醇(3毫升)和1,2-丙二醇溶解后直接與玉米芯粉混合,經干燥制得。b-7和b-8供試品是將伊維菌素用融化的單甘酯和1,2-丙二醇在75-85℃溶解,之后維持在該溫度條件下與玉米芯粉混合均勻,經降溫固化制得。b-9和b-10供試品是將伊維菌素用2毫升乙酸乙酯和3毫升95%乙醇溶解,然后與pvp或peg6000混合,待溶解之后與玉米芯粉混合均勻,經脫溶媒后制得。從制備過程和配方可見,b-6-2供試品中含有的伊維菌素是以裸露的狀態吸附在玉米芯粉上;b-7和b-8供試品中含有的伊維菌素與單甘酯組合,以固體分散體的形式粘附在玉米芯粉上;b-9和b-10供試品中含有的伊維菌素與pvp或peg6000組合,也是以固體分散體的形式粘附在玉米芯粉上。從表8中的溶出度可見:(1)伊維菌素以固體分散體形式存在的供試品(b-7、b-8、b-9和b-10),其含有的伊維菌素在水中的溶出度遠大于b-6-2供試品的溶出度。(2)膽汁濃度越高,溶出度越高。以上結果說明伊維菌素可被膽汁乳化;隨著膽汁濃度增加,伊維菌素的溶出度增加;將伊維菌素制備成固體分散體后可顯著地提高伊維菌素在豬膽汁水溶液中的溶出度。豬膽汁乳化試驗結果提示我們,即使不含有乳化/增溶劑的伊維菌素制劑,在制劑到達腸道后,伊維菌素仍可以被存在于腸道中的膽汁乳化/增溶,以乳滴的形式釋放到腸液中。進一步測定了b-7、b-8、b-9和b-10供試品在0.1摩爾鹽酸水溶液中的穩定性。試驗方法為:取表7中b-7、b-8、b-9和b-10供試品各1.00克,分別置于25毫升具塞試管中,加入0.1m鹽酸溶液20毫升,混勻,于36-37℃保溫3小時,用1微米膜過濾,吸取5毫升濾液,加入10%氫氧化鈉溶液約0.25毫升,混勻,加入甲醇至10毫升,混勻,用0.22um膜過濾,濾過液用hplc檢測,進樣20微升,記錄色譜圖。試驗結果顯示:在b-7、b-8、b-9和b-10供試品的酸催化水解反應液中均沒有檢測出msh2b1a和h2b1a(本測定方法的檢測限為0.1微克/毫升左右)。這一試驗結果表明b-7、b-8、b-9和b-10供試品含有的伊維菌素在酸性溶液中并沒有溶解(溶出)。以上試驗結果分析顯示,將伊維菌素與固體分散介質組合制備成可吸附于玉米芯上的固體分散體,有效的避開了胃酸的破壞作用,并且在豬膽汁的作用下具有很好溶出度,這意味著本品是一種很好的腸溶制劑。實施例3.用單硬脂酸甘油酯制備含阿維菌素0.1%的制劑(1)制劑的制備:制劑具體組成見表9。表9中所述制劑的活性成份均為阿維菌素,阿維菌素在制劑中的含量為0.11-0.13克;所用的玉米芯粉為40-160目篩孔之間的部分。按上述第【0017】段所述的方法制備no.10-no.14制劑。(2)酸催化降解試驗取表9中no.10-no.14樣品各3.00克,分別置于25毫升具塞試管中,加入18毫升水,振蕩5分鐘,之后加入1m鹽酸溶液2毫升,混勻,于36-37℃保溫3小時,用1微米膜過濾,吸取4毫升濾液,加入10%氫氧化鈉溶液約0.2毫升,混勻,加入4毫升甲醇,混勻,用0.22微米膜過濾,濾過液用hplc檢測,進樣20微升,記錄色譜圖。試驗結果顯示:在no.10-no.14樣品的酸催化的水解反應液中均沒有檢測出單糖阿維菌素b1a和阿維菌素b1a。(3)豬膽汁乳化試驗取表9中no.10-no.14樣品各3.00克,分別置于50毫升具塞三角瓶中,加入18毫升水和2毫升新鮮的豬膽汁,于36-37℃振蕩(136轉/分鐘,旋轉式搖床偏心距1.5厘米)保溫1小時,用1微米膜過濾,吸取濾液4毫升,加入4毫升甲醇,混勻,用0.45微米膜過濾,濾過液用hplc檢測(進樣20微升),記錄色譜圖,計算阿維菌素b1a的溶出度(%)。試驗結果示于表10。表9.0.1%阿維菌素預混劑成份與含量表10.制劑no.10至no.14在豬膽汁/水溶液中b1a的溶出度(%)制劑編號no.10no.11no.12no.13no.14溶出度%61-6556-5957-5869-7167-70(4)no.10-no.14樣品在40℃存放3個月,阿維菌素和有關物質的含量變化取表9中no.10-no.14樣品各5.00克,置于25毫升西林瓶中,密封,在39-41℃溫箱中放置3個月,然后向每瓶中加入20毫升甲醇,振蕩提取15分鐘,提取液用0.22微米膜過濾,取濾液20微升,注入高壓液相色譜儀,進行色譜分析,記錄色譜圖,計算阿維菌素b1a降解率(%)、單糖阿維菌素b1a色譜峰面積與阿維菌素b1a色譜峰面積之比(%)、2-epimer阿維菌素b1a色譜峰面積與阿維菌素b1a色譜峰面積之比(%),結果示于表11。表11.no.10-no.14樣品在40℃存放3個月,阿維菌素和有關物質的含量變化制劑編號no.10no.11no.12no.13no.14ms/b1a%0.360.340.330.310.322-epi/b1a%0.210.170.640.450.91降解率%2.3-2.80.7-1.11.3-1.63.2-3.53.5-4.1注:ms/b1a代表單糖阿維菌素b1a色譜峰面積與阿維菌素b1a峰面積之比(%);2-epi/b1a代表2-epimer阿維菌素b1a色譜峰面積與阿維菌素b1a峰面積之比(%);降解率%代表阿維菌素b1a降解率(%)。本試驗結果表明,no.10-no.14供試品含有的阿維菌素在酸性溶液中并沒有溶解(溶出);在豬膽汁水溶液中溶出;在本發明限定的范圍,溶出度與固體分散介質/伊維菌素的比值有一定的相關性;40℃的穩定性試驗結果顯示,阿維菌素的氧化降解率與固體分散介質/伊維菌素的比值有密切的相關性,顯示出比值越大,阿維菌素降解的越少的趨勢;2-epimer阿維菌素b1a的產生量與硬脂酸存在與否有關。實施例4.用司盤-60和苯甲酸芐酯制備含伊維菌素的固體制劑(1)制劑的制備:制劑組成見表12。表12中所述制劑的活性成份均為伊維菌素,伊維菌素在制劑中的含量為0.2-1.40克;所用玉米芯粉全部通過過60目篩。按上述第【0017】段所述的方法制備制劑15-制劑23。表12.預混劑成份與含量(2)酸催化降解試驗按實施例1中所述方法測定所述制劑15-23在0.1m鹽酸溶液中的h2b1a溶出度和msh2b1a,試驗結果顯示:在制劑15-制劑23的反應液中都沒有檢測出msh2b1a和h2b1a。(3)豬膽汁乳化試驗分別取表12中所述制劑15-23適量(相當于含6毫克伊維菌素),分別置于50毫升具塞三角瓶中,加入18毫升水和2毫升新鮮的豬膽汁,于36-37℃振蕩(136轉/分鐘,旋轉式搖床偏心距1.5厘米)保溫1小時,用1微米膜過濾,吸取濾液4毫升,加入4毫升甲醇,混勻,用0.22微米膜過濾,濾過液用hplc檢測(進樣20微升),記錄色譜圖,計算h2b1a的溶出度(%)。試驗結果示于表13。表13.制劑15至23在豬膽汁/水溶液中h2b1a的溶出度(%)制劑編號151617181920212223溶出度%55626661.863.268596866(4)將制劑15-制劑23樣品在40℃存放3個月伊維菌素和有關物質的含量變化取表12中制劑15-23適量(相當于伊維菌素6毫克),置于25毫升西林瓶中,密封,在39-41℃溫箱中放置3個月,然后向每瓶中加入20毫升甲醇,振蕩提取15分鐘,提取液用0.22微米膜過濾,取濾液20微升,注入高壓液相色譜儀,進行色譜分析,記錄色譜圖,計算h2b1a降解率(%)、msh2b1a色譜峰面積與h2b1a色譜峰面積之比(%)、2-epimerh2b1a色譜峰面積與h2b1a色譜峰面積之比(%),結果示于表14。表14制劑15-23樣品在40℃存放3個月伊維菌素和有關物質的含量變化制劑編號151617181920212223ms/h2b1a%0.380.350.350.320.360.370.360.330.332-epi/h2b1a%0.350.420.370.530.180.220.630.440.36降解率%0.471.621.870.981.132.042.991.201.04注:ms/h2b1a代表msh2b1a色譜峰面積與h2b1a峰面積之比(%);2-epi/h2b1a代表2-epimerh2b1a色譜峰面積與h2b1a峰面積之比(%);降解率%代表h2b1a降解率(%)。本試驗結果表明,制劑15-23含有的伊維菌素在酸性溶液中并沒有溶解(溶出);在豬膽汁水溶液中溶出;在本發明限定的范圍,溶出度與固體分散介質/伊維菌素的比值相關性不顯著;40℃的穩定性試驗結果顯示,在一定范圍內伊維菌素的氧化降解率與固體分散介質/伊維菌素的比值有密切的相關性,顯示出比值越大,伊維菌素降解的越少的趨勢。實施例5.用氫化蓖麻油、巴西蠟、固體聚乙二醇、三硬脂酸甘油酯、山萮酸甘油酯、十八醇制備含伊維菌素的固體制劑(1)制劑的制備:制劑組成見表15。表15中所述制劑的活性成份均為伊維菌素,伊維菌素在制劑中的含量為0.3-0.33克;苯甲酸芐酯0.6克,固體分散介質含量見表15,玉米芯粉加至100克,所用玉米芯粉全部通過過40目篩。按上述第【0017】段所述的方法制備制劑24-制劑30。對照品不含有固體分散介質,制備方法是將伊維菌素用10毫升乙醇溶解后直接與玉米芯粉混合均勻,干燥,除去乙醇即得對照品。表15.預混劑成份與含量制劑編號24252627282930對照品氫化蓖麻油6-巴西蠟6-聚乙二醇60009-三硬脂酸甘油酯8-山萮酸甘油酯8-十八醇6-聚乙二醇1000012-(2)酸催化降解試驗按實施例1中所述方法測定制劑24-30在0.1m鹽酸溶液中的h2b1a和msh2b1a,試驗結果顯示:在制劑24至制劑30的反應液中都沒有檢測出msh2b1a和h2b1a。(3)豬膽汁乳化試驗分別取制劑24-30和對照品適量(相當于含6毫克伊維菌素),分別置于50毫升具塞三角瓶中,加入18毫升水和2毫升新鮮的豬膽汁,于36-37℃振蕩(136轉/分鐘,旋轉式搖床偏心距1.5厘米)保溫1小時,用1微米膜過濾,吸取濾液4毫升,加入4毫升甲醇,混勻,用0.45微米膜過濾,濾過液用hplc檢測(進樣20微升),記錄色譜圖,計算h2b1a的溶出度(%)。試驗結果示于表16。表16.制劑24-30和對照品在豬膽汁/水溶液中h2b1a的溶出度(%)制劑編號24252627282930對照品溶出度%55-6353-5684-8861.863.272-7687-9048-51本試驗結果表明,制劑24-30含有的伊維菌素在酸性溶液中并沒有溶解(溶出),在豬膽汁水溶液中溶出;伊維菌素以固體分散體形式存在的制劑其伊維菌素溶出度大,含聚乙二醇的制劑溶出度最大。對照品的伊維菌素溶出度相對較低。實施例6.含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伊維菌素的固體制劑將8克聚乙烯吡咯烷酮用20毫升乙醇溶解,制備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將0.33克伊維菌素和抗氧化劑加入到含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中,在室溫條件下攪拌,使藥物完全溶解,制得略粘稠的含伊維菌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將含伊維菌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與91克玉米芯粉混合,攪拌均勻,干燥,即制得含伊維菌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固體分散體的固體制劑。本劑在20%豬膽汁水溶液中伊維菌素的溶出度可達到80%以上,比不含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常規制劑溶出度高31-38.6%。實施例7.含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司拉菌素的固體制劑將4克聚乙烯吡咯烷酮用15毫升乙醇溶解,制備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將0.11克司拉菌素和抗氧化劑加入到含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中,在室溫條件下攪拌,使藥物完全溶解,制得含司拉菌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將含司拉菌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與30克過60目篩的玉米芯粉混合,攪拌均勻,干燥,然后與66克豬肝粉混合均勻,即制得含司拉菌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固體分散體的固體制劑。本劑在20%豬膽汁水溶液中司拉菌素的溶出度可達到93%以上,比不含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制劑溶出度高40%以上。本劑室溫存放3年,有效組分的降解率僅為標示量的0.35-0.62%。本劑用于犬、貓寄生蟲病防治,自動取食率大于95%,按犬、貓每公斤體重取食本品0.3克,對線蟲和外寄生蟲的驅凈率大于98%,一次給藥防治期可持續30天。實施例8.含丙烯酸樹脂和伊維菌素的固體制劑將6克2號丙烯酸樹脂用15毫升95%乙醇溶解,制成溶液;將0.22克伊維菌素和抗氧化劑加入到含丙烯酸樹脂的乙醇溶液中,在室溫條件下攪拌,使藥物完全溶解,制得含伊維菌素和丙烯酸樹脂的乙醇溶液;將含伊維菌素和丙烯酸樹脂的乙醇溶液與94克牛肉粉混合均勻,干燥,即制得含伊維菌素/丙烯酸樹脂固體分散體的固體制劑。本劑在20%豬膽汁水溶液中伊維菌素的溶出度可達到88%以上。本劑室溫存放2年,有效組分的降解率僅為標示量的0.61-0.86%。本劑用于犬、貓寄生蟲病防治,自動取食率大于93%,按犬、貓每公斤體重取食本品0.15克,對線蟲和外寄生蟲的驅凈率大于98%,一次給藥防治期可達30天。實施例9.含丙烯酸樹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伊維菌素的固體制劑將2克2號丙烯酸樹脂、6克聚乙烯吡咯烷酮,用25毫升95%乙醇溶解,制成溶液;將0.22克伊維菌素和抗氧化劑加入到含丙烯酸樹脂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中,在室溫條件下攪拌,使藥物完全溶解,制得含伊維菌素、丙烯酸樹脂、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將含伊維菌素、丙烯酸樹脂、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與32克玉米芯粉混合均勻,然后與60克石膏粉混合均勻,干燥,即制得含伊維菌素/丙烯酸樹脂、聚乙烯吡咯烷酮固體分散體的固體制劑。本劑在20%豬膽汁水溶液中伊維菌素的溶出度可達到90%以上。本劑室溫存放2年,有效組分的降解率僅為標示量的0.35-0.61%。本劑用于豬寄生蟲病防治,在每1噸飼料中添加1公斤,連續飼喂5-7天,對線蟲和外寄生蟲的驅凈率大于98%。實施例10.含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莫西菌素的固體制劑將6克聚乙烯吡咯烷酮,用20毫升95%乙醇溶解,制成溶液;將0.22克莫西菌素和抗氧化劑加入到含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中,在室溫條件下攪拌,使藥物完全溶解,制得含伊維菌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將含伊維菌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與30克過120目篩的玉米芯粉混合均勻,然后與64克淀粉混合均勻,干燥,即制得含莫西菌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固體分散體的固體制劑。本劑在20%豬膽汁水溶液中伊維菌素的溶出度可達到92%以上。本劑室溫存放2年,有效組分的降解率僅為標示量的0.52-0.83%。本劑用于豬寄生蟲病防治,在每1噸飼料中添加1公斤,連續飼喂5-7天,對線蟲和外寄生蟲的驅凈率大于98%。實施例11.含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伊維菌素、芬苯噠唑的固體制劑將8克聚乙烯吡咯烷酮用20毫升乙醇溶解,制備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將0.22克伊維菌素和抗氧化劑加入到含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中,在室溫條件下攪拌,使藥物完全溶解,制得略粘稠的含伊維菌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將含伊維菌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與44克過60目篩的玉米芯粉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加入6克芬苯噠唑,混勻后加入石膏粉42克,混合均勻,干燥,制得含伊維菌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固體分散體和芬苯噠唑的固體制劑。本劑在20%豬膽汁水溶液中伊維菌素的溶出度可達到85%以上。實施例12.含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司拉菌素、奧芬達唑的固體制劑將4克聚乙烯吡咯烷酮用15毫升乙醇溶解,制備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將0.11克司拉菌素和抗氧化劑加入到含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中,在室溫條件下攪拌,使藥物完全溶解,制得含司拉菌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將含司拉菌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與30克過60目篩的玉米芯粉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加入奧芬達唑2.5克,混合均勻后,進一步與60克豬肝粉和6克牛油混合均勻,干燥,除去乙醇,制得含司拉菌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固體分散體和奧芬達唑的固體制劑。本劑在20%豬膽汁水溶液中司拉菌素的溶出度可達到83%以上。本劑室溫存放3年,有效組分的降解率僅為標示量的0.35-0.62%。本劑用于犬、貓寄生蟲病防治,自動取食率大于92%,犬、貓按每公斤體重取食本品0.3克,對線蟲和外寄生蟲的驅凈率大于98%,一次給藥防治期可持續30天。當前第1頁12